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键词:
摘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移植血管外膜早期NADPH氧化酶激活和新生血管形成

    目的:动脉外膜所产生的活性氧和新生血管形成,可能导致和促进病理性血管重构的形成。本课题研究NADPH氧化酶在同种异体主动脉移植模型的外膜血管动态表达和新生血管形成。方法:将F344大鼠胸主动脉移植到Lewis腹主动脉造模。于移植后0.5、3、7和14 d收集移植血管,进行形态学分析、免疫组化和定量PCR检测。结果:血管外膜移植后3 d、内膜7 d增厚。移植血管外膜NADPH氧化酶亚基gp91phox和p47phox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3 d开始升高,14 d达高峰。免疫组化显示,巨噬细胞浸润可能是NADPH氧化酶表达的主要来源。而淋巴细胞浸润在各时点无显著差别。移植血管外膜分离、培养的原代成纤维细胞NADPH氧化酶表达也增加。 siRNA-p47phox沉默p47phox基因后,BrdU掺入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移植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受抑制。此外,移植14 d,移植血管外膜增厚伴有新生血管形成明显增加,外膜中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移植损伤可诱导血管外膜NADPH氧化酶表达和新生血管的形成,移植引起的外膜活性提高可能成为预防、治疗血管病变的靶点。

    作者:孙梦瑶;郭晓彤;罗坤;刘雪峰;王瑞;王牧川;张恩浩;王建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浓度H2 O2激活的损伤与保护通路的博弈决定了其在心肌缺血/复灌过程中的双重作用

    目的:再灌注初期活性氧的大量释放被认为是造成这一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ROS也作为启动者介导了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等措施对I/R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如何界定ROS起损伤或保护作用的浓度界限目前尚无明确的研究结论。因此,本实验旨探讨ROS 这种相互矛盾的双重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大鼠离体心脏全心缺血/复灌模型来探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 H2 O2)预处理和后处理模型验证ROS 诱导心肌保护作用的浓度依赖关系。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 方法研究ROS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保护中对保护性信号通路及内质网应激通路不同的浓度依赖的调控模式。结果:研究发现证明了浓度是决定ROS不同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揭示了ROS导致心肌I/R损伤和保护作用的浓度阈值和其内在机制,其终表现是不同浓度ROS启动/激活的损伤与保护通路博弈的结果。研究发现还为解释ROS矛盾作用的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开发基于ROS的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措施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作者:刘金龙;王志华;顾珊珊;谭吉良;杨黄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减少参与了硝化应激引起的衰老大鼠阻力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

    目的:观察自然衰老大鼠中硝化应激对阻力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探讨衰老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3月龄、9月龄和20月龄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及各自给予过氧亚硝基( peroxynitrite, ONOO-)清除剂( FeTMPyP)组。 Weastern blot检测肝脏衰老相关蛋白P53和P21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水平;离体动脉血管环灌流,观察其对不同浓度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ACh)的反应;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衰老大鼠肠系膜动脉3-NT水平升高,提示出现明显的硝化应激反应,采用FeTMPyP干预可明显降低3-NT水平;衰老大鼠肠系膜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较青年和中年大鼠显著下降,采用FeTMPyP干预可明显提高衰老阻力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外周血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结论:外周内皮祖细胞减少参与了硝化应激引起的衰老大鼠阻力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

    作者:孙琪;董玉;王环愿;焦昆;刘慧荣;王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Intermedin与血管损伤性疾病

    Intermedin( IMD)是2004年发现的肾上腺髓质素家系的新成员。 IMD具有抗氧化、抗炎、调节内分泌代谢、调节免疫等生物学效应,是新的内源性心血管、肾脏保护因子。我们及国外实验室均报道,IMD可以显著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的转变;IMD还可以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以及上调基质Gla蛋白抑制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近期我们在ApoE-/-小鼠用微量渗透泵给予血管紧张素II( Ang II)诱导的腹主动脉瘤( AAA)及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上发现IMD可以降低腹主动脉瘤的发生率和腹主动脉大直径,抑制主动脉内活性氧( ROS)的产生,降低NADPH氧化酶的活性及其亚单位Nox1、Nox2和Nox4的蛋白表达。另外,IMD显著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减轻CD68阳性巨噬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因子表达,抑制VSMC凋亡。 IMD抑制Nox1和Nox4蛋白表达的作用可被IMD特异性受体抑制剂IMD17-47和cAMP/PKA通路阻断剂H89所阻断。这些结果提示IMD可能通过cAMP/PKA通路抑制Nox4介导的氧化应激抑制AAA的发生发展。

