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本见;陈国栋;兰宗平
目的:研究大黄、川芎对关木通致大鼠急性肾毒性的影响.方法:测定关木通水煎剂总马兜铃酸的含量并复制关木通大鼠急性肾毒性模型,观察大黄、川芎对关木通所致大鼠急性肾毒性模型血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尿钠、尿渗透压、尿NAG酶及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关木通水煎剂(3 g生药/ml)总马兜铃酸含量平均值为13.4 mg/ml,大黄、川芎均能使大剂关木通所致的大鼠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状况降低,对尿钠、尿蛋白也有降低作用,对尿量、尿NAG酶无明显影响,肾脏组织病变程度也较关木通组轻.结论:大黄、川芎对大剂量关木通所致大鼠急性肾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顾健;仇焱;龙绍疆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本文采用形态学方法,调查比较种植的北柴胡有三个农家栽培类型,即多支根型、少支根型和单根型.它们仅在根、茎分枝及叶的形态等存在明显差异,属种内变异.多支根型的根系发达于其它两种类型,栽培时应注意优选.
作者:岳建英;秦雪梅;王玉庆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正交实验法优选复方心脑通颗粒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丹参酮ⅡA、川芎、砂仁挥发油,胆南星中生物碱的溶出量为指标分别进行挥发油提取、醇提、水提工艺优化选择,考察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川芎、砂仁的挥发油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10倍量水浸泡2 h后回流提取6小时;丹参醇提佳工艺为每次加10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3次,1.5 h/次;水提确定佳的工艺为A2B2C3,即药材加2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结论:上述实验结果为复方心脑通颗粒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科学实验依据.
作者:徐伯颐;陆兔林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应用葡聚糖微型凝胶柱,结合紫外一阶导数法消除背景对辣椒碱测定的干扰,脂质浓度在4%以上其包封率可达到药典规定.本法快速、简单、准确.
作者:汤佩莲;龙晓英;林丹;李力任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测定妇血宁片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色谱柱,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结果:芍药苷在24~128 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5%,RSD=1.38%(n=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妇血宁片中芍药苷的定量分析.
作者:范积平;张柳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柔肤愈裂搓贴制备的佳工艺.方法:正交实验.结果:挥发油提取时,加水量(A),浸泡时间(B),蒸馏时间(C)3因素对挥发油的含量有显著性影响(A<0.01,B<0.05,C<0.01).渗漉提取时,药材粒度(A),乙醇浓度(B),pH值(C),乙醇用量(D)四因素对浸膏得率部分有显著性影响(A<0.01,B<0.05,C>0.05,D<0.05),对大黄素含量部分有显著性影响(B<0.05,C<0.05,A>0.05,D>0.05).离心对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不显著.结论:本方佳制备工艺为挥发性药材先用12倍量水浸泡1.5 h,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5 h,抽滤至干,药液配成70%稀醇液作渗漉媒,药渣与已粉碎成粗粉余药材一起用70%酸性乙醇(pH=3)渗漉提取,渗漉后的药渣抽干,加水煎煮2次(2 h,1 h),合并煎液,过滤,药液以8000 r/min在10℃下离心10 min.
作者:李喜香;古秋莉;罗燕梅;闵云山;李天庆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介绍广东潮汕地区常见二十多组中草药的混用情况,旨在为纠正潮汕地区混用中草药提供参考,以达到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作者:罗梓河;陈桂荣;翁舜章;黄东燕;杨应霓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体内外抗病毒实验研究姜菊茶抗流感病毒作用.方法:接种甲1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于狗肾细胞(MDCK),观察姜菊茶体外抗病毒作用,体内实验以病毒滴鼻感染小鼠,观察肺指数,病毒致小鼠病死率等.结果:姜菊茶25~100mg/kg剂量可减轻改善感染鼠肺脏的病变程度,使其肺指数值下降,可明显延长2LD50感染鼠的平均生存天数,降低死亡率.结论:姜菊茶对流感病毒有一定防治作用,值得进一步开发.
作者:简华香;徐培平;张美义;周兰芳;朱宇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分离白芷挥发油.利用气相-质谱联机技术分析超临界CO2萃取的白芷挥发油,共分离出73个组分,对其中的41个进行了鉴定.超临界CO2萃取白芷挥发油,操作温度低,可大量保存对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产品外观好.
