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朱旭冬;陈琪
目的:禽致病性大肠杆菌( APEC)是严重危害养殖业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菌,PhoP/Q二元调控系统是存在于APEC的信号调控系统。探讨PhoP/Q对APEC致病性的调控作用。方法:筛选出含有phoP/Q基因并对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敏感的菌株AE17,采用Red同源重组法对AE17的phoP和phoQ基因进行敲除并同步回复,比较构建的缺失株、回复株及原始株毒力基因转录水平、生物学特性、对鸡胚成纤维细胞黏附入侵力、LD50和病理组织学变化等指标。结果:phoP/Q基因缺失显著降低APEC的运动力,对其13个毒力基因转录水平呈现上调或下调;能明显下调APEC致病性。结论:phoP/Q基因对APEC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作者:涂健;黄博言;祁克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沉默CIAPIN1基因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向粒系分化的影响。方法:针对CIAPIN1基因构建短shRNA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细胞。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电镜观测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粒系分化标志基因mRNA水平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1/2、JNK、p38 MAPK及Akt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CIAPIN1基因沉默后,K562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趋向成熟粒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NCF1、ORM1、C/EBPα和HIF1α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ERK1/2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抑制CIAPIN1基因表达能促进K562细胞分化,ERK1/2磷酸化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该分化过程。
作者:王齐;王建;李庆华;庞天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适应病理生理学大班教学的“案例式教学(CBL)”方法的改革及应用效果探索。方法:(1)使用标准化处理的临床病例,提前一星期将包括了“显性问题”和“隐形问题”的病例给到学生小组;(2)学生针对病例展开课下资料查找、讨论及PPT制作;(3)汇报小组课上自主病例讲解;(4)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5)问卷调查。结果:(1)学生对此教学法接受度96.1%,满意度90.3%,参与度85.8%;(2)学生认为该方法提高学习兴趣91.5%、提高学习效率88.3%、提高临床思维92.3%、提高知识理解能力96.2%、提高知识运用能力91.6%;(3)集中问题:诊断知识理解不够、基础教师对临床知识指导不够。结论:基于大班教学的“案例式教学”在“以学生为中心,提高自学能力”的理念下,针对现行大班病理生理学教学现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临床思维能力,提高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作者:石磊;刘巍;徐芳;李钰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叶黄素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系( RGC-5)的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RGC-5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t-BHP组、t-BHP和叶黄素共同作用组、叶黄素组,培养24 h,MTT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 V-FITC/PI 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aspase-3蛋白的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leaved caspase-3、JNK和c-Jun蛋白的变化。结果:MTT法和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叶黄素可对抗t-BHP诱导的RGC-5细胞凋亡;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叶黄素可减少t-BHP诱导的caspase-3的活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BHP处理后RGC-5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JNK和c-Jun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增加,叶黄素能部分逆转上述结果。结论:叶黄素能够对抗t-BHP诱导的RGC-5细胞凋亡而显示其保护作用,其机制是抑制Bax/Bcl-2表达及caspase-3蛋白活化,并降低JNK和c-Jun蛋白的磷酸化。
作者:张婵娟;赵佳仪;黄翠勤;李勤;王珍;甘丹卉;朱丽红;戚仁斌;王华东;陆大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蛋白酶活化受体PARs在过敏性疾病中作用及机制。方法:总结我们对PARs在过敏性疾病中作用及机制研究结果并综合文献复习。结果:G蛋白偶联受体( GPCRs)家族特殊成员PAR广泛表达于炎症细胞,但不同类型的PAR选择性表达于不同类型细胞如不同病例情况下肥大细胞表达PAR-1,2,3,4,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似乎仅表达PAR-1和PAR-2。且不同类型PAR在结构细胞(如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的表达也具有选择性。 PARs的激动剂如蛋白酶能够调节中性粒细胞跨上皮迁移,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原代支气管成纤维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角质细胞增殖,并对鼠伤口愈合、纤维蛋白形成及支气管上皮细胞修复有促进作用。还可以刺激炎症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和促炎介质。此外PARs的激动剂亦可引起血管渗出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结论:PARs尤其是PAR-2表达和激活增强与炎症及过敏性炎症相关。但由于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抗PAR药物以及临床研究来源于多家医院,目前尚不能定论PAR在过敏中起核心作用。
