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实践

毛婷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 骨科临床护理, 应用实践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治疗的16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通过两组患者康复程度和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的数据对比,明确人性化护理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康复程度以及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不仅促进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患者痛苦,而且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院和患者的摩擦冲突,在骨科临床护理中有明确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立体聚焦支持护理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立体聚焦支持护理在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16年4月-2017年10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中选出12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分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立体聚焦支持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放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18.33%,且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 立体聚焦支持护理的应用为患者提供立体化网络结构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荣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维持性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血液净化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8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1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具体效果.结果 接受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SCL-90测评量表的终评分结果明显要好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更加健康,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树立面对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李胜梅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微信平台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微信平台对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9月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指导.出院后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随访,试验组患者家属则加入微信群.此群定期向患者家属发送疾病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与信息.通过互动给予个性化干预.于出院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再评估.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管道护理规范性、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信平台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耿芹;仲美华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人文关怀在'植物状态'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植物人是指与植物生存状态相似的特殊状态,多数'植物状态'患者的认知能力基本丧失,仅保留部分本能神经反射,植物人仍有恢复可能,而临床上加强对该类患者的人文关怀护理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

    作者:林希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探讨临床路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本文将对临床路径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组,另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21.54±2.17)、康复时间(3.82±1.62)、出院时间(5.02±0.38)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时间(38.47±4.76)、康复时间(6.67±1.34)、出院时间(7.92±2.26),生活质量(94.47±1.73)高于对照组(56.28±1.3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5.7%(45/47)明显高于对照组82.9%(39/47).结论 在对急诊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防止护理中有关安全隐患的发生,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申香淑;韩吉淑;李香玉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产科护士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产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预防相关知识的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产科护士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表对我院产科护士进行现场调查分析.结果 (1)调查问卷总分52分,本组护理人员高得分51分,均分38.775±6.156分;(2)低年资护士得分较低;(3)职称、护龄与深静脉血栓基础知识得分、危险因素识别能力以及预防干预行为呈正相关.结论 产科护士对待深静脉血栓态度积极,但认识不足,预防干预行为有待提高.护理管理者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加强产科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继续教育培训,尤其对低年资的护士.

    作者:赵莎莎;张剑萍;吴文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心脏移植术后高钾血症患者非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

    目的 总结心脏移植术后肾功能损伤并发高钾血症患者非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行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患者30例,有3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伤并高钾血症,通过每日监测患者血电解质、尿量及肾功能的变化,及时发现患者肾功能损伤,停用含钾药物、应用钙剂、葡萄糖+胰岛素(3~4:1)、袢利尿剂、调整免疫抑制剂、口服聚苯乙烯磺酸钙治疗及低钾饮食护理后患者血清钾恢复正常.结果 1例患者因心脏排斥反应死亡,2例患者经治疗后血钾恢复正常结论 心脏移植术肾功能损伤表现不明显,应通过监测尿量、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及早处理,一些非血液净化的方法也能使患者血钾恢复正常.

    作者:何土焕;唐兰馨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正压防堵管留置针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正压防堵管留置针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01至2018-06入住我科的120例骨科手术患者,按小化法动态随机将其分为:①正压防堵管留置针组(治疗组);②普通留置针组(对照组),比较效果.结果 治疗组一次性穿刺成功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堵管、脱管、局部肿胀、渗血、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压防堵管留置针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临床护理应用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叶静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观察组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45.0%,差异性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王丽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五行情绪护理方案对ICU清醒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 分析五行情绪护理方案在ICU清醒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ICU患者中,随机抽选78例清醒患者纳入此次研究,征得患者同意,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两组,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心理护理,研究组则在参照组基础上,采取五行情绪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2d后及7d后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的平均分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 入住ICU2d时,两组患者的相关评分结果比较接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住ICU7d后,研究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显著参照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评分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ICU清醒患者五行情绪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睡眠质量,更利于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谭艳萍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急诊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80例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分40例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护惠沟通技巧,从而比较这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输液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7.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由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输液过程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不仅你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罗静;杨海妮;黄美娟;陈智萍;吕雪娴;林婷婷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柔性管理应用于血管外科护理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将柔性管理应用于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血管外科在2016年8月-2017年9月接受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柔性管理,观察两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在护理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科显著提高血管外科护理管理效果,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

    作者:祝欣;王蒙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可分体式隐私保护免脱袜裤在会阴部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更好地满足患者术中保护个人隐私的需求,消除其紧张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10月在我院施行会阴部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50例,设计制作可分体式隐私保护免脱袜裤并应用于观察组,对照组穿着传统手术裤,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和患者对术中隐私保护的满意度.结果 患者SA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隐私保护的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分体式隐私保护免脱袜裤在会阴部手术中的应用,能有效保护患者隐私,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汪杏珍;姚继云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肝肿瘤切除术患者运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肝肿瘤切除术患者运用疼痛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4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入院治疗接受肝肿瘤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20),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小时三个阶段疼痛程度和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术后6、12、24小时疼痛程度分别为:(7.78±1.32)分、(7.09±0.44)分、(6.43±1.68)分,治疗效果:自由活动时间(32.14±2.02)小时、芬太尼用量(1.21±0.64)毫克、住院时间(19.58±1.17)天;研究组术后6、12、24小时疼痛程度分别为:(6.29±0.63)分、(5.58±1.65)分、(4.21±1.03)分,治疗效果:自由活动时间(40.32±1.73)小时、芬太尼用量(0.56±0.12)毫克、住院时间(15.38±1.26)天,两组数据之间进行对比,P<0.05.结论 对肝肿瘤切除术患者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可以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增加患者自由活动时间,有突出的临床效果,故值得采纳应用.

    作者:顾银霞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内镜治疗胆结石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术后延续护理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内镜治疗胆结石患者接受临床护理路径、术后延续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经内镜治疗的胆结石患者,共60例,按入院时的数字编号进行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术后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经内镜治疗的胆结石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和术后延续护理能够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极大的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辉;吴冬冬;陆安婷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智力、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智力、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性对症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病患儿神经功能恢复疗效、干预期三个月、六个月时分别代表智力和运动能力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0.05).结论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智力、运动能力有极大改善,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苏丽丽;贲国平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分析

    目的 对于现阶段护士的核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为护士的进步提供体系构建的依据.方法 对从事护理的10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德尔菲咨询研究办法确定全方位的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详细划分了各个指标的占据位置.结果 经过两轮护理人员的咨询沟通后,反馈的有效性达到了86.5%和98%,权威系数为0.89,根据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将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分为一级内容、二级内容和三级内容,其中一级指标又详细的划分为,护理意识,实践操作技能,护理相关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未来发展潜力,优秀品质等.结论 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在集中化、统一化的专家建议下,体系的构建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可全方位测评护士的整体素养.

    作者:樊子双;谭淑娟;付志华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个性化护理对脑外伤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脑外伤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的影响.方法 126例脑外伤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3例)和对照组(n=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期间痰液黏稠度、PaO2、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PaO2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脑外伤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效果良好,改善人工气道血氧水平,降低痰液黏稠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葛娟;朱雪芳;李燕静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防治效果.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各15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病症治愈率以及迟发性脑病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与病症治愈率明显较高,且迟发性脑病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数据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病症治愈率,降低迟发性脑病发生率.

    作者:张敬 刊期: 2018年第43期

  •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171例急诊外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急诊外科创伤救治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所有急诊外科创伤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救治,152例患者存活,抢救成功率为88.89%.结论 急诊外科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对急诊外科创伤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是保证患者生存,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敏 刊期: 2018年第43期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