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钟基因Clock对iPSCs分化作用的研究

赵冉;杨羊;徐晨;李二敏;陆超;孙宁;钱睿哲

关键词:生物钟基因,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磷酸酶染色, 多能性, 转染, 拟胚体, 免疫荧光检测, 克隆, 对照组, 免疫荧光法, 非定向分化, 显示, 细胞分化, 实验, 碱性, 基因表达, 分化过程, 边缘, 慢病毒, 基因对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钟基因Clock对干细胞分化成熟过程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我们将携带有Oct4、Sox2、c-Myc和Klf4的TetO-FUW-OSKM慢病毒转染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EF)中,利用PCR、免疫荧光法、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拟胚体形成实验鉴定细胞的多能性。通过RNAi技术抑制Clock基因表达,观察Clock基因对iPSCs分化的影响。结果:小鼠MEF在转染后12 d形成典型的小鼠ESC样克隆。 RT-PCR显示iPSCs表达多能性基因Nanog、Sox2、Oct4、Dax1、Esg1、ERas、Zfp296和Klf4;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有Oct4和SSEA1的表达;培养可见拟胚体的形成。因此,我们成功将小鼠MEF重编程为iPSCs。细胞非定向分化实验发现,转染48 h后,对照组克隆边缘不光滑,有伪足伸出,提示iPSCs存在分化;Clock-siRNA组的iPSCs克隆仍保持边缘光滑,极少有伪足伸出,RT-PCR提示多能性基因Sox2、Oct4和Klf4表达较对照组升高。结论:生物钟基因Clock可能参与了iPSCs的分化过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亚甲蓝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亚甲蓝( MB)对大鼠百草枯中毒诱导的急性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并对保护机制进行研究。方法:24只清洁级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MB组、百草枯( PQ)组和PQ+MB组,每组6只。腹腔注射PQ 35 mg/kg建立大鼠中毒模型,PQ+MB组大鼠于造模2 h后腹腔注射给予MB 2 mg/kg,正常组大鼠给予等量无菌生理盐水。治疗后48 h收集大鼠血清检测ALT、AST和ALP,肝脏组织用于病理学分析、血红素加氧酶1( HO-1)免疫组化、MPO活性、MDA含量、SOD活性和ATP含量试剂盒检测。另取40只大鼠,按照上述分组方法评估72 h内死亡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与正常组和MB组比较,PQ组ALT和ALP活性增高,MPO活性增强,MDA含量增加,HO-1表达增加,SOD活性降低和ATP含量降低( P<0.05);MB治疗后能够改变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与PQ组相比,PQ+MB组HO-1表达量增高,同时大鼠生存时间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B能够减轻氧化损伤和抑制炎症反应,对PQ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大鼠肝脏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陈俊良;戴利;张鹏;翁平;柴高尚;庞庆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CSK9介导脂质对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PCSK9在高脂血症apoE-/-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8只6周龄apoE-/-小鼠,分为正常和高脂饮食组。喂养12周后取出海马进行冰冻切片,用HE染色、油红O染色、Hoechst 33258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改良Bielschowsky染色观察海马改变。结果:与正常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apoE-/-小鼠海马锥体细胞排列稀疏紊乱,细胞间隙增大,胞体肿胀,细胞核体积变小及浓染,呈核固缩,尤以CA3区明显;神经细胞荷脂及凋亡增加,Aβ沉积略有增多;PCSK9、BACE1、caspase-3和Bax表达增加显著,Bcl-2表达增加。结论:高脂血症诱导apoE-/-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增加,其机制可能与脑组织PCSK9表达上调激活Bcl-2/Bax-caspase-3、增加BACE1表达和Aβ含量有关。

    作者:唐志晗;吴琪;彭娟;任重;赵雪珊;何妮娅;高亚;姜志胜;刘录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麝香保心丸对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 Shexiang Baoxin pill,SBP)治疗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S)的疗效及其相关作用机制,为临床上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传统的饮食诱导法建立MS大鼠模型,16周后选取符合MS诊断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 SBP 100 mg? kg-1? d-1灌胃)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采用生化检测仪检测MS相关代谢指标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大鼠肝脏、心肌、脂肪和骨骼肌组织中AMPK、PGC-1α、脂联素、瘦素和TNFα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大鼠线粒体蛋白ATP合酶偶联因子6( ATPase6)、SDHA、COX1、UCP2和UQCRC在上述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BP治疗12周后,MS大鼠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肝脏、心肌、脂肪和骨骼肌中AMPK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PGC-1α、脂联素、脂褐素和TNFα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 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肝脏、心肌、骨骼肌、脂肪组织中ATPase6、SDHA、COX1和UQCRC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UCP2在治疗组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的的表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SBP能够降低MS大鼠的血糖、血脂,改善MS症状,对MS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SBP能够激活AMPK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并改善线粒体功能。

