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hreli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

刘晶;陈曼;董瑞瑞;王璇;祝世功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修复,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修复过程, 神经调节蛋白, 免疫组化染色, 综合调控, 状态变化, 因子表达, 氧糖剥夺, 细胞数量, 网络联系, 神经生长, 离体脑片, 检测, 蛋白表达, 标志分子, 神经元, 轴突
摘要:目的:探究ghreli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修复过程中对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其功能网络联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离体脑片;采用氧糖剥夺/复氧复糖( OGD/R)模型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OGD/R损伤后给予ghrelin,连续观察7 d其对神经修复过程的作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数量、形态及生长状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PCR检测mRNA表达。结果:OGD/R损伤及正常条件下ghrelin均加快轴突修复。损伤后第1天, ghrelin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分子GFAP及nestin表达增加,第7天则减少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增加。结论:Ghrelin能够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修复,并影响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ghrelin促进神经修复的机制可能与综合调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neuregulin-1及BDNF表达相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短期高碘对大鼠甲状腺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和peroxiredoxin 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短期适碘( NI)、10倍高碘(10 HI)和100倍高碘(100 HI)摄入7 d、14 d、28 d后,对大鼠甲状腺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及peroxiredoxin 3(Prx 3)表达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7 d、14 d和28 d后,与NI组比较,100 HI组线粒体超氧化物和Prx 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10 HI组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和Prx 3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别( P>0.05);与7 d和14 d相比,在28 d时100 HI组大鼠甲状腺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和Prx 3蛋白表达显著增多( P<0.05)。甲状腺上皮细胞存在线粒体超氧化物和Prx 3的免疫荧光共表达,100 HI组甲状腺滤泡间质处Prx 3表达更显著。结论:线粒体超氧化物生成与抗氧化蛋白Prx 3参与了短期高碘引起的氧化应激。

    作者:段琦;王婷婷;姚小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指导性预习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目的:探索指导性预习在实验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方法。方法:五年制本科中施行教师指导性预习、学生普通预习两种方法,在教学中期及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指导性预习由教师设计预习方案,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预习。内容由易到难,后阶段,学生能够在方案指导下,完成全部预习,自主完成实验。结果:学生对指导性预习满意度98%,提高学习积极性100%,教学效果满意度95%。结论:指导性预习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设计合理方案,循序渐进,逐步训练学生预习的能力,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作者:胡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长链非编码RNA SNHG5通过结合MTA2抑制胃癌生长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SNHG5在胃癌中的表达、功能及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SNHG5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在人胃癌细胞中研究过表达或敲低SNHG5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建立裸鼠皮下及转移瘤模型,研究SNHG5在体内对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影响;利用RNA-pulldown联合质谱的策略寻找SNHG5的相互结合蛋白,再通过RIP进行验证。结果:发现SNHG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TNM分期和癌栓的形成显著相关。 SNHG5可以抑制胃癌细胞在体内外的增殖和转移。此外还发现,SNHG5主要通过阻止其结合蛋白MTA2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易位而发挥功能。过表达SNHG5能够促进组蛋白H3和p53的乙酰化水平,这也提示SNHG5可能通过捕获细胞质中的MTA2,从而干扰核小体的重塑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复合物的形成,进而调节其功能。结论:SNHG5是一个影响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关键分子,可能成为胃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新靶标分子。

    作者:史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白细胞介素18是急性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引起心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的关键启动因子

    目的:β-肾上腺素受体(β-ARs)介导的心脏炎症反应是导致心脏损伤重要原因,但机制不明。本研究观察了β-ARs激动后心脏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并明确了启动炎症反应的关键因子。方法:雄性10周龄C57BL/6野生型小鼠皮下注射β-ARs非选择性激动剂异丙基肾上腺素( isoprotenerol, ISO;5 mg? kg-1? d-1),于不同时点进行心脏取材。利用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评价心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情况。利用细胞因子芯片分析细胞因子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心脏炎性细胞浸润开始于给ISO后24 h,3 d达高峰。7 d后出现明显纤维化。给予ISO后12 h和24 h,心脏细胞因子增加以趋化因子为主。给予ISO后1 h,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炎性小体就被激活。利用IL-18及炎性小体NLRP3基因敲除小鼠,证明了IL-18和炎性小体的激活介导了ISO引起的趋化因子增加和炎性细胞浸润。给予ISO后1 h再给予IL-18中和抗体,可阻断ISO引起的趋化因子增加、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结论:IL-18是急性β-ARs激动引起心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的关键启动因子。

