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雌激素受体变化及雌激素的治疗作用

郎春花;田文;刘志民

关键词:老年女性, 糖尿病患者, 雌激素受体, 受体变化, 胰岛β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 外周血白细胞, 女性患者, 尼尔雌醇, 诊断标准, 口服降血糖药, 功能减退, 放射配体结合法, 周围血白细胞, 选择年龄, 外周血细胞, 生物学效应, β细胞分泌, 研究对象, 位点
摘要:目的:检测18例老年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围血白细胞雌激素受体的变化,对女性老年糖尿病患者雌激素的辅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8例老年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标准为1980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0±15岁,病程5~20年.选择年龄相当的女性无糖尿病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方法采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雌激素受体(ER).以[3H]雌二醇为配体,[3H]E2均购自英国放化中心,[3H]E2的浓度为0.2~0.3 nml/L.孵育温度为37℃.患者均口服尼尔雌醇2.5 mg 1次/2周.结果:老年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ER为158±76位点细胞,健康老年女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ER为238±92位点/细胞,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ER明显低于健康老年女性患者(P<0.05).老年女性患者在口服降血糖药不变的情况下,服用尼尔雌醇后,2周后复查及4周后复查,血糖平均降低2.6±1.9 mmol/L,(P<0.05).结论:老年女性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细胞ER明显降低,已证实胰岛β细胞存在雌激素受体,雌激素与其受体结合可表现多种生物学效应,针对靶细胞胰岛β细胞ER的降低,可使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易在患者口服磺脲类降血糖药出现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应用尼尔雌醇后可与胰岛β细胞上的ER结合,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起到一定的降糖效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相关文献
  • 肺叶切除术对心肌血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围手术期心肌缺血(PMI)是严重威胁手术患者生命的围手术期的主要问题之一,PMI所致的围手术期死亡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观注.肺是唯一直接接受心脏全部血量的器官,本文通过肺叶切除这一急性肺损伤过程,观察手术对冠脉狭窄和非狭窄犬心肌血供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PMI的可能机制,以便为临床围手术期保障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丽;李大连;王云喜;栾造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1,25(OH)2D3及其类似物对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增殖分化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

    目的:研究维生素D3受体(VDR)及其靶基因p21在1,25(OH)2D3及其类似物调节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增殖分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VDR反义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用Lipofectamine法转染人骨肉瘤细胞系HOS-8603,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转染的单克隆细胞株(VDRasl~6),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瞬时转染报告基因技术分别检测VDRas3细胞内源性VDR蛋白的表达情况和转录激活功能;继而利用VDRas3细胞研究VDR被阻断后细胞增殖以及靶基因p21 mRNA表达的变化.用定量RT-PCR法检测1,25(OH)2D3对p21 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构建p2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p21)并稳定转染HOS-8603细胞(细胞株命名为HOS-p21),Western blot法鉴定HOS-p21细胞内p2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KP)的表达,观察该细胞的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VDRas3细胞内源性VDR蛋白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细胞;1,25(OH)2D3作用72 h后,对照细胞的报告基因CAT转录活性增加约3.5倍,而VDRas3细胞CAT的转录基本不受激素诱导;在内源性VDR被阻断后,1,25(OH)2D3及其类似物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对VDR的靶基因p21 mRNA表达的诱导作用均明显减弱.1,25(OH)2D3作用2 h即可诱导HOS-8603细胞内源性p21的表达,4 h达高峰,24 h仍未回降.细胞过度表达p21后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培养6 d时细胞数为未转染细胞的50%;并且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细胞的分化标志性抗原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1,25(OH)2D3及其类似物对HOS-8603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是由VDR介导的.1,25(OH)2D3对p21 mRNA诱导作用可能是激素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陈玉霞;刘宇健;宋亮年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作用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晶体后囊混浊(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的主要远期并发症.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并移行至后囊下和向成纤维细胞的转化是后囊混浊的基本病理过程.

