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琪;董玉;王环愿;焦昆;刘慧荣;王雯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 PESV)对H22肝脏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肝脏NK细胞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肝脏接种H22肝癌细胞株悬液构建原位移植瘤模型,术后给予PESV大、小剂量及生理盐水灌胃,14 d后检测肝脏及浸润癌组织中NK细胞及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变化并观察小鼠生存期。结果:PESV大、小剂量组肝脏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抑制,肿瘤体积和瘤重均低于荷瘤对照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0.77%和15.38%,生存期观察显示PESV大剂量组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荷瘤对照组肿瘤细胞排列紧密,异型性显著,呈浸润性生长,PESV大、小剂量组出现明显坏死区,细胞异型性减轻;与荷瘤对照组相比,PESV大、小剂量组小鼠肝脏NK1.1+细胞分别占肝脏总淋巴细胞的(4.13±0.43)%和(5.91±0.49)%,显著高于荷瘤对照组( P<0.05);PESV大剂量组瘤组织中穿孔素和颗粒酶的mRNA表达量分别是荷瘤对照组的3.62倍和5.82倍(P<0.05)。结论:PESV可通过提高H22肝脏原位移植瘤小鼠肝脏中NK细胞的表达,诱导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产生,促进NK细胞杀伤活性的恢复,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清除。
作者:韩琛;王朝霞;王恒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益母草水苏碱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自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胸主动脉结扎法( TAC)诱导心衰模型。采用血流动力学检测心功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Nox2亚基、磷酸化AMPK及mTOR的表达,免疫荧光法双标记检测Nox2的活化状态,H2DCF检测胞浆ROS产生变化,GFP-RFP-LC3慢病毒转染检测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变化。结果:整体水平上,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功能下降,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 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母草水苏碱组心功能得到改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下降( P<0.05)。细胞水平上,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明显增多,自噬相关蛋白、Nox2亚基表达、胞浆ROS产生、磷酸化AMPK及mTOR明显减少( 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母草水苏碱组的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明显减少,自噬相关蛋白、Nox2亚基表达、胞浆ROS产生、磷酸化AMPK及mTOR增加( P<0.05)。结论:益母草水苏碱通过抑制Nox2活化和其亚基的表达,使ROS产生减少,并且经磷酸化AMPK-mTOR途径抑制自噬的过度激活,从而改善心功能。
作者:曹童童;陈会花;章忱;郭炜;卫洪昌;吕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PTEN-Akt-FoxO3a信号通路在H2 S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HUVECs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NaHS组;③oxLDL组;④NaHS+oxLDL组。 Hoechst 33258染色和AO/EB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TEN、p-PTEN、Akt、p-Akt、FoxO3a、p-FoxO3a和Bim蛋白的表达。结果:NaHS+oxLDL组较oxLDL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与oxLDL组相比,NaHS+oxLDL组显著增加细胞PTEN、Akt和FoxO3a蛋白的磷酸化,减少Bim蛋白表达( P<0.05);FoxO3a核转位显著减少( P<0.05)。结论:硫化氢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凋亡,其机制与激活PTEN/Akt/FoxO3a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任重;唐蕙;彭娟;肖卫晋;任晓晴;王佐;刘录山;屈顺林;姜志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上转化纳米颗粒包覆的二氢卟吩( UCNPs-Ce6)介导的光动力治疗对THP-1巨噬细胞凋亡机制。方法:通过DCFH-DA检测光动力治疗后细胞内活性氧( ROS)的变化,通过钙黄绿素探针检测光动力治疗之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MPTP)开放。通过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光动力治疗后Bax蛋白与细胞色素C蛋白在胞浆和线粒体的表达。结果:光动力治疗后巨噬细胞内活性氧明显升高,线粒体膜电位下降,MPTP开放。免疫荧光与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光动力治疗后Bax蛋白发生了胞浆到线粒体的转位变化,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入胞浆,引起caspase级联反应诱导细胞凋亡。NAC阻断光动力治疗后ROS的产生,有效减少了巨噬细胞凋亡发生。结论:UCNPs-Ce6介导的光动力治疗能通过活性氧爆发激活线粒体-caspase通路引起THP-1巨噬细胞凋亡。
作者:朱兴;仲昭宇;姜月晴;田野;杨力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Chk1在杂色曲霉素(sterigmatocystin,ST)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G2/M期阻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ST(3μmol/L、6μmol/L、12μmol/L)处理24 h后,体外培养GES-1细胞周期分布、Chk1及p-Chk1的表达;随后给予Chk1 siRNA干扰后,观察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结果:FCM结果提示ST能够诱导GES-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real-time PCR结果显示ST可以提高Chk1在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T可以增加Chk1及p-Chk1的蛋白表达;FCM结果显示与control siRNA+ST处理组相比,Chk1 siRNA+ST处理组G2/M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 P<0.05)。结论: Chk1的激活是ST引发GES-1细胞G2/M期阻滞的重要原因。