    作者:肖晗;李昊;安祥博;王晶晶;张幼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自然杀伤T细胞通过IL-10拮抗高血压心肌重塑

    目的:炎症和免疫细胞的活化参与心肌重塑的发生,已表明恒定自然杀伤T细胞(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 cells, iNKT细胞)产生炎症因子,调节组织的炎症反应。然而,目前iNKT细胞在心肌重塑中的作用还不清楚。方法:血管紧张素II(1000 ng? kg-1? min-1)灌注诱导心肌重塑的发生,植入缓释泵之前,给予自然杀伤T细胞的激动剂α-Galce。结果:血管紧张素II灌注3、7和14 d后,心肌组织中iNKT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7 d时增加明显。血管紧张素II灌注小鼠明显增加小鼠血压,降低心肌收缩功能,增加心肌肥大、纤维化和炎症;NKT细胞激动剂明显减轻了以上反应。以上保护作用通过增加释放IL-10。而且,我们进一步在iNKT细胞敲除小鼠验证以上结果。结论:iNKT细胞通过增加心肌保护细胞因子如IL-10拮抗血管紧张素II诱导的心肌重塑。

    作者:李文君;田翠;鄢雯;刘立新;王红霞;李汇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目的:探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12株人结肠癌细胞,给予不同浓度EGb761(0~600 mg/L)作用24 h,采用MTT、集落生成实验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给药处理后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RIP-1分子表达水平和凋亡标志物PARP的表达水平变化。利用ELISA技术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结果:EGb761在较低浓度(400 mg/L)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EGb761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率也随之增加。 EGb761作用于结肠癌细胞后可导致凋亡相关蛋白RIP-1的降解。同时 EGb761通过抑制 I-κB 磷酸化而抑制 NF-κB 信号通路促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银杏叶提取物( EGb761)能广泛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发生凋亡,研究结果提示凋亡发生的机制与细胞内RIP-1的降解以及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降低有关。

    作者:杜吉佩;承尧;姬光瑜;郑焱江;廖诗平;张霁;王玉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Nogo-C增加心肌细胞钙渗漏诱导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Nogo-C在心脏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冠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心梗模型;缺氧孵箱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感染Nogo-C cDNA或shNogo-C腺病毒过表达或敲低Nogo-C;TUNEL染色及AnnexinⅤ/PI双标检测细胞凋亡;Fluo-4/Fura-2观察细胞钙离子浓度;蛋白免疫共沉淀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结果:心梗心肌组织及缺氧心肌细胞Nogo-C蛋白水平显著增高;过表达Nogo-C可促进心肌细胞凋亡,而敲低Nogo-C保护细胞抵抗缺氧引起的凋亡;免疫荧光观察Nogo-C定位于肌浆网;高表达No-go-C可增加心肌细胞钙渗漏从而降低钙库含量;Nogo-C可与肌浆网膜转运蛋白Sec61α相互作用,过表达Nogo-C上调Sec61蛋白水平;Sec61抑制剂茴香霉素可逆转Nogo-C引起的钙渗漏并抑制凋亡。结论:心梗时心肌细胞中Nogo-C水平增高,上调Sec61蛋白,使细胞钙渗漏增加,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贾石;郑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麝香保心丸对代谢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 Shexiang Baoxin pill,SBP)治疗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S)的疗效及其相关作用机制,为临床上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传统的饮食诱导法建立MS大鼠模型,16周后选取符合MS诊断标准的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 SBP 100 mg? kg-1? d-1灌胃)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采用生化检测仪检测MS相关代谢指标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大鼠肝脏、心肌、脂肪和骨骼肌组织中AMPK、PGC-1α、脂联素、瘦素和TNFα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大鼠线粒体蛋白ATP合酶偶联因子6( ATPase6)、SDHA、COX1、UCP2和UQCRC在上述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BP治疗12周后,MS大鼠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肝脏、心肌、脂肪和骨骼肌中AMPK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而PGC-1α、脂联素、脂褐素和TNFα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 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肝脏、心肌、骨骼肌、脂肪组织中ATPase6、SDHA、COX1和UQCRC2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UCP2在治疗组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的的表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SBP能够降低MS大鼠的血糖、血脂,改善MS症状,对MS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SBP能够激活AMPK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并改善线粒体功能。