    作者:彭惠;李平华;罗莉霞;骆云鹏;汤为学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高密度脂蛋白注射液和洛伐他汀抗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比较研究

    目的:观察高密度脂蛋白(HDL)注射液对高胆固醇饲料诱导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消退作用.方法:90只新西兰白兔共分成9组.处理方案包括预防性给药和治疗性给药.

    作者:易光辉;杨保堂;吴孟津;尹卫东;杨永宗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血管紧张素Ⅱ对细胞因子诱导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引起心肌成纤维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目的:本实验采用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A细胞因子引起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bs)死亡时,是否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有关;B. 血管紧张素Ⅱ是否具有抗iNOS表达引发CFbs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A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interleukin-1 β组(5 ng/mL), interferon-γ组(10 ng/mL),tumor necrosis factor-α组(10 ng/mL).B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interleukin-1 β(5 ng/mL)组,interleukin-1β+Angiotensin Ⅱ(10-6mol/L, AngⅡ)组,interleukin-1β+S-methylisthiourea(3×10-5 mol/L, iNOS抑制剂)组,interleukin-1β+Angiotensin Ⅱ+losartan(3×10-5mol/L, AngⅡ一型受体拮抗剂)组,interleukin-1β+Angiotensin Ⅱ+DP123319(3×10-5 mol/L, AngⅡ二型受体拮抗剂)组.结果:我们发现,interleukin-1 β组(5 ng/mL)能够诱导iNOS蛋白的表达和一氧化氮(NO)的生成,并且存在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而interferon-γ组(10 ng/mL)或tumor necrosis factor-α组(10 ng/mL)则没有这种作用.AngⅡ(10-6 mol/L)能够降低interleukin-1β诱导iNOS蛋白的表达和CFbs的死亡;iNOS抑制剂S-methylisthiourea (3×10-5mol/L)能够抑制NO的生成,减少CFbs的死亡;AngⅡ一型受体拮抗剂losartan具有拮抗AngⅡ抗iNOS表达引发CFbs死亡的保护作用,而AngⅡ二型受体拮抗剂DP123319(3×10-5mol/L)无此作用.结论:Interleukin-1β能够诱导CFbs中iNOS蛋白的表达,AngⅡ具有抗iNOS表达引发CFbs死亡的保护作用,而且可能是通过其一型受体发挥作用的.

    作者:田斌;刘健;Peter B.Bitterman;Robert J.Bache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脑室注射α-helical CRH对大鼠LPS性发热及中隔区AVP含量的影响

    目的和方法: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是一种重要的中枢发热介质.为进一步观察CRH在大鼠LPS性发热中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第三脑室注射CRH受体拮抗剂α-helical CRH(9-41)对SD大鼠LPS性发热及脑中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 AVP)含量的影响.结果:第三脑室注射300 ng的LPS引起大鼠结肠温度双相性升高,其3.5 h发热反应指数(thermal response index, TRI3.5)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事先向第三脑室注射α-helical CRH(9-41)(5 μg)再注射LPS组,TRI3.5明显高于单独注射LPS组,而脑中隔区AVP含量明显低于脑室单独注射LPS组,脑室单独注射α-helical CRH(9-41)组和对照组比较,脑中隔区AVP含量和TRI3.5没有明显差别.结论:脑室注射α-helical CRH(9-41)明显增强大鼠LPS性发热,CRH可能通过诱导脑中隔区AVP等发热体温负调节介质的生成发挥限制大鼠LPS性发热的作用,但并不能排除CRH的致热作用.

    作者:屈洋;王华东;王彦平;严玉霞;陆大祥;李楚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康赛宁联合IL-2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原发瘤生长的影响

