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但其内容抽象难懂。如何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尝试联合生理学、生化及人体机能学、生化、诊断实验室共同举办了基础医学综合技能大赛。主要选取“肝性脑病发生及临床特点”为切入点,通过3个阶段,即疾病模型复制、诊断和分析阶段;主、客观2种指标检测;基于3个考察科目(机能实验操作技能、诊断检测技能和科技论文写作技能)来考察学生理论、实践技能、综合分析及科研思维能力。结论:统计表明该方法不仅增强学习效果,也有利于激发主动学习性,增进相互协作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培养了医学生科研辩证思维能力。总之,以医学综合性实验竞赛为依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都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作者:崔晓栋;郭军堂;刘江月;张代娟;高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老年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共63例老年患者(≥70岁),其中男36例,女27例,分为彩超组22例,常规组41例,比较各组间植入时间、起搏器脱落例数、并发症等。结果:在两组临时起搏器安植术中,彩超组的植入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在总并发症中彩超组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心脏彩超可以运用于老年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中。
作者:宋国林;谭旭宏;王再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高原肺水肿( HAPE)和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是严重威胁高原人群健康的急、慢性高原病。有关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清楚。我们研究发现,不同时间(2~28 d)模拟高原低氧均可诱导小鼠肺组织中ICAM-1、E-selectin等细胞黏附分子(CAMs)表达增加,炎症细胞浸润增多,炎症介质Annexin A1、TNF-α、MCP1、IL-6等表达上调。细胞实验也发现低氧(1% O2)可直接上调内皮细胞中CAMs的转录和表达,并增强炎症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进一步研究发现,巨核细胞白血病因子1( MKL1)可协同染色质重构蛋白Brg1/Brm及H3K4甲基转移酶复合物COMPASS介导血管内皮细胞中CAMs的转录活化,从而调节CAMs的表达,影响小鼠肺组织中炎症细胞的聚集及肺血管炎症反应。上述结果说明低氧可直接诱导内皮细胞中CAMs基因的转录激活,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和循环炎症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肺血管周围形成促炎微环境,增加炎症因子的表达,进一步介导或促进肺血管收缩乃至肺血管结构改建,这可能是HAPE和HPH形成重要的共通的炎症机制。
作者:高钰琪;高文祥;袁志兵;陈德伟;陈建;徐刚;张钢;生宝亮;刘福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测定乳腺癌组织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计数,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阐明在乳腺癌中Treg的分布表达与其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中Treg表达。结果:CD127+染色颗粒主要定位于Treg的胞膜和/或胞浆,细胞外形呈卵圆形,主要分布在肿瘤间质。 Treg的计数随着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减少,且高分化组与中分化组、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的Treg计数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Treg计数低于淋巴结转移组,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Treg计数在患者年龄、绝经状况及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无显著差异。 Treg计数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中Treg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 P<0.05)。结论:Treg的计数随着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增高而减少,Treg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的数目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其数目与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呈负相关。
作者:成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究H2 S对HepG2细胞apo( 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培养HepG2细胞至70%密度,以NaHS(0、25、50、100、200μmol/L)培养24 h及用200μmol/L NaHS处理0、6、12、24 h;RT-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apo( a) mRNA和蛋白, ELISA测定apo(a)分泌水平。结果:外源性H2S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下调apo(a)表达水平及apo(a)分泌水平,以100μmol/L和24 h的下降作用为显著。 H2 S显著上调FXR、M-PKCα及p-AKT表达,而下调HNF4α表达;抑制PKC α及AKT激活可以反转H2 S对HepG2细胞中apo( a)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干扰FXR也可起到相同的效果;而干扰HNF4α后,由于HNF4α干扰后其上游的因子可能通过调节其它因子或是其竞争性抑制物FXR反应性增加,从而使apo( a)增加不明显。结论:H2 S时间及剂量依赖性抑制apo( a)表达,与其通过PKCα上调FXR和AKT下调HNF4α有关。