    作者:魏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蛋白酶激活受体及其相关介质在过敏性炎症中的作用

    目的:蛋白酶活化受体PARs在过敏性疾病中作用及机制。方法:总结我们对PARs在过敏性疾病中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并综合文献复习。结果:G蛋白偶联受体( GPCRs)家族特殊成员PAR广泛表达于炎症细胞,但不同类型的PAR选择性表达于不同类型细胞如不同病例情况下肥大细胞表达PAR-1,2,3,4,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似乎仅表达PAR-1和PAR-2。且不同类型PAR在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的表达也具有选择性。 PARs的激动剂如蛋白酶能够调节中性粒细胞跨上皮迁移,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支气管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角质细胞增殖,并对鼠伤口愈合、纤维蛋白形成及支气管上皮细胞修复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刺激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促炎介质。此外PARs的激动剂亦可引起血管渗出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结论:PARs尤其是PAR-2表达和激活增强与炎症及过敏性炎症相关。但由于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抗PAR药物以及临床研究来源于多家医院,目前尚不能定论PAR在过敏中起核心作用。

    作者:张慧云;曾晓宁;何韶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运动训练能够抑制异丙基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脏炎症反应

    目的:明确运动训练能否抑制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异丙基肾上腺素( isoprenaline,ISO)诱导的小鼠心脏炎症反应。方法:将成年C57雄性小鼠分为10组(n=6),分别为安静对照组、安静给ISO 1 h组、24 h组、3 d组和7 d组、跑步训练对照组、跑步训练给ISO 1 h组、24 h组、3 d组和7 d组。 ISO组均为给予ISO 5 mg/kg皮下注射,跑步训练组为应用小鼠跑步机训练6周,速度12 cm/s,时程90 min,每周运动5天。应用超声心动图、心重胫骨长度比、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LISA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观察心脏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及炎症反应的变化情况。结果:(1)小鼠呼吸代谢系统测得跑步状态下75%大氧耗量对应速度为12 cm/s,ISO对小鼠氧耗量没有影响。(2)跑步训练给ISO 1 h组及24 h组与安静给ISO 1 h组及24 h组相比,IL-18和IL-6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 P<0.05);跑步训练给ISO 3 d组与安静给ISO 3 d组相比IL-18和IL-16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的同时,IL-1β蛋白水平亦明显降低( P<0.01);跑步训练给ISO 7 d组与安静给ISO 7 d组相比, IL-18、IL-1β和IL-6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而且TNF-α也明显降低(P<0.05)。(3)在给予ISO 24 h后,跑步训练组与安静组相比心脏TGF-β1蛋白水平即明显降低( P<0.01);跑步训练给ISO 3 d组与安静给ISO 3 d组相比,心脏切片免疫组化Mac-3染色显示巨噬细胞浸润面积明显减少(P<0.01),同时心脏TGF-β1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4)跑步训练给ISO 7 d组和安静给ISO 7 d组相比心脏纤维化面积明显减少(P<0.05),心脏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0.01),I型胶原产生明显减少(P<0.05)。结论:运动训练能够抑制ISO诱导的小鼠心脏炎症反应。