作者:张慧云;曾晓宁;何韶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发掘在乳腺癌耐药性细胞中表达错调的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方法:对敏感和耐药性乳腺癌细胞中的lncRNA表达分别进行芯片检测。检测后结果经生物信息统计学分析对lncRNA进行归类和功能网络预测。结果:与敏感细胞相比,他莫昔芬和曲妥珠单抗耐药细胞中表达上调和下调的lncRNA分别为2107、611、1154和2141种,其中在2种耐药细胞株中共同表达错调的有93种。对共同表达上调的69种lncRNA的功能预测发现2种与在乳腺癌耐药性中发挥作用的蛋白编码基因或microRNA相关,2种参与有丝分裂节点或DNA损伤引发的细胞死亡。结论:本研究发现大量在他莫昔芬与曲妥珠单抗耐药细胞中异常表达的lncRNAs,但同时在2种细胞中异常表达的数量极少,提示lncRNAs在肿瘤药物耐药性中具有较强特异性。本研究还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功能预测的靶基因筛选方法。
作者:张秀磊;王志宇;朱涛;汪香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内蒙古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SSP技术检测脑梗死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 TGF-β1869T/C基因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TT型13例(27.1%),TC型25例(52.1%),CC型10例(20.8%),T等位基因频率53.12%,C等位基因频率46.88%;对照组TT型16例(29.1%),TC型31例(56.4%),CC型8例(14.6%),T等位基因频率57.27%,C等位基因频率42.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蒙古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发病与TGF-β1869T/C多态性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曾庆鑫;张坤;韩丽莎;胡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暖场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后续案例讨论能否顺利开展,同学是否积极参与,老师能否把握引导作用,带领同学进行案例学习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专业素养、沟通技巧和社会责任感。好的暖场主要取决于带教老师,老师应尽可能采取开放的态度,不拘泥于简单的自我介绍,灵活掌握,不拘一格:(1)简单常用的是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姓名的来历或者家乡的特色,一般他们都会很乐意介绍,这样气氛很快就能活跃起来,有助于培养师生之间自然融洽的关系;(2)如果恰逢某个假期,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这个假期的活动安排,通过谈论一些有趣的见闻自然而然地拉近大家的距离;如果近期社会有某件热点事件发生,可以让大家自由发表观点,老师借此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对于已经有过多次PBL经验的学生,还可以设计几个面试场景,让他们以应聘者的角色进行自我推销,通过老师和同学的点评,为他们以后应对各种面试积累宝贵的经验。
作者:王瑾瑜;徐海;李丽;向若兰;吴立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前,PTGES2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首次发现在LPS刺激后C57BL/6小鼠肾组织中PTGES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发现,PTGES2主要定位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浆中,在肾小球和肾髓质未见明显表达。为了探讨PTGES2与自噬的关系,本研究对LPS刺激时小鼠肾组织中自噬接头蛋白p6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LPS刺激后C57BL/6小鼠肾组织中p62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与PTGES2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发现,p62蛋白在PTGES2无明显表达的肾髓质特别是外髓部高表达,而在PTGES2高表达的肾皮质尤其是深皮质仅弱表达,进一步证明PTGES2与p62表达的负相关关系。随后,细胞水平的实验发现,LPS刺激时PTGES2过表达能够显著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p62的表达;相反,PTGES2 siRNA则能够阻断PTGES2对p62表达的抑制作用。上述研究表明,PTGES2在LPS所致急性肾损伤中对自噬接头蛋白p62具有抑制作用,这也可能是PTGES2调控自噬的一个重要机制。
作者:刘瑛;李婷;肖献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启发医学本科生《病理生理学》创新性学习思维的影响。方法:将2012级麻醉本科2个班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翻转教学组。传统教学组以PPT等多媒体手段系统全面地讲解各章节内容。翻转教学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课前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并思考,课堂上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针对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并完成课堂练习。结果:期末考试成绩比较,翻转教学组(82.5±4.6)比传统教学组(78.2±5.1)平均成绩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翻转教学组91.4%的学生喜欢“翻转课堂”。