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浓度H2 O2激活的损伤与保护通路的博弈决定了其在心肌缺血/复灌过程中的双重作用

刘金龙;王志华;顾珊珊;谭吉良;杨黄恬

关键词:浓度阈值, 损伤与保护, 信号通路, 博弈, 心肌缺血, 复灌, 保护作用,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缺血性心脏病, 后处理, 内质网应激, 治疗措施, 依赖关系, 实验证据, 相互矛盾, 双重作用, 全心缺血, 潜在机制, 启动
摘要:目的:再灌注初期活性氧的大量释放被认为是造成这一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ROS也作为启动者介导了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等措施对I/R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如何界定ROS起损伤或保护作用的浓度界限目前尚无明确的研究结论。因此,本实验旨探讨ROS 这种相互矛盾的双重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利用大鼠离体心脏全心缺血/复灌模型来探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 H2 O2)预处理和后处理模型验证ROS 诱导心肌保护作用的浓度依赖关系。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 方法研究ROS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保护中对保护性信号通路及内质网应激通路不同的浓度依赖的调控模式。结果:研究发现证明了浓度是决定ROS不同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揭示了ROS导致心肌I/R损伤和保护作用的浓度阈值和其内在机制,其终表现是不同浓度ROS启动/激活的损伤与保护通路博弈的结果。研究发现还为解释ROS矛盾作用的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开发基于ROS的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措施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NF-κB在脑缺血预处理上调GLT-1表达和诱导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NF-κB在脑缺血预处理( CIP)上调GLT-1表达和诱导脑缺血耐受中是否发挥作用。方法:应用Western blot观察GLT-1和NF-κB p50蛋白表达;免疫共沉淀观察NF-κB p50/p65二聚体复合物的表达;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观察NF-κB DNA结合活性的变化;硫堇染色进行神经病理学评价。结果:在CIP诱导脑缺血耐受过程中,GLT-1表达上调。同时,NF-κB被激活,表现为NF-κB p50蛋白表达上调;NF-κB发生二聚体化,并由胞浆转位至胞核;NF-κB的DNA结合活性增强。 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BAY 11-7082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来阻断CIP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及GLT-1表达上调。结论:NF-κB在脑缺血预处理上调GLT-1表达和诱导脑缺血耐受中发挥作用。

    作者:孙雅薇;张敏;唐蕊;王红梅;齐杰;张玲燕;庞超;胡玉燕;李文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NADPH氧化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对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NADPH氧化酶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腹主动脉结扎复制高血压模型。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 model);假手术组( sham):除不缩窄腹主动脉外,其余操作同腹主动脉缩窄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组( rhEPO,腹腔注射4000 U/kg,每周2次)。8周后,心动超声和血流动力学评价心功能; 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ox2和Nox4 mRNA 表达, Western blot 观察心肌Nox2、Nox4和炎性因子CD45、F4/80、TGF-β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EPO治疗组LVEF、LVFS、LVESP及±dp/dtmax升高, LVESD、LVEDD及LVEDP下降;同时,EPO可降低压力超负荷所致的心肌纤维化,降低心室肌中NADPH氧化酶活性及心肌炎性反应。结论:EPO通过降低NADPH氧化酶活性,抑制心肌氧化应激水平,减少心肌炎性反应,抑制压力超负荷所致大鼠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Nox2来源的活性氧促进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动脉内皮细胞分化

    目的:活性氧( ROS)调节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iPSCs)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NADPH氧化酶2(Nox2)来源的ROS在iPSCs向内皮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和结果:我们利用野生型和Nox2基因缺失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诱导生成小鼠iPSCs,发现Nox2基因缺失的小鼠iPSCs分化的血管内皮细胞( Nox2-/-miPSC-ECs)中, ;ROS水平、VEGF表达、内皮和动脉内皮细胞标志物以及Notch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均明显下调,且这种下调能被Nox2或Notch1过表达所逆转。外源性低浓度的H2 O2或过表达Nox2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动脉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这种作用可被ROS抑制剂或抑制Notch1表达所阻断。 Nox2基因缺失导致iPSCs分化的内皮细胞存活、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下降。将Nox2-/-miPSC-ECs移植到小鼠缺血下肢肌肉中,缺血肢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密度明显低于对照ECs组, VEGF和Notch1表达下降。结论:Nox2产生的ROS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iPSCs向动脉内皮细胞分化。