    目的:选择具有协同免疫调节作用的生物制剂进行联合治疗是提高肿瘤生物治疗,减少抗癌药物的副作用.方法:40只C57BL/6小鼠右侧腋下皮下接种Lewis肺癌瘤株(LLC)1.5×106实验分4组,每组10只小鼠,Ⅰ组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Ⅱ组注射康赛宁;Ⅲ组为注射IL-2;Ⅳ组为康赛宁+白细胞介素Ⅱ剂量减半.接种肿瘤第2 d开始用药,间日注射,5次为一疗程,进行二个疗程,中间间隔4 d.结果:1. Ⅱ、Ⅲ组较对照组Ⅰ肿瘤潜伏期延长,肿瘤体积与重量都明显减少(P<0.05).第二个疗程结束时,抑瘤率分别为40%、30%,且至接种肿瘤第48 d,二组分别有20%、30%小鼠不发瘤.2. Ⅳ组肿瘤潜伏期同Ⅱ、Ⅲ组肿瘤体积与重量较对照组减少更加显著(P<0.001,P<0.01),抑瘤率为60%,40%小鼠不发瘤.结论:联合应用康赛宁与白细胞介素Ⅱ免疫治疗,可明显加强二者的抑瘤效应,减少剂量.为临床联合应用二者瘤内注射治疗癌症患者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蔡军伟;周洁;司兆学;杨晶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脊髓中间外侧神经元NOS与FAS和NT3共存

    目的:研究表明,脊髓中间外侧神经元含有NOS.但是,这些神经元是否含有Fas和NT3并不清楚.方法:取成年猫脊髓L3节段制作20 μm厚冰冻切片并分两组,两组切片均先以NADPH-d酶组化法染片,NBT兰色反应显色显示脊髓中间外侧NOS阳性神经元,而后各组切片分别再用Fas和NT3(1∶1500, Santa Cruz)兔抗血清以免疫组化ABC法染片,DAB棕色反应呈色,观察NOS与Fas和NT3在脊髓中间外侧神经元是否共存.结果:在脊髓中间外侧神经元观察到双标反应物,Fas主要位于细胞核,胞浆弱阳性反应,NOS的阳性反应物则主要位于细胞核,胞浆弱阳性反应,NOS的阳性反应物则主要位于细胞浆.相对之,NOS和NT3的阳性反应物则均位于细胞浆.神经突起内均见双标染色.结论:脊髓中间外侧神经元内NOS、Fas和NT3共存.由于NOS、Fas和NT3分属酶、凋亡基因和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提示脊髓中间外侧神经元至少可能含有上述三个家族的某一成员,进而也提示这些成员可能与脊髓中间外侧神经元的某些生理功能有关.

    作者:冯忠堂;王廷华;王金德;李明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PDGF-B链基因上游序列中与HMGI结合A-T丰富区的初步分离和鉴定

    一些动脉粥样硬化相关致病因素可诱导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链(PDGF-B)基因表达,这一过程涉及众多反式作用因子和基因上游调控序列之间的相互作用.染色体结合蛋白--高迁移率蛋白Ⅰ(HMGI)可通过与DNA上的A-T丰富区结合,影响多种基因的转录.目的:分离和鉴定PDGF-B链基因上游序列中与HMGI结合的A-T丰富区,并初步分析其功能.方法:DNA重组技术和凝胶迁移率改变法(EMSA).结果:重组人HMGI蛋白(rHMGI)可与PDGF-B链基因上游序列结合.在-1758/+43 bp片段内至少存在两个与HMGI结合的A-T丰富区,其中一个位于-190/+43 bp片段内,可能是涉及TATA盒在内的TTTATAAA,另一个位于-1304/-990 bp内,该区有两个TTTATAAA序列.被蛋白激酶C和CDC2激酶磷酸化的rHMGI与-1304/990 bp片段内A-T丰富区的结合活性明显减低,但未观察到PKC磷酸化明显减弱rHMGI与-190/+43 bp片段的结合.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弱氧化低密度脂蛋白(mmLDL)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处理的ECV304核抽提物中,加入低剂量的rHMGI显著增强核转录因子NF-κB与PDGF-B链基因上游切应力反应元件(SSRE)的结合,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高迁移率蛋白Ⅰ可与PDGF-B链基因上游一个或数个A-T丰富区结合,促进转录因子NF-κB与SSRE的相互作用,并可能受蛋白激酶C和CDC2激酶的磷酸化调节.这对深入阐明致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诱导PDGF-B链基因转录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小明;邱劲;李健;沈传陆;李素敏;斯勤;郭恒怡;吴其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油酸致ARDS过程心肌脂质过氧化和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合并左心功能降低时血浆和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和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以了解它们在左心功能降低中的作用.方法:用油酸(OA)静脉注射诱发兔肺损伤所致ARDS模型并分为30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 4组.结果:(1)油酸各时间组血浆和心肌组织的GSH-Px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P<0.01),而且二者呈负相关(r=-0.93,P<0.01);(2)油酸30 min和60 min组血浆NO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在油酸90 min和120 min比油酸60 min组又有显著减少(P<0.01);(3)心肌组织NO含量在油酸30 min时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而在油酸60 min以后各组与油酸30 min组相比又有所减少(P<0.01);(4)电镜下见到对照组心肌组织结构正常.OA 90 min组可心肌细胞水肿;肌原纤维有破坏、肌丝断裂;明暗带结构不清楚;线粒体固缩、基质电子密度增大;心肌细胞内质网扩张;胞浆内糖原颗粒减少;心肌细胞核肿大、染色质减少.OA 120 min组可心肌细胞水肿加重;肌原纤维重度破坏;线粒组固缩加重并出现高电子密度颗粒;细胞核不规则、核内染色质明显减少;细胞内糖原颗粒几乎不见.结论:油酸致ARDS过程左心功能降低与脂质过氧化和NO改变有关.

