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天琪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rarin, Pue)在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H2O2处理心肌H9c2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法测定线粒体膜电位。用MTT法观察Pue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ue对GSK-3β和Akt活性的影响。结果:Pue明显减轻H2 O2诱发的心肌细胞线粒体损伤,但是PI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对此作用没有影响;Pue能够增加GSK-3β( Ser9)蛋白的表达,而对Akt ( Ser473)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影响。结论:Pue通过使GSK-3β失活,抑制mPTP的开放,从而减轻氧化应激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而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并未参与此过程。
作者:徐菁蔓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抑制或沉默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来源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hiPSCs )内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LSD1)基因的表达,建立一种hiPSCs高效、定向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IPCs)的方案,并初步探讨其调控分化机制。方法:采用shRNA或LSD1抑制剂,沉默或抑制hiPSCs内LSD1基因表达,筛选出利于hiPSCs向定型内胚层分化的LSD1活性;利用四步法将hiPSCs诱导分化为IPCs,并对IPCs分化效率及成熟度进行检测;将IPCs移植到糖尿病模型免疫缺陷小鼠肾包膜下,评估其体内降糖疗效;ChIP-qPCR检测抑制LSD1前后hiPSCs细胞核内相应组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抑制LSD1可促使hiPSCs提前进入定型内胚层分化,终IPCs的效率由21.52%提高至39.32%;体外胰岛素分泌量由1/8提高到1/6;移植的IPCs可在1周内使糖尿病小鼠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ChIP-PCR结果显示hiPSCs的分化基因启动子区域H3K4me2/me3和H3K9act水平提高,H3K9/H3K27me3和HDAC1水平下降,而多潜能基因表达情况相反。结论:适当抑制LSD1活性可显著提高hiPSCs向IPCs的分化效率和成熟度,并在体内发挥有效降糖作用;LSD1通过调控hiPSCs多能性基因和分化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甲基化、乙酰化修饰水平来影响IPCs分化效率。
作者:周淑艳;孙倓;桑金凤;张根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本文探讨巨噬细胞氧化应激过程中胞红蛋白( CYGB)表达模式;研究CYGB在巨噬细胞氧化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1)Western blot检测RAW264.7细胞在H2O2刺激不同时间CYGB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RAW264.7细胞在不同浓度H2 O2刺激12 h时CYGB蛋白的表达水平。(2)构建CYGB过表达/低表达巨噬细胞模型,将RAW264.7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0.5 mmol/L H2 O2处理组、0.5 mmol/L H2 O2+CYGB过表达组及0.5 mmol/L H2 O2+CYGB低表达组。12 h后,检测CYGB蛋白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荧光定量PCR检测CYGB和NF-κB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2O2处理6、12和24 h组CYGB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并且在12 h组CYGB表达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0.25 mmol/L H2 O2、0.5 mmol/L H2 O2和1 mmol/H2O2处理巨噬细胞12 h后CYGB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0.5 mmol/L H2 O2处理组、0.5 mmol/L H2 O2+CYGB过表达组及0.5 mmol/L H2 O2+CYGB低表达组CYGB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5 mmol/L H2O2+CYGB过表达组的CYGB表达高(P<0.05),0.5 mmol/L H2 O2+CYGB低表达组的CYGB表达较0.5 mmol/L H2 O2处理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ROS检测结果显示:与0.5 mmol/L H2O2相比,0.5 mmol/L H2O2+CYGB过表达组中GSH-Px、SOD升高,LDH、MDA和ROS下降;与0.5 mmol/L H2 O2组相比,0.5 mmol/L H2 O2+CYGB低表达组中GSH-Px和SOD下降,LDH、 MDA和ROS升高。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2 O2处理组CYGB和NF-κB表达均上调( P<0.05)。与H2 O2对照组比较,CYGB过表达组CYGB表达较高,NF-κB表达较低(P<0.05);CYGB低表达组CYGB表达较低,NF-κB表达较高(P<0.05)。结论:CYGB在巨噬细胞中表达,在H2 O2刺激时表达水平增加;CYGB在巨噬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过程中具有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潘文军;范文静;韩单;李维;朱宇凝;姜志胜;屈顺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能介导细胞内脂质流出,形成高密度脂蛋白(HDL),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到心血管保护作用。