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雪;苗烁;吴萍
目的:探讨益母草水苏碱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自噬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胸主动脉结扎法( TAC)诱导心衰模型。采用血流动力学检测心功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Nox2亚基、磷酸化AMPK及mTOR的表达,免疫荧光法双标记检测Nox2的活化状态,H2DCF检测胞浆ROS产生变化,GFP-RFP-LC3慢病毒转染检测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变化。结果:整体水平上,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功能下降,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 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母草水苏碱组心功能得到改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下降( P<0.05)。细胞水平上,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明显增多,自噬相关蛋白、Nox2亚基表达、胞浆ROS产生、磷酸化AMPK及mTOR明显减少( 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母草水苏碱组的自噬体及自噬溶酶体数量明显减少,自噬相关蛋白、Nox2亚基表达、胞浆ROS产生、磷酸化AMPK及mTOR增加( P<0.05)。结论:益母草水苏碱通过抑制Nox2活化和其亚基的表达,使ROS产生减少,并且经磷酸化AMPK-mTOR途径抑制自噬的过度激活,从而改善心功能。
作者:曹童童;陈会花;章忱;郭炜;卫洪昌;吕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在心血管系统发挥重要作用,本实验着重研究二肽酶4抑制剂sitagliptin是否通过增加GLP-1、抑制内质网应激而改善肥胖小鼠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高脂饮食喂饲C57 BL/6小鼠4个月诱导肥胖,在第4个月给予sitagliptin灌胃。利用微血管测定技术观察离体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的累积舒张反应;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靶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氧自由基( ROS)和一氧化氮( NO)的含量。结果:肥胖小鼠主动脉中GLP-1受体表达降低,CREB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减少,而sitagliptin通过增加内源性GLP-1恢复CREB表达和磷酸化、上调GLP-1受体;肥胖小鼠主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减弱、UCP2表达及AMPK和eNOS磷酸化下降、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ATF3、ATF6和XBP1的表达及eIF2α磷酸化增加;ROS水平增多、NO生成减少;GLP-1使这些现象得到反转。结论:本研究揭示GLP-1通过CREB反馈调节GLP-1受体表达后,通过激活UCP2/AMPK抑制内质网应激,恢复eNOS活性,进而改善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刘利梅;刘建;黄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人胃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持续激活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建立MNU诱导的人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恶性转化模型,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建模中1周、4周和8周MGMT的动态表达水平。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GMT启动子区的转录激活。 MSP和BSP定性定量检测MGMT基因启动子区CpG的甲基化程度。 ChIP实验检测DNA甲基化转移酶( DNMT1)和H3K9met3、H3K4met2在MGMT基因转录激活中的作用。 Soft agar、平板克隆及细胞增殖实验检测MGMT基因表达上调在GES-1细胞恶性转化中的功能。结果:MNU诱导的GES-1恶性转化细胞中,MGMT的表达持续激活,但MGMT启动子区报告基因并不被激活。 MNU刺激显著抑制MGMT基因启动子区CpG的甲基化水平,同时抑制DNMT1与MGMT基因的结合,而且调控基因转录抑制和转录激活相关的组蛋白修饰类型H3K9met3与H3K4met2在该区域的富集分别减少和增加。此外,MGMT基因的高表达,抑制MNU诱导的GES-1恶性转化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利用MGMT特异性抑制剂O6-BG处理细胞,显著促进MNU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进程。结论:MNU通过诱导MGMT基因DNA去甲基化,持续激活其表达。 MGMT的表达上调抑制MNU诱导的人胃正常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本研究揭示了MGMT基因在MNU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中的表达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发生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作者:陈月霞;齐宏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丝切蛋白( cofilin)为肌动蛋白分子结合蛋白,通过其特定的上、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在神经元轴突、树突及树突棘的迁移、定位、生长、改造出新棘突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参与神经突触可塑性调节,特别是Rho GTPases家族Rho、Rac和Cdc42是cofilin基因上游重要的调控分子,通过介导突触重塑,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癫痫、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学习记忆和认知等高级脑功能异常均密切相关。