    作者:玛依努尔;张建龙;买买提祖农;冉新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冠心病患者白细胞雌激素受体改变及意义

    已知冠心病发生与性别有一定关联,育龄期妇女发病率极低,更年期后其发病率急剧增加,表明与雌激素有关.已知雌激素生物学作用需通过与受体结合方能表达,为此研究女性心病患者雌激素受体(ER)改变,有助于病因分析.对象与方法:女性冠心病30例,年龄40~65(55±6)岁,均有明显心绞痛及心电图冠脉缺血.另选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40~61岁(53±6)岁.白细胞ER测定.结果:1.血E2测定结果: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分别为46±27和60±31 ng/L,冠心病组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2.白细胞ER测定结果:冠心病组及对照组分别为603±217和881±316位点/细胞,冠心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E2轻度降低,ER明显降低,由于ER降低,E2对血管的保护作用不能发挥,可能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但其ER降低机制及意义有待进一步阐明.

    作者:陈雪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淋巴细胞表面的一种热休克蛋白BE2的分离与鉴定

    目的:BE2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T细胞白血病的恶性淋巴细胞、艾滋病(AIDS)患者的部分淋巴细胞以及EB病毒转化的B淋巴细胞(EBV-B)所表达的细胞表面的一种单聚体蛋白质,分子量为78 kD.Berger等用HTLV-1+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ATL)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小鼠,制备抗BE2的单克隆抗体.该单抗可以识别在CTCL和ATL的恶性T细胞,EBV-B细胞,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淋巴细胞及AIDS的部分淋巴细胞所表达的一种78 kD的单链膜蛋白.休止状态的淋巴细胞受丝裂原等刺激后,其正常的T细胞也可呈BE2阳性.正常T细胞为阴性,而CTCL超过一半为阳性,因而可作为CTCL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指标.BE2在细胞表达的意义尚未确定,为弄清CTCL淋巴细胞及激活的正常淋巴细胞所表达的BE2的性质,本文从BEV-B细胞中分离出BE2分子,测定其氨基酸序列.方法和结果:细胞因蛋白裂解液裂解后,用单向、双向电泳分离、纯化、测定氨基酸序列.其大部分序列与78 kD的热休克蛋白(HSP)同源.提示BE2可能系HSP家族的一个成员,并可能为MHC限制性抗原递呈蛋白和肽合成、转运和装配起作用,HSP分子也能直接作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靶分子.BE2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一样能结合ATP,说明二者有相似性,然而识别胞浆的70 kD和78 kD的HSP的多抗或单抗在BE2阳性的CTCL细胞和EBV-B细胞表面却为阴性,我们对二者进行肽谱分析,表明有一定差异,提示二者是不同的分子或构型不同的分子.结论:BE2可能是存在于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并可能在恶性或转化的淋巴细胞表面表达,估计在肿瘤免疫中有一定潜在的意义.