    作者:齐永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细胞自噬在胚胎心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细胞自噬是溶酶体参与降解多种细胞内容物的过程,具有重要的病理及生理学作用,本研究主要关注细胞自噬是否在胚胎发育早期心管形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应用鸡胚为模式动物,采用免疫荧光的方法研究自噬相关基因7( auto-phagy-related gene 7,ATG7)在胚胎早期的表达模式,随后用雷帕霉素( RAPA)、3-甲基腺嘌呤(3-MA)等分别处理胚胎,用Time-lapse拍摄心脏祖细胞的迁移模式,免疫荧光、原位杂交等方法检测ATG7、LC3、MF-20、GATA4、GATA5等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RAPA和3-MA能够分别影响ATG7、E-Cadherin等基因的表达模式,导致胚胎早期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紊乱;高葡萄糖环境或酒精处理能够过度激活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自噬,导致胚胎心管肥大或者融合异常,这与RAPA处理的胚胎心管畸形极为相似;细胞自噬过度激活影响心脏祖细胞迁移和GATA4、GATA5等心管生成基因的表达。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及妊娠期饮酒等因素会导致胚胎发育环境中细胞自噬的过度激活,从而影响细胞内的蛋白降解异常和细胞分化异常等,终导致胚胎心管发育畸形。

    作者:王广;芦文慧;李帅;高麟芮;黄文清;崔舒丹;王晓钰;陆大祥;杨雪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Telocytes参与血管损伤后的修复及机制初探

    目的:探索远细胞( telocytes, TCs)是否参与血管损伤后的修复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颈总动脉球囊损伤( carotid artery balloon injury,CABI)大鼠模型,超声和HE染色观察颈总动脉( CA)内径变化及新生内膜的形成;透射电镜( TEM)观察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双染检测CA中TCs的标志物CD34和vimentin并观察其表达变化。结果:(1)CABI术后14 d,与sham组相比,超声示损伤组CA内径明显变窄,HE染色示血管新生内膜明显形成。(2)TEM示CABI术后CA内膜增厚,新生内膜胞膜不完整,着色不全;中膜VSMCs增大,细胞器增多。 TCs位于血管中膜与外膜交界处;与sham组相比,损伤组TCs显著增多。(3)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示,在CA中膜与外膜交界处CD34和vimentin有共定位;与sham组相比,损伤组CD34和vimentin表达增多且有共定位。结论:TCs与血管损伤后的修复相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释放微囊泡以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

    作者:李燕艳;徐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甘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联素及CMKLR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NAFLD大鼠脂联素及CMKLR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3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甘氨酸组。8、12周末测量大鼠体重、肝重,血浆ALT、 AST、TG及脂联素水平;取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采用RT-PCR检测肝脏脂联素及CMKLR1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1)高脂组大鼠体重及肝指数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和甘氨酸组(P<0.05)。(2)高脂组大鼠ALT、AST及TG高于同期对照组及甘氨酸组(P<0.05)。(3)高脂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及甘氨酸组(P<0.05)。(4)肝组织HE染色结果示:高脂组8周呈单纯性脂肪肝表现,12周呈脂肪性肝炎改变,甘氨酸组病变较同期高脂组轻。(5)肝组织RT-PCR结果示:甘氨酸组脂联素基因表达高于高脂组(P<0.05),CMKLR1表达低于高脂组(P<0.05)。结论:(1)在NAFLD形成中CMKLR1水平逐渐升高,可能起到加重炎症程度的作用。(2)甘氨酸可下调CMKLR1的表达,上调脂联素的表达从而保护肝脏。

    作者:刘近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金丝桃素介导的声动力诱导THP-1巨噬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金丝桃素结合低频超声( HY-SDT)对THP-1巨噬细胞产生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HY定位、活性氧( ROS )产生、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mPTP )开放和 LC3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膜电位( MMP )。Hoechst-PI染色、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观察自噬与凋亡。 Western blot( WB)检测Bax与cytochrome C转位以及凋亡与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HY在THP-1巨噬细胞的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均有分布。 HY-SDT后2 h细胞内自噬增加;6 h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率、ROS和MDA升高,MMP降低,自噬抑制剂3MA导致凋亡率进一步升高。 WB显示SDT后早期LC3-II和Beclin 1表达增多,随后Bax和cytochrome C发生转位,Bcl-2下调,线粒体-caspase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增多。 NAC可明显抑制ROS增加、MMP下降、mPTP开放和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变化。结论:HY-SDT通过产生ROS早期增加自噬,随后促凋亡因子Bax从胞浆转位锚定在线粒体上,增加Bax/Bcl-2比值,诱导mPTP开放,释放cytochrome C,从而诱导凋亡。

