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兵;孔金阁;赵明明;郑乐民
目的:探索指导性预习在实验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方法。方法:五年制本科中施行教师指导性预习、学生普通预习两种方法,在教学中期及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指导性预习由教师设计预习方案,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预习。内容由易到难,后阶段,学生能够在方案指导下,完成全部预习,自主完成实验。结果:学生对指导性预习满意度98%,提高学习积极性100%,教学效果满意度95%。结论:指导性预习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设计合理方案,循序渐进,逐步训练学生预习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作者:胡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钠尿肽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和与其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血压WKY大鼠分组如下:4周WKY、4周SHR、16周WKY、16周SHR、16周WKY运动组和16周SHR +运动组,每组10只。运动组进行游泳有氧运动训练,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测定动脉血压,微血管张力系统测定肠系膜动脉舒张功能,放免分析法检测cGMP和ANP含量,酶标仪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PDE5表达。结果:成年(16周) SHR动脉血压明显增加,有氧运动减弱动脉血压的增加;幼年(4周)或成年SHR肠系膜动脉对ANP的血管舒张反应均明显降低,血浆ANP、cGMP水平升高, PDE5蛋白和酶活性均上升;西地那非有效抑制SHR 的PDE5活性,减弱肠系膜动脉对ANP的血管舒张反应,有氧运动训练能部分恢复肠系膜动脉对ANP的血管舒张反应;有氧运动增强SHR组PDE5的活性。结论:有氧运动缓解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钠尿肽敏感性。
作者:常盼;铁茹;张学策;王建榜;苏兴利;于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Ez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素抑制B16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迁移的影响;PCR法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p12-LOX和Ezrin mRNA的表达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了黄芩素对B16细胞p12-LOX蛋白表达的影响;细胞荧光染色法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Ezrin蛋白的影响。结果:黄芩素素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显著抑制B16细胞的增殖和划痕修复;黄芩素明显抑制B16细胞的p12-LOX和Ez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芩素抑制p12-LOX和Ezrin蛋白表达是黄芩素显著抑制B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可能机制。
作者:李娟;崔宇勃;叶晶;孙沛林;朴英实;林贞花;金京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 BLM)致肺纤维化时肺组织中内源性的气体信号分子二氧化硫( SO2)生成及催化产生SO2的关键酶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AT)-1、-2表达的变化。方法:将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70~20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LM组。采用一次性气管内滴注BLM-A5(5 mg/kg)的方法复制大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对照组大鼠气管内滴注等体积无热原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分别于气管内滴注后7 d、14 d、28 d处死动物。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纤维化( Masson染色)的程度;采用生化法测定肺组织中胶原蛋白、SO2含量及AAT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AA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BLM可引起肺组织炎症反应和肺纤维化,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呈时间依赖性地增高。与对照组相比,BLM组肺组织中AAT mRNA表达减少、酶的活性降低,同时肺组织中SO2含量下降。结论:AAT/SO2下调可能参与了BLM致肺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黄新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亚甲蓝( MB)对大鼠百草枯中毒诱导的急性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并对保护机制进行研究。方法:24只清洁级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MB组、百草枯( PQ)组和PQ+MB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PQ 35 mg/kg建立大鼠中毒模型,PQ+MB组大鼠于造模2 h后腹腔注射给予MB 2 mg/kg,正常组大鼠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治疗后48 h收集大鼠血清检测ALT、AST和ALP,肝脏组织用于病理学分析、血红素加氧酶1( HO-1)免疫组化、MPO活性、MDA含量、SOD活性和ATP含量试剂盒检测。