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格睿;万献尧;秦永新;代晓明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 resveratrol,Res)对异丙肾上腺素( isoproterenol,ISO)诱导的大鼠肥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ISO建立乳鼠心肌肥大细胞模型,分为control组、ISO组、Res干预组和Res对照组。检测心肌细胞表面积和ANP基因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 LDH)和丙二醛( MDA)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GRP78、CHOP、Bcl-2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Res有效抑制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积和ANP基因表达,心肌细胞凋亡率减少,同时下调GRP78、CHOP和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Bcl-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培养液中LDH和MDA含量。结论:Res明显减轻ISO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因子GRP78和CHOP表达,逆转凋亡因子Bcl-2和Bax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林岩;王国忠;金莉;肖薇;李波;王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铁超载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初步证实铁超载对肝纤维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给予硫酸亚铁2μmol/L负载24 h,正常对照组给予DMSO 2μmol/L。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铁在HSC-T6中的分布面积,流式细胞术检测HSC-T6增殖, TUNEL法检测HSC-T6凋亡,Western blot检测HSC-T6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铁超载组HSC-T6内铁染色阳性的平均面积为39.02%±2.03%,平均增殖率为61.02%±2.21%,平均凋亡率为13.01%±0.95%,MMP-1和TIMP-1的蛋白平均表达水平分别增加了38.82%±7.62%和179.88%±17.52%。结论:铁超载导致肝星状细胞的增殖率大于其凋亡率,并且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水平,因此推断铁超载促进了肝星状细胞的活性,从而促进了肝纤维化的进程。
作者:张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 As)小鼠斑块稳定期和易损期主动脉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及基因表达差异。方法:以高脂喂养的ApoE-/-小鼠为As模型,喂养3个月和6个月,复制斑块稳定期和易损期的As模型,用正常喂养的C57小鼠对照,采用小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芯片联合表达谱芯片筛选。结果:与正常C57小鼠相比,高脂喂养3个月组(简称3月组)小鼠DNA甲基化启动子区芯片筛选出差异基因4739个,高脂喂养6个月组(简称6月组)小鼠芯片筛选12568个。3月组小鼠基因芯片筛选出差异基因2615个,6月组2450个。其中3月组负相关表达基因44个,6月组166个。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验证得到3月组DNA甲基化差异基因2个,6月组4个。结论:在小鼠主动脉As斑块易损期 DNA甲基化的调控作用表现得更为显著。 IRS-1等6个候选基因可能是As斑块从稳定期到易损期转变过程中关键的靶基因, PI3K-AKT通路和HIF-1通路可能是As斑块从稳定期到易损期转变过程中调控甲基化差异基因的重要信号通路。
作者:周明学;康群甫;刘卫红;刘红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Ez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芩素抑制B16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迁移的影响;PCR法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p12-LOX和Ezrin mRNA的表达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了黄芩素对B16细胞p12-LOX蛋白表达的影响;细胞荧光染色法检测黄芩素对B16细胞Ezrin蛋白的影响。结果:黄芩素素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显著抑制B16细胞的增殖和划痕修复;黄芩素明显抑制B16细胞的p12-LOX和Ez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芩素抑制p12-LOX和Ezrin蛋白表达是黄芩素显著抑制B1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可能机制。
作者:李娟;崔宇勃;叶晶;孙沛林;朴英实;林贞花;金京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为了解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与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关系。方法:对获得随访的78例胃癌患者复习临床病理资料,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Kaplan-Meier ( K-M)法和log-rank检验的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K-M法分析CEA<5μg/L与≥5μg/L比较胃癌长期生存有显著差异( P<0.05)。临床I-II期与III-IV期比较胃癌长期生存有显著差异(P<0.01)。胃癌无脉管瘤栓与有瘤栓比较长期生存有显著差异(P<0.01)。肿瘤所占分区(A胃窦,M胃体,C贲门):占一个区、占2个区和占3个区比较胃癌长期生存有显著差异( P<0.01)。 