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板障静脉的几种显示法

石瑾;刘畅;欧伟

关键词:板障静脉, 位置关系, 颅骨, 解剖学, 骨松质, 显示, 吻合, 外板, 颅内, 交通, 方法
摘要:板障静脉是颅骨松质内的静脉,包括额、颞前、颞后和枕板静脉四支,它们走行于颅骨内、外板之间的板障内,各属支间及与颅内、外静脉之间都有丰富的交通吻合.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位置关系,我们可采取下面几种方法来显示.
解剖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应激后大鼠腺垂体促甲状腺素细胞的定量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腺垂体促甲状腺素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应激模型,并在不同应激条件下对大鼠腺垂体促甲状腺素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并用体视学公式作定量分析.结果应激大鼠促甲状腺素细胞体积密度(Vv)和数密度(Nv)的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在不同应激条件的A、B、C三组存在显著差别.结论心理应激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大鼠腺垂体促甲状腺素细胞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素.

    作者:伍思琪;贺新红;张德兴;李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长春新碱诱导的自噬性凋亡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长春新碱(VCR)诱导的L-02细胞自噬性凋亡时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以及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对此自噬性凋亡和[Ca2+]i的影响.方法应用已建立的VCR诱导L-02细胞自噬性凋亡模型,使用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Fluo-3/AM荧光探针经流式细胞仪测定L-02细胞平均[Ca2+]i.结果电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证实VCR诱导L-02细胞发生了自噬性凋亡,此凋亡过程中[Ca2+]i明显升高,以凋亡早期更为明显:3MA可显著抑制VCR所致的[Ca2+]i升高并能降低凋亡细胞比例.结论在体外条件下VCR可以诱导L-02细胞自噬性凋亡,其发生可能与VCR导致[Ca2+]i升高有关;3MA可能通过抑制[Ca2+]i升高而抑制自噬及VCR所致的自噬性凋亡.

    作者:彭心昭;陈英;乔东坊;张淑春;陈练波;朴英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板障静脉的几种显示法

    板障静脉是颅骨松质内的静脉,包括额、颞前、颞后和枕板静脉四支,它们走行于颅骨内、外板之间的板障内,各属支间及与颅内、外静脉之间都有丰富的交通吻合.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位置关系,我们可采取下面几种方法来显示.

    作者:石瑾;刘畅;欧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肱骨结节间沟形态在肱二头肌长头肌腱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提供详尽的肱骨结节间沟形态资料.方法使用不同地区肱骨80只,将结节间沟分为近侧水平段和远侧垂直段,用量角器和卡尺测量二段的长度及其移行处的角度;结节间沟的深度和宽度分五个部位测量;观察结节间沟的变异和异常.结果结节间沟近侧段和远侧段的长度及移行处角度分别为9.4mm、29.7mm和119.9°;总长度、深度和宽度分别为39.2mm、0.7mm和2.6mm;结节上嵴出现率为11.2%,内、外侧骨刺16.2%,钙化45%.结论肱骨结节间沟的局部形态与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关系密切.

    作者:初国良;彭映基;冯正巩;徐朝任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常见危险穴位与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及临床应用要点

    近几年来,穴位药物注射发展迅猛,它集针刺和药物治疗为一体,使辩证用药与针灸学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临床效果显著,但由此而引起穴位周围重要结构损伤的报道也渐增多.本文简述了尺泽、合谷、阳陵泉、环跳、委中、足三里、风池、、盲门等常见危险穴位与周围神经,血管的相互关系及针刺要点.这些资料可为上述常见危险穴位的针刺或药物注射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一点建议.

    作者:戴开宇;初国良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因特网上的解剖学站点分析和分类

    目的为了给从事解剖学的教师的教学和医学生学习解剖学提供方便,及时掌握现代解剖学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方法通过雅虎、搜狐、新浪等搜索网站及登陆每个网站进行了浏览,记录了它们的域名并进行了分类.结果搜索到近百个解剖学及与解剖学相关的站点,可以把这些站点概要性的的分析并归为五类且链接方式是超链接的.结论籍此希望国内同行能更好地利用英特网上的信息资源,加快解剖学专业的CAI、Internet教学和解剖学网络的建设.