另取40只大鼠,按照上述分组方法评估72 h内死亡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与正常组和MB组比较,PQ组ALT和ALP活性增高,MPO活性增强,MDA含量增加,HO-1表达增加,SOD活性降低和ATP含量降低( P<0.05);MB治疗后能够改变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与PQ组相比,PQ+MB组HO-1表达量增高,同时大鼠生存时间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B能够减轻氧化损伤和抑制炎症反应,对PQ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陈俊良;戴利;张鹏;翁平;柴高尚;庞庆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CSK9在高脂血症apoE-/-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8只6周龄apoE-/-小鼠,分为正常和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取出海马进行冰冻切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Hoechst 33258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改良Bielschowsky染色观察海马改变。结果:与正常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apoE-/-小鼠海马锥体细胞排列稀疏紊乱,细胞间隙增大,胞体肿胀,细胞核体积变小及浓染,呈核固缩,尤以CA3区明显;神经细胞荷脂及凋亡增加,Aβ沉积略有增多;PCSK9、BACE1、caspase-3和Bax表达增加显著,Bcl-2表达增加。结论:高脂血症诱导apoE-/-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加,其机制可能与脑组织PCSK9表达上调激活Bcl-2/Bax-caspase-3、增加BACE1表达和Aβ含量有关。
作者:唐志晗;吴琪;彭娟;任重;赵雪珊;何妮娅;高亚;姜志胜;刘录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本研究动态比较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静脉移植和局部滴注方式对皮肤全层创伤愈合的影响及活性氧(ROS)的作用。用H2 O2或N-乙酰-L-半胱氨酸( NAC)预处理调节iPSC内ROS含量。连续12 d拍照测量创口面积并计算创口愈合百分率。于术后第3、5、12天分批处死动物并取材,应用Masson三色染色检测创口组织内的胶原蛋白相对含量以及上皮厚度,免疫组化检测肉芽组织内的新生血管数,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创伤组织内细胞因子和HO-1含量,用荧光共定位的方法探讨iPSC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发现局部滴注iPSC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疗效明显优于静脉移植。 iP-SC促进创口愈合,显著提高创缘上皮厚度、皮肤创伤组织的胶原蛋白、TGF-β、IL-1β、MCP-1、HO-1和VEGF水平以及创口肉芽组织内新生血管数,适度H2 O2的预处理增强iPSC的上述作用,NAC的预处理阻断iPSC的作用。 H2 O2的预处理促进iPSC在创伤组织中着床并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本研究表明iPSC可促进皮肤伤口愈合,iPSC的正常功能需要适度ROS代谢。
作者:陆鹏;李宁;康雪玲;全晶;陈思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硫化氢( H2 S)是一种能够促进血管新生的气体信号分子。本实验中,我们证实了H2 S在整体实验和体外实验中均能够促进血管新生。 MicroRNAs是一类小的、保守的非编码RNA,能够在缺血性损伤和肿瘤形成过程中调节血管新生。经NaHS ( H2 S供体)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miR-640水平显著下降;过表达miR-640阻断H2 S的促血管新生效应。同时,双萤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HIF1A是miR-640的一个直接靶基因,常氧条件下H2 S升高HIF1A的蛋白水平和转录活性,而敲低HIF1A阻断H2 S的促血管新生作用。进一步实验结果显示,H2 S通过KDR-mTOR途径调节miR-640和HIF1A。 miR-640可能是血管新生相关疾病的一个治疗靶点。
作者:周瑜;张彩彩;李杏辉;王铭洁;陶蓓蓓;朱依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TEN-Akt-FoxO3a信号通路在H2 S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HUVECs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NaHS组;③oxLDL组;④NaHS+oxLDL组。 Hoechst 33258染色和AO/EB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TEN、p-PTEN、Akt、p-Akt、FoxO3a、p-FoxO3a和Bim蛋白的表达。结果:NaHS+oxLDL组较oxLDL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与oxLDL组相比,NaHS+oxLDL组显著增加细胞PTEN、Akt和FoxO3a蛋白的磷酸化,减少Bim蛋白表达( P<0.05);FoxO3a核转位显著减少( P<0.05)。结论:硫化氢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凋亡,其机制与激活PTEN/Akt/FoxO3a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任重;唐蕙;彭娟;肖卫晋;任晓晴;王佐;刘录山;屈顺林;姜志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敲除FKBP12.6基因可导致成年雄性小鼠心肌肥大。