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镇木;黄少明;徐达传
目的:为临床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具新鲜尸体寰椎标本,依次测量寰椎侧块的宽度、厚度、高度、寰枢关节面及其倾斜角度.结果:寰椎侧块的宽度(15.47±1.19)mm,厚度(17.21±0.93)mm,高度(14.09±1.92)mm,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22.06±1.26)mm,寰枢关节面的横径(17.90±1.18)mm,寰枢关节面的纵径(15.63±1.04)mm,寰枢关节在冠状面上的角度(34.57±3.77)°.结论:寰椎侧块较为宽大,在理论上有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的足够空间.
作者:尹东;原林;夏虹;李鉴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改良房室交界区的形态学基础.方法:健康成年家兔10只,分别做房室交界区的额状面、矢状面及水平面连续切片,在HE、Masson及磷钨酸苏木素染色下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结果:家兔房室结位于房室隔内中心纤维体的右侧,主要由P细胞和T细胞组成,以P细胞为主,其向后形成的延伸部同射频消融慢径的部位吻合,且细胞分布明显较房室结稀疏,内有胶原纤维分隔.同时有四条过渡细胞带分别从心房的不同部位到达房室结及后延伸部,分别称为左房结束、右房结束、后房结束及上房结束.另外,在冠状窦前壁有P细胞成团分布.结论: ①房室交界区的概念应当扩大,分布范围从房室隔内中心纤维体的右侧一直向后接近冠状窦口,前部可能为快传导区,后部可能为慢传导区.②房内传导通路确有存在,并且可能参与了房内折返性心律失常的形成.③冠状窦是一个重要的结外潜在起搏点,可能与某些房性自律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
作者:王军奎;陈新义;杨贵琦;凌凤东;崔长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锁骨上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标本上,观测锁骨上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周围皮肤的供血.结果:锁骨上神经的血供近侧段(颈丛根)来源于颈升动脉神经支,起始处外径为0.8±0.3 mm;中段来源于颈横动脉筋膜皮支,起点外径为1.2± 0.3 mm;远侧段来源于胸肩峰动脉肩峰支,起始处外径为1.5±0.4 mm.其神经支在神经束间和神经旁相互吻合成纵行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构成丰富的皮下筋膜血管网. 结论:以锁骨上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形成锁骨上神经筋膜皮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邻近部位的软组织缺损;并有设计游离皮瓣的条件,可行皮瓣游离移植.
作者:陈海芳;廖进民;徐达传;王兴海;钟桂午;钟世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颞骨径路在内窥镜下行岩斜坡区病变手术时因不同的手术目的采取不同的硬脑膜切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例40侧成人尸头标本上采取不同的硬脑膜切口模拟颞骨径路内窥镜手术,比较两种切口对手术的影响;并测量相关数据.结果:岩上窦下缘至内淋巴囊上缘为(9.53±2.64) mm、岩下窦上缘之间距离为(23.48±2.48) mm,乙状窦内侧至共脚、内淋巴管、内淋巴囊外侧之间距离分为:(13.89±2.34) mm、(10.62±2.09) mm和(3.73±1.66) mm.结论:两种切口各有优缺点,T形切口适应证稍广,但易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作者:朱杭军;廖建春;孙爱华;范静平;王海青;郎军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跟腱伴皮肤和跟骨缺损的修复是骨科的难题.