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BL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方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王顺蓉;张春梅;陈蓉;唐华;邹平;黄珀

关键词:中心, 灵活的教学方法, 病理生理学, 生理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 多元教学法, 学生学习兴趣, 麻醉专业, 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腔专业, 学生自主学习, 团队协作能力, 人才的培养, 临床思维能力, 形成性评价, 专业学生, 质量, 运用知识, 研究对象, 学习热情
摘要:目的:应用TBL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能力,促进高质量、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方法:病理生理学理论性强、难教、难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这要求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科学先进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病理生理学的学习热情;以2013级口腔和麻醉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口腔专业采用常规多媒体教学;麻醉专业采用TBL为主导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多元教学法,首先学生通过课前自学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引用典型性、相关性和实用性病例通过案例教学法解决学生的问题,将抽象的内容感性化,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形成性评价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多元教学的麻醉专业的考试成绩均优于常规多媒体教学的口腔专业,经t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的问卷调查结果经χ2检验,多元教学优于常规多媒体教学。结论:以TBL为中心的多元教学优于常规多媒体教学;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阻断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改善脓毒症大鼠的心功能

    目的:观察阻断α2A-肾上腺素能受体( AR)对脓毒症性心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利用雄性大鼠和α2A-AR基因敲除小鼠,通过盲肠结扎穿孔(CLP)建立脓毒症模型,观察心功能和相关分子变化。结果:α2A-AR阻断剂BRL可改善CLP大鼠生存和心功能,明显降低CLP大鼠心肌TNF-α含量,抑制心肌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心肌MPO的表达,并减少p38、JNK、IκBα的磷酸化与心肌细胞凋亡。 BRL进一步升高CLP大鼠心肌NE的含量。利用利血平耗竭心肌NE可部分消除BRL对CLP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同时消除BRL对CLP大鼠心肌p38、IκBα与cTnI磷酸化以及TNF-α的抑制作用,但不影响BRL对CLP大鼠心肌MPO的抑制作用;事先注射1-AR阻断剂可模拟利血平的作用,部分消除BRL对CLP大鼠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敲除α2A-AR基因可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果。结论:阻断α2A-AR一方面通过促进心脏交感神经释放NE,激活α1-AR,由此减少心肌TNF-α、抑制细胞凋亡和cTnI磷酸化,增强心肌收缩力;另一方面通过阻断NE与心脏血管内皮α2A-AR结合,减轻心肌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心肌损伤。

    作者:王华东;余小慧;王媛;杨多猛;李红梅;吕秀秀;戚仁斌;陆大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PDE5巯基亚硝基化增加其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依赖的降解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介导的巯基亚硝基化(S-nitrosylation)对磷酸二酯酶5(PDE5)蛋白稳定性的影响,阐明衰竭心脏中PDE5表达增加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质谱分析和点突变的手段,检测PDE5发生S-nitrosylation的位点。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一氧化氮和过氧化氢对细胞PDE5表达的变化。结果: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均可以检测到PDE5发生S-nitrosyla-tion,这种修饰发生在第220位的半胱氨酸残基上。发生S-nitrosylation修饰后,PDE5的活力降低20%左右,并很快被泛素-蛋白酶体系降解,引起细胞内PDE5的表达上调。突变第220位半胱氨酸残基、过氧化氢预处理以及抑制sGC和PKG活力均可以抑制一氧化氮引起的PDE5表达下调。突变PDE5的磷酸化位点也有类似效果。反过来,在心肌细胞中抑制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力或敲除NOS3均可以提高PDE5的表达。结论:S-nitrosylation能够引起PDE5的降解,而衰竭心脏中一氧化氮生物利用率的降低可能是导致PDE5表达增加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月;张萍;徐知遇;陈英杰;陆忠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休克肠淋巴液通过抑制F-actin表达提高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通透性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肠淋巴液(PHSML)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TAVECs)通透性以及细胞骨架蛋白F-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40 mmHg,1.5 h),液体复苏后,常规方法引流PHSML,分为0~3 h和3~6 h两个亚组;原代培养大鼠TAVECs并传代,检测CD31表达;分别观察4%和10%的PHSML对TAVECs形态(光镜、扫描电镜)和活性( MTT法)的影响,并以LPS作阳性对照;应用Transwell小室,观察PHSML对TAVECs跨细胞电阻( TEER)以及FITC-白蛋白透过率的影响;检测F-actin表达。结果:原代培养TAVECs呈CD31阳性表达;4%和10%的PHSML 0~3 h或3~6 h以及LPS均在不同程度上使TAVECs出现结构损伤与活性降低,TEER与F-actin表达降低,FITC-白蛋白荧光通透系数增加。结论:失血性休克肠淋巴液可损伤TAVECs,增加TAVECs单层细胞的通透性,其作用机制与降低F-actin表达有关。