作者:何兴兰;张海;瞿凯;王佐;姜志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CSK9在高脂血症apoE-/-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8只6周龄apoE-/-小鼠,分为正常和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取出海马进行冰冻切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Hoechst 33258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改良Bielschowsky染色观察海马改变。结果:与正常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apoE-/-小鼠海马锥体细胞排列稀疏紊乱,细胞间隙增大,胞体肿胀,细胞核体积变小及浓染,呈核固缩,尤以CA3区明显;神经细胞荷脂及凋亡增加,Aβ沉积略有增多;PCSK9、BACE1、caspase-3和Bax表达增加显著,Bcl-2表达增加。结论:高脂血症诱导apoE-/-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加,其机制可能与脑组织PCSK9表达上调激活Bcl-2/Bax-caspase-3、增加BACE1表达和Aβ含量有关。
作者:唐志晗;吴琪;彭娟;任重;赵雪珊;何妮娅;高亚;姜志胜;刘录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死亡受体4/5(DR4/5)是肿瘤坏死因子大家族成员TRAIL的受体。和人类不同,小鼠只有DR5基因而没有DR4基因。以往研究证实敲除TRAIL基因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提示TRAIL具有血管保护作用。然而DR5在介导TRAIL对动脉粥样硬化调节作用中的角色尚不清楚。我们培育了ApoE/DR5双敲小鼠。我们意外发现,敲除DR5基因并没有复制TRAIL敲除后的血管表型,相反,DR5敲除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轻。我们用外源性TRAIL处理ApoE敲除小鼠,发现TRAIL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而这种作用在ApoE/DR5双敲小鼠中观察不到。 TRAIL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被CCL2加 CCL5的中和抗体所阻断。 TRAIL对小鼠单核细胞的表型没有明显改变。体外研究发现TRAIL可以通过DR5刺激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刺激巨噬细胞凋亡,刺激平滑肌细胞的炎症反应。为了解释TRAIL和DR5敲除后相互矛盾的血管表型,我们推测在小鼠体内TRAIL可能还具有非DR5依赖的生物学作用。在DR5+/+和DR5-/-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我们用TRAIL刺激后进行了基因转录组的检测。我们发现TRAIL不但在DR5+/+细胞中引起了众多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而且在DR5-/-细胞中也引起了基因表达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的基因只有10%是与DR5+/+细胞重合的,提示TRAIL可能的确有非DR5依赖的作用。我们的结果首次提示DR5介导的信号通路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可能具有增强作用。
作者:刘芳芳;程文;蒋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腺苷A2A和A2B受体是否参与NECA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H9c2心肌细胞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非选择性腺苷受体激动剂5’-N-乙基酰胺基腺苷及选择性腺苷A2A、A2B受体拮抗剂,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JC-1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 ),Amplex Red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试剂盒测定细胞内H2O2水平,活性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MitoSox Red超氧化物指示剂检测线粒体内活性氧水平。结果:5’-N-乙基酰胺基腺苷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细胞和线粒体内活性氧含量的升高,腺苷A2A及A2B受体拮抗剂均可阻断5’-N-乙基酰胺基腺苷的上述作用。结论:5’-N-乙基酰胺基腺苷可减轻H9c2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腺苷A2A和A2B受体共同参与5’-N-乙基酰胺基腺苷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mPTP)的开放及线粒体活性氧的产生有关。
作者:赵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低氧是肿瘤的重要微环境,它主要通过低氧诱导因子实现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近,我们报道多梳蛋白CBX4通过SUMO化修饰低氧诱导因子HIF-1,进而增加其转录活性,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 Cancer Cell,2014,25:118-131)。我们随后的研究发现,经CBX4进行SUMO化修饰的HIF-1α不能结合Sirt6。后者是去乙酰化酶sirtuin家族中的一员,也可能是HIF-1转录活性的共遏制因子。有趣的是,我们发现低氧能够下调Sirt6蛋白而非mRNA的表达。通过siRNA技术分别将低氧下发挥重要作用的两个转录因子HIF-1α/HIF-2α进行knockdown后发现,HIF-2α而不是HIF-1α介导了低氧对于Sirt6的调控。在常氧下转染HIF-2α能够剂量依赖地减少Sirt6的表达。低氧和过表达HIF-2α都能够缩短Sirt6蛋白的半衰期。同时,在分别加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PS-341或溶酶体抑制剂CQ,发现Sirt6是通过蛋白酶体途径而非溶酶体途径发生降解。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通过双荧光蛋白检测系统寻找低氧下加速Sirt6降解的泛素E3连接酶。
作者:徐颖;刘亚利;陈国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过表达人全长tau蛋白对原代海马神经元胞内钙信号和神经元形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钙成像观察过表达人全长tau蛋白的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过表达tau蛋白的神经元树突及树突棘的变化。免疫印迹观察过表达tau蛋白的神经元内钙神经素的蛋白变化。结果:过表达人全长tau蛋白的神经元胞内基础钙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元树突棘数量明显较少,树突生长减慢。同时,钙神经素蛋白含量增加,钙神经素酶活性升高。使用钙神经素阻断剂FK506或CsA作用于神经元,可逆转过表达tau蛋白对神经元树突棘的损伤作用。结论:过表达人全长tau蛋白通过增加胞内钙信号而激活钙神经素,导致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丢失。