Cox分析表明CEA正常( P<0.01)、临床I~II期(P<0.01)、肿瘤占1个分区(P<0.05)和无脉管瘤栓(P<0.01)是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胃癌患者CEA正常、I~II期、无瘤栓和肿瘤占1个分区是长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许沈华;凌雨田;朱赤红;刘翔;凌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传统的课程考试都是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出题,局限于教材、课堂笔记。这类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情况,无法真正考查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改变“一考定成绩”的状况,应该加强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权重,将考核贯穿平时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已经连续3年利用学校网络平台进行案例分析测验。根据讲授内容,将课程分成4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对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阶段性考核。具体的考核形式是选择一个临床真实病例,提出相应问题(如病例中所涉及的病理过程、发病机制等),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报告,由老师判阅,4次报告成绩以20%计入总成绩。在学生提交完报告后,我们在网上公布正确答案及学生的报告,便于学生对相应知识正确理解,同时也利于学生相互监督、防止抄袭。这种形式测验要求学生首先对学习过的病理生理学知识有很好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病理生理学与临床知识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病理生理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者:徐海;刘利梅;窦豆;向若兰;吴立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ZBTB20在小鼠腺垂体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利用Zbtb20基因全身敲除( Zbtb20-/-)小鼠模型,观察腺垂体及其靶腺发育;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分析腺垂体组织中6种促激素的表达分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腺垂体5种内分泌细胞的数量和分布,并进一步通过多重免疫组化标记方法分析ZBTB20在催乳素细胞群分化发育中的作用。结果:(1)Zbtb20-/-小鼠腺垂体体积明显小于正常对照,同时肝脏及血清IGF-1水平下降,乳腺和性腺发育障碍。(2) Zbtb20-/-小鼠腺垂体催乳素细胞群出生后缺失,生长激素细胞群增殖减少,催乳素( PRL)和生长激素( GH)的mRNA和蛋白水平不同程度减少。(3)Zbtb20-/-小鼠胚胎期垂体中存在PRL/GH双阳性前体细胞,而出生4 d后PRL阳性细胞完全缺失。结论:(1)Zbtb20基因敲除可导致严重的小鼠垂体发育不全。(2)ZBTB20参与小鼠腺垂体催乳素细胞的终末分化过程。(3) Zbtb20基因敲除可使腺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增殖障碍,从而减少GH的表达分泌。
作者:曹冬梅;麻献华;蔡娇;章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tau蛋白对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野生型和tau基因敲除型小鼠海马组织ERK1/2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用纯化的磷酸化ERK分别与野生型和tau基因敲除型小鼠海马组织匀浆液共孵育,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以及丝/苏氨酸磷酸酯酶活性实验检测与ERK结合的PP2A活性。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tau基因敲除型小鼠海马组织内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体外实验显示:纯化的磷酸化ERK与tau基因敲除型小鼠海马组织匀浆液共孵育后,其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明显抑制,这一过程在加入重组的tau蛋白后得到逆转。免疫共沉淀实验以及丝/苏氨酸磷酸酯酶活性实验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tau基因敲除型小鼠海马组织内与ERK结合的PP2A明显减少,活性显著下降。结论:Tau蛋白通过募集PP2A加速ERK1/2的去磷酸化。
作者:庹清章;孙旭莹;刘杨震宇;王建枝;刘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急性缺氧引起大鼠饮水量显著减少,其机制不清楚。穹窿下器( SFO)是与饮水行为有关的脑室周器官,其神经元表达的TRPVs是一种阳离子通道,在调节水电解质平衡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索SFO区TRPVs在急性缺氧大鼠饮水减少中的作用及机制,我们通过第三脑室注射TRPV1和TRPV4的抑制剂,观察大鼠在模拟海拔6000 m高原缺氧6 h和24 h的饮水量;用原代培养SFO区神经元,构建TRPV4过表达的HEK293细胞,观察缺氧及TRPV4激动剂对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急性缺氧24 h大鼠饮水量从正常的14 mL降至7 mL,但血钠离子、pH及颅脑温度无明显变化;TRPV4抑制剂,而不是TR-PV1抑制剂,能够部分恢复大鼠缺氧时的饮水量,TRPV4抑制剂还能降低SFO区缺氧诱导的TRPV4蛋白表达;缺氧或TRPV4激动剂均能增加原代培养的SFO区神经元和转染TRPV4的HEK293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而缺氧诱导的钙离子增加能被TR-PV4抑制剂所抑制。这些结果表明,缺氧可直接激活SFO区神经元TRPV4,升高胞内钙离子,从而介导大鼠饮水量的减少。