    作者:郭亚雄;孙改霞;张立民;赵自刚;牛春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生物钟基因Clock通过调节前脂肪细胞增殖抑制脂肪形成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Clock蛋白通过对前脂肪细胞3T3-L1增殖的调节来促进细胞成脂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利用RNAi或Clock的高表达病毒载体,分别在3T3-L1中低表达或高表达Clock基因。 CCK-8检测细胞增殖,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相关细胞周期蛋白和Clock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Clock蛋白对Wnt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转录调节作用。结果:Clock蛋白可以促进3T3-L1细胞的增殖;同时在Clock基因低表达的3T3-L1细胞和ClockΔ19小鼠脂肪组织中,促进细胞周期进行的关键调控因子细胞周期蛋白D1、c-My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受抑制。低表达Clock基因的3T3-L1细胞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量降低;ChIP结果发现Clock蛋白可与β-catenin、Dvl2(dishevelled 2)和c-Myc上游启动子结合,调控其转录激活,Wnt信号通路抑制剂可以抑制Clock蛋白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Clock蛋白可以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来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并进一步抑制脂肪分化程序的启动,抑制细胞成脂。

    作者:朱珠;袁功盛;许利荣;陆超;李晓波;孙宁;钱睿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非选择性腺苷受体激动剂5’-N-乙基酰胺基腺苷的体外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腺苷A2A和A2B受体是否参与NECA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利用H9c2心肌细胞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非选择性腺苷受体激动剂5’-N-乙基酰胺基腺苷及选择性腺苷A2A、A2B受体拮抗剂,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JC-1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 ),Amplex Red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试剂盒测定细胞内H2O2水平,活性氧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MitoSox Red超氧化物指示剂检测线粒体内活性氧水平。结果:5’-N-乙基酰胺基腺苷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细胞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细胞和线粒体内活性氧含量的升高,腺苷A2A及A2B受体拮抗剂均可阻断5’-N-乙基酰胺基腺苷的上述作用。结论:5’-N-乙基酰胺基腺苷可减轻H9c2心肌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腺苷A2A和A2B受体共同参与5’-N-乙基酰胺基腺苷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mPTP)的开放及线粒体活性氧的产生有关。

    作者:赵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间歇性低氧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氧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D)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诱发小鼠NAFLD;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磷酸化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 p-AMPK)的表达水平并确定起效时间;常规病理学观察肝脏病变程度,血液生化测定肝功能、血糖和血脂水平,比较观察间歇性低氧与二甲双胍对小鼠NFALD病理学进程的影响。结果:高脂高糖饮食诱导4周成功复制小鼠可逆性NFALD模型;置15%低氧环境1 h即可激活肝细胞AMPK活性;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有严重肝脂肪变,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空腹血糖明显降低,且体重增长缓慢;与模型组比较,低氧组和二甲双胍组的肝脂肪病变程度均明显减轻,其血清ALT和AST水平亦显著降低,体重增长与空腹血糖也有所提高,但血脂的变化水平不明显。结论:间歇性低氧干预能有效延缓脂肪肝的病理进程,并具有护肝作用,其抗脂肪肝的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相似。