作者:尹雅玲;高笛;王建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RAS稳态失衡在止血带休克后主动脉血管低反应性及损伤中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及再灌注10min、1h、2h、4h、6h、12h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止血带阻断双后肢血流2h,达再灌注时间后处死;多普勒法测肢体血流,颈动脉插管法测平均动脉压( MAP),离体血管张力测定仪测主动脉血管收缩反应性,HE染色结合透射电镜评价血管损伤;Western blot检测血管AT1受体、Mas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和ACE2表达。 ELISA检测血清血管紧张素II( Ang II)、血管紧张素(1-7)[Ang(1-7)]含量。结果:模型组变化为:(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血流量逐渐减少;MAP在再灌注10 min明显升高,随后逐渐降低;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在再灌注10 min升高随后下降、再灌注4 h血管反应性低;损伤评分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增高。(2)主动脉血管AT1受体与ACE2表达逐渐下降,Mas受体与ACE表达逐渐升高。(3)血清中AngⅡ整体呈升高趋势,Ang(1-7)整体呈降低趋势。结论:主动脉血管收缩反应性在休克初期暂时升高随后降低,其机制可能与血管损伤及RAS失衡有关。
作者:王丽君;杨秀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CPBL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1)随机抽取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为实验组(n=55),采用以CPBL为主的教学法,抽取2个班为对照组(n=61),以传统教学为主。(2)教师将案例提前发给学生,给学生一个熟悉、思考过程。然后带实验组赴医院接触患者,体会患者病痛,增强学习责任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与患者互动,从中感受临床实际问题的复杂。随后开展学生为主体的案例分析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确保学生准确掌握知识要点。结果:问卷调查显示:98.2%学生认为以CPBL为主的教学法提高了学习责任感;91%学生认为能激发学习兴趣;92.7%学生提高了听课效率,增强了求知欲;87.3%学生认为能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的培养。期末测试平均成绩实验组(86.22±7.59)分,对照组(83.47±8.35)分,经U检验差异显著(P<0.05)。结论:CPBL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责任感,能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提升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为临床阶段学习做好铺垫。也给从事基础医学教学的教师提供了与临床实践相接触的平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陈维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NAFLD大鼠脂联素及CMKLR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3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甘氨酸组。8、12周末测量大鼠体重、肝重,血浆ALT、 AST、TG及脂联素水平;取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采用RT-PCR检测肝脏脂联素及CMKLR1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1)高脂组大鼠体重及肝指数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和甘氨酸组(P<0.05)。(2)高脂组大鼠ALT、AST及TG高于同期对照组及甘氨酸组(P<0.05)。(3)高脂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及甘氨酸组(P<0.05)。(4)肝组织HE染色结果示:高脂组8周呈单纯性脂肪肝表现,12周呈脂肪性肝炎改变,甘氨酸组病变较同期高脂组轻。(5)肝组织RT-PCR结果示:甘氨酸组脂联素基因表达高于高脂组(P<0.05),CMKLR1表达低于高脂组(P<0.05)。结论:(1)在NAFLD形成中CMKLR1水平逐渐升高,可能起到加重炎症程度的作用。(2)甘氨酸可下调CMKLR1的表达,上调脂联素的表达从而保护肝脏。
作者:刘近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IP2A对PP2A的调节及其在阿尔茨海默( Alzheimer disease,AD)样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中的作用。方法:免疫荧光检测CIP2A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N2a细胞与大鼠原代神经元胞浆中均有较强的CIP2A阳性着色,并与tau蛋白共定位;过表达CIP2A组磷酸化的PP2Ac-Y307表达升高,PP2A活性降低,tau蛋白S396和S404位点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下调CIP2A表达后,上述结果相反;细胞周期阻滞剂Aphidicolin同步化N2a细胞后,CIP2A表达增高, PP2Ac-Y307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tau蛋白S396和S404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CIP2A可通过调节PP2A活性调节tau蛋白磷酸化水平,从而可能在AD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冯小龙;王秀莲;王群;刘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中国9个中心城市10家教学医院ICU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的耐药性、同源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鉴定出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间全国10家ICU内的MRSA菌株149株。检测其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应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技术进一步进行序列型(ST)分型。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仍对MRSA敏感,氯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及庆大霉素对MRSA的敏感性相对较高,而其它药物对MRSA的敏感性均较低;PFGE主要型别为J、C、G、F四型( J、C、G集中在北方地区,F集中在南方地区);全国MLST分型以ST-239为主,东北亚地区ST-5占比较高。结论:目前ICU内可选的对MRSA敏感的抗菌药物种类已经十分有限;ICU内MRSA的区域性同源性较高,可能存在同源性播散性感染,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效的院感控制措施避免MRSA同源暴发流行。
