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IR/BB环拟似物AS-1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王晓露;高云;李建涛;宋娟;阙琳俐;李跃华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小鼠肝脏, 保护作用, 肝组织炎症, 枯否细胞, 饮食, 氧化酶, 体外细胞实验, 丝氨酸磷酸化, 共刺激, 原代肝细胞, 调控机制, 在体实验, 炎症细胞, 信号通路, 小鼠血浆, 体外实验, 慢性炎症, 活化, 分泌
摘要:目的:观察AS-1是否可通过调控肝组织慢性炎症和IR改善NASH,并阐明其调控机制。方法:在体实验,db/db小鼠MCD饮食4周复制NASH模型;体外实验,给予枯否细胞FFA与LPS共刺激,原代肝细胞IL-1β刺激。结果:与MCS对照饮食组相比,AS-1可明显降低MCD饮食组小鼠血浆中ALT水平,减少肝组织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IRS1的丝氨酸磷酸化以及糖异生基因的mRNA水平增加。 AS-1可降低NADPH氧化酶mRNA水平和MDA含量。体外细胞实验发现,AS-1不仅可抑制FFA与LPS共刺激诱导枯否细胞pro-caspase-1裂解、caspase-1酶活化及IL-1β分泌。而且能够改善IL-1β诱导的肝细胞IR,抑制IL-1R与MyD88的结合及ERK/JNK/p38的磷酸化。结论:AS-1能够通过抑制肝组织炎症和改善IR,从而对NASH肝脏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与AS-1抑制IL-1R对MyD88的招募并影响MAPKs信号通路的激活,调控NADPH 氧化酶,抑制NALP3炎性小体活化以及IL-1β的分泌和功能的发挥有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Nogo-C增加心肌细胞钙渗漏诱导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Nogo-C在心脏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冠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心梗模型;缺氧孵箱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感染Nogo-C cDNA或shNogo-C腺病毒过表达或敲低Nogo-C;TUNEL染色及AnnexinⅤ/PI双标检测细胞凋亡;Fluo-4/Fura-2观察细胞钙离子浓度;蛋白免疫共沉淀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结果:心梗心肌组织及缺氧心肌细胞Nogo-C蛋白水平显著增高;过表达Nogo-C可促进心肌细胞凋亡,而敲低Nogo-C保护细胞抵抗缺氧引起的凋亡;免疫荧光观察Nogo-C定位于肌浆网;高表达No-go-C可增加心肌细胞钙渗漏从而降低钙库含量;Nogo-C可与肌浆网膜转运蛋白Sec61α相互作用,过表达Nogo-C上调Sec61蛋白水平;Sec61抑制剂茴香霉素可逆转Nogo-C引起的钙渗漏并抑制凋亡。结论:心梗时心肌细胞中Nogo-C水平增高,上调Sec61蛋白,使细胞钙渗漏增加,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贾石;郑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NAC通过调控胞浆抗氧化蛋白的氧化还原状态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 NAC)是否通过影响心肌细胞内抗氧化通路蛋白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在心肌细胞氧化应激中发挥保护作用。方法:用H2 O2刺激H9c2心肌细胞导致氧化应激损伤。采用CM-H2 DCFDA荧光染料检测细胞内ROS变化情况;谷胱甘肽试剂盒检测细胞内GSH和GSSG的水平;非还原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rx1、GR、Prx1和PTEN的氧化还原状态;还原Western blot检测ASK1和AKT的磷酸化。结果:NAC预处理组明显增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时的细胞活力和GSH/GSSG比值,并且降低细胞内ROS水平。非还原Western blot显示H2 O2刺激使还原型Trx1明显减少,氧化型GR、Prx1和PTEN显著增多,NAC预处理可以增加还原型Trx1,减少氧化型GR、Prx1和PTEN。还原Western blot发现,NAC预处理之后, H2 O2诱导的ASK1磷酸化明显减少,而H2 O2诱导的AKT磷酸化明显增加。结论:NAC通过减少胞浆内抗氧化蛋白的氧化从而保护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作者:刘协红;蔡姣迪;肖献忠;张华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STAT3高表达银屑病模型小鼠的鉴定和初步评价