    作者:董子明;赵明耀;杨洪艳;姚珂;张义国;Carole Berger;Wang Nian-ci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引起离体兔肺动脉舒张反应的特性研究

    目的:在内毒素休克发病早期,肺动脉压增高而平均动脉压降低.我们发现此时肺动脉肌层有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生成;外源性ONOO-可导致离体肺动脉反应性异常,促进肺动脉压增高.有研究报道,ONOO-可直接引起血管舒张.但ONOO-对肺动脉的舒张特性迄今还不清楚.方法:实验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ONOO-对预收缩的离体兔肺动脉的舒张反应、肺动脉内皮细胞对其舒张反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病理意义.结果:(1)ONOO-可剂量依赖性引起预收缩的离体兔肺动脉舒张.分解的ONOO-也有舒张作用,但其舒张效应明显低于ONOO-的作用.ONOO-在10-5mol/L、 5×10-5 mol/L和10-4 mol/L浓度点的舒张反应分别为11.09%±1.84%、31.10%±3.53%和64.35%±3.83%,均明显高于同浓度分解ONOO-的效应(分别为5.88%±1.27%、16.15%±1.82%和34.44%±3.26%).(2)对ONOO-与SNP和ACh引起离体兔肺动脉的舒张反应作了比较观察,结果显示ONOO-的舒张效应显著低于SNP和ACh.(3)ONOO-对去内皮肺动脉的舒张作用明显强于内皮完整的肺动脉,其剂量依赖性舒张反应曲线明显左移.(4)左本实验条件下,ONOO-舒张前后的肺动脉对ACh的舒张反应无明显差异.(5)肺动脉对5×10-5 mol/L ONOO-重复作用时的舒张反应有递减趋势,呈现出快速免疫性.结论:ONOO-对离体兔肺动脉的舒张作用较弱,并受到内皮细胞的抑制性调节,提示ONOO-可能参与内毒素休克早期肺动脉压增高的发生.

    作者:谷振勇;凌亦凌;李淑瑾;孟爱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重组多顺反子逆转录病毒介导的人载脂蛋白AI与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在肌源性细胞的表达

    目的: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poAI)与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作为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的主要组分,在胆固醇由周围组织向肝脏的运输、排泄过程即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RCT)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年研究进一步证实,ApoAI与LCAT的转基因动物能纠正由于遗传缺陷所致的低HDL血症并有效抵抗高脂食物引起的致动脉粥硬化(atherosclerosis, As)作用.

    作者:于书真;范乐明;王南;陈秀英;陈琪;魏恩会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心通口服液加小剂量依那普利、倍他乐克对高血压心脏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干预

    目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往往是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高血压的治疗目的,不仅仅是把血压降至正常,而且更重要的是减轻并且能够逆转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本文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6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2级高血压50例、3级高血压14例,用心通口服液加小剂量依那普利、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左室舒张功能减退64例,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率、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心彩超声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治疗前查肾功能、血脂、血糖,心彩超,有心律失常者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停服其他药物.给山东鲁南制药厂生产的心通口服液10 mL,3次/d,依那普利5~10 mg/d,倍他乐克12.5~50 mg/d.服药期间每周至半月随访1次,观察血压、心率、临床症状,根据血压、心率调节依那普利、倍他乐克剂量,服药3个月后复查心彩超测定左室舒张功能.结果:用药3个月后血压由24.8±3.4/14.8±2.4 kPa降至16.0±1.2/10.2±2.3 kPa(P<0.01);心率自96.0±10.3次/min减为69.0±7.8次/min(P<0.01).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达90%以上.