作者:姜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蛋白酪氨酸激酶相互作用蛋白51(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interacting protein 51,PTPIP51)定位于线粒体及肌浆网。拟研究其对心肌细胞线粒体及细胞功能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冠脉左前降支结扎再通术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H2 O2刺激乳鼠原代心肌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MitoTracker Green、ER Tracker Red观察线粒体/肌浆网共定位;电镜检测线粒体/肌浆网接触面积;钙荧光探针检测胞浆和线粒体内钙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及H2 O2诱导的凋亡心肌细胞中,PTPIP5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过表达PTPIP51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敲低则抵抗H2 O2所致凋亡。 PT-PIP51使线粒体与肌浆网接触面积增加、线粒体钙浓度增高;抑制线粒体钙升高可以逆转PTPIP51引起的细胞凋亡。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肌PTPIP51蛋白上调,通过增加线粒体与肌浆网的接触面积使线粒体内钙超载,参与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乔雪;郑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为加强学生对机能学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我校开展了“机能学实验技能大赛”。方法:2010年起,我校5个年级4个专业6000余名学生参与了“机能学实验技能大赛”。观察大赛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1)学生对竞赛的满意度(90.3±3.4)%。(2)(89.1±2.9)%认为大赛促进团队协作,(95.1±1.8)%认为大赛促进基本技能的掌握,(86.7±4.1)%认为大赛促进创新。(3)参加大赛同学成绩优秀率(46.3±3.8)%,较未参加大赛同学[(30.7±2.5)%]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大赛,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科研创新意识,为培养医学实用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李鑫;金成文;崔晓栋;成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方法:(1)Hcy处理人巨噬细胞,检测NLRP3炎症小体表达及培养上清IL-1β浓度;通过 NLRP3 siRNA 干扰,观察 Hcy 的作用是否被阻断。(2) apoE-/-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高脂组(HF)、高脂高蛋氨酸组(HFHM)、高脂高蛋氨酸+control siRNA组和高脂高蛋氨酸+NLRP3 siRNA组。检测AS面积、NLRP3炎症小体表达以及血脂、Hcy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Hcy可激活巨噬细胞NLRP3炎症小体并促进IL-1β分泌,NLRP3 siRNA干扰能阻断Hcy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高脂可诱导AS形成;HFHM组AS面积进一步增加,AS斑块处NLRP3炎症小体各成分表达增强,血浆Hcy和IL-1β水平较HF组显著增高;NLRP3 siRNA 干扰能阻断HFHM的作用。结论:Hcy能通过激活NLRP3炎症小体促进AS的发生发展。
作者:谭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G蛋白偶联受体( GPCR)与心血管疾病病、肿瘤、免疫和感染性疾病等重要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约50%药物都是以受体为靶点。但目前对受体精密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利用蛋白质组学、活细胞单分子荧光成像等方法,我们研究发现多种G蛋白偶联受体新调控机制。发现了肾上腺素受体新的调控子HIP-55(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kinase 1[ HPK1]-in-teracting protein of 55 kD)。 HIP-55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肾上腺素诱导转位激活、双相激活等受体激活方式。 HIP-55通过cAMP非依赖途径调控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p38、ERK1/2等重要信号通路。 HIP-55通过调控受体Clathrin内吞途径介导受体内吞、减敏及下游信号。此外,我们还发现另外一个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 GDF-15通过抑制MMP途径,负调控肾上腺素诱导EGFR转位激活信号通路。基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调控机制的研究,我们也探索新的受体功能选择性药物研究开发,获得了一些候选化合物。
作者:李子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应用TBL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能力,促进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方法:病理生理学理论性强、难教、难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要求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热情;以2013级口腔和麻醉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口腔专业采用常规多媒体教学;麻醉专业采用TBL为主导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多元教学法,首先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引用典型性、相关性和实用性病例通过案例教学法解决学生的问题,将抽象的内容感性化,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形成性评价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多元教学的麻醉专业的考试成绩均优于常规多媒体教学的口腔专业,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的问卷调查结果经χ2检验,多元教学优于常规多媒体教学。