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ABCA1的表达均受到严密调控。研究发现,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miR-33能靶向结合ABCA1,调控体内脂质代谢,即升高HDL,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水平。本课题组研究结果显示,GDF-15通过PI3K-PKCζ-SP1通路上调THP-1巨噬细胞ABCA1蛋白水平,从而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ELK-2A2K2E通过ABCA1经JAK2-STAT3信号途径促进TTP的表达,进而抑制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炎症因子;miR-27a/b能够通过靶向沉默ABCA1减少细胞内的游离胆固醇流出;NF-κB通过上调SREBPs的内含子型miR-33s,抑制ABCA1的表达和胆固醇流出,导致巨噬细胞脂质蓄积;tBHQ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途径,抑制calpain活性,减少ABCA1蛋白降解,从而增加ABCA1的蛋白水平,促进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因此各种因素共同调控ABCA1的表达,终影响胆固醇流出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唐朝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自身抗体( AT1-AA)阳性孕鼠后代40周存在胰岛素抵抗( IR),机制不明。本研究将探讨AT1-AA阳性孕鼠后代胰岛改变致IR的具体机制。方法:建立AT1-AA阳性孕鼠模型,于后代胎18 d及出生后18周、48周检测后代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Fins);观察胰岛结构改变;检测胰岛胰岛素信号通路蛋白改变。结果:(1)AT1-AA阳性孕鼠AT1-AA滴度、血压增高(P<0.05)。(2)18周及48周FBG、Fins较对照高,IR指数提示AT1-AA阳性组存在IR(P<0.05)。(3)18周及48周AT1-AA阳性后代胰岛排列紊乱。(4) AT1-AA阳性后代孕晚期胰岛胰岛素受体表达较对照组增加,但青年期表达减少( P<0.05)。结论:AT1-AA可使孕鼠后代在青年期发生胰岛胰岛素信号通路障碍是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作者:卫明明;张苏丽;雷敬辉;刘慧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MGMT)在N-甲基亚硝基脲( MNU)诱导的人胃正常黏膜上皮细胞GES-1恶性转化中的表达变化,明确其转录激活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MNU诱导的GES-1细胞恶性转化模型,动态分析MGMT的表达、启动子转录激活、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变化及其表达改变在GES-1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结果:MNU暴露持续激活MGMT的表达。 MGMT高表达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甲基化特异性PCR显示MGMT基因甲基化水平下降,亚硫酸氢盐基因组测序证实其启动子区呈显著低甲基化。免疫共沉淀分析发现DNA甲基化转移酶( DNMT1)与MGMT基因的结合减少,组蛋白特异性修饰H3K9met3和H3K4met2均参与调控其表达。结论:MGMT的表达上调抑制化学致癌剂MNU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MGMT的持续激活依赖于其启动子区DNA的低甲基化。
作者:陈月霞;齐宏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探讨与医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对WHO提出的各种世界“疾病日”的认识,结合多媒体展示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的意义。以认识“世界肾脏病日”、“世界COPD日”等为例,从话题提出到相关知识引入,再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借助不同教学模式,如Sandwich或PBL教学对历年“疾病日”主题的深入探讨和相关知识延伸,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探究问题的兴致和积极性,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增强其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而且使授课形式多样化,知识掌握更易形成系统,并能拓宽师生知识视野,从而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效果。
作者:赵爽;蒙山;卢露碧;高洁;朱名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栓素A2( TXA2)受体TP拮抗剂对2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及U266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多种抑制剂及激动剂刺激RPMI-8226及U266后,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的增殖率及caspase-3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通过real-time PCR检测DP1-2、EP1-4、FP、IP、TP及CDK1、cyclin B1的mRNA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OX-1、COX-2、CDK1、cyclin B1、p-JNK、T-JNK、p-p38 MAPK、T-p38 MAPK的蛋白表达;LC/MS/MS方法检测PG产量。结果:(1)在COX下游受体中,只有TP拮抗剂能够明显抑制2种骨髓瘤细胞的增殖(P<0.05)。(2)同时,其还能够促进细胞停滞在G2/M期,并导致cyclin B1/CDK1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3) p38 MAPK及JNK抑制剂能够明显抑制TP激动剂导致的细胞增殖增加,并下调其导致的p38 MAPK/JNK磷酸化及cyclin B1/CDK1的蛋白增加( P<0.05)。(4)TP拮抗剂能够提高骨髓瘤细胞凋亡率,并显著增加caspase-3活性(P<0.05)。结论:(1) TP拮抗剂能够抑制2种骨髓瘤细胞的增殖。(2)这种抑制是通过p38 MAPK/JNK通路下调cyclin B1/CDK1蛋白表达从而使细胞阻滞在G2/M期实现的。(3)也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实现。