    作者:魏香香;康雪玲;蒋丽;牛琮;王新红;陈思锋;孟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DNA甲基化参与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MGMT基因的表达调控

    目的:研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MGMT)在N-甲基亚硝基脲( MNU)诱导的人胃正常黏膜上皮细胞GES-1恶性转化中的表达变化,明确其转录激活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MNU诱导的GES-1细胞恶性转化模型,动态分析MGMT的表达、启动子转录激活、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变化及其表达改变在GES-1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结果:MNU暴露持续激活MGMT的表达。 MGMT高表达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甲基化特异性PCR显示MGMT基因甲基化水平下降,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证实其启动子区呈显著低甲基化。免疫共沉淀分析发现DNA甲基化转移酶( DNMT1)与MGMT基因的结合减少,组蛋白特异性修饰H3K9met3和H3K4met2均参与调控其表达。结论:MGMT的表达上调抑制化学致癌剂MNU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MGMT的持续激活依赖于其启动子区DNA的低甲基化。

    作者:陈月霞;齐宏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低氧调控Sirt6的表达及其机制研究

    低氧是肿瘤的重要微环境,它主要通过低氧诱导因子实现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近,我们报道多梳蛋白CBX4通过SUMO化修饰低氧诱导因子HIF-1,进而增加其转录活性,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 Cancer Cell,2014,25:118-131)。我们随后的研究发现,经CBX4进行SUMO化修饰的HIF-1α不能结合Sirt6。后者是去乙酰化酶sirtuin家族中的一员,也可能是HIF-1转录活性的共遏制因子。有趣的是,我们发现低氧能够下调Sirt6蛋白而非mRNA的表达。通过siRNA技术分别将低氧下发挥重要作用的两个转录因子HIF-1α/HIF-2α进行knockdown后发现,HIF-2α而不是HIF-1α介导了低氧对于Sirt6的调控。在常氧下转染HIF-2α能够剂量依赖地减少Sirt6的表达。低氧和过表达HIF-2α都能够缩短Sirt6蛋白的半衰期。同时,在分别加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PS-341或溶酶体抑制剂CQ,发现Sirt6是通过蛋白酶体途径而非溶酶体途径发生降解。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通过双荧光蛋白检测系统寻找低氧下加速Sirt6降解的泛素E3连接酶。

    作者:徐颖;刘亚利;陈国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食道下段巨大憩室伴憩室内异位胰腺

    异位胰腺又被称为迷走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出现在正常胰腺位置以外,且与正常胰腺组织之间无位置、血管、神经及解剖关系的联系;食道憩室较为罕见,是食道管壁薄弱处形成一个向外突出的与食道相连的盲管状内有开口的腔隙,食道下段憩室又称为隔上食管憩室,发生较为罕见;在食道下段出现憩室并在憩室内伴发异位胰腺更极为罕见,而异位胰腺合并食道憩室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对其诊断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对该疾病认识不足使我们误认为是食道瘘,结合影像、内镜检查并在手术后病理检查得以明确。两者都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因为此二者合并起来发生实属罕见,且容易误诊,我们将收治的食道下段巨大憩室内伴发异位胰腺病例做出报道。若出现症状的食道憩室合并肿块通常采取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然而手术因有如纵隔粘连等因素具有较大的创伤性,甚至给病人带来一些较大风险的并发症,如吻合口瘘等。对于无法耐受较大创伤的患者来说,不妨采取经口内镜下切除的治疗方法,虽然也有可能会有些不确定的因素,但是目前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还可以联合胸腹腔镜来进行操作,以大限度减少患者的创伤。当然,这项操作和内镜操作者的技能和熟练程度及也许需要使用胸腹腔镜的操作者娴熟的操作技巧相关。若不能单独在内镜下切除,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诊断能力的不断提高,综合性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且术后恢复快,将会减轻患者更多的痛苦。

