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胼胝体大小及形状与胎龄的相关性研究

刘瑞可;刘芳;任常军;李建英;吴秀芳

关键词:大脑, 胼胝体, 磁共振成像, 新生儿, 胎龄
摘要:目的 通过高场MRI检测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时胼胝体的面积、偏心率及斜率,为早期评价和改善脑发育提供参考.方法 从 沧州市人民医院提取符合研究条件的新生儿头颅高场MRI图像286例,勾画胼胝体后使用MATLAB R2010a中的图像处理函数进行测量,得到胼胝体面积、偏心率及斜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胼胝体面积与胎龄的相关系数为0.61 (P< 0.001),适曲线为二次曲线Y=0.132X2-6.179X+ 141.759,决定系数为0.37(P< 0.001);偏心率与胎龄的相关系数为0.25 (P< 0.001),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009X+0.319,决定系数为0.07(P<0.001);后部斜率与胎龄的相关系数为0.27(P<0.001),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005X+0.349,决定系数为0.07(P< 0.001).结论 新生儿胎龄愈小,胼胝体愈小且愈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足母)趾趾背动脉皮瓣的应用解剖

    目的 为临床游离移植趾背动脉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经红色乳胶灌注的足部标本10例,足部铸型标本20例,观察中母趾趾背动脉的起始、走行规律、分布情况,血管口径,并对皮瓣支配神经及静脉回流进行解剖分析.结果 (足母)趾趾背动脉外径(0.8±0.2)mm.根据趾背动脉起始、口径、供血范围不同进行分型:Ⅰ型:从第1跖背动脉发出,占67%(20例).Ⅱ型:第1跖背动脉同时发出(足母)趾腓侧趾动脉和趾背动脉,占23%(7例).Ⅲ型:(足母)趾腓侧趾底动脉发出或缺如,占10%(3例).结论 (足母)趾背动脉较粗,分支分布、血管神经分布恒定,设计游离的(足母)母趾趾背动脉皮瓣具有解剖学可行性.

    作者:胡德锋;赵晓航;马建安;胡振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豚鼠膀胱中二聚体Cajal间质细胞的分布特点及意义

    目的 观察二聚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在豚鼠膀胱不同组织及部位的分布特点,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豚鼠膀胱壁组织切片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内二聚体ICC分布情况;对膀胱组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用c-Kit抗体标记ICC,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二聚体ICC在膀胱顶部、体部、颈部的分布特点.结果 在电子显微镜下见二聚体ICC主要分布于黏膜下层,而肌层主要以单体ICC为主.免疫荧光染色发现每高倍镜视野下膀胱顶部二聚体ICC平均数量为(3.47±0.53)个,体部和颈部为(1.57±0.45)个和(0.49±0.19)个.膀胱顶部二聚体ICC数量明显高于体部和颈部(P<0.01).结论 二聚体ICC主要分布于豚鼠膀胱顶部的黏膜下层,可能是感受黏膜张力刺激,引发顶部膀胱自发兴奋的起搏细胞.

    作者:王江平;王勤章;丁国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应用微种植支抗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OPN的表达变化

    目的 观察应用微型种植支抗使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成骨细胞诱导和骨改建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应用微型种植支抗牵引移动大鼠下颌第一磨牙的实验模型.OTM组在大鼠右侧下颌做加力牵引,左侧下颌作为对照组,分别于OTM后2、4、7及14天,解剖分离大鼠下颌骨,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OPN表达变化及时间分布特点.结果 HE显示OTM组中张力侧成骨细胞、压力侧破骨细胞表达较多.免疫组化显示OTM组OPN阳性细胞数随加力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第7天达到高峰,此后逐渐降低.结论 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OPN表达的变化规律与骨改建过程中成骨细胞分化、形成和功能密切相关,与牙槽骨改建过程一致.

    作者:黄敏;施健;赵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评价

    目的 模拟天然骨组织的结构和成分,寻找适合骨组织工程的新型支架材料.方法 以透明质酸、壳聚糖为基质材料,在微酸性环境中以一定配比与氯化钙和磷酸二氢钠混合,冷冻干燥得到多孔复合支架材料.然后在乙醇/水/尿素环境中分别陈化0、2、4、8、12和24h,以生成产物钙磷盐前驱体转变为羟基磷灰石,终制备出一种深度矿化的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并通过SEM、EDS等对支架进行表征,研究支架的形貌、成分及力学强度等性能.结果 SEM观察显示,支架材料具有比较均匀的多孔结构,孔径大小为100~200 μm.EDS结果表明,复合支架在一次冻干之后形成的是磷酸氢钙(DCPD),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DCPD逐渐向羟基磷灰石(HAP)转化.而压缩强度则表明经过原位矿化的支架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结论 通过该法得到的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支架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新型支架材料.