    作者:安祥博;宋峣;张幼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调控USP8基因抑制神经炎症

    目的:探讨调控泛素特异性修饰酶8(USP8)的表达对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脂多糖(LPS)诱导BV2小鼠小胶质细胞为活化的细胞模型,分别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pGCMV/IRES/EGFP-USP8载体研究上调USP8基因和RNA干扰技术研究干扰USP8基因对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一氧化氮( NO)和前列腺素E2( PGE2)的含量、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以及核因子抑制蛋白(IκBα)降解的影响。结果:高表达USP 8可明显抑制LPS刺激BV2小胶质细胞NO和PGE2的释放,可明显减少LPS刺激BV2小胶质细胞iNOS和COX-2表达以及IκBα蛋白的降解。高表达USP8可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 USP8 siRNA可明显增加LPS刺激BV2小胶质细胞NO和PGE2的释放,可明显增加LPS刺激BV2小胶质细胞iNOS和COX-2表达以及IκBα蛋白的降解。结论:USP8的高活性可调节促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进而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抑制神经炎症和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朱丽红;赵佳仪;蓝欣;袁羽;陆大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G试验在ICU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检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G试验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与传统真菌培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与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0例患者中,35例患者真菌培养阳性,其中白色念珠菌18例,热带念珠菌6例,克柔念珠菌6例,光滑假丝酵母菌3例,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例。 G试验含量增高者13例,占总数的26%,G试验含量正常37例,占总数的74%。 G试验含量增高组真菌培养阳性13例, G试验含量正常组真菌培养阳性22例,G试验含量增高组真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G试验含量正常组( P<0.05)。以真菌培养为标准,G试验的敏感度为37.14%,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40.5%。结论:G试验较传统的真菌培养法特异性强,可作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辅助诊断。

    作者:张格睿;万献尧;秦永新;代晓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类金属离子效应相关嗅觉受体的机制研究

    嗅觉受体是生物体感知外界气味的第一级反应元件。本课题组之前发现铜离子参与的小鼠嗅觉受体MOR244-3的活化反应,报导了嗅觉受体是金属蛋白的假设。然而,嗅觉受体的金属效应是否在哺乳动物中具有普遍意义以及在人类中是否也存在具有金属离子效应相关的嗅觉受体,目前还尚未获得证实。本课题组利用嗅觉受体的异源表达系统筛选获得人类嗅觉受体ORXXX为叔丁基硫醇( TBM;IUPAC:2-methyl-2-propanethiol)的特异性受体,且在ORXXX与TBM的反应体系中加入铜离子会大大地提高ORXXX对TBM的反应。接着,通过检测各含硫化合物在ORXXX上的反应,我们发现只有短链硫醇类化合物在铜离子参与的情况下可以活化ORXXX。为了进一步比较金属离子参与ORXXX与MOR244-3活化的异同,我们在MOR244-3上检测了上述短链单硫醇类化合物的反应,发现MOR244-3与ORXXX具有明显的反应图谱差异,表明由铜离子介导的气味分子活化MOR244-3与ORXXX的反应机理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研究首次证实了金属离子在人类嗅觉感知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者:李生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肠道mTOR信号分子调节GLP-1生成

    目的:胰高血糖素样肽( GLP-1)在餐后具有重要的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效应。 L细胞如何感受机体能量状态从而调控GLP-1合成分泌尚不清楚。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是细胞内重要的能量感受分子。本研究发现肠道mTOR 调节L细胞合成分泌GLP-1。方法:在对照组小鼠,高脂饲料诱导的糖尿病小鼠、db/db和Neurog3-Tsc1-/-小鼠,以及 STC-1细胞模型上采用实时荧光PCR和Western blot观察GLP-1表达。酶联和放免方法观察血浆、培养基中GLP-1和胰岛素分泌。结果:饥饿抑制回肠mTOR活性同时抑制了肠道GLP-1的表达和释放。而饥饿后重饲具有显著翻转效应。高脂喂养可显著抑制小鼠肠道mTOR活性同时抑制了肠道GLP-1的合成。雷帕霉素在正常、糖尿病小鼠模型上均具有抑制回肠mTOR活性同时抑制了肠道GLP-1的表达和释放功能,而亮氨酸灌胃和Tsc1基因敲除具有显著刺激肠道GLP-1合成效应。过表达mTOR质粒刺激GLP-1启动子活性以及生成。结论:肠道mTOR活性通过感受机体能量调节GLP-1生成。

    作者:许戈阳;张炜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环格列酮经PPARγ-AMPK-eNOS信号通路改善ox-LDL诱导内皮损伤和血管新生