结论:以TBL为中心的多元教学优于常规多媒体教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王顺蓉;张春梅;陈蓉;唐华;邹平;黄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和方法:本课题着重研究高污染北京地区冬季是否增加患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对PM2.5暴露引起肺泡慢性炎症反应的易感性及其机制。同时通过大流量采样器连续收集北京地区冬季PM2.5的组分进行组分分析,分析表明有机物苯并芘( BaP)是其重要的组分之一。因此进一步通过离体培养人Ⅱ型肺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的实验观察BaP是否直接引起A549细胞慢性炎症或放大由内毒素( LPS;低剂量,1μmol/L)引起的慢性炎症及其机制。结果:20例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的亚硝酸盐水平、血清炎性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 IL-8)水平均升高,与这些病人前3~4天暴露于室外PM2.5浓度水平升高呈正相关。而培养的A549细胞实验表明,给予BaP(1、2、4和8μmol/L,24 h)呈剂量依赖方式直接刺激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PM2.5暴露可能通过其有机成分BaP直接引起人Ⅱ型肺上皮细胞慢性炎症,其分子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邵丹青;杜毅鹏;冯娟;黄薇;王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RNF41是一种E3泛素连接酶,具有泛素连接酶活性,在心脏的发育过程和功能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RNF4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蒙族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结合直接测序法检测11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病例组)和108例非先心病患儿(对照组)的RNF41基因位点rs116861857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病例组RNF41位点rs116861857TT和T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0.67%和19.33%,而对照组TT和T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4.44%和5.5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病例组患者的等位基因频率(T,90.34%;A,9.66%)与对照组(T,97.22%;A,2.78%;χ2=4.031, P<0.05)相比也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RNF41基因SNP rs116861857位点多态性与中国蒙族先天性心脏病易感性相关。
作者:张圆;韩丽莎;胡海;张坤;王艳国;刘佳;牛长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机体局部或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是急性肺损伤( acute lung injury, ALI)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脂氧素( lipoxin, LX)是机体重要的促炎症缓解物质。气道上皮细胞是组成气道屏障和气道环境刺激首先受累的细胞,外界刺激和肺组织内异常的活性氧引起气道上皮损伤在ALI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发现,LX稳定气道上皮细胞钙黏蛋白( E-cadherin)的表达保护其完整性,改善气道通透性,有效缓解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吸入引起的小鼠ALI。低温成像结果表明LX逆转LPS吸入引起的小鼠肺组织线粒体氧化还原状态失衡,并抑制LPS引起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中活性氧的产生。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监测16HBE细胞中调节抗氧化基因的重要转录因子Nrf2和其胞浆负性调节伴侣分子Keap1的解离,证实LX通过促进Nrf2蛋白ser40位点的磷酸化使其解离活化发挥其保护效应。转入显性负性突变的质粒pDN-Nrf2后,LX对16HBE钙黏蛋白表达的稳定作用几乎消失。综上所述,我们认为LX通过Nrf2调节气道上皮细胞E-cadherin的表达而保护LPS引起的ALI。
作者:程雪;苗烁;吴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介导的巯基亚硝基化(S-nitrosylation)对磷酸二酯酶5(PDE5)蛋白稳定性的影响,阐明衰竭心脏中PDE5表达增加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质谱分析和点突变的手段,检测PDE5发生S-nitrosylation的位点。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一氧化氮和过氧化氢对细胞PDE5表达的变化。结果: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均可以检测到PDE5发生S-nitrosyla-tion,这种修饰发生在第220位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发生S-nitrosylation修饰后,PDE5的活力降低20%左右,并很快被泛素-蛋白酶体系降解,引起细胞内PDE5的表达上调。突变第220位半胱氨酸残基、过氧化氢预处理以及抑制sGC和PKG活力均可以抑制一氧化氮引起的PDE5表达下调。突变PDE5的磷酸化位点也有类似效果。反过来,在心肌细胞中抑制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力或敲除NOS3均可以提高PDE5的表达。结论:S-nitrosylation能够引起PDE5的降解,而衰竭心脏中一氧化氮生物利用率的降低可能是导致PDE5表达增加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月;张萍;徐知遇;陈英杰;陆忠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灯盏细辛组,每组各10只。每组大鼠提前给药1周,灯盏细辛组剂量为50 mg? kg-1? d-1,正常组与模型组每天以相应量的生理盐水。后采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 ISO)造模,注射剂量2 mg? kg-1? d-1,连续注射2 d。