    目的:对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高表达转基因小鼠进行鉴定和初步检测,为银屑病病理机制和药效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显微注射技术构建STAT3高表达小鼠并进行繁殖, PCR法鉴定小鼠基因。将STAT3+/-小鼠与野生小鼠(C57BL/6J)进行对比,HE染色法观察皮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皮肤STAT3、p-STAT3和PCNA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皮肤炎症因子IL-6和IL-23。结果:STAT3+/-小鼠阳性率为50%。与野生小鼠相比,STAT3+/-小鼠皮肤表皮厚度明显增加,颗粒增多,棘层增厚;皮肤中STAT3表达差异不明显,但STAT3+/-小鼠的胞浆中p-STAT3棕褐色颗粒明显增多;PCNA染色可见多个细胞核内呈现棕褐色颗粒,有丝分裂特征显著。 STAT3+/-小鼠皮肤炎症因子IL-6和IL-23 mRNA表达分别为野生小鼠的16.40和14.19倍。结论:STAT3+/-小鼠具备银屑病样皮损的典型特征,可作为研究银屑病病理机制和药效的动物模型。目的:对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高表达转基因小鼠进行鉴定和初步检测,为银屑病病理机制和药效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显微注射技术构建STAT3高表达小鼠并进行繁殖, PCR法鉴定小鼠基因。将STAT3+/-小鼠与野生小鼠(C57BL/6J)进行对比,HE染色法观察皮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皮肤STAT3、p-STAT3和PCNA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皮肤炎症因子IL-6和IL-23。结果:STAT3+/-小鼠阳性率为50%。与野生小鼠相比,STAT3+/-小鼠皮肤表皮厚度明显增加,颗粒增多,棘层增厚;皮肤中STAT3表达差异不明显,但STAT3+/-小鼠的胞浆中p-STAT3棕褐色颗粒明显增多;PCNA染色可见多个细胞核内呈现棕褐色颗粒,有丝分裂特征显著。 STAT3+/-小鼠皮肤炎症因子IL-6和IL-23 mRNA表达分别为野生小鼠的16.40和14.19倍。结论:STAT3+/-小鼠具备银屑病样皮损的典型特征,可作为研究银屑病病理机制和药效的动物模型。

    作者:解欣然;张蕾;王宁;李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甘丙肽及受体1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伏核的镇痛作用及对ERK1/2信号通路的调节研究

    目的:研究证实甘丙肽在痛觉信息的传导中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及信号分子通路尚不明确。通过结扎大鼠坐骨神经建立神经痛动物模型,于大鼠伏核分别注射甘丙肽、甘丙肽受体1激动剂M617及拮抗剂M35,研究甘丙肽是否通过GALR1起镇痛作用及GALR1与ERK1/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利用热/机械刺激测试大鼠后爪缩爪时间以检测痛敏反应,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甘丙肽、甘丙肽受体1及p-ERK在大鼠伏核中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大鼠伏核注射甘丙肽及其激动剂M617后,大鼠后爪在热/机械刺激后缩爪潜伏期延长,痛阈升高,痛敏降低;大鼠坐骨神经结扎后,甘丙肽及GALR1表达增多,于14 d达高峰,二者在大鼠伏核中的表达均具有时间依赖性;大鼠伏核注射M35后,p-ERK表达上调,而注射M617后p-ERK的表达下调。结论:甘丙肽及GALRI在大鼠伏核中起镇痛作用,并抑制ERK的激活。

    作者:徐焕焕;张颖;李霞;陈静;徐世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急性低血压兴奋前庭内侧核的5-羟色胺及其受体机制