    目的:PPARγ激动剂被证实可限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然而其潜在的病理机制仍不清楚。我们通过研究PPARγ下游AMPK分子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取4周龄SD大鼠心肌左室组织,分离微血管内皮细胞。 DMEM培养24 h后,再经ox-LDL刺激24 h,检测细胞eNOS蛋白、NO释放以及AMPK磷酸化变化,并比较GW9662或PPARγ-siRNA预处理前后的差异。通过细胞成管实验,检测抑制AMPK或PPARγ对于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ox-LDL诱导24 h后,eNOS、NO和磷酸化AMPK水平明显下调,抑制PPARγ有类似结果。 ox-LDL刺激血管内皮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和老化加重,血管新生减弱。在环格列酮预处理后,eNOS、NO和磷酸化AMPK的水平都明显上调,血管新生能力增强,然而此效应可以被PPARγ-siRNA或GW9662逆转。结论:我们的结果提示环格列酮等PPARγ激动剂有效拮抗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分子机制是通过AMPK磷酸化激活,进一步上调eNOS和VEGF表达,NO释放,从而减少内皮细胞凋亡和老化,促进血管新生和内皮舒张功能。

    作者:王时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网络案例测验在病理生理学考核中的应用

    传统的课程考试都是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出题,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这类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情况,无法真正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改变“一考定成绩”的状况,应该加强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权重,将考核贯穿平时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已经连续3年利用学校网络平台进行案例分析测验。根据讲授内容,将课程分成4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阶段性考核。具体的考核形式是选择一个临床真实病例,提出相应问题(如病例中所涉及的病理过程、发病机制等),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报告,由老师判阅,4次报告成绩以20%计入总成绩。在学生提交完报告后,我们在网上公布正确答案及学生的报告,便于学生对相应知识正确理解,同时也利于学生相互监督、防止抄袭。这种形式测验要求学生首先对学习过的病理生理学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知识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病理生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者:徐海;刘利梅;窦豆;向若兰;吴立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硫化氢通过PTEN/Akt/FoxO3 a通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凋亡

    目的:探讨PTEN-Akt-FoxO3a信号通路在H2 S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HUVECs分为4组:①对照组;②NaHS组;③oxLDL组;④NaHS+oxLDL组。 Hoechst 33258染色和AO/EB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TEN、p-PTEN、Akt、p-Akt、FoxO3a、p-FoxO3a和Bim蛋白的表达。结果:NaHS+oxLDL组较oxLDL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与oxLDL组相比,NaHS+oxLDL组显著增加细胞PTEN、Akt和FoxO3a蛋白的磷酸化,减少Bim蛋白表达( P<0.05);FoxO3a核转位显著减少( P<0.05)。结论:硫化氢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凋亡,其机制与激活PTEN/Akt/FoxO3a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任重;唐蕙;彭娟;肖卫晋;任晓晴;王佐;刘录山;屈顺林;姜志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雌马酚舒张大鼠脑基底动脉的作用与机制

    目的:探讨雌马酚对大鼠脑基底动脉的舒张作用与机制。方法:应用微血管张力仪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观察无或有钾通道阻滞剂时,雌马酚对5-HT诱导的脑基底动脉收缩和血管平滑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BKCa )电流的影响,并比较雌马酚对转染人BKCa α亚单位或α与β1亚单位共转染的HEK293细胞电流的作用。结果:雌马酚以非内皮依赖的方式,浓度依赖性(10-10 mol/L~10-5 mol/L)舒张大鼠脑基底动脉,其作用被BKCa阻断剂paxilline和iberiotoxin明显减弱,而不受电压依赖性钾通道阻断剂4-AP或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的影响。10-6 mol/L雌马酚明显增加脑基底动脉平滑肌细胞BKCa电流,此作用因同时应用iberiotoxin而逆转。10-6 mol/L雌马酚对仅表达BKCa α亚单位的HEK293细胞电流无影响,但小于10-6 mol/L可激活稳定表达BKCa α与β1亚单位的细胞电流,同时应用paxilline可使增加的电流完全抑制。结论:雌马酚通过作用于β1亚单位激活BKCa ,舒张大鼠脑基底动脉。

    作者:于玮;王燕;宋征;邓秀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