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带血供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是目前有效的方法,高建明、徐达传等[1]首先报道了吻合膝降血管的大收肌腱骨皮瓣修复跟腱的应用解剖,高建明[2],陈振光等[3]首先在临床应用获得成功.我们于2002年10月收治1例右足跟腱伴跟骨止点及皮肤缺损的患者,应用吻合膝降血管大收肌腱骨皮瓣一期修复,重建跟腱及其止点,并修复跟区的皮肤缺损,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海文;侯瑞兴;黄祖望;陈宏彬;徐达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异体骨基质制备过程中常用的脱脂和脱钙试剂溶液对其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8周鼠龄的Wistar雌鼠作为供体,切取胫股骨,碾磨成125~800微米的颗粒,分成四组,分别用丙酮-盐酸、丙酮-乙二胺四乙酸(EDTA)、三氯甲烷-甲醇-EDTA或三氯甲烷-甲醇-盐酸(控制组)脱脂和脱钙.冷冻干燥处理后,每30 mg装入一胶囊中.60只6周鼠龄的Wistar雌鼠作为受体,植入腰背肌中,每只鼠接受同一组植入材料2枚.术后6周取标本测定重量、干燥后的重量、钙含量、碱性磷酸酶含量和组织形态学定量测定.结果:丙酮-盐酸组的干燥重量(P<0.01)和钙含量(P<0.05)明显高于控制组.结论:用丙酮清除脂质的异体骨基质成骨能力优于用三氯甲烷-甲醇混合液.EDTA或盐酸脱钙对其成骨能力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旗;Ch.Delloye;O.Cornu;A.Vincent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指甲扩大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例40只手标本上,对甲床(甲根及甲体)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国人指甲长度:男性:拇指19.1 mm,示指17.6 mm,中指17.5 mm,环指17.0 mm,小指16.0 mm;女性:拇指18.3 mm,示指16.0 mm,中指16.1 mm,环指15.7 mm,小指14.9 mm;左右两侧指甲长度无明显差异;男女指甲长度有显著差异(P<0.01),男性指甲平均长17.0~20.8 mm,女性指甲平均长15.8~19.4 mm.国人甲根平均长度男性拇指5.1 mm,示指4.6 mm,中指4.9 mm,环指4.7 mm,小指5.0 mm;女性:拇指4.4 mm,示指4.6 mm,中指5.0 mm,环指4.8 mm,小指4.5 mm;甲体平均长度:男性:拇指15.6 mm,示指14.0 mm,中指13.6 mm,环指13.3 mm,小指12.1 mm;女性:拇指14.9 mm,示指12.4 mm,中指12.1 mm,环指11.9 mm,小指11.4 mm;结论:甲皱襞内有甲根4~6 mm,占指甲长度22%,应用指甲扩大术可改善过小指甲的外观及功能.
作者:王利;杨涛;李文庆;朱小弟;陈传煌;宫云霞;邵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在解剖1具老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左肾静脉和左睾丸静脉变异,现报道如下:该例左肾静脉起始处压扁外径(下同)13.9 mm,其在肾窦内由属支合成后经肾门横行向右,在距肾门右侧3.04 cm处,有1支左睾丸静脉自左肾静脉下方垂直注入,其注入处外径1.3 mm;左肾静脉在距肾门右侧3.44 cm处,另有1支左睾丸静脉自左肾静脉前壁注入,注入处外径2.6 mm,此睾丸静脉由两条静脉在其注入处下方1.38 cm处会合而成,两条静脉会合处外径分别是1.7 mm和2.1 mm.
作者:曲永松;吕美玲;裴燕芳;张福清;韩文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报道用骨间前血管腕背支骨膜瓣移位修复骨不连、骨坏死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应用解剖学研究,设计以骨间前动脉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顺行移位修复尺、桡骨骨不连,逆行移位修复手舟骨、月骨不连与骨坏死.结果:临床应用19例,随访1年,在术后3~6月均达到骨愈合和骨坏死修复,关节活动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骨间前血管腕背支为蒂的骨膜瓣移位术适合邻近骨不连、骨坏死修复.