    作者:李雪松;郑龙彬;寇佳媛;田野;杨力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铁超载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铁超载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初步证实铁超载对肝纤维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给予硫酸亚铁2μmol/L负载24 h,正常对照组给予DMSO 2μmol/L。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铁在HSC-T6中的分布面积,流式细胞术检测HSC-T6增殖, TUNEL法检测HSC-T6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SC-T6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铁超载组HSC-T6内铁染色阳性的平均面积为39.02%±2.03%,平均增殖率为61.02%±2.21%,平均凋亡率为13.01%±0.95%,MMP-1和TIMP-1的蛋白平均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38.82%±7.62%和179.88%±17.52%。结论:铁超载导致肝星状细胞的增殖率大于其凋亡率,并且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平,因此推断铁超载促进了肝星状细胞的活性,从而促进了肝纤维化的进程。

    作者:张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咖啡因调控肾脏钠重吸收拮抗盐敏感性高血压

    目的:高盐膳食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子。咖啡因是咖啡中的主要成分,具有急性利尿、利钠的作用,而长期使用咖啡因后对血压和尿钠排泄的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慢性咖啡因干预对血压和尿钠排泄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通过手术在盐敏感大鼠体内植入血压传感器,8%高盐饲料(对照组)或8%高盐饲料+0.1%咖啡因饮用水(咖啡因组)干预大鼠15 d。检测大鼠血压变化,血管功能,心脏结构和功能,尿电解质。健康志愿者喝含咖啡因的咖啡(含300 mg咖啡因)或去咖啡因的咖啡,测量24 h尿钠排出和动态血压。结果:(1)慢性咖啡因干预减轻高盐膳食导致的盐敏感大鼠血压升高而不影响其交感神经活性。(2)慢性咖啡因干预增加大鼠尿钠排泄总量而不影响排尿量,该作用与激活皮质集合管AMPK从而抑制上皮钠通道(α-ENaC)重吸收钠离子有关。(3)摄入咖啡增加健康志愿者尿钠排泄56 mmol,相当于3.27 g NaCl,而对心率和血压没有显著影响。结论:(1)慢性咖啡因干预通过促进尿钠排泄拮抗盐敏感性高血压。(2)饮用含咖啡因的咖啡对盐敏感性人群来说可能是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

    作者:杨涛;于浩;高鹏;魏星;张和轩;熊诗强;路宗师;黎黎;韦晓;陈静;刘道燕;祝之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TLR4/NK-κB信号介导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中的作用。方法:用Ox-LDL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LR4,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型蛋白SMA和SM22α,以及成骨样分化相关蛋白Msx2、osterix和BMP2的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核内NK-κB的表达水平。结果:Ox-LDL可促进TLR4的表达上调以及激活其下游分子NK-κB向细胞核内转移。 TLR4 siRNA转染细胞可减轻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成骨样分化相关蛋白Msx2、osterix和BMP2的表达水平,升高收缩型蛋白SMA和SM22α的表达水平,阻断NK-κB核内转移。另外,NK-κB抑制剂PDTC可抑制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结论:TLR4通过激活NK-κB促进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提示TLR4可作为干预血管钙化的潜在靶点。

    作者:陆立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FGF-2通过PI3K-PKB/Akt-GSK-3β信号通路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抗缺氧(H/R)/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新机制。方法:对各实验组分别检测心肌细胞活力与凋亡,p-Akt、p-GSK-3β、Bcl-2、Bax、caspase-3前体(32 kD)和活性体(17 kD)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control相比,H/R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活力,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下调p-Akt、p-GSK-3β、Bcl-2和caspase-3前体蛋白表达,上调Bax和caspase-3活性体蛋白表达;FGF-2可显著改善H/R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及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其作用能被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和PKB/Akt特异性抑制剂SH-5拮抗。结论:FGF-2抗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激活PI3K-PKB/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李国华;姜志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RSK2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核糖体S6激酶(ribosomal S6 kinase,RSK)2属于Ras-MAPK下游通路的90 kD的RSK家族,该家族包含4个成员( RSK1~4)及2个结构同系物MSK1/2。 RSK家族的成员具有高度的序列同源性(75%~80%的氨基酸序列是一致的),只有2个激酶功能域不同。尽管结构相似,它们在组织内的分布及功能却不尽相同[1],而本文主要介绍 RSK2。RSK2的发现起始于它的基因缺陷会导致科-勒二氏综合征( Coffin-Lowry syndrome,CLS),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后来深入的研究发现, RSK2是ERK1/2直接的下游底物,RSK2一旦被激活就会转入到核中磷酸化多种核蛋白,从而调控细胞的多项生命活动包括细胞的增殖、周期、转化等。近几年有不少研究证实RSK2的蛋白水平在恶性肿瘤及组织中较正常细胞及组织明显偏高[2],而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高效低毒的靶向RSK2的抑制剂。由此可见,RSK2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抗癌靶标。本文主要就RSK2的结构功能、与肿瘤的关系及现有抑制剂展开介绍。

