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旻;张雪林;黄君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flBound,CEUS)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Fcino-ma,HCC)与肝硬化增生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ono Vue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对32例肝硬化背景下的16个肝细胞性肝癌结节与29个肝硬化增生性结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造影时记录并观察其动脉相、门脉相和实质相的动态造影变化及TIC曲线变化,并与手术或穿刺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中93.75%(15/16)的病灶具有造影剂的快进快出的特点,超声造影剂在肝细胞性肝癌中快进快出,即动脉相快速增强,门脉相或实质相快速消退.肝硬化增生结节患者中89.66%(26/29)造影后可根据动脉期无明显增强,实质期无明显退出的诊断标准排除恶性.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增生结节与肝细胞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作者:林旻;张雪林;黄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已经明显下降,但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非常高,严重者可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
作者:罗涛;李玉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利用磁共振(MR)灌注成像(PWI)结合乙酰唑胺(ACZ)负荷试验评估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征.方法:对13例无血管狭窄的高血压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在口服乙酰唑胺前后进行常规MR检查和PWI检查,测量两组受检者双侧尾状核、豆状核、额上回、颞上回、丘脑和楔叶的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TT)、局部脑血容量(rCBV)并计算局部脑血流量(rCBF)后进行比较.结果:(1)ACZ负荷前:高血压组双侧尾状核、额上回、颞上回、丘脑和楔叶的MTT短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豆状核的M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受检者各兴趣区(ROI)的rCBV及rCBF无显著差异;(2)ACZ负荷后:高血压组豆状核的MTT长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ROI的MTT相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受检者各ROI的rCBV及rCBF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压患者在发生血管狭窄之前,其脑血流动力学已经发生改变,而且各部位的改变程度不一致,豆状核可能是血液动力学改变发生早的部位之一.
作者:黄力;高伟;凌雪英;黄立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检测肠壁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蛋白(C-kit)的表达及分布,观察cajal间质细胞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小肠、回盲部及结肠中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变化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新生大鼠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l distension,CRD)制备肠易激综合征模型,40 d后观察大便性状;通过腹肇回撤反应(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分评估内脏敏感性;小肠、回盲部及结肠组织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肠壁组织中C-kit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实验组大鼠大便Bristol评分明显升高;在相同压力的直肠刺激下AW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小肠、回盲部及结肠组织的C-kit表达显著增强.结论:新生大鼠结直肠扩张可以制备肠道分泌、运动和内脏敏感性均增强的肠易激综合征模型;cajal间质细胞可能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韩真;王运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滴丸(DSP)对高原习服期心血管生理效应和心脏低氧病理损害的影响.方法:平原医学体检正常者进入海拔5 000 m高原的施工群体617人,随机分为DSP服药组(186人)和对照组(431人),观察6个月期间,进行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595人次和1029人次检测.另设雄性Wistar大鼠DSP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只,在同一海拔饲养20 d后处死做病理常规形态学及Hitachi-500电镜下观察摄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SP组心电图心肌缺血患病率明显下降(5.55% vs 18.76%,P<0.01);减少右房高电压与过渡区左移发生率、QRS电轴右倾程度、QTc时限、T-QRS夹角等(均P<0.05或P<0.01);左室高电压与过渡区右移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1);明显降低血压、心率及二者乘积、SpO2的异常率(均P<0.05或P<0.01);DSP能预防、改善大鼠心肌细胞的低氧性水肿、变性、坏死、组织淤血、出血及超微结构的损害.结论:DSP显著改善对低氧的心血管生理习服水平和具有抗低氧病理损伤作用,是理想的抗低氧与低氧习服药物.
作者:张雪峰;裴志伟;闫希军;郭治昕;吴丹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不同致敏和激发时间对建立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反应性的作用.方法:采用早致敏早激发(5周龄致敏9周龄激发),早致敏晚激发(5周龄致敏49周龄激发),晚致敏晚激发(45周龄致敏49周龄激发)的方法,观察不同致敏和激发时间对诱导小鼠气道反应性、肺部嗜酸粒细胞炎症和黏液分泌的作用.结果:早致敏早激发和早致敏晚激发两组均表现出气道反应性显著升高,嗜酸粒细胞浸润以及黏液分泌增多,与各自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显著,晚致敏晚激发的方法不能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和肺部炎症.此外,在两组早致敏模型组,经过不同时间间隔激发,早致敏早激发组嗜酸粒细胞浸润和黏液分泌较早致敏晚激发组明显.结论:早期致敏时间决定哮喘炎症的诱发,致敏和激发的时间间隔影响炎症的严重程度.早致敏晚激发的方法可能作为晚发型哮喘模型的建立方法.
作者:黄华琼;王娇莉;叶飒;王凯;沈华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ECⅡ)的改良体外原代培养法,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AECⅡ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后,接种于大鼠免疫球蛋白G(IgG)包被的培养瓶黏附纯化.将获得的AECⅡ用碱性磷酸酶(AKP)、电镜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并对它的SPA表达和转染特性与AECⅡ来源A549细胞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加IgG黏附纯化后所得的AECⅡ,产量为2×107-3×107,纯度为75%-84%,细胞活力93%以上,AKP染色快捷简便.AECⅡ同A549细胞相比具有某些不同的特性.结论:采用IgG黏附纯化能提高AECⅡ纯度,AKP染色简便实用.对于AECⅡ细胞的某些特性研究发现其并不能完全用A549细胞系来代替.
作者:史雪梅;张惠兰;熊盛道;甄国华;熊维宁;张珍祥;徐永健;胡琼洁;赵建平;倪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诱导分化3T3-L1脂肪前体细胞为成熟的脂肪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建立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模型,以罗格列酮为阳性对照,观察甘氨酸干预后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脂肪细胞IRS-ImRNA和PPARγmRNA的表达强;TNF-α组IRS-ImRNA和PPARγ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NF-α加罗格列酮组与TNF-α加甘氨酸组相似,IRS-ImRNA和PPAγmRNA表达显著高于TNF-α组.结论:甘氨酸对TNF-α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其增强IRS-1、PPARγ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苗宇船;韩德五;郭建红;赵嘉慧;赵元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内源性气体分子,能舒张血管、参与免疫反应和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元的信息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广泛参与机体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的生理和病理调节[1].
作者:陈静;秦炯;韩颖;刘晓燕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