    作者:李光武;汪华侨;顾怀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大鼠海马结构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时的突触形态可塑性的定量研究

    目的观察由空间辩别性学习记忆活动引致的大鼠海马结构的突触可塑性变化.方法本研究继电子显微镜下,对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大鼠和对照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形态学的对比性观察之后,又对两组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复合体进行了体视学指标的测算.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多形层内突触数密度(77.81±16.00)个/μm3、突触活性点膜面积(0.037±0.008)μm2/μm3、突触小泡的数量(169946.86±19592.58)个/μm3、线粒体的体积(1.70±0.86)%和数密度(8777.54±2020.32)个/μm3均比对照组大鼠的大或多,对照组大鼠以上指标分别为:(28.35±1.31)个/μm3、(0.015±0.002)μm2/μm3、(64380.27±8728.66)个/μm2、(0.58±0.35)%、(2282.46±727.69)个/μm3,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正常生理活动也可引致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变化;突触可塑性变化的形式不仅包括突触复合体各结构的增大同时包括突触数量增多;突触活性点膜面积增大;突触小泡的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大;突触前膨大内线粒体数量增多和体积增大.

    作者:宿宝贵;许鹿希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实验性再狭窄动物模型研究

    目的为弄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后动脉再狭窄的发生机制,本实验研究建立再狭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采用右髂动脉球囊内皮剥脱术加高胆固醇喂饲家兔.结果经血管造影检查,血管成形术前右髂动脉平均狭窄程度在60%以上,血管成形术后5周右髂动脉平均再狭窄程度在50%以上;病理切片和组织生化显示,内膜明显增厚,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脂质沉积显著增加;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显示,增生内膜主要是平滑肌细胞增殖.结论采用本方法成功地建立了再狭窄动物实验模型.

    作者:李自成;常青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小鼠肺泡发育与肺泡上皮细胞分化的电镜观察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及生后肺泡发育及肺泡上皮分化.方法小鼠胚胎14天至生后14天肺组织,隔天取材,HE染色光镜观察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胚胎14~18天,小鼠肺的发育以支气管树分支和管壁结构的逐渐完善为主,终蕾上皮为柱状或立方状的未分化细胞.胚胎19天,支气管远端形成许多内壁光滑的原始肺泡,其上皮分化出Ⅱ型肺泡细胞.生后1~4天,肺泡上皮出现少量扁平的Ⅰ型肺泡细胞,但仍以Ⅱ型肺泡细胞为主.生后5~14天,成熟肺泡形成,肺泡上皮以Ⅰ型肺泡细胞为主.结论出生时,小鼠的肺发育只完成了其大体形态的发生,肺泡上皮以Ⅱ型肺泡细胞为主.成熟肺泡的形成、数量的增加及Ⅰ型肺泡细胞的大量出现持续到出生后.

    作者:卢晓晔;黄中新;王樯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吸管自动冲洗器的制作

    在组织培养研究工作中,手工冲洗吸管或移液管时需要反复进行冲洗达10余次,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自动冲洗器(图1)可以把人们从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省人力和时间,现将制作工艺及使用原理介绍如下.

    作者:吴坤成;刘畅;洪辉文;石瑾;王兴海;李忠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人神经胶质瘤组织中连接蛋白43的表达

    目的为了研究人神经胶质瘤发生中连接蛋白43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26例不同级别的脑瘤组织中连接蛋白43的蛋白表达.结果在正常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和良性的脑质细胞瘤连接蛋白43表达阳性反应,在恶性的脑胶质细胞瘤,连接蛋白43明显减弱,呈弱性或阴性.结论人脑胶质细胞肿瘤的发展及恶化程度与其连接蛋白43蛋白表达有关;在癌的多阶段学说(起始阶段、促癌变阶段、进展阶段)中,连接蛋白43表达的减少被认为是促瘤变阶段的重要机制.

    作者:曾自立;徐锡金;刘小辉;周燕群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镜影性内脏倒置一例

    镜影性内脏器官倒置是指胸、腹腔内所有器官左、右易位.我科接诊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6岁,因咳嗽,咳血痰来院检查X线全胸摄片、胃肠钡餐、钡剂灌肠、腹部B超等.检查发现:双上肺见片状、条索状阴影;左、右肺,心脏,大血管,胃,小肠,结肠,肝,脾等均左、右倒置,呈镜像性,各器官的前后关系无改变(见图1,图2,图3).诊断:1.镜影性内脏倒置.2.双上肺浸润型肺结核.