本研究旨在探讨FKBP12.6缺失导致性别差异性心肌肥大的分子机制。方法:手术摘除FKBP12.6基因敲除小鼠睾丸以观察对心肌肥大的影响;放射性免疫检测法(RIA)和ELISA法检测FKBP12.6敲除小鼠17β-estradiol (E2)、testosterone (T)、LHβ和FSHβ分泌变化情况;建立垂体神经元LβT2 FKBP12.6shRNA载体稳定干扰细胞系,采用Fluo3-AM荧光探针检测[ Ca2+] i;real-time PCR检测LHβ、FSHβ、calci-neurin(CaN)等mRNA表达变化;分离胞浆胞核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CaN、MCIP1.4、NFAT3、Nur77、Pin1等蛋白表达和核浆分布情况。结果:摘除雄性FKBP12.6基因敲除鼠的睾丸可显著抑制心肌肥大的发生;FKBP12.6敲除小鼠心脏中可能促进心肌肥大的通路CaN和CaMKⅡ的表达和活性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血清E2、T、LHβ及FSHβ水平与WT相比显著上调,表明敲除小鼠性腺轴调控增强;LβT2 FKBP12.6干扰后[ Ca2+] i 显著上升;性腺轴相关基因LHβ、SF-1、Nur77和钙离子相关基因CaN、MCIP1.4、SERCA2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胞浆中CaN和MCIP1.4蛋白水平上调;NFAT3、Nur77和Pin1核转位明显增加。结论:FKBP12.6缺失后垂体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上调,激活CaN/NFAT3通路,进而促进LHβ和FSHβ转录,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活,从而诱发性别差异性心肌肥大。
作者:肖云飞;邓柯玉;王婵娟;曾智雄;管小卉;汪玲芳;姬广聚;寿伟年;辛洪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大鼠别嘌呤醇治疗过程中饮用含锶矿泉水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给予大鼠含腺嘌呤和酵母干粉的混合饲料喂养,复制高尿酸模型。随后将高尿酸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别嘌呤醇治疗加饮自来水组,别嘌呤醇治疗加饮锶水组。测定血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别嘌呤醇治疗加饮锶水组大鼠肾功能较别嘌呤醇治疗加饮自来水组好(P<0.05),肾结构损伤较轻。结论:含锶量为4mg/L的锶矿泉水可明显减轻高尿酸血症大鼠别嘌呤醇治疗造成的肾损伤作用。
作者:陈蓉;万英;李著华;冯志强;赵成涛;左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环境致癌物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转录激活人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M2( RRM2)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和结果:MNNG刺激显著激活RRM2基因的表达。γ-H2AX、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改变显示表达上调的RRM2转位入核参与DNA损伤修复。通过RRM2启动子探针介导的DNA pulldown、LC-MS/MS 及 ChIP-PCR分析发现MNNG刺激后,E2F3直接结合到RRM2启动子上,激活其表达。另外,转录因子NFY与E2F3相互作用,增强MNNG诱导的RRM2转录激活。 MNNG处理上调E2F3蛋白水平依赖于ATR-CHK1信号通路介导的其S124位磷酸化。结论:MNNG通过激活ATR/CHK1磷酸化E2F3 S124,增加其蛋白稳定性。上调的E2F3与NFY转录共调控RRM2基因的表达,参与DNA损伤修复过程。
作者:宫朝举;邵吉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是否参与调节脂性自噬。方法:高脂饲喂SD大鼠22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HE染色观察脂变程度;Western blot观察自噬及SREBP-1c蛋白水平。同时利用油酸( oleic acid, OA)刺激H4ⅡE细胞,建立细胞脂肪变模型;Nile Red 染色观察细胞脂变程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及SREBP-1c的蛋白水平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形态学改变;通过下调及过表达SREBP-1c,观察SREBP-1c对自噬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弥漫性脂肪变,自噬水平升高(P<0.05),SREBP-1c蛋白水平升高(P<0.01)。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OA可引起细胞自噬水平升高(P<0.05),细胞内出现大量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抑制SREBP-1c可提高细胞的自噬水平(P<0.01);反之,过表达SREBP-1c可使自噬水平下降(P<0.05)。结论: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可抑制肝细胞脂性自噬。