对cofilin信号通路及与神经突触可塑性关系的分子机制研究将为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作者:赵爽;徐志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WDR26过表达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所致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克隆入WDR26ORF,转染H9c2心肌细胞株;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转染pcDNA3.1-WDR26);建立H9c2心肌细胞缺氧模型;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缺氧后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情况及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WDR26过表达时可以促进H9c2心肌细胞缺氧时线粒体自噬;(2)WDR26过表达时可以促进缺氧所致的Parkin向线粒体聚集。结论:WDR26参与心肌细胞缺血所致的线粒体自噬,并且通过与线粒体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影响PINK-Parkin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缺血过程中起到内源性保护作用。
作者:赵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tau蛋白对蛋白磷酸酯酶2A(PP2A)的调节作用以及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影响。方法:用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野生型和tau基因敲除型小鼠海马组织ERK1/2的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用纯化的磷酸化ERK分别与野生型和tau基因敲除型小鼠海马组织匀浆液共孵育,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以及丝/苏氨酸磷酸酯酶活性实验检测与ERK结合的PP2A活性。结果:与野生型小鼠相比,tau基因敲除型小鼠海马组织内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体外实验显示:纯化的磷酸化ERK与tau基因敲除型小鼠海马组织匀浆液共孵育后,其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明显抑制,这一过程在加入重组的tau蛋白后得到逆转。免疫共沉淀实验以及丝/苏氨酸磷酸酯酶活性实验显示:与野生型小鼠相比,tau基因敲除型小鼠海马组织内与ERK结合的PP2A明显减少,活性显著下降。结论:Tau蛋白通过募集PP2A加速ERK1/2的去磷酸化。
作者:庹清章;孙旭莹;刘杨震宇;王建枝;刘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花生四稀酸代谢产物EET的水解酶( sEH)基因敲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BDNF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对sEH-/-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进行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2 h,再灌注24 h。用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用TUNEL法对缺血皮层半影区凋亡细胞染色和计数。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DNF、GFAP、PPAR-γ等分子表达。使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BDNF与GFAP、PPAR-γ与GFAP在半影区的共定位。结果:sEH-/-小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野生型,其半影区的凋亡细胞数量也明显少于野生型。 sEH-/-小鼠半影区的星形胶质细胞显著激活,BDNF表达显著增多,并与活化星形胶质细胞共定位,sEH-/-小鼠半影区高表达PPAR-γ,并与GFAP共定位。阻断BDNF信号通路后,sEH-/-小鼠脑梗死体积和半影区凋亡细胞数量与野生型相近。结论:sEH-/-小鼠缺血皮层半影区星形胶质细胞显著激活,通过合成和表达BDNF,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苑琳;刘晶;董瑞瑞;祝锦杰;陶昶煜;祝世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论述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中设置的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证明了其良好效果和对研究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方法:在2012和2013级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中设置了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科研设计和科研动手能力。结果:在2011级未进行技术方法类课程模块培训的研究生调查问卷中显示,学习过模块中课程1~3门占84.4%,4~6门占15.6%;且68.8%的学生对于该课程抱有浓厚兴趣。2012和2013级培训的学生显示,认为对于自身科研能力提高帮助很大者占91.5%;认为课程的深度与广度适合研究生占39.4%,认为学习该课程模块后对于科研思维能力有助者占12.7%,对于科研设计能力有助者占39.4%,对科研实验能力有助者占47.9%;认为动手机会很多者占22.5%、一般者占50.7%、较少者占26.8%,可见应该继续加大实验项目的投入,进一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结论:经过技术类课程模块系统培训后,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均有所提高,新型的综合考核方式也更趋于合理化,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淑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老年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共63例老年患者(≥70岁),其中男36例,女27例,分为彩超组22例,常规组41例,比较各组间植入时间、起搏器脱落例数、并发症等。结果:在两组临时起搏器安植术中,彩超组的植入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在总并发症中彩超组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心脏彩超可以运用于老年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中。