认为培养了其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展开讨论更有利于释疑、解惑,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更深入。结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医学逻辑思维方法,提高了《病理生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张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褪黑素( MT)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RIRI)大鼠脑组织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ham)、缺血再灌注组( I/R)和MT组。 I/R和MT组均夹闭肾动、静脉45 min后去夹再灌。 MT组于夹闭前和再灌后30 min腹腔给予MT 10 mg/kg。再灌后24 h取腹主动脉血,测定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取血后速断头取脑,测定脑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留取相同部位脑组织测定神经细胞凋亡率以及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I/R组SCr、BUN、脑组织MDA含量均明显增加,SOD活性则明显降低;与I/R组相比,MT组SCr、BUN、脑组织MDA含量均明显降低,而SOD活性明显增加。 I/R组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sham组,MT组的细胞凋亡率则明显低于I/R组。 I/R组Bcl-2表达较少而Bax蛋白表达增多,与I/R组相比MT组Bax蛋白表达减少,而Bcl-2蛋白表达增加。结论:MT对RIRI大鼠脑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损伤、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戎浩;王燕凌;苗智慧;王惠娟;夏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抗缺氧(H/R)/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新机制。方法:对各实验组分别检测心肌细胞活力与凋亡,p-Akt、p-GSK-3β、Bcl-2、Bax、caspase-3前体(32 kD)和活性体(17 kD)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control相比,H/R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活力,诱导心肌细胞凋亡,下调p-Akt、p-GSK-3β、Bcl-2和caspase-3前体蛋白表达,上调Bax和caspase-3活性体蛋白表达;FGF-2可显著改善H/R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及对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其作用能被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和PKB/Akt特异性抑制剂SH-5拮抗。结论:FGF-2抗缺氧/复氧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与激活PI3K-PKB/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李国华;姜志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从p62影响RIP1泛素化,参与NF-κB信号途径活化的角度,探讨人卵巢癌细胞耐药机制。方法:顺铂作用SKOV3及SKOV3/DDP细胞。利用MTT法检测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RIP1、p62、p-IκBα、IκBα、核蛋白p50、p65;免疫荧光法观察p65入核情况;免疫共沉淀法检测RIP1泛素化,siRNA方法抑制p62蛋白。结果:在SKOV3/DDP细胞中p62和RIP1高表达,顺铂作用下,p62蛋白表达降低,RIP1蛋白变化不明显,p50、p65和p-IκBα/IκBα增加, p65蛋白核内表达增加;SKOV3/DDP细胞RIP1的K63泛素化程度高,K48泛素化程度降低。抑制p62蛋白,RIP1的K63泛素化降低,K48泛素化增加,NF-κB活化程度和细胞存活率降低。结论:SKOV3/DDP细胞中RIP1的泛素化形式可能是NF-κB信号通路活性变化的原因之一。p62可能通过影响RIP1的泛素化形式,参与活化NF-κB信号通路,促进人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形成。
作者:张钰;苏静;孙连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建立高原肺水肿( HAPE)动物模型,研究其基因表达谱改变,探讨HAPE的发生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组(N)、常氧LPS组(LPS)、低氧组(H)和低氧LPS组(HL),建立HAPE动物模型。收集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细胞,采用Affymetrix表达谱芯片分析基因表达谱。结果:通过检测肺组织形态学、湿干比和BALF总蛋白,表明HAPE动物模型复制成功。在肺组织, H组119个基因表达上调,80个下调;LPS组659个基因表达上调,1137个下调;HL组1027个基因表达上调,2016个下调。 BALF细胞中,H组135个基因表达上调,86个下调;LPS组158个基因表达上调,135个下调;HL组1171个基因表达上调,318个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具有免疫反应、炎症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趋化作用等生物功能,参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造血细胞系、细胞黏附分子等代谢通路。结论:低氧可促进LPS诱导的炎症、免疫反应,相关信号通路可能在HAPE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高文祥;徐刚;陈德伟;高钰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进程中血管细胞自噬的改变及低剪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高脂饮食喂饲ApoE-/-小鼠,分别于0、4、8和12周处死。 HE和油红O染色法观察As病变;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检测Beclin 1、LC3和p62蛋白表达;将HUVECs置于体外灌流系统,分别以低剪切应力(5 dyn/cm2)和正常剪切应力(15 dyn/cm2)处理1 h,Western blot检测观察剪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自噬及自噬流的影响。结果:随着As病变进程的发展Beclin 1、LC3和p62含量显著增加。与正常剪切应力组相比,低剪切应力组Beclin 1和LC3-II/LC3-I的蛋白表达降低;p62表达增加;巴伐洛霉素孵育2 h后,低剪切应力组LC3-II/LC3-I无明显变化,而正常剪切应力组LC3-II/LC3-I明显增大。结论: As进程中血管细胞自噬障碍,低剪切应力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自噬。