    作者:詹玮;廖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Seipin基因缺陷对小鼠心肌重塑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Seipin突变或缺失可导致患者肥厚性心肌病和心衰,但机制不明。本课题研究seipin基因缺失( seipin-/-)对小鼠心肌重塑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2月龄的雄性seipin-/-及野生型(WT)小鼠主动脉缩窄手术(TAC)后12周(n=8)研究seipin缺失对心肌重塑的影响及机制。同时体外检测 seipin-/-及WT 小鼠心肌细胞钙流。结果:和 WT TAC 组相比, seipin-/-TAC组出现了更加严重的心腔扩大、心肌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心肌胶原沉积,炎症细胞浸润和凋亡小体增加;有更为明显的心肌细胞内质网扩张,微管和线粒体变形病变;心肌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心衰和心肌肥厚因子及炎症基因表达增加,钙流相关基因(SERCA2a、RyR和NCX)下降。 Seipin-/-小鼠和WT小鼠相比,心肌细胞出现慢钙瞬变衰减和肌浆网钙离子含量增加。结论:Seipin缺陷加重小鼠TAC术后心肌肥厚和舒张性心力衰竭,可能与心肌钙离子通道的受损并促进心肌细胞内质网应激、炎症和细胞凋亡相关。

    作者:刘雪静;吴晓月;王欢;杨诚志;李子健;张幼怡;刘国庆;杨宏远;黄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激活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经claudin-4调控下颌下腺旁细胞途径的通透性

    目的:探讨激活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mAChR )能否经调控紧密连接而促进下颌下腺的分泌。方法:跨上皮细胞电阻( TER)和旁细胞通透性实验评价紧密连接的功能;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紧密连接的表达和分布;转染claudin-4 shRNA或cDNA观察claudin-4对紧密连接功能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结果:mAChR激动剂卡巴胆碱可降低下颌下腺细胞TER值,并增加旁细胞途径通透性。卡巴胆碱可下调claudin-4的表达和分布,但不影响其它紧密连接分子。敲低claudin-4可使卡巴胆碱降低TER值的作用消失;而在过表达claudin-4细胞中,卡巴胆碱仍能降低TER值和claudin-4表达。卡巴胆碱可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促进claudin-4丝氨酸磷酸化。磷酸化的claudin-4可与β-arrestin2结合,招募clathrin引起claudin-4发生内化,并进一步在胞浆中被泛素化降解。结论:激活mAChR通过ERK1/2/β-arrestin2/clathrin/泛素化途径下调claudin-4的表达,进而增加旁细胞途径的通透性。

    作者:丛馨;张艳;吴立玲;俞光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房钠尿肽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研究心房钠尿肽(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及ANP组;通过Langendorff灌流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计算出各组缺血心脏的梗死面积,并利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各组心脏组织中乳酸( LD)、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以及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ANP组(0.03μmol/L)的大鼠心脏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大鼠心脏组织的MDA含量及LD含量明显高于ANP组和正常组(P<0.01),而SOD活性则明显低于ANP组和正常组(P<0.01)。结论:ANP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缺血再灌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李英;洪英姬;洪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参与调节肝细胞脂性自噬

    目的: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是否参与调节脂性自噬。方法:高脂饲喂SD大鼠22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HE染色观察脂变程度;Western blot观察自噬及SREBP-1c蛋白水平。同时利用油酸( oleic acid, OA)刺激H4ⅡE细胞,建立细胞脂肪变模型;Nile Red 染色观察细胞脂变程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及SREBP-1c的蛋白水平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形态学改变;通过下调及过表达SREBP-1c,观察SREBP-1c对自噬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弥漫性脂肪变,自噬水平升高(P<0.05),SREBP-1c蛋白水平升高(P<0.01)。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OA可引起细胞自噬水平升高(P<0.05),细胞内出现大量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抑制SREBP-1c可提高细胞的自噬水平(P<0.01);反之,过表达SREBP-1c可使自噬水平下降(P<0.05)。结论: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可抑制肝细胞脂性自噬。

    作者:王芸姣;李若菲;王学江;江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脏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exosome保护心肌细胞发生凋亡