    作者:魏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翻转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启发医学本科生《病理生理学》创新性学习思维的影响。方法:将2012级麻醉本科2个班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翻转教学组。传统教学组以PPT等多媒体手段系统全面地讲解各章节内容。翻转教学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并思考,课堂上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针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并完成课堂练习。结果:期末考试成绩比较,翻转教学组(82.5±4.6)比传统教学组(78.2±5.1)平均成绩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翻转教学组91.4%的学生喜欢“翻转课堂”。认为培养了其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展开讨论更有利于释疑、解惑,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更深入。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医学逻辑思维方法,提高了《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从气道炎症及黏液高分泌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阻肺模型组、阿奇霉素治疗组,每组6只。通过烟熏及大鼠气管内注入脂多糖( LPS)的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 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肺功能仪检测大鼠肺通气功能。 ELISA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白细胞介素(IL)-8、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 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检测支气管肺组织中MUC5ac和Toll样受体4( TLR4)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支气管肺组织HE染色结果符合慢阻肺病理改变。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损伤程度显著减轻。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肺功能明显下降,大鼠BALF中IL-8、IL-17、TNF-α含量明显增高(P<0.05),肺组织中MUC5ac和TLR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肺功能的下降减轻,大鼠BALF中IL-8、IL-17、TNF-α含量的升高受到明显抑制( P <0.05),肺组织中MUC5ac和TLR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受到明显抑制( P <0.05)。结论:阿奇霉素可降低慢阻肺模型大鼠BALF中IL-8、IL-17和TNF-α水平,抑制肺组织内MUC5ac和TLR4蛋白表达,通过减轻气道炎症及黏液高分泌来达到防治慢阻肺的作用。

    作者:任薇;孙耕耘;王胜;熊玲玲;朱春冬;李春颖;周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Ghreli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

    目的:探究ghreli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修复过程中对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其功能网络联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离体脑片;采用氧糖剥夺/复氧复糖( OGD/R)模型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OGD/R损伤后给予ghrelin,连续观察7 d其对神经修复过程的作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数量、形态及生长状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PCR检测mRNA表达。结果:OGD/R损伤及正常条件下ghrelin均加快轴突修复。损伤后第1天, ghrelin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分子GFAP及nestin表达增加,第7天则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增加。结论:Ghrelin能够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修复,并影响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ghrelin促进神经修复的机制可能与综合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neuregulin-1及BDNF表达相关。

    作者:刘晶;陈曼;董瑞瑞;王璇;祝世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经claudin-4调控颌下腺分泌的机制研究

    目的:紧密连接是调控颌下腺分泌的重要途径,但其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AMPK)经紧密连接分子claudin-4调控颌下腺分泌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AMPK激动剂AICAR刺激SMG-C6细胞,检测跨上皮电阻( TER)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相关信号分子表达的改变,免疫共沉淀检测claudin-4分子的磷酸化,免疫荧光观察claudin-4分子的分布。结果:用AICAR刺激SMG-C6细胞显著降低TER值,提示AMPK激活增加了SMG-C6细胞旁细胞通透性。 AICAR特异性诱导claudin-4分子从细胞膜向细胞浆转位。 AICAR刺激显著增强了SMG-C6细胞ERK磷酸化,使用ERK1/2抑制剂U0126和ERK1/2 siRNA后抑制了AICAR对TER的影响。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AICAR激活claudin-4丝氨酸199位点的磷酸化并且增加了claudin-4和occludin之间的相互作用。结论:AMPK激活后通过调节claudin-4分子的磷酸化及分布增加了SMG-C6细胞紧密连接的通透性,促进颌下腺的分泌,该作用可能通过ERK信号通路。

    作者:向若兰;梅梅;丛馨;李静;丁冲;吴立玲;俞光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低血压兴奋前庭内侧核的5-羟色胺及其受体机制