    作者:曾国斌;郑柏忠;李根源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解剖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医学中有三分之一的名词来源于解剖学,它内容庞杂,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学起来十分枯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解剖学教学把传递-接受式误认为是教学的唯一模式,致使实践中的教学活动不仅单一,甚至陷入僵化,难以同现代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同步前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提高解剖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入手,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

    作者:徐胜春;韩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大鼠及家兔脑动脉的比较及其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和比较大鼠、家兔脑动脉的形态特点.方法利用墨汁、乳胶混合液灌注的45只鼠和50只兔脑标本,在光镜下观察脑动脉的起始、行程和分布.结果大鼠和家兔的椎-基底动脉系血管起始、行程基本相同.大鼠的脑底动脉环闭锁型的出现率是97.78%,组成环的两侧血管等粗,对称者是80.00%.而家兔脑底动脉环闭锁型出现率是80.00%,环两侧血管对称者占28.00%.大鼠的大脑中动脉均是1枝型,起始、行程恒定.兔的大脑中动脉1~2枝不等,行程短,其分布范围内尚有1~2枝梨状区动脉存在.结论与家兔相比,大鼠的脑动脉更接近人类,是制做脑缺血模型理想的实验动物.

    作者:张成英;陈前芬;田鹤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雌二醇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月龄SD雌性大鼠29只,应用Pulsinelli-Brierley脑缺血模型,分为脑缺血性损伤雌二醇组(n=9,100μg·kg-1·d-1)肌肉注射;尼莫地平组(n=8,1μg·kg-1·d-1)腹腔注射;以及缺血损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再灌流6天后,观察海马各区神经元变化.结果雌二醇治疗组海马CA1和CA2区神经元死亡的数量(CA1、CA2分别为9.8±2.4和7.7±2.1明显少于对照组(CA1、CA2分别为4.7±2.2和5.0±3.0),P<0.01,脑缺血性癫痫的发生率和大鼠的死亡率均较对照组低.结论雌二醇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杰;邵正仁;戴忠辉;李乐庆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药物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功能障碍,随后为持续性智能减退、判断推理能力丧失、失语、运动障碍等;病理特征为神经细胞间存在大量的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由于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治疗AD的药物主要在控制行为改变、认知功能障碍的病因学治疗和其它如增加脑代谢、促进神经营养和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等方面,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林韶辉;汪华侨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Powerpoint在组织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

    组织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教学特点是需要大量图象、模型来说明和展示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细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其内容相对固定又抽象枯燥,缺乏相互联系,因而教学难度较大,学生的疑难点较多.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较少的课时内展示组织胚胎学丰富的内容,传统的教学媒体显然已不能适应其教学需要.为此,我们尝试将Powerpoint软件教学应用在98级临床医学系本科的组织胚胎学理论课中,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作者:梁若斯;刘建康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用套筒法制造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已成为世界性疾病,由此引起的腰背痛、股骨颈及腰椎骨折等,给社会和老年人带来严重的负担和影响.为探讨骨质疏松模型的发病机理和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许多学者从制造骨质疏松模型入手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Jee等曾用弹性绷带将大鼠右后肢固定于腹部的方法制造出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李明、王素伟等也曾用切断坐骨神经和切断后足的方法制造骨质疏松模型,并获得成功.但上述方法操作比较复杂,而且用后两种方法得到的模型不能重复使用.为此,笔者在用套筒法诱发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实验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运富;尹保国;李振林;郭家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浅谈解剖学教学如何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属形态学范畴.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和课堂为中心,进行满堂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解剖学教学内容也在逐步更新和充实,如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探索适合未来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增加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任课教师急待探讨解决的问题.在此,我们结合在本专业的教学实践,谈谈解剖学教学如何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几点想法.

    作者:黄学应;韩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前牙与第三磨牙萌出的关系

    目的观察前牙对第三磨牙萌出的影响.方法根据第三磨牙萌出程度分为正常萌出组(M1),不全萌出组(M2)及未萌出组(M3),共200例,测定前牙各种参数.结果与M1组、M2组比较,M3组的上下颌牙弓弧长度和牙弓前段弧长度均较长(P<0.01或P<0.05),M3组的上下颌前牙不齐指数和前牙拥挤指数均较小(P<0.01),上下颌各前牙牙冠宽度和前牙牙量三组差别不明显(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前牙槽长度可影响前牙的排列,也影响第三磨牙的萌出.

    作者:黄芳;林正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解剖学研究杂志

解剖学研究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解剖学会 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