    作者:林永新;丁志勇;周孝斌;孙国栋;李志忠;叶碧华;马春燕;周长忍;李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窦汇区影像解剖的虚拟现实技术研究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观察颅内窦汇(Torcular herophili,TH)区解剖及变异的价值.方法 对45例未累及TH区结构的颅内脑膜瘤患者,以及21例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患者,行3D CE-MRV检查,再在VR工作站重建TH,观察其构成及引流特点.结果 根据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直窦(Straight sinus,StS)和双侧横窦(Transverse sinus,TS)的吻合关系,TH区VR解剖形态分为3型:Ⅰ型18例,Ⅱ型15例,Ⅲ型33例.根据SSS汇入TS的方式分为4型:Ⅰ型18例,Ⅱ型26例,Ⅲ型17例,Ⅳ型5例.根据StS汇入TS的方式分为4型:Ⅰ型18例,Ⅱ型23例,Ⅲ型7例,Ⅳ型18例.TS引流优势表现为右侧为主25例,左侧为主9例,基本相等32例.结论 TH区解剖变异性较大,VR技术是观察TH区解剖的有效方法,有助于了解TH区的解剖和引流特点,对临床诊断及TH区手术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世清;王守森;高进喜;荆俊杰;马明;薛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提高防腐固定尸体血管乳胶灌注术效果的实验研究

    乳胶以微细的颗粒,较强的流动性,血管灌注凝固后收缩率小,管道充盈,且具有良好的弹性与韧性,及色彩鲜艳美观的外形等优良性质,已成为目前尸体血管灌注理想、常用的填充剂之一[1-41.但乳胶遇酸即凝固的特性,使得其在灌注防腐固定的尸体材料时,效果不甚理想.原因是防腐固定液为酸性液体.如何优化乳胶在硷性环境下灌注,提高固定尸体血管乳胶灌注效果,本文通过实践研究,找到一种较理想的乳胶血管灌注管道碱化液.

    作者:侯鹏高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骶髂关节的放射解剖学研究

    目的 研究骨盆正位与斜位X线片中骶髂关节的放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提供确切的放射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男女各1具成人干燥髂骨和骶骨的耳状面上分别均匀涂上钡粉,合拢骨盆胶带固定,拍摄骨盆正位和斜位X线片;再将钡粉洗净,用细铅丝分别沿着骶骨和髂骨耳状面的边缘环绕,合拢骨盆胶带固定,分别拍摄骨盆正位和斜位X线片.观察耳状面和骶髂关节在骨盆正位片与斜位片上的投影变化和形态特征.结果 在骨盆正位片可清晰的观察到双侧骶髂关节的前间隙和后间隙及耳状面.斜位片可观察到对侧骶髂关节的情况,骶髂滑膜关节位于X线上骶髂关节间隙的中下2/3;女性骶髂关节较男性短.结论 骶髂关节在骨盆正位和斜位X线片上有其放射解剖学及性别特征,骶髂关节前间隙和后间隙以及耳状面是观察的重点,骨盆正位X线片基本可满线临床需要.

    作者:杨先文;谌祖江;王莉;李义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上位关节突关节内应力变化的研究

    目的 研究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对上位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应力(FS)的影响,并与腰椎融合术进行比较,为人工腰椎间盘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的腰骶段(L广S1)标本,将每具标本依次制作成L4/5椎间盘完整(对照组)、L4/5椎间盘置换和L4/5椎间融合模型,并依次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将压力传感器置入L3/4关节突关节,以400N的恒定轴向载荷,±7.5Nm的力矩模拟生理状态下轴向、后伸和左右侧弯4种运动,分别测量3种模型在各种运动下L3/4关节突关节内压力.结果 在模拟生理载荷的各种运动下,人工椎间盘置换组与椎间盘完整组相比较,上位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椎间融合组相对于椎间盘完整组和人工椎间盘置换组,上位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后,上位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与正常腰椎相比无明显改变,而腰椎间融合术后,上位相邻节段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则显著增加.

    作者:袁一;孔超;鲁世保;张美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不同度数鼻内镜观察鼻咽癌放疗后鼻咽结构的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度数鼻内镜(包括0°、30°、70°镜)在观察鼻咽癌放疗后鼻咽结构镜像的差异性,并分析各种镜头应用的优缺点.方法 对我们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诊治的7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进行定期随访,对应用不同度数鼻内镜观察查鼻咽结构的镜像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鼻咽结构在不同度数鼻内镜下镜像存在差异,不同度数鼻内镜所观察的视野范围不同,鼻咽癌放疗后鼻咽结构观察效果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度数鼻内镜在观察鼻咽癌放疗后鼻咽结构存在差异性,各有优缺点,结果可供镜头选择的参考.