作者:杨帆;汪冬;黄庆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甘参复方治疗大鼠门静脉高压症的规律。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 CBDL)的方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2周后给药,4周后取材。应用颈总动脉和门静脉插管的方法分别测定门静脉压力( PP)和平均动脉压力( MAP)。压力测定完成以后,取出肝脏和脾脏,并计算肝脾系数。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甘参复方可显著降低大鼠的门静脉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甘参复方可显著改善内脏高动力循环,提高体循环MAP,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门静脉压力和肝脏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脏系数和PP呈现S曲线,在一定范围内肝脏系数和PP呈现正相关( P<0.01)。 PP和脾脏系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甘参复方可显著降低胆汁性肝硬化大鼠的门静脉压力,提高体循环平均动脉压,有效改善内脏高动力循环。并且,PP与肝脏系数呈正相关,推测甘参复方在降门压的同时,可通过缓解炎症减小肝脏体积。
作者:杜庆红;韩琳;汤轶波;李卫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前,PTGES2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首次发现在LPS刺激后C57BL/6小鼠肾组织中PTGES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发现,PTGES2主要定位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浆中,在肾小球和肾髓质未见明显表达。为了探讨PTGES2与自噬的关系,本研究对LPS刺激时小鼠肾组织中自噬接头蛋白p6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LPS刺激后C57BL/6小鼠肾组织中p6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与PTGES2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发现,p62蛋白在PTGES2无明显表达的肾髓质特别是外髓部高表达,而在PTGES2高表达的肾皮质尤其是深皮质仅弱表达,进一步证明PTGES2与p62表达的负相关关系。随后,细胞水平的实验发现,LPS刺激时PTGES2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p62的表达;相反,PTGES2 siRNA则能够阻断PTGES2对p62表达的抑制作用。上述研究表明,PTGES2在LPS所致急性肾损伤中对自噬接头蛋白p62具有抑制作用,这也可能是PTGES2调控自噬的一个重要机制。
作者:刘瑛;李婷;肖献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嗅觉受体是生物体感知外界气味的第一级反应元件。本课题组之前发现铜离子参与的小鼠嗅觉受体MOR244-3的活化反应,报导了嗅觉受体是金属蛋白的假设。然而,嗅觉受体的金属效应是否在哺乳动物中具有普遍意义以及在人类中是否也存在具有金属离子效应相关的嗅觉受体,目前还尚未获得证实。本课题组利用嗅觉受体的异源表达系统筛选获得人类嗅觉受体ORXXX为叔丁基硫醇( TBM;IUPAC:2-methyl-2-propanethiol)的特异性受体,且在ORXXX与TBM的反应体系中加入铜离子会大大地提高ORXXX对TBM的反应。接着,通过检测各含硫化合物在ORXXX上的反应,我们发现只有短链硫醇类化合物在铜离子参与的情况下可以活化ORXXX。为了进一步比较金属离子参与ORXXX与MOR244-3活化的异同,我们在MOR244-3上检测了上述短链单硫醇类化合物的反应,发现MOR244-3与ORXXX具有明显的反应图谱差异,表明由铜离子介导的气味分子活化MOR244-3与ORXXX的反应机理是截然不同的。这一研究首次证实了金属离子在人类嗅觉感知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者:李生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Bach1是一个转录抑制因子,在内皮细胞表达。但是Bach1是否调控血管新生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Bach1在血管新生和Wnt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方法和结果:在小鼠下肢缺血模型,Bach1基因敲除小鼠缺血肢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密度,以及促血管新生相关因子(IL-8和VEGF)增多。 Bach1基因敲除小鼠的原代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能力增强。Bach1过表达抑制小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抑制Wnt3a刺激的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反应以及Wnt下游靶基因IL-8和VEGF的表达。 Bach1与TCF4结合抑制β-catenin与TCF4的结合。 Bach1通过减少p300/CBP和β-catenin的结合抑制β-catenin的乙酰化。 Bach1招募组氨酸去乙酰化酶,结合在IL-8启动子区的TCF4结合位点上抑制基因转录。结论:Bach1抑制缺血损伤后的血管新生,Bach1通过招募组氨酸去乙酰化酶到TCF4靶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抑制β-catenin和TCF4的结合,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作者:蒋丽;刘俊许;魏香香;牛琮;徐洁;王新红;陈思峰;孟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Bcl-2-modifying factor ( BMF)在氧化应激致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上,采用LDH活性检测和TUNEL法观察细胞损伤,荧光染色技术观察线粒体分裂和BMF在细胞中定位,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BMF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生理状态下,BMF定位在胞浆的细胞骨架,当用过氧化氢处理心肌细胞后,BMF mRNA和蛋白水平增加(P<0.05),同时BMF从胞浆转位至线粒体,伴随着线粒体分裂增加(P<0.05),细胞凋亡增多(P<0.05)。