作者:宋国林;谭旭宏;王再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Sam68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针对Sam68 mRNA的第531~552靶位点,构建pLKO-Tet-On载体,制备慢病毒并感染、筛选Jurkat细胞,诱导干扰载体表达;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干扰效率;用体外细胞集落形成实验观察干扰Sam68基因表达后对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Jurkat细胞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Sam68基因表达下调能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和集落形成能力,导致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G2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G1期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结论:shRNA靶向干扰Sam68基因的表达能有效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Jurkat细胞的增殖。
作者:王齐;王迟鹃;李元叶;许华;李庆华;庞天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NAFLD大鼠脂联素及CMKLR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36只大鼠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和甘氨酸组。8、12周末测量大鼠体重、肝重,血浆ALT、 AST、TG及脂联素水平;取肝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采用RT-PCR检测肝脏脂联素及CMKLR1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1)高脂组大鼠体重及肝指数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和甘氨酸组(P<0.05)。(2)高脂组大鼠ALT、AST及TG高于同期对照组及甘氨酸组(P<0.05)。(3)高脂组大鼠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及甘氨酸组(P<0.05)。(4)肝组织HE染色结果示:高脂组8周呈单纯性脂肪肝表现,12周呈脂肪性肝炎改变,甘氨酸组病变较同期高脂组轻。(5)肝组织RT-PCR结果示:甘氨酸组脂联素基因表达高于高脂组(P<0.05),CMKLR1表达低于高脂组(P<0.05)。结论:(1)在NAFLD形成中CMKLR1水平逐渐升高,可能起到加重炎症程度的作用。(2)甘氨酸可下调CMKLR1的表达,上调脂联素的表达从而保护肝脏。
作者:刘近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大鼠急性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灯盏细辛组,每组各10只。每组大鼠提前给药1周,灯盏细辛组剂量为50 mg? kg-1? d-1,正常组与模型组每天以相应量的生理盐水。后采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 ISO)造模,注射剂量2 mg? kg-1? d-1,连续注射2 d。造模后取血和心肌组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和丙二醛( MDA)的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MDA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灯盏细辛组大鼠血清和心肌组织中SOD活性高于模型组(P<0.05),MDA的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 P<0.01)。结论:灯盏细辛能提高急性心肌缺血大鼠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表明灯盏细辛对急性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者:苏娟;秦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D73在乳腺癌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为抑制乳腺癌血管新生提供新靶点。方法:利用CD73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进行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原代培养,检测2种基因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力、黏附力、侵袭力、运动力和管腔形成能力的差异;建立CD73-/-和CD73+/+小鼠乳腺癌模型,在体观察CD73-/-和CD73+/+荷瘤小鼠肿瘤大小及血管新生差异;蛋白组学检测CD73-/-和CD73+/+小鼠血管内皮细胞中差异蛋白。结果:CD73+/+小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侵袭、运动、血管形成数量明显高于CD73-/-小鼠,加入乳腺癌细胞条件培养基其现象更为显著;CD73降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力;CD73+/+型小鼠肿瘤体积及早期肿瘤组织中血管新生能力明显大于CD73-/-型小鼠; CD73+/+型小鼠血管内皮细胞中β-actin表达明显高于CD73-/-型小鼠。结论:CD73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行为;在乳腺癌生长早期CD73促进乳腺癌血管新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D73调控β-actin有关。