作者:王芸姣;李若菲;王学江;江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适应病理生理学大班教学的“案例式教学(CBL)”方法的改革及应用效果探索。方法:(1)使用标准化处理的临床病例,提前一星期将包括了“显性问题”和“隐形问题”的病例给到学生小组;(2)学生针对病例展开课下资料查找、讨论及PPT制作;(3)汇报小组课上自主病例讲解;(4)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5)问卷调查。结果:(1)学生对此教学法接受度96.1%,满意度90.3%,参与度85.8%;(2)学生认为该方法提高学习兴趣91.5%、提高学习效率88.3%、提高临床思维92.3%、提高知识理解能力96.2%、提高知识运用能力91.6%;(3)集中问题:诊断知识理解不够、基础教师对临床知识指导不够。结论:基于大班教学的“案例式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自学能力”的理念下,针对现行大班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作者:石磊;刘巍;徐芳;李钰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心血管系统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着重研究二肽酶4抑制剂sitagliptin是否通过增加GLP-1、抑制内质网应激而改善肥胖小鼠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高脂饮食喂饲C57 BL/6小鼠4个月诱导肥胖,在第4个月给予sitagliptin灌胃。利用微血管测定技术观察离体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累积舒张反应;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靶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氧自由基( ROS)和一氧化氮( NO)的含量。结果:肥胖小鼠主动脉中GLP-1受体表达降低,CREB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减少,而sitagliptin通过增加内源性GLP-1恢复CREB表达和磷酸化、上调GLP-1受体;肥胖小鼠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减弱、UCP2表达及AMPK和eNOS磷酸化下降、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ATF3、ATF6和XBP1的表达及eIF2α磷酸化增加;ROS水平增多、NO生成减少;GLP-1使这些现象得到反转。结论:本研究揭示GLP-1通过CREB反馈调节GLP-1受体表达后,通过激活UCP2/AMPK抑制内质网应激,恢复eNOS活性,进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刘利梅;刘建;黄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建立小鼠流感性肺炎模型,明确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过程中是否存在特异性的肠道病理损伤,并探讨了其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研究中的应用。方法:BALB/c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组给予25μL 50LD50病毒液滴鼻建立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肺炎模型,感染后0、3、5、6 d分别取材,HE染色检测肺脏和大肠、小肠、心脏、肾脏和肝脏组织病理结果,血生化检测血清尿素氮( BUN)、谷丙转氨酶( ALT)和谷草转氨酶( AST)水平。结果:流感病毒感染后,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炎性病变外,随时间延长肺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加重;小肠黏膜腺体排列紊乱,绒毛粗大、部分脱落,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大量浸润;大肠黏膜固有层、肌层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腺体结构消失、脱落;而心脏、肝脏和肾脏无明显病变;模型组小鼠血清BUN、ALT和AST较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中存在小肠、大肠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是研究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及相关临床治法的理想模型。
作者:张淑静;吴莹;齐晓宇;葛东宇;李根茂;玄子男;王谦;李姝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程度的人食管鳞癌细胞( ESCC)上清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DC)内皮样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KYSE450(高分化)和KYSE70(低分化)细胞上清,并诱导iDC;镜下观察诱导后iDC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vWF、CD144以及JAK、STAT3磷酸化水平的变化;Q-PCR在mRNA水平上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vWF和CD144的变化,以及JAK、STAT3、VEGF-A和IL-6表达水平的变化;DiI-Ac-LDL摄取实验检测诱导后iDC摄取能力的变化;用JAK的阻断剂AG490阻断JAK/STAT3通路后,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vWF和CD144的变化以及iDC摄取DiI-Ac-LDL能力的改变。结果:(1) KYSE450和KYSE70细胞上清诱导后,iDC高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vWF和CD144,同时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且KYSE70组变化显著。(2)AG490阻断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了iDC内皮样分化。结论:(1)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了人食管鳞癌微环境下iDC的内皮样分化。(2)与高分化组相比,低分化的人食管鳞癌细胞上清能显著促进iDC的内皮样分化。
作者:晋果果;赵继敏;杨艺;刘康栋;刘行凡;江亚南;黄幼田;路静;董子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