    作者:林浩然;杨田福;杨丽;梁华锋;李锐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背阔肌腱下滑囊炎的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 为临床诊治背阔肌腱下滑囊炎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20侧成人肩关节标本(右11侧、左9侧),对背阔肌腱下滑囊及与其邻近易误诊的解剖结构进行观测.结果 背阔肌腱下滑囊位于肱骨结节嵴间沟底、肱骨小结节嵴、大圆肌附着部与背阔肌腱止点之间.肱骨结节间沟可分为肱骨大、小结节间沟和大、小结节嵴间沟,确定该滑囊的上下位置,即从肱骨小结节高点至背阔肌腱下滑囊上端距离为(27.43±4.71)mm,可以确定该滑囊的上下位置,背阔肌腱下滑囊的内外位置关系,从肱二头肌长头腱内侧缘距背阔肌腱下滑囊中点为(8.12±1.23)mm,可以确定该滑囊的内外位置关系.背阔肌腱下滑囊的相关数据,在肱骨结节嵴间沟上、下高度为(36.5±4.79)mm,中点宽度为(8.62±1.83)mm.背阔肌腱下滑囊周围易发生炎症的有肱二头肌长头腱滑液鞘、大圆肌腱下滑囊、喙突下滑囊、胸大肌骨管等.结论 本研究为背阔肌腱下滑囊的诊疗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作者:耿春梅;陈奇刚;赵永祥;王琦;刘宗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一种新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分析

    目的 建立下颌骨髁突缺损有限元模型,研究新型人工颞下颌关节的应力分布及位移改变.方法 运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ANSYS软件建立含完整牙列的下颌骨右侧髁突缺损有限元模型并分析新型人工颞下颌关节在模拟咬合力加载的情况下假体及下颌骨硬组织的应力分布和位移情况.结果 下颌骨整体等效应力值均低于20 MPa,大形变值不超过0.05 mm.结论 新型人工颞下颌关节能避免过大应力导致的假体断裂和骨质吸收,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殷学民;扶晟;刘雄;张君伟;李子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第5腰动脉起自骶正中动脉1例

    腰动脉为腹主动脉的壁支,常为4对,自腹主动脉后壁的两侧发出,横越腰椎体前面.偶有第5对腰动脉,自腹主动脉或左、右髂总动脉的两侧发出.作者在本例标本的制作中见其第5对腰动脉从骶正中动脉的两侧发出(图1),报道如下.

    作者:杜广润;周涛;马琳璐;张桂平;邓会;刘赛赛;付升旗;马会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肾型n-HA/PA66腰椎间融合器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的有限元分析

    目的 设计一种新型的“肾形”n-HA/PA66腰椎间融合器(cage),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研究其在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中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 建立正常人体L3-L5节段三维模型,模拟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应力分析,比较肾型与子弹头型n-HA/PA66腰椎间融合器应力分布的差异.结果 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工况下两种不同cage的TLIF手术模型对比,子弹头型cage大应力分别为32.8、32.8、31.4、31.3、32.8、34.2 MPa,肾型cage大应力分别为13.2、11.4、10.9、10.1、11.7、11.1 MPa;而且肾型cage应力集中区域小于子弹头型cage.结论 肾型n-HA/PA66腰椎间融合器固定的椎体应力分布小而均匀,理论上可有效降低cage沉降率.

    作者:王晓峰;欧云生;蒋电明;李开庭;杨博;刘渤;安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一种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评价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稳定性.方法 8具较新鲜的成人枕颈标本(C0-4),随机分成4组:①完整状态组(A组)、②寰枢椎不稳状态组(B组)、③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状态组(C组)和④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状态组(D组).测量在1.50 Nm的力矩下,寰枢关节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等6种运动方式下的运动范围(ROM)及稳定性指数(Sf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与A组的各方向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D组的各方向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组与B组和D组的屈伸、侧屈和旋转的稳定性指数(S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屈伸、侧屈和旋转的Sf值接近完整状态组(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在重建寰枢关节稳定性上有独特优势,既可维持寰枢椎的活动性,又可达到坚强固定的稳定性,为寰枢椎后路固定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作者:蒋伟宇;于亮;马维虎;赵刘军;徐荣明;王以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输卵管结构病变引发不孕的诊疗研究进展

    WHO在31届年会报告中指出,各国的不孕率占育龄夫妇的5-15%.我国的调查结果初婚育龄妇女的不孕率在3.35%~19.08%,平均6.89%[1].目前不孕症患者日益增加,且35~44岁的大龄妇女比例增至37%[2],所以不孕症也是世界性的健康与社会医学问题.