作者:刘倩;余鹰;于昱;熊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能量代谢途径对细胞存活的影响以及抗氧化基因在葡萄糖缺失模型中导致细胞死亡的作用。方法:采用EBSS建立体外培养PC12细胞葡萄糖缺失模型,采用2-DG抑制糖酵解,Oligo抑制有氧氧化。 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方式;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凋亡及抗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BSS( E)组、E+2-DG组、E+Oligo组以及E+2-DG+Oligo组PC12细胞的生存率均明显下降,以2-DG组下降显著。进一步证明细胞凋亡率及坏死率亦明显增加是生存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以凋亡率增加更为明显。抗氧化基因SOD2、HO-1和NQO-1在转录及翻译水平上均明显降低。在加入外源性抗氧化剂NAC后, PC12细胞的生存率明显升高。结论:PC12细胞在糖缺失时主要依靠糖酵解来维持细胞存活。干扰糖酵解和有氧氧化通过降低抗氧化基因的表达,降低PC12细胞抗氧化能力,促进PC12细胞凋亡。
作者:王心雪;毛颖;姜现瑞;孙连坤;康劲松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分化程度的人食管鳞癌细胞( ESCC)上清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iDC)内皮样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KYSE450(高分化)和KYSE70(低分化)细胞上清,并诱导iDC;镜下观察诱导后iDC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vWF、CD144以及JAK、STAT3磷酸化水平的变化;Q-PCR在mRNA水平上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vWF和CD144的变化,以及JAK、STAT3、VEGF-A和IL-6表达水平的变化;DiI-Ac-LDL摄取实验检测诱导后iDC摄取能力的变化;用JAK的阻断剂AG490阻断JAK/STAT3通路后,检测内皮细胞标志物vWF和CD144的变化以及iDC摄取DiI-Ac-LDL能力的改变。结果:(1) KYSE450和KYSE70细胞上清诱导后,iDC高表达内皮细胞标志物vWF和CD144,同时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被激活,且KYSE70组变化显著。(2)AG490阻断JAK/STAT3信号通路抑制了iDC内皮样分化。结论:(1)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介导了人食管鳞癌微环境下iDC的内皮样分化。(2)与高分化组相比,低分化的人食管鳞癌细胞上清能显著促进iDC的内皮样分化。
作者:晋果果;赵继敏;杨艺;刘康栋;刘行凡;江亚南;黄幼田;路静;董子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PTSD导致心肌损伤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n=18)和PTSD组(n=30),采用单一延长刺激法复制PTSD大鼠模型,通过旷场实验检测行为学改变,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心肌ERS分子的表达及活化。结果:造模后第14天,与control组大鼠比较,PTSD大鼠在旷场中直立次数及穿行格数均显著减少( P<0.01);通过TUNEL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PTSD大鼠心肌细胞出现典型凋亡特征;PTSD大鼠心肌组织中Bcl-2/Bax显著下降( P<0.0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及钙网蛋白(CRT)表达上调,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表达上调、caspase 12剪切活化增加以及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 PERK)磷酸化增加( P<0.05)。结论:心肌细胞ERS相关凋亡的PERK/CHOP和caspase 12途径可能介导PTSD大鼠心肌损伤。
作者:刘蜜;徐菲菲;陶天琪;宋丹丹;李冬;李玉珍;郭渝成;刘秀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构建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 team-based learning,TBL)与形成性评价结合的病理生理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医学教育的高标准与高要求。方法:以本校临床卓越医师班学生为实施对象,教师确定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和要点后,学生以团队为载体,进行课前预习和准备,通过课堂提问、综合性问题讨论、小组演讲、试题库阶段性应用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必要时教师加以引导和总结。通过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应用性练习定量评价教学效果;通过各级指标定性评价教学效果。结果:TBL与形成性评价结合的教学模式定量和定性评价效果,均优于传统讲授型学习。结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采用TBL与形成性评价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