作者:杨祖金;雷华平;葛发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当归新品系90-01是甘肃省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采用混合选择法经多年选育而成.在2001~2003年定西市当归品系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鲜当归11518.5 kg/hm2,较当地大田种增产19.4%.生育期780 d,茎秆紫色,根系黄白色.成品总灰分5.0%,酸不溶性灰分0.6%,浸出物58.8%,多糖(硫酸苯酚法)3.8%,质量优于<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标准.适宜在海拔2000~2600 m、年降水量500~600 mm的二阴及高寒阴湿生态区栽培.
作者:贾婕楠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采用显微鉴别法对山慈菇及其伪品山兰进行了鉴别比较.
作者:干国平;刘焱文;段木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本文报道不同培养基、不同培养方式及不同接种源对雷丸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作者:王淑芳;王瑞芳;朱彗新;朱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筛选金菊双花总黄酮的佳提取与纯化工艺.方法:采用多种提取工艺比较、L9(34)正交实验及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技术.结果:其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55%乙醇、100℃水浴、每次1 h回流提取2次,再结合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水、30%乙醇、70%乙醇梯度洗脱,收集70%乙醇洗脱部分浓缩干燥并测定黄酮含量为62.7%.结论:此工艺简便可行,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
作者:杨俊;张晓静;田丽娟;王兴旺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测定香附中α-香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以萘为内标,α-香附酮作为对照品,采用内标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十八硅烷键合硅胶;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0 nm.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α-香附酮在0.085 μg~0.85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RSD=0.5%(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药材和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贾宜军;莫结丽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苦参碱注射液对乳腺癌化疗病人肝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的167例次化疗半随机分成苦参碱治疗组86例次和对照组81例次,治疗组在普通护肝治疗(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苦参碱每天150 mg,静脉滴注连续2周,观察化疗前、化疗后第2周和第3周血清ALT、AST、GGT、STB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化疗后第2周血清ALT、GGT、STB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血清ALT、AST高于治疗组(P<0.05),但GGT和STB虽有升高,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苦参碱有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苦参碱注射液能降低乳腺癌化疗后病人血清ALT、AST、GGT、STB水平,并具有较好的保护肝功能作用,使用安全,副作用少,可作为预防乳腺癌化疗后肝损害的辅助用药.
作者:劳溢权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3例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病人随机单盲分为两组,观察组63例,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50 mg+0.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日,低分子肝素钙5000 u腹壁皮下注射,2次/日(隔12小时1次).对照组60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 ml+复方丹参注液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为10天.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未见上消化道出血及脑出血等严重副作用,副作用轻微并相似,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灯盏花素与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梗死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黄干洪;刘东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心血宁片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C18色谱柱,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结果:回收率为97.98%,RSD=1.0%(n=5).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无干扰,可用于心血宁片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黄凤婷;马永良;林春颖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润肠通便颗粒剂对小鼠及家兔胃肠蠕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胃排空、小鼠胃肠道及小肠推进运动、泻下作用等模型考察润肠通便颗粒剂的导泻作用;采用家兔离体回肠蠕动模型,观察润肠通便颗粒剂对肠道平滑肌功能的影响.结果:润肠通便颗粒剂可明显提高炭末在小肠中的推进速度,对小鼠小肠推进有显著促进作用;可明显降低胃中甲基橙的残留率,对小鼠胃排空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明显减少小鼠排便时间和增加小鼠排便粒数;对家兔离体回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使其肌张力增高,节律存在,收缩幅度明显增加,但无强直收缩.结论:润肠通便颗粒剂具有明显的润肠通便作用.
作者:俞励平;文洁;孙素兰;叶青山 刊期: 2005年第08期
鳖甲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其功能为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等,临床用于治疗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癥瘕积聚等症.鳖甲的炮制工艺从古代的先烧末,经历了生用捣筛为散、醋炙、童便炙、反复醋炙等阶段,以及现代的摸索和对数种炮制方法的对比研究后,发展成为今天的蒸法净制和砂烫醋炙药典方法[1].近年来鳖甲炮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净制工艺和炮炙方法两方面,本文就此作简要综述.
作者:窦志华;丁安伟;钟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为了确定黄芩清肺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根据处方药味所含成分的性质特点,进行了以下的研究工作:苦杏仁提取HCN的工艺研究;黄芩等药材水提正交试验,以黄芩苷作为定量检测指标,优选出黄芩等药材水提的佳工艺是以12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乙醇沉淀工艺研究,确定了乙醇沉淀工艺为加入3倍药液体积的80%乙醇;药液澄明度稳定性工艺研究,通过向芳香水中加入聚山梨酯-80,对药液进行冷藏处理,调节药液的pH值,从而解决成品的澄清度问题.
作者:陈洁标;陈世斌;黎佩红;陈舒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