    作者:包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oflex植入术与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L4/5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 通过将L4/5节段Coflex植入内固定与单节段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的比较,比较Coflex等非融合理念用于中年患者的优势.方法 随访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在我科行L4/5单节段Coflex植入术与L4/5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的患者,年龄限制在40~60岁.其中Colfex组患者48例,融合组患者52例.统计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平均住院天数的差异.记录术前术后患者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值(JOA)、功能障碍指数(ODI)及视觉评分量表(VAS)评分值.在术前及术后的站立侧位片上测量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变化,在过伸过屈动力位片上测量邻近节段椎间活动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OA、ODI及VAS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flex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小于融合组.Cofiex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较轻.Coflex组患者术后上下邻近节段的活动度与术前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融合组患者术后上下邻近节段的活动较角术前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40~60岁的中年患者,单节段Coflex与融合术均能取得满意的术后疗效,但Coflex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且能有效的保护邻近节段的退变.

    作者:梁昌详;昌耘冰;詹世强;王义生;柯雨洪;尹东;肖丹;郑晓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新生儿胼胝体大小及形状与胎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高场MRI检测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时胼胝体的面积、偏心率及斜率,为早期评价和改善脑发育提供参考.方法 从 沧州市人民医院提取符合研究条件的新生儿头颅高场MRI图像286例,勾画胼胝体后使用MATLAB R2010a中的图像处理函数进行测量,得到胼胝体面积、偏心率及斜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胼胝体面积与胎龄的相关系数为0.61 (P< 0.001),适曲线为二次曲线Y=0.132X2-6.179X+ 141.759,决定系数为0.37(P< 0.001);偏心率与胎龄的相关系数为0.25 (P< 0.001),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009X+0.319,决定系数为0.07(P<0.001);后部斜率与胎龄的相关系数为0.27(P<0.001),适曲线为直线方程Y=0.005X+0.349,决定系数为0.07(P< 0.001).结论 新生儿胎龄愈小,胼胝体愈小且愈圆.

    作者:刘瑞可;刘芳;任常军;李建英;吴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前臂中下段尺动脉走行变异1例

    尺动脉变异有较多文献报道[1-6],但作者在前臂血管神经肌腱探查修复手术中,发现1例尺动脉在前臂中下段走行变异的特殊病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45岁,因左前臂玻璃割伤就诊.急诊行左前臂血管神经肌腱探查修复术.术中见左前臂尺侧中下1/3平面一长约8 cm的横行皮肤挫裂伤口,伤口内见:尺侧腕屈肌腱断裂,环小指指深、浅屈肌腱部分断裂,尺神经断裂,尺神经周围无尺动脉走行(图1).探查见:指浅屈肌与桡侧腕屈肌之间有一大动脉走行,直径跟尺动脉直径相近,有两条伴行静脉伴行于动脉两侧,该动脉于前臂下1/3走行于指浅屈肌腱及掌长肌腱浅层,斜向内下至腕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图2).探查见桡侧腕屈肌腱与肱桡肌肌腱之间桡动脉走行正常(图3).

    作者:程贺云;赵强;杜伟伟;巨积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腓动脉双穿支皮瓣设计的解剖学分析与临床应用

    目的 解剖分析小腿部腓动脉穿支的穿出规律及各穿支血管之间的联系,为临床设计腓动脉双穿支皮瓣提供形态学基础. 方法 新鲜小腿标本8例行动脉灌注乳胶-氧化铅,对腓动脉各穿支血管解剖结构主要是血管的形态、走形、分布进行研究分析,筛选适合做双穿支皮瓣的血管蒂.临床上应用7例,均为吻合双血管蒂皮瓣,并逐渐扩大皮瓣切取面积,皮瓣大小:5cm×9cm~8cm×15cm.结果 腓动脉直径≥5mm的穿支血管4~5支,其中以第2支穿支外径粗,外径为(0.94±0.11)mm、血管蒂较长,蒂长为(6.61±1.32)cm、皮瓣血供面积较大适合作为首选穿支蒂再联合其他穿支设计双穿支皮瓣.7例双皮支腓动脉穿支皮瓣均成活,随访3~12个月,穿支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恢复较佳.结论 设计以第2穿支联合其他穿支的腓动脉双穿支皮瓣,皮瓣轴心线位于穿支点后侧,临床上可切取血供佳、面积较大的腓动脉穿支皮瓣.

    作者:牛国庆;黄东;吴伟炽;黄国英;欧阳海洋;邓高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3胞胎胎盘血管铸型标本制作和体会

    胎盘血管铸型,已有单胎胎盘和双胎(连体)胎盘的血管铸型报道[1-3],而3胞胎胎盘血管构架略有不同,它有3条脐带共9条血管,既是一个整体又相对独立略有分界,血管丰富,血管内淤血较多,不易清除,且动脉之间有交通支.作者曾制作1例3胞胎胎盘血管铸型标本,介绍如下.

    作者:骆承恩;肖钊明;李泽宇;刘畅;吴坤成;洪辉文;许广威;贺善礼;李忠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