    目的:探讨急性低血压兴奋清醒大鼠前庭内侧核( MVN)的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机制。方法:利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MVN区5-HT含量及其受体表达。结果:静脉注射硝普钠诱发急性低血压时,对照组和单侧前庭器官破坏对侧MVN区5-HT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单侧前庭器官破坏同侧MVN区5-HT含量无明显变化。在前庭器官完整大鼠诱发急性低血压后双侧MVN区5-HT及5-HT1A受体表达均明显增多,但是在对照组无明显表达,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破坏单侧外周前庭器官2周后,诱发急性低血压时双侧MVN区5-HT及5-HT1A受体均不对称表达,损伤侧表达均明显少于损伤对侧( P<0.01)。结论:清醒动物诱发急性低血压影响MVN功能活动过程中可能有5-HT及其受体的参与。

    作者:江艺鑫;李香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利用脂质代谢组学研究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其代谢产物心肌梗死后保护心功能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 n-3PUFA)的鱼油可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其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利用脂质代谢组学研究心肌梗死小鼠模型中n-3PUFA代谢谱及具体产物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价值与意义。方法:运用富含EPA/DHA的鱼油饲料喂养C57BL/6小鼠3周,普食喂养作为对照组。造心梗模型,利用高通量PUFA靶向代谢组学平台,检测血浆、组织等n-3PUFA代谢产物、心肌梗死面积、心脏功能等。同时利用Fat-1转基因小鼠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代谢组学分析得到70余种PUFA代谢产物。发现鱼油喂食与Fat-1转基因组的体内n-3PUFA及其代谢产物明显增高,而n-6PUFA代谢产物含量明显降低。不同处理组心肌梗死7 d后,发现转基因组和鱼油喂食组心梗面积较对照组小,心功能较好。细胞实验证明EPA对心肌细胞缺氧具有保护作用。进一步将要验证不同代谢通路产物对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及代谢酶活性变化。结论:n-3PUFA具有保护心梗后心肌损伤作用,通过代谢组学可以发现具有保护作用的代谢通路及产物。

    作者:房煊;张栩;朱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目的:探索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对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过程中,选取临床医学本科3个班学生,A班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法,B班应用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C班前部分章节进行传统教学方法、剩余章节(各论)采用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实施从课前案例导入、指导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入手,课堂上围绕问题讲解,以循证医学为原则引导学生整理资料、搜集证据、分析评价并自我完成论证,课程结束进行总结分析、强化知识点。教学效果评价从问卷调查、笔试成绩和病例讨论成绩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认为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习主动性和激发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笔试和病例讨论成绩显示,运用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的学生的笔试成绩和病例讨论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的学生成绩( P<0.05)。结论: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融入循证医学理念的案例教学法可以有助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

    作者:姜丽娜;陈前芬;赵瑾;赵云霞;赵士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生物钟基因Clock对iPSCs分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生物钟基因Clock对干细胞分化成熟过程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我们将携带有Oct4、Sox2、c-Myc和Klf4的TetO-FUW-OSKM慢病毒转染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EF)中,利用PCR、免疫荧光法、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拟胚体形成实验鉴定细胞的多能性。通过RNAi技术抑制Clock基因表达,观察Clock基因对iPSCs分化的影响。结果:小鼠MEF在转染后12 d形成典型的小鼠ESC样克隆。 RT-PCR显示iPSCs表达多能性基因Nanog、Sox2、Oct4、Dax1、Esg1、ERas、Zfp296和Klf4;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有Oct4和SSEA1的表达;培养可见拟胚体的形成。因此,我们成功将小鼠MEF重编程为iPSCs。细胞非定向分化实验发现,转染48 h后,对照组克隆边缘不光滑,有伪足伸出,提示iPSCs存在分化;Clock-siRNA组的iPSCs克隆仍保持边缘光滑,极少有伪足伸出,RT-PCR提示多能性基因Sox2、Oct4和Klf4表达较对照组升高。结论:生物钟基因Clock可能参与了iPSCs的分化过程。

    作者:赵冉;杨羊;徐晨;李二敏;陆超;孙宁;钱睿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溶酶体参与自噬介导卵巢癌顺铂耐药性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溶酶体参与了自噬介导卵巢癌顺铂耐药性机制研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免疫荧光检测自噬相关蛋白p62和LC3变化,再通过LysoTracker染色观察溶酶体变化;cathepsin D试剂盒检测酶活性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课:对于不同浓度的顺铂,SKOV3/DDP细胞比SKOV3细胞的生存率高;6 mg/L的顺铂作用下,与SKOV3细胞相比,在6 h、12 h和24 h,SKOV3/DDP细胞LC3的表达增高,p62逐渐下降,LysoTrakcer着色增强,cathepsin D活性增高;与自噬抑制剂3-MA相比,CQ更加明显地增加顺铂诱导SKOV3/DDP细胞的凋亡率(P<0.05),Ly-soTracker着色明显减弱,cathepsin D活性降低,细胞色素C、cleaved caspase-3和Bax表达增加,Bcl-2表达降低( P<0.05)。结论:溶酶体的功能活化促进了卵巢癌细胞的顺铂耐受。

