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媛
目的 探讨川崎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并实施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2例川崎病患儿给予护理、临床用药、病情观察、机体抵抗力、心理等方面的观察,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结果 患儿痊愈出院,结论 密切的观察病情、有效的护理,是患儿缩短病情、减少并发症及获得佳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汪才花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重症脑血管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脑血管患者183例,按照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并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就诊时,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昏迷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昏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江文柳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应用微型投影仪开展膝关节单髁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及自我护理的能力.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接受单髁置换手术纳入康复护理路径的3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口述加图册的常规宣教方法,实验组利用微型投影仪在病房内开展多媒体健康教育.根据知信行理论,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对于康复理念的认可程度及自我护理措施执行的正确率.结果 接受微型投影仪开展多媒体健康教育患者的知信行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康复护理管理路径,根据路径内容利用微型投影仪开展多媒体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于康复知识的认可程度及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
作者:李硕;滕立英;赵慧霞;王文文;周金娜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6个月后对患者的血糖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应在临床加以推广.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其效果非常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灵红;张芹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分析全面护理干预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负性心理、并发症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应用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并发症比例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和并发症比例均比对照组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的明显增加(P<0.05).结论 应用全面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增加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比例,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段维;黄丽虹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7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均在本院顺利完成清宫术,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给予个体化专项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血量(189.25±54.24)mL、阴道流血时间(8.14±2.61)d及住院时间(4.02±1.02)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64.26±60.35)mL、(14.25±3.56)d、(5.89±1.34)d.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15.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给予全面、科学的个体化专项护理,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丽英 刊期: 2017年第47期
患者治疗的方式中常见的就是静脉输液,而静脉输液就需要给患者在手上或身体其他部位就行穿刺,它是护士基本的护理技术职能,尤其是老年患者,疾病复杂而多发,静脉输液更为重要.老年患者的血管张力下降,老年患者基本的特性之一就是皮肤表面的肌肉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松弛,当输液针头扎进去后容易滚动,不是很容易固定,进而造成给老年患者输液穿刺就比较容易刺破,再加上回血慢等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穿刺成功率、输液质量、老人的康复及护患关系.根据其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认为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来疏通老人的血管通路能有利于老年患者在穿刺时不容易穿破,进而保证老年人能够顺利的输液,减少刺穿的可能性,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优质的静脉输液护理服务.我科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操作上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积累了经验.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谢青 刊期: 2017年第47期
为了改变消毒供应科原始的手工管理模式,我们借鉴了电子物流的管理方法,建立医院消毒供应科可追溯管理系统.应用追溯系统完善全院诊疗器械在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科室使用等工作流程相关追溯信息,使无菌包纳入追溯循环系统的管理,从而达到消毒供应科和各临床科室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作者:徐钧平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在小儿康复护理质量提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1日~2017年3月11日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66例作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予以品管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对于护理技能、护理态度、医患沟通及住院环境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儿(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患儿的康复护理中作用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升病房环境质量,使医患双方更加和谐,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张敬敬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不典型川崎病器官损害的护理方法.结果 在早期积极的治疗,结合耐心、细致的护理7例患儿均治愈.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严密观察与护理,是缩短病程、提高川崎病治愈率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同香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究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评价.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和干预组(采用临床护理干预模式),各25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干预对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有更好的护理作用,不仅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何爱琴;冒小鹭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5月于我院进行泌尿外科腔镜手术的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4例,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保温措施.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体温变化及其他各项观测指标了解护理干预对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结果 干预组的患者术中、术后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同时干预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156.7±64.1)mL、切口感染率3.70%、输血率9.26%、并发症发病率3.70%、住院时间(10.0±1.4)d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泌尿外科腔镜手术患者进行保温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术中低体温的现象,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沈丹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急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急性心绞痛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研究双重身份识别应用到儿科住院患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儿科病区自2017年1月开始双重身份识别管理,特选取实施前后5个月收治的各1000例患儿为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儿的身份识别准确率、家属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实施前的身份识别率为97.6%,由身份识别错误引起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1%,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9%;而实施后则分别为100.0%、0.00、99.7%,实施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双重身份识别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儿科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身份识别准确率,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发生,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作者:范东利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对临床护理干预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与生存质量的临床应用效果作以评价.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课题设计对照实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按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观察组患者提供临床护理干预.采用QOL测评量表评定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同时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与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焦虑、抑郁等维度评分明显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3,t=3.091,t=4.143,t=3.754,P<0.05).结论 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COPD患者护理中应用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肺功能大有裨益,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颜军梅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研究与探讨应用人文关怀在宫外孕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宫外孕患者100例,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进行研究,观察组患者用人文关怀护理进行研究,然后对两组进行观察,并对两组患者之后的治疗和康复情况以及治疗满意度进行统计学的科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采用护理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差异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心理辅导等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外孕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以及即使释放不良情绪,对患者的身体康复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作者:顾海燕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和防范措施.方法 选择本院手术室收治的2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护理风险发生率,并对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患者与未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患者各项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高危因素,基于结果研究防范措施.结果 高龄、缺乏心理准备、手术操作技术不成熟、BMI过高、手术时间过长为导致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手术室是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发场所,针对护理风险因素需明确手术室各项规程,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从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廖雪芹;蒋菲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总结分析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在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以及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等相关指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合并脑出血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娟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研究生殖中心采用针对性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实施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我中心就诊的接受健康生殖保健服务的研究对象82例,采用针对性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实施安全管理.观察护理后出现护理安全风险事件的例数以及对生殖中心护理工作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使用针对性管理模式后,82例观察对象中,护理安全风险事件为零;82例患者施行辅助生殖技术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统计,共74例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8例患者对护理工作基本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 生殖中心采用针对性管理模式对护理工作实施安全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使服务对象对生殖中心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升.
作者:朱佩仪 刊期: 2017年第47期
目的 对优质护理服务对急性心梗患者康复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本院患者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两组急性心梗患者的康复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对两组患者康复指标进行分析,观察组生活指标评分为(94.67±1.08)分.对照组评分为(84.62±1.36)分,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的认知评分进行了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认知评分为(90.37±0.37)分,对照组患者的认知评分为(83.50±1.30)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明显低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急性心肌梗患者的康复质量,避免患者病发症的出现,因此,该种护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胡运娇 刊期: 2017年第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