作者:秦永新;李青栋;万献尧;毕丽岩;王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皖南尖吻蝮蛇毒蛋白C激活剂(PCA)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活性及表达组织因子(T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的影响,探讨PCA对血栓性疾病的防治机制。方法:常规培养HUVEC,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F和vWF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TF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细胞内TF和vWF mRNA的表达。结果:低浓度的PCA(<2.5 mg/L)对HUVEC活性和形态没有明显影响,但可明显减轻LPS引起的HUVEC生长抑制和形态改变;高浓度的PCA(>2.5 mg/L)可显著抑制HUVEC存活率并引起其形态改变。 PCA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上清中TF和vWF的含量、细胞内TF及vWF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LPS损伤组各个细胞因子及相关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 P<0.05);对于PCA+LPS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低浓度PCA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LPS引起的HUVEC损伤;PCA可拮抗内毒素引起HUVEC的TF和vWF的表达;PCA可能通过这种拮抗作用来防治血栓性疾病。
作者:桑金凤;周淑艳;季娜;张根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线粒体功能蛋白肌纤生成调节因子1(MR-1)是否通过募集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Akt转位至线粒体,通过维持线粒体形态完整,抑制线粒体膜通道转换孔( mPTP)开放,减轻肾脏I/R损伤。方法:以肾包膜下注射MR-1腺病毒或siRNA干预大鼠肾脏MR-1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复制肾脏I/R模型,检测不同MR-1水平和细胞分布对肾脏损伤、线粒体Akt水平的影响。结果:(1)肾包膜下注射MR-1腺病毒引起外源MR-1在肾脏的表达上调,抑制mPTP开放,维持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减轻肾功能和肾小管结构损伤;肾包膜下注射siRNA直接引起类似I/R的肾脏损伤;(2)再灌注3 min即引起线粒体中MR-1的显著降低,同时线粒体p-Akt活性也显著降低但在胞浆组分却显著升高;MR-1腺病毒注射引起MR-1在胞浆和线粒体组分均显著高表达,特别是在I/R手术后引起线粒体p-Akt明显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的I/R组;(3)肾包膜注射siRNA敲低MR-1表达直接引起肾脏损伤、mPTP开放和线粒体结构功能破坏;(4)PI3K抑制剂消除了MR-1对I/R的保护作用。结论:线粒体MR-1通过募集PI3K依赖的p-Akt转位至线粒体,抑制mPTP开放及维持线粒体形态,减轻肾脏I/R损伤。
作者:王晓礽;丁瑞;冒慧敏;刘蜜;陶天琪;刘秀华;谢院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传统的课程考试都是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出题,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这类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情况,无法真正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改变“一考定成绩”的状况,应该加强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权重,将考核贯穿平时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已经连续3年利用学校网络平台进行案例分析测验。根据讲授内容,将课程分成4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阶段性考核。具体的考核形式是选择一个临床真实病例,提出相应问题(如病例中所涉及的病理过程、发病机制等),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报告,由老师判阅,4次报告成绩以20%计入总成绩。在学生提交完报告后,我们在网上公布正确答案及学生的报告,便于学生对相应知识正确理解,同时也利于学生相互监督、防止抄袭。这种形式测验要求学生首先对学习过的病理生理学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知识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病理生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者:徐海;刘利梅;窦豆;向若兰;吴立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大鼠别嘌呤醇治疗过程中饮用含锶矿泉水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给予大鼠含腺嘌呤和酵母干粉的混合饲料喂养,复制高尿酸模型。随后将高尿酸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别嘌呤醇治疗加饮自来水组,别嘌呤醇治疗加饮锶水组。测定血尿酸、肌酐和尿素氮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结果:别嘌呤醇治疗加饮锶水组大鼠肾功能较别嘌呤醇治疗加饮自来水组好(P<0.05),肾结构损伤较轻。结论:含锶量为4mg/L的锶矿泉水可明显减轻高尿酸血症大鼠别嘌呤醇治疗造成的肾损伤作用。
作者:陈蓉;万英;李著华;冯志强;赵成涛;左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