    目的:探讨急性低血压兴奋清醒大鼠前庭内侧核( MVN)的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机制。方法:利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MVN区5-HT含量及其受体表达。结果:静脉注射硝普钠诱发急性低血压时,对照组和单侧前庭器官破坏对侧MVN区5-HT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单侧前庭器官破坏同侧MVN区5-HT含量无明显变化。在前庭器官完整大鼠诱发急性低血压后双侧MVN区5-HT及5-HT1A受体表达均明显增多,但是在对照组无明显表达,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 P<0.05)。破坏单侧外周前庭器官2周后,诱发急性低血压时双侧MVN区5-HT及5-HT1A受体均不对称表达,损伤侧表达均明显少于损伤对侧( P<0.01)。结论:清醒动物诱发急性低血压影响MVN功能活动过程中可能有5-HT及其受体的参与。

    作者:江艺鑫;李香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RSK2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核糖体S6激酶(ribosomal S6 kinase,RSK)2属于Ras-MAPK下游通路的90 kD的RSK家族,该家族包含4个成员( RSK1~4)及2个结构同系物MSK1/2。 RSK家族的成员具有高度的序列同源性(75%~80%的氨基酸序列是一致的),只有2个激酶功能域不同。尽管结构相似,它们在组织内的分布及功能却不尽相同[1],而本文主要介绍 RSK2。RSK2的发现起始于它的基因缺陷会导致科-勒二氏综合征( Coffin-Lowry syndrome,CLS),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后来深入的研究发现, RSK2是ERK1/2直接的下游底物,RSK2一旦被激活就会转入到核中磷酸化多种核蛋白,从而调控细胞的多项生命活动包括细胞的增殖、周期、转化等。近几年有不少研究证实RSK2的蛋白水平在恶性肿瘤及组织中较正常细胞及组织明显偏高[2],而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高效低毒的靶向RSK2的抑制剂。由此可见,RSK2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抗癌靶标。本文主要就RSK2的结构功能、与肿瘤的关系及现有抑制剂展开介绍。

    作者:陈康杏;王籽又;黄燕霞;钟承志;李凯恒;黄遵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学热点话题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探讨

    探讨与医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对WHO提出的各种世界“疾病日”的认识,结合多媒体展示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意义。以认识“世界肾脏病日”、“世界COPD日”等为例,从话题提出到相关知识引入,再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不同教学模式,如Sandwich或PBL教学对历年“疾病日”主题的深入探讨和相关知识延伸,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探究问题的兴致和积极性,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增强其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而且使授课形式多样化,知识掌握更易形成系统,并能拓宽师生知识视野,从而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

    作者:赵爽;蒙山;卢露碧;高洁;朱名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Neuro-2a细胞株用于A型肉毒毒素重链体外实验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Neuro-2a细胞株用于A型肉毒毒素重链( botulinum neurotoxin serotype A heavy chain, BoNT/A HC)体外细胞模型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Neuro-2a细胞检测HC相关受体,确定是否可用于HC作用的体外模型;后于Neuro-2a细胞培养液内加入一定浓度的HC,于不同时点在相差显微镜下摄取图片观察HC对细胞突起生长状况的影响,包括有突起细胞的百分比、细胞突起的长度以及突起总数。结果:(1)培养一定时间的Neuro-2a细胞表达HC的高亲和力(synaptic vesicle 2,SV2)和低亲和力(trisialoganglioside 1b,GT1b)受体。(2)培养液内加入一定剂量的HC可促进Neuro-2a细胞突起再生及增长。在HC影响下,有突起的Neuro-2a细胞百分比、神经突起的总数量以及平均突起的长度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Neuro-2a细胞可用于HC体外研究的细胞模型;Neuro-2a对HC比较敏感;一定剂量的HC能够促进神经突起的生长。

    作者:王红;李夏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Nox2来源的活性氧促进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向动脉内皮细胞分化

