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耘
目的 探讨分析针对胃癌手术患者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胃肠生理功能改善,以及控制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临床作用.方法 将74例手术胃癌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为参照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指标,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指标,术后排便恢复时间指标、术后饮食行为恢复时间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指标,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指标,术后排便恢复时间指标、以及术后饮食行为恢复时间指标均短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 为临床中收治的手术胃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能支持和促进患者在术后阶段的胃肠道基础生理功能实现快速且充分改善,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为肿瘤科临床医学事业繁荣发展创造支持条件.
作者:徐艾莉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慢性肝病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6月-2017年6月90例慢性肝病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比较效果.结果 观察组慢性肝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意识、健康知识掌握度和自我概念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在慢性肝病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确切,可改善预后,提升患者自理水平,促进患者生存质量提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进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分析研究品管圈实践中如何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且在降低硬膜外镇痛患者导管滑脱率中的效果.方法 2018年1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将2018年1月至3月我院持续硬膜外镇痛总人次设为品管圈改善前期(对照组);将2018年4月至6月持续硬膜外镇痛总人次设为品管圈改善期和维持期(研究组),分别与品管圈改善前期比较.比较两组患者安静状态下疼痛程度VAS评分、导管滑脱率及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安静状态下疼痛程度VAS评分随着时间推移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镇痛导管脱落率及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硬膜外镇痛患者临床护理中,能显著提升疼痛护理效果,降低导管滑脱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李志容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护理与细节护理在手术室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7年10月到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手术室的细节护理,针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室的常规护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实验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24%.实验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2%,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68%,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节护理在手术室管理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应用细节护理,不仅大大降低了医院感染的风险,还使得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值得在各大医学领域推广.
作者:覃源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血液净化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8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1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具体效果.结果 接受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SCL-90测评量表的终评分结果明显要好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更加健康,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李胜梅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比较常规办理出院与提前预约出院的效果.方法 对近4年来在我科住院的200例出院患者对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中100例为常规出院患者,100例为提前预约出院患者,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 100例提前预约出院患者家属满意率达到100%,零投诉,杜绝了费用错误;患者安全得到保证.结论 提前预约出院杜绝了费用错误,有效提高家属为患者办理出院手续等候的时间,提高科室出院服务工作效率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张燕;李永英;杨明丽;李翠芝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对比分析静脉治疗护理SOP(标准流程)实施前、后我院静疗护理质量.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搜集的800例静脉输液住院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SOP),再搜集同期我院800例静脉输液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SOP).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静脉输液住院患者的输液并发症发生率、钢针使用错误率、穿刺部位错误率、敷料固定错误率、导管维护错误率以及静脉输液工具使用类型(钢针输液、留置针输液、PICC输液).结果 实验组静脉输液住院患者的输液并发症发生率、钢针使用错误率、穿刺部位错误率、敷料固定错误率、导管维护错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静脉输液住院患者的钢针输液、留置针输液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脉输液住院患者的PICC输液所占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治疗护理SOP实施后比实施SO前能够显著提高我院静疗护理质量.
作者:宋章艳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影响护理人员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应用现状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次试验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我市11家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人员348例(2016年9月-2017年9月),随后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行为现状量表进行评判,主要是观察护理人员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应用现状情况,同时采取安全文化态度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认知现状量表以及职业倦怠量表和管理现状量表等其他量表来观察影响护理人员术中低体温护理干预应用现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安全文化、认知现状以及管理现状等评分与行为现状得分呈现正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职业倦怠得分与行为现状得分呈现负相关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文化、认知现状、管理现状以及职业倦怠等情况对于行为现状得分影响高,高达40.8%.结论 护理人员在术中进行低体温护理干预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文化、认知现状以及管理现状情况,同时还要注意职业倦怠的情况,加强这些方面的影响.
作者:石慧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优质护理方式在成人输液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于2017年1月至12月来我院成人输液室接受输液治疗的60例患者,将其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优质护理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方式,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式,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在此基础上评断优质护理方式在成人输液室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优质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常规护理组为86.67%,优质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且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方式在成人输液室中有着及其显著的临床效果,为此,医院的成人输液室应加强对优质护理方式的应用推广.
作者:黄萍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对GDM分娩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GDM的孕妇100例分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传统体位分娩;试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自由体位分娩.采用SAS、SDS、LAS分别测量焦虑、抑郁度、分娩控制感.同时观察会阴侧切,肩难产,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焦虑、抑郁得分,会阴侧切、肩难产、剖宫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娩控制感高得分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可提高GDM产妇分娩质量,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丁耘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171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急诊外科创伤救治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所有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救治,152例患者存活,抢救成功率为88.89%.结论 急诊外科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对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是保证患者生存,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敏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分析阿替普酶注射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配合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均接受阿替普酶注射溶栓治疗,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疗后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方法.结果 经过护理配合后,两组患者的脑神经损伤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神经损伤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阿替普酶注射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配合上,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促使患者尽早康复,加强护理配合在临床上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翠娥;张琴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研究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16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通过两组患者康复程度和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的数据对比,明确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康复程度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不仅促进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患者痛苦,而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院和患者的摩擦冲突,在骨科临床护理中有明确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毛婷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模式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患者术后治疗期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4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行循证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指标高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指标低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 针对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手术的患者实施术后治疗期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支持和确保患者顺利获取到较好临床结果,适宜借鉴推广.
作者:郭晓晶;亢俊英;王瑜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在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之间,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SDS、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量和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同时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产妇进行综合护理,能够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兴翠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智力、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性对症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患儿神经功能恢复疗效、干预期三个月、六个月时分别代表智力和运动能力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结论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智力、运动能力有极大改善,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苏丽丽;贲国平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卵巢癌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02-2018.02接收的80例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对比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GQOL-74评分、SAS评分以及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卵巢癌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可在临床上广泛性应用.
作者:孙艳艳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分析晚期肝癌患者的疼痛控制和临终关怀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8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4)和试验组(n=54),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疼痛控制与临终护理关怀护理,对两组护理前后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两组VAS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组间给予比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肝癌患者实施疼痛控制和临床关怀护理,可显著减轻疼痛,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普及.
作者:郑蒙蒙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中药足浴配合耳穴埋籽对60例妇科患者术前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术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药足浴配合耳穴埋籽进行中药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紧张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P<0.01).结论 应用中药足浴配合耳穴埋籽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前睡眠质量,改善患者术前焦虑、紧张等症状,为手术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应用价值较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俊敏 刊期: 2018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和研究降低病区护理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的实践和效果.方法 对目前的身份识别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目前执行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改进护理流程,使之与改进前对比.结果 改进前后的患者身份识别的缺陷率相比,改进后的身份识别的缺陷率较改进后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具体情况,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可以时工作效能得到提升,使患者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作者:梁文珠 刊期: 2018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