    作者:马丽伟;孙连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HSF1对内毒素血症小鼠血小板与白细胞相互作用和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脓毒症时常伴有组织因子( TF)表达增加,致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与白细胞相互作用可促进白细胞表达TF,增强凝血活性。以往研究表明热休克因子1(HSF1)能减轻脓毒症时组织器官的损伤并降低死亡率。本研究探讨内毒素血症时小鼠HSF1对血小板激活、血小板与白细胞相互作用和白细胞T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HSF1基因敲除( HSF1-/-)和野生型( HSF1+/+)小鼠复制内毒素血症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小板与白细胞黏附和白细胞TF表达。结果:(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内毒素血症小鼠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血小板-白细胞黏附和白细胞TF表达显著升高,出血时间明显缩短;(2)内毒素血症时,HSF1-/-小鼠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血小板-白细胞黏附和白细胞TF表达均显著高于HSF1+/+小鼠,出血时间比HSF1+/+小鼠显著缩短。结论:HSF1能抑制小鼠内毒素血症时血小板激活、血小板与白细胞相互作用和白细胞组织因子表达。

    作者:肖子辉;冯宇鹏;肖献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激活TRPV1上调UCP2改善血管内皮线粒体功能即拮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线粒体活性氧( ROS )导致的内皮功能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解偶联蛋白2(UCP2)具有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血管内皮氧化应激的作用。辣椒素激活TRPV1上调UCP2可以改善代谢相关的血管功能损害。但其是否能通过改善内皮细胞线粒体功能,拮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不清楚。方法:ApoE-/-、TRPV1-/-/ApoE-/-和UCP2-/-/ApoE-/-小鼠给予普食、高脂和高脂加辣椒素饮食。观察小鼠生存情况,干预结束后检测冠状动脉功能和形态,分析内皮细胞线粒体呼吸功能,测定PKA、UCP2和eNOS等蛋白的表达。结果:(1)膳食辣椒素减少高脂饮食介导的 ApoE-/-小鼠血管内膜 ROS 的生成,改善血管功能和预后, TRPV1-/-/ApoE-/-和 UCP2-/-/ApoE-/-小鼠无效。(2)辣椒素激活TRPV1促进PKA磷酸化并上调UCP2表达。(3)激活内皮细胞TRPV1显著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减少线粒体ROS生成并与PKA/UCP2通路相关。结论:(1)膳食辣椒素激活内皮细胞TRPV1上调UCP2表达,通过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减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2)血管内皮TRPV1可以作为干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线粒体功能的靶点。

    作者:熊诗强;马丽群;王沛坚;高鹏;黎黎;杨涛;路宗师;崔元廷;刘道燕;祝之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胞红蛋白对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本文探讨巨噬细胞氧化应激过程中胞红蛋白( CYGB)表达模式;研究CYGB在巨噬细胞氧化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Western blot检测RAW264.7细胞在H2O2刺激不同时间CYGB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RAW264.7细胞在不同浓度H2 O2刺激12 h时CYGB蛋白的表达水平。(2)构建CYGB过表达/低表达巨噬细胞模型,将RAW264.7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0.5 mmol/L H2 O2处理组、0.5 mmol/L H2 O2+CYGB过表达组及0.5 mmol/L H2 O2+CYGB低表达组。12 h后,检测CYGB蛋白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荧光定量PCR检测CYGB和NF-κB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2O2处理6、12和24 h组CYGB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并且在12 h组CYGB表达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0.25 mmol/L H2 O2、0.5 mmol/L H2 O2和1 mmol/H2O2处理巨噬细胞12 h后CYGB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0.5 mmol/L H2 O2处理组、0.5 mmol/L H2 O2+CYGB过表达组及0.5 mmol/L H2 O2+CYGB低表达组CYGB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 mmol/L H2O2+CYGB过表达组的CYGB表达高(P<0.05),0.5 mmol/L H2 O2+CYGB低表达组的CYGB表达较0.5 mmol/L H2 O2处理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ROS检测结果显示:与0.5 mmol/L H2O2相比,0.5 mmol/L H2O2+CYGB过表达组中GSH-Px、SOD升高,LDH、MDA和ROS下降;与0.5 mmol/L H2 O2组相比,0.5 mmol/L H2 O2+CYGB低表达组中GSH-Px和SOD下降,LDH、 MDA和ROS升高。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2 O2处理组CYGB和NF-κB表达均上调( P<0.05)。与H2 O2对照组比较,CYGB过表达组CYGB表达较高,NF-κB表达较低(P<0.05);CYGB低表达组CYGB表达较低,NF-κB表达较高(P<0.05)。结论:CYGB在巨噬细胞中表达,在H2 O2刺激时表达水平增加;CYGB在巨噬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过程中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潘文军;范文静;韩单;李维;朱宇凝;姜志胜;屈顺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础医学课程整合中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初探

