学术投稿

92例骨科老年患者骨折的根因分析及预防

程愔;赵秀丽;孙燕

关键词:老年患者, 骨折, 根因分析, 预防
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院骨科骨折的老年患者致伤原因的根因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老年患者92例,应用Excel系统软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尤其男性患者于春节左右因跌倒致骨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VIC-FRAT跌倒风险评估表,了解跌倒的风险程度,提高老人和陪护人员对跌倒的警惕性,加强预防是关键.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护理干预20例

    目的 探讨20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及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就医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经过透析之后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20例患者透析后均进行了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临床质量.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营养状况、身体机能、精神状况、体力、皮肤脂肪厚度均明显好转,患者的体重和白蛋白均比护理前增高,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其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明显的达到了护理预想目标,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有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慧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将4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舒适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围手术期应用舒适护理,有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作者:李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多发性肋骨骨折造成肺部感染的预防分析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多发性肋骨骨折造成肺部感染的预防.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宣教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住院时间、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3±4.1)天,明显高于观察组的(9.1±3.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多发性肋骨骨折造成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显著,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庞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 探究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间接收的8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均为2.5%,组间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同时用药相对安全,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作者:董晨飞;王雪梅;时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美学在基础护理活动中的审美实施

    护理美学是从护理的角度将各种塑造和维护人体美的形象在护理活动中表现出来,它以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借鉴人文社会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从人.环境.健康.护理的角度出发探究护理美的现象,护理审美的发生发展及其一般规律.

    作者:展昭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203例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5.9%、住院天数(17.9±5.1)d,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14.9%和住院天数(20.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薛丽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安全型留置针在急诊患者输液中的应用进展

    静脉留置针是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操作,主要用于救援,比如心脏骤停、各种休克和创伤性脑损伤等等.为了有效确保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输血安全及职业安全,本文根据留置针的类型,材料质量,和穿刺针设计原则之间的关系,关键问题在针的过程中维护和并发症预防等探索安全留置针应用于危重病人的紧急救援.

    作者:周小媚;杨华;陈美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配合锥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对脑出血患者在锥颅血肿清除术中给予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采用锥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1例(采用常规护理+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GCS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各生命系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出血在锥颅血肿清除术中给予舒适护理,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钱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探讨健康教育应用于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 研究健康教育应用于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王林香;房婷婷;时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住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0%,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10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舒适护理能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预后效果和护理满意度,非常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探讨人性化护理解决传染病护理中伦理冲突的效果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手段对传染病护理过程中的伦理冲突的解决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传染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数量为5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性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疾病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伦理冲突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传染病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通过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明显降低护理过程中的伦理冲突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贾莉霞;张影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抽签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进程,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凤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梗死急性期中风单元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中风单元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中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早期康复护理方法不同将本组患者分为对卒中单元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作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本次治疗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5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中风患者的中风单元采取早期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董敏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肿胀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上肢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肿胀程度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上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回流、缓解疼痛,从而减轻肿胀程度,有助于骨折快速愈合,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作者:张军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空调温度控制对住院病人胃寒症状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空调温度高低与出现胃寒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病室,5病室、7病室、9病室温度控制24℃与3病室、6病室、8病室、11病室病人温度在27℃为研究对象,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两组不同温度控制的差异研究对出现胃寒症状的病人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常在温度控制在24℃出现胃寒症状存在相关性,应进行重点防治.

    作者:张敏;肖淑娟;王瑞;王耀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T增强检查前患者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 探究CT增强检查前患者焦虑情绪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干预情况.方法 择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需要进行CT增强扫描的22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依照信封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110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检查前采取一般指导工作,实验组在检查前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评分.结果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接受CT检查前的心理焦虑评分分别为(35.25±6.23)分与(45.82±2.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CT增强扫描前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指导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率,利于更好的配合医生完成检查,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黄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品管圈管理在提高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品管圈管理在提高静脉留置针规范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于2015年9月25日和2016年1月6日分别选取本院消化内科31例、33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在实施品管圈管理活动前后,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大小对比.结果 品管圈管理前,31个使用留置针的患者,有18个留置针固定不规范,规范率为41.94%.品管圈管理后,33个使用留置针的患者,有5个留置针固定不规范,包括1例留置针肝素帽未进行桥式固定,4例未以穿刺点为中心,规范率为84.85%,管理前后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率大小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品管圈管理活动后,可以使得留置针固定更加规范,延长了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降低了输液并发症,同时缓解了因为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不适,保障了输液的安全,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吴莺;叶燕华;印琴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92例骨科老年患者骨折的根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 通过对我院骨科骨折的老年患者致伤原因的根因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3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老年患者92例,应用Excel系统软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尤其男性患者于春节左右因跌倒致骨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VIC-FRAT跌倒风险评估表,了解跌倒的风险程度,提高老人和陪护人员对跌倒的警惕性,加强预防是关键.

    作者:程愔;赵秀丽;孙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声门下吸引不同间隔时间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通过声门下吸引不同吸引间隔时间对预防VAP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比较,探讨出佳吸引间隔时间.方法 选2016年3月~2016年10月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ICU和EICU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18岁以上成年患者.将患者按照间歇声门下吸引间隔时间不同每2、3、4 h行声门下吸引随机分为A、B、C三组.记录三组声门下引流量、VAP发生情况、不同吸引间隔时间相应的并发症等.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统计和分析,三组VAP发病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气囊气道黏膜上可肉眼见其出血,气道粘膜潜血实验阳性率发生高于其他两组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每次发生刺激呛咳的次数明显多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声门下分泌物量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发生堵管次数大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隔3 h在行声门下进行吸引,可较好的减少气囊上滞留物,使气囊上气道黏膜能够充分的休息,缓解负压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减少刺激呛咳.护理人员能够较好的提供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和医疗资源,降低对患者的刺激,提高舒适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吴娟;李国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负压穿刺在颈外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分析负压穿刺在颈外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100例需要接受颈外静脉置留针穿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负压穿刺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率、置留针采血成功率、穿刺时间、采血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和静脉采血总时长等方面的比较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在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负压技术在颈外静脉穿刺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且用时短,能够提高静脉穿刺效率.

    作者:岳西凤;徐明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