作者:李小红;杨沁;李荣庆;王佐;姜志胜;危当恒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对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高表达转基因小鼠进行鉴定和初步检测,为银屑病病理机制和药效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显微注射技术构建STAT3高表达小鼠并进行繁殖, PCR法鉴定小鼠基因。将STAT3+/-小鼠与野生小鼠(C57BL/6J)进行对比,HE染色法观察皮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皮肤STAT3、p-STAT3和PCNA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皮肤炎症因子IL-6和IL-23。结果:STAT3+/-小鼠阳性率为50%。与野生小鼠相比,STAT3+/-小鼠皮肤表皮厚度明显增加,颗粒增多,棘层增厚;皮肤中STAT3表达差异不明显,但STAT3+/-小鼠的胞浆中p-STAT3棕褐色颗粒明显增多;PCNA染色可见多个细胞核内呈现棕褐色颗粒,有丝分裂特征显著。 STAT3+/-小鼠皮肤炎症因子IL-6和IL-23 mRNA表达分别为野生小鼠的16.40和14.19倍。结论:STAT3+/-小鼠具备银屑病样皮损的典型特征,可作为研究银屑病病理机制和药效的动物模型。目的:对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高表达转基因小鼠进行鉴定和初步检测,为银屑病病理机制和药效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显微注射技术构建STAT3高表达小鼠并进行繁殖, PCR法鉴定小鼠基因。将STAT3+/-小鼠与野生小鼠(C57BL/6J)进行对比,HE染色法观察皮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皮肤STAT3、p-STAT3和PCNA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皮肤炎症因子IL-6和IL-23。结果:STAT3+/-小鼠阳性率为50%。与野生小鼠相比,STAT3+/-小鼠皮肤表皮厚度明显增加,颗粒增多,棘层增厚;皮肤中STAT3表达差异不明显,但STAT3+/-小鼠的胞浆中p-STAT3棕褐色颗粒明显增多;PCNA染色可见多个细胞核内呈现棕褐色颗粒,有丝分裂特征显著。 STAT3+/-小鼠皮肤炎症因子IL-6和IL-23 mRNA表达分别为野生小鼠的16.40和14.19倍。结论:STAT3+/-小鼠具备银屑病样皮损的典型特征,可作为研究银屑病病理机制和药效的动物模型。
作者:解欣然;张蕾;王宁;李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脏彩超在老年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3年2月共63例老年患者(≥70岁),其中男36例,女27例,分为彩超组22例,常规组41例,比较各组间植入时间、起搏器脱落例数、并发症等。结果:在两组临时起搏器安植术中,彩超组的植入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在总并发症中彩超组明显少于常规组。结论:心脏彩超可以运用于老年床旁临时起搏器植入中。
作者:宋国林;谭旭宏;王再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 PERK)/核因子红系相关因子2( Nrf2)途径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在不同浓度的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 TG)和衣霉素(tunicamycin, TM)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在不同浓度TG和TM诱导的H9c2细胞模型上,采用Annexin V/PI双标法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以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ERK、Nrf2及活化转录因子4( ATF4)等蛋白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的核转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浓度为20 nmol/L、TM浓度为160μg/L处理H9c2细胞48 h时可诱导H9c2细胞凋亡,增加PERK磷酸化、Nrf2核转位和ATF4的表达;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酸和熊去氧胆酸处理细胞后明显减轻TG和TM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并下调PERK磷酸化、Nrf2核转位和ATF4的表达。结论:PERK/Nrf2途径参与TG和TM诱导的H9c2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细胞凋亡。
作者:陶天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WDR26过表达对大鼠心肌细胞缺氧所致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克隆入WDR26ORF,转染H9c2心肌细胞株;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转染pcDNA3.1-WDR26);建立H9c2心肌细胞缺氧模型;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技术检测缺氧后心肌细胞线粒体自噬情况及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WDR26过表达时可以促进H9c2心肌细胞缺氧时线粒体自噬;(2)WDR26过表达时可以促进缺氧所致的Parkin向线粒体聚集。结论:WDR26参与心肌细胞缺血所致的线粒体自噬,并且通过与线粒体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影响PINK-Parkin信号通路,从而调控线粒体自噬,在心肌缺血过程中起到内源性保护作用。
作者:赵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