造模后取血和心肌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的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MDA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灯盏细辛组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SOD活性高于模型组(P<0.05),MDA的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 P<0.01)。结论:灯盏细辛能提高急性心肌缺血大鼠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表明灯盏细辛对急性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苏娟;秦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小檗碱( berberine, BBR)是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是中药黄连有效成分之一。研究发现BBR调节血脂代谢、降低糖尿病心血管功能异常,其机制与激活AMPK有关。氧位β-N-乙酰葡萄糖胺( O-linkedβ-N-acetylglucosamine, O-GlcNAc)修饰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蛋白修饰,调控多种信号途径的蛋白磷酸化。 BBR对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是否与O-GlcNAc修饰有关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BBR是否减少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 O-GlcNAc修饰及其机制。方法:正常糖( NG,5 mmol/L)与高糖( HG,25 mmol/L)培养HUVECs给予BBR。结果:BBR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减少HG诱导的HUVECs蛋白O-GlcNAc修饰。 BBR(50μmol/L)上调HG诱导HUVECs的OGA而非OGT的mRNA及蛋白表达。使用OGA抑制剂PUGNAc(100μmol/L)可逆转BBR对O-GlcNAc修饰的降低,进一步使用AMPK抑制剂Compound C (CC;100μmol/L),BBR对O-GlcNAc修饰的降低明显逆转。分别使用DHE、MitoSOX和JC-1、Rhodamine 123检测ROS和线粒体膜电位(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 BBR显著降低HG诱导的HUVECs线粒体来源ROS(P<0.01),升高MMP (P<0.01)。使用CC和PUGNAc,BBR作用被逆转。结论:上述结果提示BBR通过激活AMPK减少O-GlcNAc修饰,从而降低高糖诱导的HUVECs氧化应激,调节线粒体功能。
作者:杨红燕;秦兴华;杨兴斌;董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激活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mAChR )能否经调控紧密连接而促进下颌下腺的分泌。方法:跨上皮细胞电阻( TER)和旁细胞通透性实验评价紧密连接的功能;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紧密连接的表达和分布;转染claudin-4 shRNA或cDNA观察claudin-4对紧密连接功能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结果:mAChR激动剂卡巴胆碱可降低下颌下腺细胞TER值,并增加旁细胞途径通透性。卡巴胆碱可下调claudin-4的表达和分布,但不影响其它紧密连接分子。敲低claudin-4可使卡巴胆碱降低TER值的作用消失;而在过表达claudin-4细胞中,卡巴胆碱仍能降低TER值和claudin-4表达。卡巴胆碱可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促进claudin-4丝氨酸磷酸化。磷酸化的claudin-4可与β-arrestin2结合,招募clathrin引起claudin-4发生内化,并进一步在胞浆中被泛素化降解。结论:激活mAChR通过ERK1/2/β-arrestin2/clathrin/泛素化途径下调claudin-4的表达,进而增加旁细胞途径的通透性。
作者:丛馨;张艳;吴立玲;俞光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生物钟基因Clock对干细胞分化成熟过程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我们将携带有Oct4、Sox2、c-Myc和Klf4的TetO-FUW-OSKM慢病毒转染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EF)中,利用PCR、免疫荧光法、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拟胚体形成实验鉴定细胞的多能性。通过RNAi技术抑制Clock基因表达,观察Clock基因对iPSCs分化的影响。结果:小鼠MEF在转染后12 d形成典型的小鼠ESC样克隆。 RT-PCR显示iPSCs表达多能性基因Nanog、Sox2、Oct4、Dax1、Esg1、ERas、Zfp296和Klf4;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有Oct4和SSEA1的表达;培养可见拟胚体的形成。因此,我们成功将小鼠MEF重编程为iPSCs。细胞非定向分化实验发现,转染48 h后,对照组克隆边缘不光滑,有伪足伸出,提示iPSCs存在分化;Clock-siRNA组的iPSCs克隆仍保持边缘光滑,极少有伪足伸出,RT-PCR提示多能性基因Sox2、Oct4和Klf4表达较对照组升高。结论:生物钟基因Clock可能参与了iPSCs的分化过程。
作者:赵冉;杨羊;徐晨;李二敏;陆超;孙宁;钱睿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AS-1是否可通过调控肝组织慢性炎症和IR改善NASH,并阐明其调控机制。方法:在体实验,db/db小鼠MCD饮食4周复制NASH模型;体外实验,给予枯否细胞FFA与LPS共刺激,原代肝细胞IL-1β刺激。结果:与MCS对照饮食组相比,AS-1可明显降低MCD饮食组小鼠血浆中ALT水平,减少肝组织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IRS1的丝氨酸磷酸化以及糖异生基因的mRNA水平增加。 AS-1可降低NADPH氧化酶mRNA水平和MDA含量。体外细胞实验发现,AS-1不仅可抑制FFA与LPS共刺激诱导枯否细胞pro-caspase-1裂解、caspase-1酶活化及IL-1β分泌。而且能够改善IL-1β诱导的肝细胞IR,抑制IL-1R与MyD88的结合及ERK/JNK/p38的磷酸化。结论:AS-1能够通过抑制肝组织炎症和改善IR,从而对NASH肝脏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与AS-1抑制IL-1R对MyD88的招募并影响MAPKs信号通路的激活,调控NADPH 氧化酶,抑制NALP3炎性小体活化以及IL-1β的分泌和功能的发挥有关。
作者:王晓露;高云;李建涛;宋娟;阙琳俐;李跃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