    作者:徐立;黄永红;罗志军;徐方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在FKBP12.6缺失介导的性别差异性心肌肥大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敲除FKBP12.6基因可导致成年雄性小鼠心肌肥大。本研究旨在探讨FKBP12.6缺失导致性别差异性心肌肥大的分子机制。方法:手术摘除FKBP12.6基因敲除小鼠睾丸以观察对心肌肥大的影响;放射性免疫检测法(RIA)和ELISA法检测FKBP12.6敲除小鼠17β-estradiol (E2)、testosterone (T)、LHβ和FSHβ分泌变化情况;建立垂体神经元LβT2 FKBP12.6shRNA载体稳定干扰细胞系,采用Fluo3-AM荧光探针检测[ Ca2+] i;real-time PCR检测LHβ、FSHβ、calci-neurin(CaN)等mRNA表达变化;分离胞浆胞核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CaN、MCIP1.4、NFAT3、Nur77、Pin1等蛋白表达和核浆分布情况。结果:摘除雄性FKBP12.6基因敲除鼠的睾丸可显著抑制心肌肥大的发生;FKBP12.6敲除小鼠心脏中可能促进心肌肥大的通路CaN和CaMKⅡ的表达和活性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血清E2、T、LHβ及FSHβ水平与WT相比显著上调,表明敲除小鼠性腺轴调控增强;LβT2 FKBP12.6干扰后[ Ca2+] i 显著上升;性腺轴相关基因LHβ、SF-1、Nur77和钙离子相关基因CaN、MCIP1.4、SERCA2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胞浆中CaN和MCIP1.4蛋白水平上调;NFAT3、Nur77和Pin1核转位明显增加。结论:FKBP12.6缺失后垂体细胞内钙离子水平上调,激活CaN/NFAT3通路,进而促进LHβ和FSHβ转录,导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激活,从而诱发性别差异性心肌肥大。

    作者:肖云飞;邓柯玉;王婵娟;曾智雄;管小卉;汪玲芳;姬广聚;寿伟年;辛洪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初探

    目的: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方法:选取我校2013级两个班共137人为研究对象,选择呼吸功能不全为翻转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学习方式,课前利用网络课程平台微课视频自主学习知识点,结合教材与提供的病例,查阅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记录学习过程,完成课件制作与试讲。课堂上各小组随机抽取知识点,进行小组汇报和病例讨论,教师对各小组学习汇报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所有学生对本次教学效果进行了书面反馈。结果:89%的同学认为自主学习重要,喜欢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86%的同学对翻转课堂教学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翻转课堂也促进了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作者:李霞;陈静;张颖;龚敏;刘跃;李树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缬沙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大鼠肾损伤的影响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II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和肾损伤的影响。方法:采取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以下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干预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干预组和缬沙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干预组。持续给药干预治疗8周后,腹主动脉采血,以ELISA法测定血清AngⅡ和VEGF的水平;处死大鼠并取双侧肾,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测定Ⅲ型胶原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血管紧张素II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P<0.05),肾病理改变表现肾小管管腔有一定的扩张变宽,肾间质有大量被深染为蓝色的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比较明显,Ⅲ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增多;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血管紧张素II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肾小管管腔增宽、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改变的程度均有减轻( P<0.05),Ⅲ型胶原的表达明显减少,联合给药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单一给药组( 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II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一定的程度上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邹平;弓慧杰;陈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中职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和对策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在中职医学生的培养中也逐渐由知识型人才向创新性人才转变。但是,中职医学教育受到中国传统知识观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中职学生的片面发展阻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产生,而采取新型的知识观、教育观,改革教育教学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作者:唐彩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实施与思考