用BMF-siRNA腺病毒感染心肌细胞后进行过氧化氢处理,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线粒体分裂明显减少( P<0.05)。用adBMF感染心肌细胞,发现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心肌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和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线粒体分裂明显增多(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BMF可以明显增加细胞色素C在胞浆中的表达。结论:BMF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与线粒体分裂和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作者:李玉珍;宋丹丹;刘秀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从代谢调节角度探讨高原环境对人体血浆代谢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集60名健康成年男性在平原和进入高原(海拔5300 m)第4天的血浆样本,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筛选进入高原前后的差异代谢物,Metabo Analyst 3.0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ELISA测定代谢通路中关键调节酶。结果:进入高原后受试者血浆中50个代谢物、8条代谢通路和5种关键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8条代谢通路涉及炎症反应相关代谢、能量代谢、胆酸代谢和血红素代谢。 ELISA结果显示调节以上代谢通路的5种关键酶进入高原后发生显著变化。结论:人类习服高原早期血浆中代谢物组、相关代谢通路和关键调节酶发生了重要变化,研究结果对寻找促进高原习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阻断或修饰相关代谢通路将有望减轻急性高原反应症状、促进高原习服。
作者:廖文婷;刘宝;陈建;崔建华;高伊星;刘福玉;徐刚;孙滨达;张二龙;袁志兵;张钢;高钰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3R-tau和4R-tau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0N3R、1N3R和2N3R 等体积混合为3R-tau病毒;将0N4R、1N4R和2N4R等体积混合为4R-tau病毒。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在小鼠海马CA3区注射混合的3R/4R病毒,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LTP检测CA3到CA1的突触传递,免疫化学检测学习记忆相关蛋白及DNA损伤标志分子γH2A.X的表达。结果:过表达3R-tau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突触传递减弱。4R-tau组PSD95、NR2A和NR2B含量增高,3R-tau组γH2A.X含量增高。结论:过表达3R-tau明显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DNA双链损伤有关。
作者:徐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PPARγ激动剂被证实可限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然而其潜在的病理机制仍不清楚。我们通过研究PPARγ下游AMPK分子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取4周龄SD大鼠心肌左室组织,分离微血管内皮细胞。 DMEM培养24 h后,再经ox-LDL刺激24 h,检测细胞eNOS蛋白、NO释放以及AMPK磷酸化变化,并比较GW9662或PPARγ-siRNA预处理前后的差异。通过细胞成管实验,检测抑制AMPK或PPARγ对于血管新生的影响。结果:ox-LDL诱导24 h后,eNOS、NO和磷酸化AMPK水平明显下调,抑制PPARγ有类似结果。 ox-LDL刺激血管内皮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和老化加重,血管新生减弱。在环格列酮预处理后,eNOS、NO和磷酸化AMPK的水平都明显上调,血管新生能力增强,然而此效应可以被PPARγ-siRNA或GW9662逆转。结论:我们的结果提示环格列酮等PPARγ激动剂有效拮抗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分子机制是通过AMPK磷酸化激活,进一步上调eNOS和VEGF表达,NO释放,从而减少内皮细胞凋亡和老化,促进血管新生和内皮舒张功能。
作者:王时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 GBE)对阿尔茨海默病( AD)的预防与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高半胱氨酸( Hcy)2周构建AD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模型组( Hcy)和预防组( Hcy+GBE),治疗组( Hcy注射2周后给予GBE 1周)。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和皮质中tau及其磷酸化、GSK-3β及其磷酸化、PP2A及其甲基化、PSD95、synapsin I的变化。结果:(1)水迷宫提示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显著高于其它3组。(2)大鼠海马和皮质中tau、GSK-3β和PP2A表达无变化,tau磷酸化和PP2A甲基化模型组显著高于其它3组,GSK-3β磷酸化和PSD95、synapsin I表达模型组显著性低于其它3组。结论:GBE能通过调节GSK-3β和PP2A活性预防和治疗Hcy导致的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和tau过度磷酸化。
作者:曾宽;黄芳;包建;李梦珠;王小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