    心脏干细胞移植在心肌梗死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外泌体( exosome)被认为是细胞旁分泌的重要介质。本研究拟建立心脏固有干细胞( CPCs)的成熟分离方法,并初步探索CPCs分泌的exosome在体外保护氧化应激状态下心肌细胞的凋亡。原代分离培养鉴定Sca-1+CPCs,离心加试剂盒分离出CPCs分泌的exosome,并进行表型鉴定和粒径分析;将心肌细胞分成对照组与CPC-exo预处理组,用H2 O2处理心肌细胞诱导其凋亡,Western blot ( WB)检测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显示:磁珠分选出的细胞用免疫荧光检测发现Sca-1呈现阳性表达,流式细胞术提示分选前和分选后Sca-1阳性细胞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3, P<0.01);CPCs来源的exosome, WB结果提示其CD63表达阳性;体外凋亡保护的WB结果显示,加了CPC-exo的细胞凋亡状态明显改善,且相关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P<0.05)。因此,心脏干细胞可以分泌出携带有重要信息物质的exosome,能在体外保护心肌细胞,避免其发生凋亡,为临床心梗等疾病提供全新的治疗策略。

    作者:肖静;潘宇;李晓红;吴岳恒;姜霖;杨翔宇;余细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大班教学的“案例式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适应病理生理学大班教学的“案例式教学(CBL)”方法的改革及应用效果探索。方法:(1)使用标准化处理的临床病例,提前一星期将包括了“显性问题”和“隐形问题”的病例给到学生小组;(2)学生针对病例展开课下资料查找、讨论及PPT制作;(3)汇报小组课上自主病例讲解;(4)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5)问卷调查。结果:(1)学生对此教学法接受度96.1%,满意度90.3%,参与度85.8%;(2)学生认为该方法提高学习兴趣91.5%、提高学习效率88.3%、提高临床思维92.3%、提高知识理解能力96.2%、提高知识运用能力91.6%;(3)集中问题:诊断知识理解不够、基础教师对临床知识指导不够。结论:基于大班教学的“案例式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自学能力”的理念下,针对现行大班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作者:石磊;刘巍;徐芳;李钰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表观遗传修饰参与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FHIT基因的表达调控

    目的:研究亚硝胺类致癌物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抑癌基因FHIT的表达变化,明确其遗传及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方法:建立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MNNG)和N-甲基-N-亚硝基脲( MNU)暴露后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的恶性转化模型。动态分析FHIT表达、基因缺失、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变化。结果:MNNG和MNU暴露早期FHIT即明显下调,且与暴露剂量呈负相关。 FHIT低表达恶性转化单克隆细胞株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强。外显子特异性PCR显示基因无纯合性缺失。甲基化特异性PCR显示FHIT基因甲基化水平增高,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证实FHIT启动子区呈明显高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分析发现FHIT低表达细胞株组蛋白H4乙酰化水平降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家族成员参与调控。结论:亚硝胺类致癌物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FHIT基因在恶性变早期即下调,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参与其表达调控。

    作者:张水莲;沈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MG53通过调节NF-κB活性调控心脏辅助亚基KChIP2表达

    瞬间外向钾电流(Ito,f)是心肌细胞AP复极化1期的重要电流。 Ito,f由形成电流孔道的α亚基Kv4和调节β亚基KChIP2组成。研究发现,MG53是一种肌特异性的TRIM家族蛋白,在心电稳定性维持中起重要作用。我们研究发现,用重组腺病毒载体使MG53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过表达,Ito,f显著增大;而通过RNAi降低心肌细胞MG53表达时,Ito,f明显减小。相应地,MG53对心肌细胞 KChI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过表达MG53增加KChIP2的mRNA和蛋白水平,而MG53低表达则减少KChIP2的mRNA 和蛋白水平,但不影响Kv4的表达。过表达MG53,抑制NF-κB活化,而抑制MG53的表达,则促使NF-κB活化入核。过表达NF-κB激活剂 IKKβ抑制了MG53过表达引起的KChIP2表达增加。而过表达NF-κB抑制剂IκBα则抑制MG53低表达引起的KChIP2表达降低。这一发现率先揭示MG53作为一种新的心脏内在的Ito,f调节分子,在正常与疾病心脏电生理稳定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益母草水苏碱经Nox2/ROS/mTOR途径降低心肌过度自噬

    目的:探讨益母草水苏碱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自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胸主动脉结扎法( TAC)诱导心衰模型。采用血流动力学检测心功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Nox2亚基、磷酸化AMPK及mTOR的表达,免疫荧光法双标记检测Nox2的活化状态,H2DCF检测胞浆ROS产生变化,GFP-RFP-LC3慢病毒转染检测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变化。结果:整体水平上,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功能下降,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 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母草水苏碱组心功能得到改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下降( P<0.05)。细胞水平上,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明显增多,自噬相关蛋白、Nox2亚基表达、胞浆ROS产生、磷酸化AMPK及mTOR明显减少( 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母草水苏碱组的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明显减少,自噬相关蛋白、Nox2亚基表达、胞浆ROS产生、磷酸化AMPK及mTOR增加( P<0.05)。结论:益母草水苏碱通过抑制Nox2活化和其亚基的表达,使ROS产生减少,并且经磷酸化AMPK-mTOR途径抑制自噬的过度激活,从而改善心功能。