    病理生理学课程在医学生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弊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势在必行。近几年我们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具体方法:(1)扭转以教师为主体的心态,设立课程协调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与学生展开讨论,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2)探索尝试有利于学生接受理解的教学方式。利用构建主义原理,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支架式教学实践,期末成绩显示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方式。(3)启发、鼓励学生掌握良好的方法提高自学能力。提前布置某一命题,鼓励学生检索数据库收集相关研究进展制作成PPT分组对其进行讲解阐释,教师点评总结。(4)改革“一考制”为提问、案例分析、写报告、口头汇报、闭卷等形成性评价形式。(5)实施人本教育,教育学生尽早树立“以人为本、仁术勤和”的良好医德和服务意识题。通过以上实施方法,在教学中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骆亚莉;王雅莉;李能莲;李长天;黄勇;胡树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于细胞自噬探讨清血消脂片含药血清对脂肪细胞炎症模型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中药清血消脂片含药血清(QXXZ)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3T3-L1前脂肪细胞炎症干预作用。方法:采用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异丁基-3-甲基黄嘌呤、地塞米松和胰岛素诱导3 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用油酸诱导细胞代谢性炎症;采用CBA法和RT-PCR法分别观察QXXZ对细胞炎症因子和NF-κB mRNA的影响;用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细胞自噬,免疫荧光观察药物对炎症的调节作用。结果:与同浓度的正常血清比较, QXXZ组IL-6、 MCP-1及NF-κB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加入3-MA抑制细胞自噬后,IL-6 mRNA的表达水平比阻断自噬前明显上升(P<0.01),而QXXZ依然能降低其IL-6 mRNA及NF-κB mRNA表达( P<0.05)。结论:清血消脂片可明显降低3T3-L1前脂肪细胞炎症模型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自噬活性促进了细胞炎症因子表达,而QXXZ仍可通过调节NF-κB mRNA表达水平来抑制炎症。

    作者:张蕾;贾丽超;解欣然;康群甫;刘卫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低压低氧对SD大鼠肺动脉压及肺组织OPN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氧对大鼠肺动脉压及肺组织骨桥蛋白( OPN)表达的变化,探讨OPN在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常氧组以及低氧(低压氧舱,5000 m海拔)1 d组、7 d组、14 d组和21 d组,测定平均肺动脉压( mPAP)和右心室肥厚指数[ RV/( LV+S)];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OPN表达。结果:低氧各组动物mPAP均高于常氧组,14 d组>21 d组,7 d组>1 d组;低氧7 d、14 d、21 d组动物RV/( LV+S)逐渐增高;Western blot结果示低氧各组肺组织OPN水平高于常氧组,7 d组>1 d组>14 d组。结论:低压低氧可刺激SD大鼠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肥厚和肺组织OPN的表达增加,OPN的表达与肺动脉高压间有关联。

    作者:刘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激活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经claudin-4调控下颌下腺旁细胞途径的通透性

    目的:探讨激活毒蕈碱乙酰胆碱受体( mAChR )能否经调控紧密连接而促进下颌下腺的分泌。方法:跨上皮细胞电阻( TER)和旁细胞通透性实验评价紧密连接的功能;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紧密连接的表达和分布;转染claudin-4 shRNA或cDNA观察claudin-4对紧密连接功能的影响。免疫共沉淀检测相关信号通路。结果:mAChR激动剂卡巴胆碱可降低下颌下腺细胞TER值,并增加旁细胞途径通透性。卡巴胆碱可下调claudin-4的表达和分布,但不影响其它紧密连接分子。敲低claudin-4可使卡巴胆碱降低TER值的作用消失;而在过表达claudin-4细胞中,卡巴胆碱仍能降低TER值和claudin-4表达。卡巴胆碱可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促进claudin-4丝氨酸磷酸化。磷酸化的claudin-4可与β-arrestin2结合,招募clathrin引起claudin-4发生内化,并进一步在胞浆中被泛素化降解。结论:激活mAChR通过ERK1/2/β-arrestin2/clathrin/泛素化途径下调claudin-4的表达,进而增加旁细胞途径的通透性。

    作者:丛馨;张艳;吴立玲;俞光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白细胞介素18是急性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引起心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的关键启动因子

