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艳萍
目的 通过对新入职护士的干预管理,为引导和培养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方法 采用集中授课、自我剖析、融入团队、职业规划、素质提升、快乐分享等多种形式,对2015年新入职的59名护士进行干预管理,并通过职业价值观量表分别对2015年(实验组)和2013年(对照组)新入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认同均存在差异.两组两年内离职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通过积极的多种形式的干预管理,培养了新入职护士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度,显著降低了护理人员的离职率.
作者:孙淑华;王芸香;汪杏;方英英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关于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运用中西结合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本文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根据患者的意愿分为A组和B组,每组34例,其中A组采取传统方法进行护理;B组采取中西结合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从心理特征、护理满意效果等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结合方法进行护理,对于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李从贵 刊期: 2018年第43期
本实用新型便于采血的体外膜肺循环管道是一种适于ECMO治疗患者常规采集氧合器两端血液进行血气分析,便于准确判断氧合器功能的新型装置.其本体是在ECMO循环管道氧合器的两端设置有垂直于循环管道的采血端头,在ECMO治疗运行过程中便于采集血标本送检,从而精确监测血液氧合前后血液中的氧分压,准确客观的评价ECMO氧合器的功能,有效保障患者ECMO治疗的疗效,且设计合理、安全性高,采集血液全程均为密闭状态,有效避免血液的污染及感染,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
作者:高永霞;宋燕波;张劲松;陈旭锋;孙昊;梅勇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分析妇产科门诊的安全隐患,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筛选自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71例产妇,对所有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常见的安全隐患,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比实施前后产妇的状况.结果 针对性安全防范措施实施后,所有产妇的SAS焦虑评分明显降低,护理质量评分提升,实施前护理总满意率为80.28%,实施后为97.18%.实施前后的数据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妇产科门诊中常见的安全隐患有消毒隔离、用药因素、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低、护患沟通无效等,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能够提高产妇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护理纠纷,促进身心健康的恢复.
作者:刘娟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分析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控制和临终关怀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8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试验组(n=54),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疼痛控制与临终护理关怀护理,对两组护理前后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两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组间给予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肝癌患者实施疼痛控制和临床关怀护理,可显著减轻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普及.
作者:郑蒙蒙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方法 此次依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12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用常规护理+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将两组患者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探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产妇护理后抑郁评分(2.98±0.34)分低于对照组(5.76±1.31)分,P<0.05;观察组产妇子宫入骨盆时间、恶露时间、产后出血量等情况7.09±1.12d、2.30±1.06d、198.75±110.32ml优于对照组10.35±4.71d、4.73±2.16d、451.36±102.70ml,P<0.05.结论 产妇用常规护理+综合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并可帮助产妇子宫尽早康复.
作者:刘俊霞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优质护理方式在成人输液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于2017年1月至12月来我院成人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优质护理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方式,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在此基础上评断优质护理方式在成人输液室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常规护理组为86.67%,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且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方式在成人输液室中有着及其显著的临床效果,为此,医院的成人输液室应加强对优质护理方式的应用推广.
作者:黄萍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研究讨论细节护理在儿童手术室护理中的具体操作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在本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接受的患儿中选择120例,均分为A组和B组.B组均为医院手术室常规护理,A组均为手术室细节护理,比较AB两组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60例患儿的手术室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A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B组高出(24.99%),A组患儿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比B组低(18.44%),以上三种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在进行儿童手术时,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可以明显的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增加患儿家属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儿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姚玲丽;刘雪萍;张晓燕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观察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使用大黄调蜂蜜改善便秘的效果,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共有32例患者使用小针刀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分别给予芪蓉润肠口服液和大黄调蜂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便秘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便秘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需要卧床休息,容易导致便秘,给予患者大黄调蜂蜜敷贴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刘尹丽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患者术后治疗期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4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循证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 针对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患者实施术后治疗期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支持和确保患者顺利获取到较好临床结果,适宜借鉴推广.
作者:郭晓晶;亢俊英;王瑜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提高某中职学生对营养与健康的认识,消除或减少不利于健康的饮食习惯,预防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选择包钢职工医院卫生学校在校生500名开展营养知识及饮食习惯问卷调查.结果 提高在校学生的营养知识,改善他们的膳食结构,纠正他们不良的饮食习惯.结论 使调查学生能够科学合理地平衡膳食.
作者:贾巧芝;焦素军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在提高血液透析患者自护能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则在实施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分别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进行测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自护能力.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较常规健康教育更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护能力,满足患者疾病不同阶段的需求,控制疾病的进展.
作者:郑红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分析整体化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6年9月-2018年9月间入本院治疗的7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均是39例.A组给予整体化康复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A组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87%,B组为76.92%,对比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A组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 为冠心病患者行整体化康复护理可改善其心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具有较佳的护理效果.
作者:杨奕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注射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配合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注射溶栓治疗,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疗后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方法.结果 经过护理配合后,两组患者的脑神经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神经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阿替普酶注射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配合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加强护理配合在临床上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翠娥;张琴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比较常规办理出院与提前预约出院的效果.方法 对近4年来在我科住院的200例出院患者对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中100例为常规出院患者,100例为提前预约出院患者,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100例提前预约出院患者家属满意率达到100%,零投诉,杜绝了费用错误;患者安全得到保证.结论 提前预约出院杜绝了费用错误,有效提高家属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等候的时间,提高科室出院服务工作效率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张燕;李永英;杨明丽;李翠芝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发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11月我院50例发热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传统护理,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家属焦虑评分、护理满意率及惊厥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家属焦虑评分及惊厥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的发热症状及家长焦虑情绪,减少惊厥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在发热患儿护理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杨弘;冶星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研究探讨胃溃疡患者实施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胃溃疡患者80例,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饮食护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理症状、生活质量、满意度等变化.结果 观察组采取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的为87.5%,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等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 对于胃溃疡的患者,采取个性化饮食护理干预,可以促进疗效的提高,消除患者的不良心里想法,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同时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可以在今后的护理过程中推广.
作者:龚丽媛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研讨创伤性骨折患者接受疼痛控制护理方案干预的可行性.方法 针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诊疗的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随机非盲实验并分组,Ⅰ组按常规标准进行干预处理,Ⅱ组施行疼痛控制护理,观察评估两组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Ⅱ组在术后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日上相比Ⅰ组均有明显缩短或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的护理满意调查结果相比,Ⅱ组在护理总满意度上显著提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疼痛控制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骨折恢复,值得推荐.
作者:邓木芝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绞痛病人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之间,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心绞痛患者60例,采用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分析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DS、SA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心绞痛患者加强心理干预,改善患者负性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蒋素兰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究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以及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情况.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这一年的时间周期里,将我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26例遵循自愿原则参与本研究,根据患者参与本研究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63例.分组中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分组中的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情志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康复护理依从性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指标对比对照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在康复护理依从性方面的对比中,观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脑梗死患者在院内接受治疗过程中能够结合早期情志护理对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很好的改善,同时改善康复护理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蕾 刊期: 2018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