    目的:活性氧( ROS)调节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iPSCs)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NADPH氧化酶2(Nox2)来源的ROS在iPSCs向内皮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和结果:我们利用野生型和Nox2基因缺失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诱导生成小鼠iPSCs,发现Nox2基因缺失的小鼠iPSCs分化的血管内皮细胞( Nox2-/-miPSC-ECs)中, ;ROS水平、VEGF表达、内皮和动脉内皮细胞标志物以及Notch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均明显下调,且这种下调能被Nox2或Notch1过表达所逆转。外源性低浓度的H2 O2或过表达Nox2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动脉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这种作用可被ROS抑制剂或抑制Notch1表达所阻断。 Nox2基因缺失导致iPSCs分化的内皮细胞存活、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下降。将Nox2-/-miPSC-ECs移植到小鼠缺血下肢肌肉中,缺血肢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密度明显低于对照ECs组, VEGF和Notch1表达下降。结论:Nox2产生的ROS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iPSCs向动脉内皮细胞分化。

    作者:魏香香;康雪玲;蒋丽;牛琮;王新红;陈思锋;孟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同型半胱氨酸抑制缺氧诱导猪冠状动脉痉挛的机制研究

    目的:持续缺氧可通过激活PI3K/Akt/Rho激酶信号通路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血浆浓度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Hcy对缺氧诱导猪冠状动脉痉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离体血管环灌流实验测定猪离体冠状动脉的张力变化;免疫印迹检测磷酸化与总的MLC、Akt和MYPT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持续缺氧15 min以上可引起猪冠状动脉的持续收缩,预孵育Hcy(0.1~1 mmol/L)30 min,可以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缺氧诱导的冠脉收缩;而预孵育相同浓度的Hcy对该收缩无影响。缺氧15 min时冠状动脉p-MLC ( Ser19)蛋白水平显著降低,持续缺氧60 min时p-MLC (Ser19)水平较缺氧15 min时升高。预孵育Hcy(1 mmol/L)30 min,对缺氧15 min引起的p-MLC(Ser19)蛋白水平降低无影响,但抑制了缺氧60 min时p-MLC(Ser19)的升高。预孵育Hcy(1 mmol/L)30 min对持续缺氧引起p-Akt(Ser473)的变化影响不大。结论:Hcy可能通过激活Rho激酶改善缺氧诱导猪冠状动脉非内皮依赖的收缩。

    作者:安苑铭;吴立玲;窦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TBL与形成性评价结合在病理生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构建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 team-based learning,TBL)与形成性评价结合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高标准与高要求。方法:以本校临床卓越医师班学生为实施对象,教师确定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和要点后,学生以团队为载体,进行课前预习和准备,通过课堂提问、综合性问题讨论、小组演讲、试题库阶段性应用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必要时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通过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应用性练习定量评价教学效果;通过各级指标定性评价教学效果。结果:TBL与形成性评价结合的教学模式定量和定性评价效果,均优于传统讲授型学习。结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采用TBL与形成性评价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作者:陈蓉;邹平;黄珀;张春梅;段承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Bax对黄芪注射液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Bax对黄芪注射液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黄芪注射液组、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Bax抑制剂(抑制肽V5)组、Bax激动剂(BAM7)组、Bax抑制剂+黄芪注射液组和Bax激动剂+黄芪注射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进行缺氧缺糖0.5 h,再分别于复氧复糖后0、0.5、2、6、24、72和120 h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海马神经元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黄芪注射液组、Bax抑制剂组、Bax抑制剂+黄芪注射液组和Bax激动剂+黄芪注射液组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5),而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和Bax激动剂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通过减少Bax的表达发挥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抑制作用。

    作者:董雅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ATR-CHK1-E2 F3转录激活RRM2参与MNNG引起的DNA损伤修复

    目的:研究环境致癌物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转录激活人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M2( RRM2)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和结果:MNNG刺激显著激活RRM2基因的表达。γ-H2AX、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改变显示表达上调的RRM2转位入核参与DNA损伤修复。通过RRM2启动子探针介导的DNA pulldown、LC-MS/MS 及 ChIP-PCR分析发现MNNG刺激后,E2F3直接结合到RRM2启动子上,激活其表达。另外,转录因子NFY与E2F3相互作用,增强MNNG诱导的RRM2转录激活。 MNNG处理上调E2F3蛋白水平依赖于ATR-CHK1信号通路介导的其S124位磷酸化。结论:MNNG通过激活ATR/CHK1磷酸化E2F3 S124,增加其蛋白稳定性。上调的E2F3与NFY转录共调控RRM2基因的表达,参与DNA损伤修复过程。