    作者:曹童童;陈会花;章忱;郭炜;卫洪昌;吕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SLC14 a1基因缺失对高盐饮食小鼠脑脊液钠离子浓度的影响

    目的:检测SLC14a1基因在小鼠脑组织的表达定位;探讨SLC14a1基因缺失小鼠给予高盐饮食后脑脊液钠离子浓度的变化。方法:(1)以野生型小鼠为研究对象,检测SLC14a1 mRNA和蛋白在小鼠脑组织中表达及定位。(2)以SLC14a1基因缺失小鼠为研究对象,以野生型小鼠为对照,分别给予普通饮食(0.4%NaCl)和高盐饮食(8% NaCl)2周;观察各组动物血压的变化;(3)对比观察2组动物脑脊液钠离子浓度。结果:(1)RT-PCR方法显示SLC14a1 mRNA在小鼠脑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LC14a1蛋白表达于小鼠脑组织脉络丛;(2)给予高盐饮食2周后,SLC14a1基因缺失小鼠组小鼠血压显著增高(P<0.05 vs普通饮食);(3)给予高盐饮食后,SLC14a1基因缺失小鼠脑脊液钠离子浓度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P<0.05)。结论:SLC14a1基因表达于小鼠脑组织脉络丛,SLC14a1基因的缺失能增加高盐饮食小鼠脑脊液钠离子浓度。

    作者:王松;林子琦;林海雪;李金燕;郭丽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H2 S通过PKCα及AKT信号途径抑制HepG2细胞apo(a)的表达

    目的:探究H2 S对HepG2细胞apo( 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培养HepG2细胞至70%密度,以NaHS(0、25、50、100、200μmol/L)培养24 h及用200μmol/L NaHS处理0、6、12、24 h;RT-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apo( a) mRNA和蛋白, ELISA测定apo(a)分泌水平。结果:外源性H2S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下调apo(a)表达水平及apo(a)分泌水平,以100μmol/L和24 h的下降作用为显著。 H2 S显著上调FXR、M-PKCα及p-AKT表达,而下调HNF4α表达;抑制PKC α及AKT激活可以反转H2 S对HepG2细胞中apo( a)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干扰FXR也可起到相同的效果;而干扰HNF4α后,由于HNF4α干扰后其上游的因子可能通过调节其它因子或是其竞争性抑制物FXR反应性增加,从而使apo( a)增加不明显。结论:H2 S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apo( a)表达,与其通过PKCα上调FXR和AKT下调HNF4α有关。

    作者:何兴兰;张海;瞿凯;王佐;姜志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HDL通过ANXA1发挥对内皮细胞保护功能

    目的:高密度脂蛋白(HDL)通过抗炎作用发挥重要的心血管保护功能。膜联蛋白A1(ANXA1)早被发现是一种抗炎因子,能抑制血管损伤的白细胞浸润。本研究探讨了HDL调节内皮细胞中ANXA1对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和质谱鉴定技术研究HDL对人内皮细胞系Hy926蛋白的表达,通过siRNA干扰和抗体阻断分析ANXA1表达对单核细胞黏附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DL诱导ANXA1表达过程中ERK、p38、MAPK、Akt和PKC的表达。结果:HDL能上调人内皮细胞系Hy926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ANXA1的表达,并抑制TNF-α导致内皮细胞中ANXA1的下调。同时在BALB/c动物体内验证了上述结果。 ANXA1 siRNA干扰、抗ANXA1抗体封闭和EDTA缓冲液孵育内皮细胞后, HDL抑制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能力均降低。 HDL通过ERK、p38、MAPK、Akt和PKC通路上调内皮细胞中ANXA1的表达。结论:本研究表明,HDL上调内皮细胞中ANXA1的表达,抑制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为进一步研究ANXA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开辟思路。

    作者:潘兵;孔金阁;赵明明;郑乐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