作者:王丽;李录英;陆齐;周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结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开发新的抗结肠癌药是提高结肠癌治疗效果的关键之一。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是目前国家中药开发的重要课题之一,复方木鸡颗粒(简称木鸡)由云芝、山豆根、菟丝子、核桃楸皮等组成,具有扶正清热解毒功效,能抑制甲胎蛋白升高和调节免疫功能,已用于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肝炎等肝脏疾病。但在抗结肠癌的研究方面较少。本研究观察木鸡对不同p53基因型的人结肠癌细胞(HCT116p53wt、SW620p53mt和SW480p53mt)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木鸡的抑瘤机制。方法:MTT法检测木鸡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DA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木鸡对不同p53基因型的人结肠癌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5%的浓度抑制率可达92.7%。光镜下可见木鸡处理的结肠癌细胞变圆、浮起,细胞边缘呈发泡状,DAPI染色显示木鸡处理的细胞染色质浓缩,核边集,提示凋亡样改变,且p53野生型的人结肠癌细胞变化更明显。结论:木鸡对人结肠癌细胞有明显的抑生长作用,这种作用在p53野生型的人结肠癌细胞上更显著,提示木鸡的抑瘤作用机制与p53抑癌基因可能存在一定联系。
作者:于向洋;王玉;万山荣;刘花丽;张雪;邢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和方法:本课题着重研究高污染北京地区冬季是否增加患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对PM2.5暴露引起肺泡慢性炎症反应的易感性及其机制。同时通过大流量采样器连续收集北京地区冬季PM2.5的组分进行组分分析,分析表明有机物苯并芘( BaP)是其重要的组分之一。因此进一步通过离体培养人Ⅱ型肺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的实验观察BaP是否直接引起A549细胞慢性炎症或放大由内毒素( LPS;低剂量,1μmol/L)引起的慢性炎症及其机制。结果:20例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的亚硝酸盐水平、血清炎性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 IL-8)水平均升高,与这些病人前3~4天暴露于室外PM2.5浓度水平升高呈正相关。而培养的A549细胞实验表明,给予BaP(1、2、4和8μmol/L,24 h)呈剂量依赖方式直接刺激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PM2.5暴露可能通过其有机成分BaP直接引起人Ⅱ型肺上皮细胞慢性炎症,其分子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邵丹青;杜毅鹏;冯娟;黄薇;王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是否参与调节脂性自噬。方法:高脂饲喂SD大鼠22周建立大鼠NASH模型,HE染色观察脂变程度;Western blot观察自噬及SREBP-1c蛋白水平。同时利用油酸( oleic acid, OA)刺激H4ⅡE细胞,建立细胞脂肪变模型;Nile Red 染色观察细胞脂变程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及SREBP-1c的蛋白水平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形态学改变;通过下调及过表达SREBP-1c,观察SREBP-1c对自噬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弥漫性脂肪变,自噬水平升高(P<0.05),SREBP-1c蛋白水平升高(P<0.01)。体外细胞实验结果表明,OA可引起细胞自噬水平升高(P<0.05),细胞内出现大量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抑制SREBP-1c可提高细胞的自噬水平(P<0.01);反之,过表达SREBP-1c可使自噬水平下降(P<0.05)。结论: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可抑制肝细胞脂性自噬。
作者:王芸姣;李若菲;王学江;江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提高蛋白进入细胞的效率及细胞重编程效率,同时观察重编程过程中的能量代谢。方法:采用专利技术将GATA4、HAND2、MEF2C和TBX5(GHMT)高效转导到皮肤成纤维细胞株(HDF),检测转导效率和向心脏祖细胞的转分化效果,并检测能量代谢关键酶的变化。结果:纳米修饰后的蛋白能高效转导到细胞核内。心肌祖细胞标志基因GATA4等表达显著上调, Col1a2和vimentin表达显著下降。糖酵解途径关键调控因子葡萄糖转运蛋白1、己糖激酶和乳酸脱氢酶A在重编程后表达上调。有氧氧化途径的关键酶丙二酰辅酶A脱羧酶和脂酰转移酶1b表达下调。结论:采用GHMT诱导得到的心脏祖细胞有胚胎心肌类似的能量代谢方式,具体调控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晓红;吴岳恒;杨翔宇;姜霖;单志新;雷和平;余细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A类清道夫受体( SR-A)在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与结果:我们分别建立了SR-A缺失的自发性肥胖小鼠模型( SR-A-/-ob/ob)和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检测结果显示,无论是自发性肥胖还是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当SR-A表达缺失以后,其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小鼠。此外,血管舒张功能检测显示,乙酰胆碱( ACh)介导的内皮舒张收缩功能明显受损。进一步,real-time PCR的结果显示SR-A表达缺失的肥胖小鼠其血管周围脂肪组织( PVAT)中巨噬细胞浸润明显更加,炎症因子分泌增加,血浆ELISA检测得到同样的结果。此外,我们还检测发现SR-A表达缺失的肥胖小鼠其PVAT分泌VEGF-B明显增加,而VEGF-B可以加重脂肪酸造成的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结论:总而言之, ;SR-A可以保护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作用可以为临床防治相关疾病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主流;朱旭冬;陈琪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