作者:陈蓉;邹平;黄珀;张春梅;段承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活性氧( ROS)调节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iPSCs)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NADPH氧化酶2(Nox2)来源的ROS在iPSCs向内皮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和结果:我们利用野生型和Nox2基因缺失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诱导生成小鼠iPSCs,发现Nox2基因缺失的小鼠iPSCs分化的血管内皮细胞( Nox2-/-miPSC-ECs)中, ;ROS水平、VEGF表达、内皮和动脉内皮细胞标志物以及Notch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均明显下调,且这种下调能被Nox2或Notch1过表达所逆转。外源性低浓度的H2 O2或过表达Nox2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动脉内皮细胞标志物的表达,这种作用可被ROS抑制剂或抑制Notch1表达所阻断。 Nox2基因缺失导致iPSCs分化的内皮细胞存活、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能力下降。将Nox2-/-miPSC-ECs移植到小鼠缺血下肢肌肉中,缺血肢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密度明显低于对照ECs组, VEGF和Notch1表达下降。结论:Nox2产生的ROS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iPSCs向动脉内皮细胞分化。
作者:魏香香;康雪玲;蒋丽;牛琮;王新红;陈思锋;孟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检测miR-7在野生型、胃炎模型和胃癌模型小鼠胃组织及人胃癌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了其对胃癌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组织和胃炎组织中依赖性表达变化的miR-7的表达,并转染高表达miR-7的质粒制备高表达miR-7的AGS/miR-7细胞,检测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软琼脂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胃炎组织中和胃癌组织中的miR-7的表达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胃组织,胃癌组织中的miR-7表达明显低于胃炎组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小鼠胃组织miR-7的表达明显受抑制;高表达miR-7的AGS/miR-7细胞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和软琼脂克隆形成。结论:炎症可抑制miR-7的表达,下调的miR-7促进细胞增殖和软琼脂克隆形成是炎症促进胃癌发生可能的新机制。
作者:叶晶;孙沛林;朴英实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结核杆菌PhoPR双组分系统与新疆耐药结核杆菌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新疆耐异烟肼、耐利福平、耐链霉素、耐乙胺丁醇、耐多药结核杆菌及药物敏感菌株分别行RT-PCR,测原始状态及抗痨药物选择压力下PhoP和PhoR基因表达及差异;复制各菌株动物模型并从肺、肝、脾分离菌株,测PhoP和PhoR基因表达及差异。结果:耐药结核杆菌PhoP和PhoR基因转录水平较药物敏感菌株显著升高;各菌株药物选择压力作用下PhoP和PhoR基因转录水平较原始状态显著上调;各动物模型肺、肝、脾分离菌株PhoP和PhoR基因转录水平较原始状态显著升高。结论:结核杆菌PhoPR双组分系统与新疆地区耐药结核杆菌的耐药性具有相关性。
作者:王君;柳小玲;李文娟;吴芳;章乐;吴江东;张万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ISO引起的VSMC增殖与迁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培养的大鼠VSMC随机分为5组:(1)对照组,加0.9%NaCl;(2)ISO组,加ISO (10-7 mol/L);(3)ISO+β-受体阻断剂组,加ISO同时给心得安(PROP,10-6 mol/L);(4)ISO+AD-PRC抑制剂组,加ISO同时给ADPRC抑制剂2,2-二羟基偶氮苯(DHAB,10-6 mol/L);(5)ISO+Akt抑制剂组,加ISO同时给Akt抑制剂LY294002(LY,10-6 mol/L)。孵育24 h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检测α-SMA判断VSMC的增殖与迁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DPRC表达及Akt、FOXO3a、phospho-FOXO3a、MMP-9等分子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O组细胞增殖、迁移明显,ADPRC表达升高,Akt、FOXO3a、phospho-FOXO3a 和MMP-9明显上调;与ISO组相比,ISO+PROP组、ISO+DHAB组和ISO+LY组细胞增殖与迁移程度均明显降低,Akt、FOXO3a、phospho-FOXO3a 和MMP-9明显下降,表明PROP、DHAB或LY294002分别通过阻断ADPRC表达、抑制ADPRC活性或阻断下游信号通路减轻ISO引起的VSMC增殖与迁移。结论:ISO引起ADPRC表达增多,后者通过PI3K-Akt磷酸化FOXO3a,上调MMP-9促进VSMC的增殖与迁移。
作者:李玉明;李海涛;王新芳;王俊亚;李中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通过使用自噬激动剂、自噬抑制剂、凋亡抑制剂以及蛋白阻滞剂处理或预处理已由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造模的H9c2细胞,探讨能否通过人为因素调控细胞自噬从而下调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受损。方法:采用不含ED-TA的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H9c2心肌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进行培养,主动免疫Wistar大鼠获得的β1-AA对细胞进行24 h造模处理,或用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自噬抑制剂氯喹、凋亡抑制剂、蛋白阻滞剂分别单独给予或者联合处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以及RT-PCR对自噬的变化进行检测;对自噬变化组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及线粒体跨膜电位检测法对凋亡进行检测。结果:H9c2细胞约90%满时可传代并每隔约2天传代一次;β1-AA可诱导H9 c2细胞发生自噬和凋亡;自噬和凋亡在一定范围内彼此影响,协同决定细胞死亡的发生。结论: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诱导的自噬和凋亡在一定范围内彼此之间相互调节。
作者:李杨;王丽;刘慧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