    目的:为实现我校培养“重医德、强技能、为基层”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目标。方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各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病理生理学作为联系基础与临床间的桥梁学科,在整合课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要求教师不但要医学基础理论深厚,扎实掌握交叉学科知识,同时教学中要熟练应用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案例式、网络辅助等教学方式。结果:实践证明,课程整合下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低年级学生逻辑分析、表达沟通、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论:实现了在教学主体上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目标。

    作者:杨旭芳;王莞;陈培;冯华;赵洪涛;刘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Intermedin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而抑制同型半胱氨酸诱导的心肌纤维化

    目的:探讨intermedin( IMD)1-53在apoE-/-小鼠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同型半胱氨酸( Hcy)处理apoE-/-小鼠和心脏成纤维细胞。结果:IMD1-53显著抑制Hcy处理apoE-/-小鼠心肌间质胶原沉积、I型和III型胶原mRNA和蛋白表达,直接抑制Hcy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I型和III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分化。此外, IMD1-53抑制Hcy处理的apoE-/-小鼠心脏组织及心脏成纤维细胞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如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GRP94、激活转录因子6(ATF6)、ATF4、蛋白激酶受体样内质网激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肌醇需求酶1α和剪切的X盒结合蛋白1的激活。 IMD1-53抑制Hcy处理的apoE-/-小鼠心脏组织及成纤维细胞炎症相关分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核因子κB、转化生长因子α1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的激活。结论:IMD1-53显著抑制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IMD减轻内质网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张金胜;侯跃龙;陆薇薇;倪先强;林帆;鱼艳荣;唐朝枢;齐永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自然杀伤T细胞通过IL-10拮抗高血压心肌重塑

    目的:炎症和免疫细胞的活化参与心肌重塑的发生,已表明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s, iNKT细胞)产生炎症因子,调节组织的炎症反应。然而,目前iNKT细胞在心肌重塑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方法:血管紧张素II(1000 ng? kg-1? min-1)灌注诱导心肌重塑的发生,植入缓释泵之前,给予自然杀伤T细胞的激动剂α-Galce。结果:血管紧张素II灌注3、7和14 d后,心肌组织中iNKT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7 d时增加明显。血管紧张素II灌注小鼠明显增加小鼠血压,降低心肌收缩功能,增加心肌肥大、纤维化和炎症;NKT细胞激动剂明显减轻了以上反应。以上保护作用通过增加释放IL-10。而且,我们进一步在iNKT细胞敲除小鼠验证以上结果。结论:iNKT细胞通过增加心肌保护细胞因子如IL-10拮抗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心肌重塑。

    作者:李文君;田翠;鄢雯;刘立新;王红霞;李汇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硫化氢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引起上皮细胞钠通道异常激活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激活上皮细胞钠通道( ENaC)的作用,及H2 S对抗AGEs引起ENaC异常激活的机制研究。方法:应用膜片钳记录爪蟾肾皮质集合管上皮细胞ENaC电流,研究H2 S对抗AGEs引起ENaC激活的机制;应用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H2 S对AGEs引起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的调节作用;应用分子生物学实验检测AGEs处理后过氧化氢酶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AGEs通过抑制过氧化氢酶的表达引起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进而上调ENaC活性;H2 S通过削弱AGEs引起活性氧水平增高从而逆转AGEs引起ENaC的激活;PTEN/PI3 K通路参与了AGEs上调ENaC活性。结论:AGEs通过抑制过氧化氢酶的表达上调胞内活性氧水平,并通过PTEN/PI3K途径调节ENaC活性,该作用可被H2 S逆转,并且AGEs上调ENaC活性具有代谢记忆现象。

    作者:梁辰;张志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