    作者:宫朝举;邵吉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参与调节肝细胞脂性自噬

    目的: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是否参与调节脂性自噬。方法:高脂饲喂SD大鼠22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HE染色观察脂变程度;Western blot观察自噬及SREBP-1c蛋白水平。同时利用油酸( oleic acid, OA)刺激H4ⅡE细胞,建立细胞脂肪变模型;Nile Red 染色观察细胞脂变程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及SREBP-1c的蛋白水平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形态学改变;通过下调及过表达SREBP-1c,观察SREBP-1c对自噬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弥漫性脂肪变,自噬水平升高(P<0.05),SREBP-1c蛋白水平升高(P<0.01)。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OA可引起细胞自噬水平升高(P<0.05),细胞内出现大量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抑制SREBP-1c可提高细胞的自噬水平(P<0.01);反之,过表达SREBP-1c可使自噬水平下降(P<0.05)。结论: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可抑制肝细胞脂性自噬。

    作者:王芸姣;李若菲;王学江;江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Endostatin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endostatin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Endostatin转染RAW264.7细胞和小鼠骨髓巨噬细胞( BM-DMs);RT-PCR、ELISA、HE染色和MTT检测其对RAW264.7细胞的影响;流式细胞术、ELISA、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标记物和NF-κB转录活性。结果:表达质粒能使RAW264.7细胞和BMDMs高表达en-dostatin;HE染色和MTT发现endostatin使RAW264.7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并抑制其增殖;流式细胞术、ELISA和real-time PCR发现,endostatin能使RAW264.7细胞和BMDMs高表达NOS2、IL-6和IL-12p40(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同时使CD206、IL-10和Arg-1(M2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下降或不变;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发现endostatin使NF-κB的转录活性增加;Western blot发现p-IκBα、p-p65和p-Stat1表达增加,而p-Stat3表达下降。结论:Endostatin可能通过调节NF-κB通路使小鼠巨噬细胞向M1型发生极化。

    作者:郭花;刘莲勤;张平;顾俊莲;王玥;刘亚男;李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脏彩超在老年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老年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共63例老年患者(≥70岁),其中男36例,女27例,分为彩超组22例,常规组41例,比较各组间植入时间、起搏器脱落例数、并发症等。结果:在两组临时起搏器安植术中,彩超组的植入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在总并发症中彩超组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心脏彩超可以运用于老年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中。

    作者:宋国林;谭旭宏;王再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细胞自噬探讨清血消脂片含药血清对脂肪细胞炎症模型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清血消脂片含药血清(QXXZ)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3T3-L1前脂肪细胞炎症干预作用。方法:采用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异丁基-3-甲基黄嘌呤、地塞米松和胰岛素诱导3 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用油酸诱导细胞代谢性炎症;采用CBA法和RT-PCR法分别观察QXXZ对细胞炎症因子和NF-κB mRNA的影响;用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细胞自噬,免疫荧光观察药物对炎症的调节作用。结果:与同浓度的正常血清比较, QXXZ组IL-6、 MCP-1及NF-κB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加入3-MA抑制细胞自噬后,IL-6 mRNA的表达水平比阻断自噬前明显上升(P<0.01),而QXXZ依然能降低其IL-6 mRNA及NF-κB mRNA表达( P<0.05)。结论:清血消脂片可明显降低3T3-L1前脂肪细胞炎症模型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自噬活性促进了细胞炎症因子表达,而QXXZ仍可通过调节NF-κB mRNA表达水平来抑制炎症。

    作者:张蕾;贾丽超;解欣然;康群甫;刘卫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