    作者:谢银莲;兰文胜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Bcl-2基因转染人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目的:我们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研究中发现CML急变细胞bcl-2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慢性期,甚至高于其他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华血液学杂志,1999,20:27);而CML急变时化疗反应甚差,是目前白血病治疗难题之一.为了进一步阐明Bcl-2基因在CML急变中的作用,我们将bcl-2基因转染人CML细胞系--K562,建立了一株bcl-2基因高表达的细胞株--K562/bcl-2,并对它的生物学特性,特别对抗肿瘤药物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方法:Bcl-2cDNA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吴教授惠赠,按常规转染PA317细胞,经筛选、克隆获高病毒滴度细胞--D3.将成对数生长的K562细胞直接加在呈贴壁生长的D3细胞上进行转染,然后取出悬浮细胞在含G418培基中筛选出抗性细胞,即K562/bcl-2细胞.结果:1.BCL-2蛋白表达:K562/bcl-2细胞明显高于未转染的K562细胞,阳性率和阳性指数分别为71%和38%,95和41. 2.细胞形态学:K562/bcl-2细胞有明显聚集成丛现象,核分裂指数低于K562细胞,分别为0.8%和1.4%.3.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率和K562细胞的增殖速度接近,倍增时分别为22 h和22.7 h. 4.FACS检测:K562/bcl-2细胞凋亡率稍低于K562,分别为2.1%和4.8%,细胞周期两者无明显差别.5.核型:均为Ph阳性.6.细胞耐药性观察:通过Ara-C、高三杉脂碱(HHT)和柔红霉素(DNR)对比观察,发现K562/bcl-2细胞对Ara-C和HHT的耐受性明显高于K562细胞,对DNR的耐受性也有所增高.结论:Bcl-2基因转染使K562细胞发生聚集(提示细胞接触性抑制减低),对化疗药物耐受性增加,进一步证明Bcl-2基因高表达与CML急变治疗反应差和预后不良有关,而与细胞增殖周期无明显关系,这就为CML急变的治疗提供了线索.

    作者:赵钧铭;隋雪梅;褚建新;王淑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p62dok蛋白氨基酸和cDNA序列测定

    目的:报道p62dok蛋白的纯化和氨基酸及cDNA序列的测定方法和结果,拟为研究p62dok在胰岛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提供必需的技术方法和试剂.方法:过渡表达人类胰岛素受体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IR)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Hams F-12培养12 h(37℃)后,加入胰岛素+Vanadate或Pervanadate处理.

    作者:汪长华;董峰;董传仁;刘峰;董群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FGF-2在心肌细胞钙离子调节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FGF-2对心肌细胞的[Ca2+]i是否有调节作用,并对FGF-2在心肌细胞促生长作用中的钙信号转导机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方法:选择狗胚心肌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观察1、10、100和1 000 ng/mL重组FGF-2对细胞生长和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细胞在含不同浓度FGF-2低血清培养基中生长5 d,测定细胞数量和分裂指数作为FGF-2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细胞以Fluo-3/AM负载作为细胞内钙离子的指示剂,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钙离子含量的变化,不同浓度FGF-2作用后的1、4和8 h时的细胞内钙离子含量的相对变化以Fluo-3荧光强度的变化作为指标.以连续扫描的方式,观察15 min之内细胞内钙离子动力曲线的变化,以反应FGF-2对细胞钙离子作用的短时效应.结果:1、10、100 ng/mL重组FGF-2可以促使培养的心肌细胞系细胞的增殖和分裂,1 000 ng/mL FGF-2则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该心肌细胞系细胞的Fluo-3/AM染色显示,静息时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是很低的,FGF-2刺激后Fluo-3荧光染色明显上升,并呈现出不均一性,以细胞核区的深染为特点.细胞内钙动力曲线显示,1、10、100 ng/mL FGF-2可引起细胞内钙离子缓慢而持续的上升,1 ng/mL FGF-2组这种现象持续到4 h后消失,而10和100 ng/mL FGF-2组则持续到8 h后才逐渐下降接近正常水平.1 000 ng/mL FGF-2对细胞内钙离子的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在所观察的15 min之内,FGF-2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此后的1 h后开始上升,至8 h后还明显高于对照.结论:FGF-2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系细胞的生长和对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并且这种促生长作用的剂量与促细胞[Ca2+]i的剂量是相平行的.对细胞内钙离子的调控,可能是FGF-2在心肌细胞中发挥其生物效应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宋克群;王仕雯;黄靖香;李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熊胆冻干粉针剂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18 mg/kg熊胆冻干粉针剂(BBI)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同时观察了平均动脉血压(MABp)和存活时间. 方法:取Wistar系大鼠270~320 g,20%乌拉坦皮下麻醉,股动脉放血造成失血性休克60 min后开始给药抢救.动物随机分3组(n=8):(1)正常组:麻醉手术完毕稳定10 min后取材;(2)休克组:麻醉手术完毕稳定10 min,复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60 min后取材;(3)给药组:此组又分2组,即①实验组(BBI组):麻醉手术完毕稳定10 min,复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60 min,静脉滴注18 mg/kg BBI 36 mL/kg后取材;②对照组(NS组);方法同BBI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后取材;给药组观察肾脏超微结构的同时描记MABp和存活时间.结果:休克组内皮细胞轻度肿胀,足细胞肿胀,部分突起互相融合,线粒体肿胀、水肿、空泡化,线粒体嵴排列紊乱、断裂;给药后NS组内皮细胞肿胀明显,足细胞肿胀,突起互相融合,线粒体肿胀、水肿、高度空泡化,线粒体嵴紊乱、断裂,有的线粒体膜破裂;给药后BBI组基本接近正常,足细胞突起排列整齐,线粒体多呈圆或椭圆形,线粒体嵴清晰、排列整齐,与NS组比较,BBI组保护细胞结构作用显著.休克时给药组MABP显著降低,给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但BBI组与NS组比较回升血压作用显著,给药抢救30 min、60 min时分别为P<0.05、P<0.01;存活时间BBI组明显延长,与NS组比较P<0.01.结论:18 mg/kg BBI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肾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减轻缺血性损伤,并能使失血性休克大鼠血压明显回升,延长其存活时间.