    目的:β-肾上腺素受体(β-ARs)介导的心脏炎症反应是导致心脏损伤重要原因,但机制不明。本研究观察了β-ARs激动后心脏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并明确了启动炎症反应的关键因子。方法:雄性10周龄C57BL/6野生型小鼠皮下注射β-ARs非选择性激动剂异丙基肾上腺素( isoprotenerol, ISO;5 mg? kg-1? d-1),于不同时点进行心脏取材。利用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评价心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情况。利用细胞因子芯片分析细胞因子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心脏炎性细胞浸润开始于给ISO后24 h,3 d达高峰。7 d后出现明显纤维化。给予ISO后12 h和24 h,心脏细胞因子增加以趋化因子为主。给予ISO后1 h,白细胞介素18(IL-18)及炎性小体就被激活。利用IL-18及炎性小体NLRP3基因敲除小鼠,证明了IL-18和炎性小体的激活介导了ISO引起的趋化因子增加和炎性细胞浸润。给予ISO后1 h再给予IL-18中和抗体,可阻断ISO引起的趋化因子增加、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结论:IL-18是急性β-ARs激动引起心脏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的关键启动因子。

    作者:肖晗;李昊;安祥博;王晶晶;张幼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CA3区过表达3 R-tau或4 R-tau混合物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研究3R-tau和4R-tau对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0N3R、1N3R和2N3R 等体积混合为3R-tau病毒;将0N4R、1N4R和2N4R等体积混合为4R-tau病毒。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在小鼠海马CA3区注射混合的3R/4R病毒,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LTP检测CA3到CA1的突触传递,免疫化学检测学习记忆相关蛋白及DNA损伤标志分子γH2A.X的表达。结果:过表达3R-tau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突触传递减弱。4R-tau组PSD95、NR2A和NR2B含量增高,3R-tau组γH2A.X含量增高。结论:过表达3R-tau明显损伤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DNA双链损伤有关。

    作者:徐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甘参复方治疗大鼠胆汁性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规律分析

    目的:探索甘参复方治疗大鼠门静脉高压症的规律。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 CBDL)的方法制作肝硬化大鼠模型,2周后给药,4周后取材。应用颈总动脉和门静脉插管的方法分别测定门静脉压力( PP)和平均动脉压力( MAP)。压力测定完成以后,取出肝脏和脾脏,并计算肝脾系数。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甘参复方可显著降低大鼠的门静脉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甘参复方可显著改善内脏高动力循环,提高体循环MAP,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门静脉压力和肝脏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脏系数和PP呈现S曲线,在一定范围内肝脏系数和PP呈现正相关( P<0.01)。 PP和脾脏系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甘参复方可显著降低胆汁性肝硬化大鼠的门静脉压力,提高体循环平均动脉压,有效改善内脏高动力循环。并且,PP与肝脏系数呈正相关,推测甘参复方在降门压的同时,可通过缓解炎症减小肝脏体积。

    作者:杜庆红;韩琳;汤轶波;李卫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TRPV4在M3受体介导的唾液分泌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TRPV4(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type 4)是配体门控非选择阳离子通道,在肺泡和肾小管上皮中参与对渗透压的调节,但其在下颌下腺的生理功能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TRPV4在M3R介导的唾液分泌中的作用。方法:离体小鼠下颌下腺灌流研究TRPV4抑制后对卡巴胆碱所诱导分泌的影响;Fura-2AM法测定TRPV4抑制后细胞内钙信号变化;在体唾液收集观察TRPV4抑制后对匹罗卡品诱导腺体分泌的影响。免疫荧光研究TRPV4抑制后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 AQP5)在细胞内的位置变化。结果:离体灌流结果显示,TRPV4抑制剂RN1734和HC067047会抑制卡巴胆碱所诱导的腺体分泌。在腺泡细胞上,TRPV4抑制剂也可以明显地抑制卡巴胆碱所诱导的细胞内钙离子[ Ca2+] i 升高。 TRPV4抑制剂均可以抑制匹罗卡品诱导的腺体分泌。结论:TRPV4在M3 R介导的唾液分泌中不可或缺,其发挥作用的方式是通过介导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影响细胞内的钙信号及下游AQP5细胞内定位。

    作者:张艳;张菁;丛馨;吴立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