    作者:陈康杏;王籽又;黄燕霞;钟承志;李凯恒;黄遵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加强监管可改善杂合式PBL的去功能化

    目的:探讨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监督以及同辈监督是否能提高杂合式PBL的课程质量。方法:345名二年级本科生和28个高年级学生导师纳入本研究。学生随机分为3组:(1)传统讲演式教学组(TC);(2)杂合式PBL组(h-PBL);(3)监督下的杂合式PBL组( h-PBL-st)。病理学课程结束后,学生参加基础知识测试、解决问题测试以及问卷调查。高年级学生导师完成一份5个问题的问卷调查来评估他们对受试者积极自主学习的看法。结果:与TC组相比,h-PBL组受试者的基础知识测试成绩明显降低,而h-PBL-st可逆转此现象。在解决问题的测试中,与TC组相比,h-PBL没有显著改变测试成绩,而h-PBL-st明显改善受试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受试者自评结果显示,与TC组相比,h-PBL没有显著改变受试者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而h-PBL-st对此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高年级学生导师自评结果显示,与h-PBL相比,h-PBL-st显著提高受试者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结论:高年级学生指导下的杂合式PBL出现了功能失调,效果甚至会不如传统讲演式教学方法,而加强监管可有效改善杂合式PBL的去功能化。

    作者:赵玉男;戴建国;黄玉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ABCA1的转录和转录后水平调控研究新进展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能介导细胞内脂质流出,形成高密度脂蛋白(HDL),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到心血管保护作用。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ABCA1的表达均受到严密调控。研究发现,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miR-33能靶向结合ABCA1,调控体内脂质代谢,即升高HDL,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水平。本课题组研究结果显示,GDF-15通过PI3K-PKCζ-SP1通路上调THP-1巨噬细胞ABCA1蛋白水平,从而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ELK-2A2K2E通过ABCA1经JAK2-STAT3信号途径促进TTP的表达,进而抑制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炎症因子;miR-27a/b能够通过靶向沉默ABCA1减少细胞内的游离胆固醇流出;NF-κB通过上调SREBPs的内含子型miR-33s,抑制ABCA1的表达和胆固醇流出,导致巨噬细胞脂质蓄积;tBHQ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途径,抑制calpain活性,减少ABCA1蛋白降解,从而增加ABCA1的蛋白水平,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因此各种因素共同调控ABCA1的表达,终影响胆固醇流出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唐朝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休克肠淋巴液通过抑制F-actin表达提高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通透性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肠淋巴液(PHSML)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TAVECs)通透性以及细胞骨架蛋白F-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40 mmHg,1.5 h),液体复苏后,常规方法引流PHSML,分为0~3 h和3~6 h两个亚组;原代培养大鼠TAVECs并传代,检测CD31表达;分别观察4%和10%的PHSML对TAVECs形态(光镜、扫描电镜)和活性( MTT法)的影响,并以LPS作阳性对照;应用Transwell小室,观察PHSML对TAVECs跨细胞电阻( TEER)以及FITC-白蛋白透过率的影响;检测F-actin表达。结果:原代培养TAVECs呈CD31阳性表达;4%和10%的PHSML 0~3 h或3~6 h以及LPS均在不同程度上使TAVECs出现结构损伤与活性降低,TEER与F-actin表达降低,FITC-白蛋白荧光通透系数增加。结论:失血性休克肠淋巴液可损伤TAVECs,增加TAVECs单层细胞的通透性,其作用机制与降低F-actin表达有关。

    作者:郭亚雄;孙改霞;张立民;赵自刚;牛春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究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和心室重塑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心肌梗死模型;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水平;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CTRP6及纤维化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采用腺病毒注射的方法过表达心肌局部CTRP6;原代培养成年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探究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CTRP6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胞浆中,心肌梗死后CTRP6表达显著降低。过表达CTRP6可缓解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功能障碍和心室重塑;外源性CTRP6可抑制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诱导的肌成纤维细胞转化;CTRP6可抑制TGF-β1诱导的RhoA活化及心肌素相关转录因子-A( MRTF-A)的核转位,预孵育RhoA抑制剂可逆转TGF-β1诱导的MRTF-A核转位及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结论:CTRP6通过抑制TGF-β1诱导的RhoA活化及MRTF-A核转位,进而发挥抑制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及减轻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张城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脏彩超在老年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老年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共63例老年患者(≥70岁),其中男36例,女27例,分为彩超组22例,常规组41例,比较各组间植入时间、起搏器脱落例数、并发症等。结果:在两组临时起搏器安植术中,彩超组的植入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在总并发症中彩超组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心脏彩超可以运用于老年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中。

    作者:宋国林;谭旭宏;王再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