    作者:朴英实;朴日龙;金京春;李永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β5整合素在造血细胞上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目的:整合素(integri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在造血细胞的整合素由α和β两个亚基组成,参与细胞与胞外基质、细胞骨架的莲接,并通过酪氨酸和丝氨酸蛋白激酶系统介导细胞信息的传递.αvβ5的过度表达与肿瘤转移及血管形成有关.αvβ3也已证实与血管形成时的能动性调节及肿瘤的转移有关.αvβ3和αvβ5均可作用在摄取腺病毒易感的细胞,因而αvβ3和αvβ5的上调可引起腺病毒与易感细胞再结合增加.为研究αvβ5的功能及其对血源性细胞的作用,我们成功的构建了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和四环素控制下的诱导表达载体系统,并研究其对造血细胞整合素表达时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去除血清的方法,观察血源性细胞凋亡和分化时αvβ5和αvβ3的变化;用抗αvβ5单克隆抗体封闭血源性细胞上的αvβ5时,观察它们对凋亡和增殖的影响.结果和结论:用pGβ5CHT载体转导造血细胞,β5 cDNA未得到表达,用无血清培养诱导血源性细胞分化和凋亡时,αvβ5和αvβ3发生不平衡表达,αvβ5表达升高,αvβ3表达下降,与有血清培养相比,αvβ5和αvβ3比例是增加的,与K562相比,αvβ5对αvβ3的比例从有血清1.146升到无血清1.370,BV173细胞从0.147到0.464,U937从0.188到0.370,HL60从0.220到0.610,这些结果提示αvβ5的表达增加可促进无血清培养细胞的凋亡;用抗αvβ5单抗隆抗体封闭U937细胞,发现U937细胞的磷脂酰丝氨酸密度显著下降,这提示封闭细胞表面αvβ5可抑制细胞无血清引起的细胞凋亡;K562细胞β5表达水平的增加可抑制细胞的增殖.通过对β5反义转录单位的诱导表达研究发现,四环素可阻止tet/vp 16调控的反义β5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外源性和内源性β5基因的表达,β5基因表达的提高可抑制细胞增殖,因而反义β5表达的缺乏与β5表达水平的增加及细胞生长抑制有关.

    作者:殷莲华;赵新永;付四清;Felix Garacia-Sanchez;Deisseroth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