作者:许卫红;林建华;洪发兰;张发惠;郑和平;钟桂午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寰椎横韧带的形态特点及其抗拉伸性能.方法:成人寰枢椎固定标本24例及新鲜寰椎横韧带标本9例.测量横韧带中点处的厚度、宽度以及左右两端的宽度.取2例新鲜横韧带标本行组织学片观察.7例新鲜横韧带标本,通过MTS-858材料试验机测试其抗拉伸性能.结果:寰椎横韧带的长度为(20.0±2.4)mm;中点处的厚度为(2.1±0.5)mm;中点处的宽度为(10.7±1.6)mm;左右两端的宽度分别为(6.6±1.1)、(6.7±1.0)mm;左右两端的厚度分别为(3.8±1.1)、(3.7±1.1)mm.横韧带与枢椎齿突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横韧带将齿状突后面完全包裹,占30.3%(10例);②横韧带包裹齿状突后面的大部,超过1/2,占54.5%(18例);③部分覆盖齿状突的后部,不超过其1/2,占14.5%(5例).寰椎横韧带的齿状突面的中部可见有纵行的纤维,组织切片显示为较疏松的结缔组织.横韧带的大载荷为(605.5±89.6)N,大变形量为(4.3±0.5)mm.结论:(1)本文结果与国外的相关报道比较,在长度上较白种人稍短,而与黄种人相近,这与人种的高矮有关.(2)寰椎横韧带与齿突接触面的中部可有条索状的疏松结缔组织存在.(3)寰椎横韧带与枢椎齿突的关系不恒定,这可能与齿突骨折的发生相关.
作者:夏虹;钟世镇;赵卫东;尹东;张美超;昌耘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胸椎后凸畸形对相邻椎间盘(IVD)的影响,从生物力学方面探讨椎间盘退变及椎间盘突出的机制.方法:选取结构正常的脊柱作为实验材料, 通过CT扫描获取脊柱的二维图像,然后进行三维重建,转化为有限元模型(FEM).利用FreeForm成形软件构建胸椎后凸畸形模型.分别对正常结构和胸椎后凸的脊柱有限元模型进行载荷试验,分析比较椎间盘和小关节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胸椎后凸畸形后椎间盘应力分布发生明显的改变,椎间盘前部的压应力明显增加,后部出现张应力,小关节面的压应力减小.椎体的应力分布也发生了改变,由后向前应力越来越大.结论:(1)有限元方法是脊柱生物力学研究中很有效及很有前途的方法,但是要使其与人体达到近乎真实的模拟则还有不少问题有待完善.有些组织的材料性质了解不够,有限元模型的逼真度有一定影响.(2)利用FreeForm成形软件构建脊柱畸形的有限元模型是富有创意的建模方法.(3)脊柱胸腰段后凸畸形改变了相应椎间盘的载荷应力应变分布,这可能加快椎间盘退变及使后方纤维环易受损破坏.
作者:程立明;陈仲强;张美超;李健;张平;赵卫东;钟世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进行临床生物力学分析.方法: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65例,分别采用静力型股骨交锁钉内固定29例,动力钉内固定9例,重建钉固定18例,逆行钉固定9例;胫骨骨折47例,采用静力胫骨交锁髓内钉固定;肱骨干骨折15例,采用肱骨分叉式交锁髓内钉固定.扩髓:股骨47例,胫骨36例,肱骨10例.结果:本组127例中,骨折愈合125例;膝、踝、肩、肘关节完全恢复正常121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效果良好.好选择与骨骼弯曲半径相匹配直径较大的钛髓内钉.术中扩髓与不扩髓各有优缺点.静力型交锁钉可在6~8周内改为动力固定来刺激骨折愈合.交锁髓内钉固定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作者:胡文杰;邓宇杰;何学银;谢峰;陈明俊;刘相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年来,报道经颞骨行中颅窝手术越来越多.手术的关键是在充分暴露术野的同时尽量减少周围重要结构的损伤.因此了解颞骨的解剖结构对开展这类手术相当重要.本文复习了近年的文献,对颞骨解剖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各重要结构进行分别论述.
作者:朱杭军;廖建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屈曲挛缩对下肢力线的影响.方法:募集47例很少有膝关节不适主诉的自愿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2例,年龄29岁(25~35岁),女性35例,年龄40岁(16~57岁).对每例自愿者行左膝的单足站立位X线检查.分别在膝关节伸直位和不同角度的屈曲位同时作正、侧位X线摄片.以立位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FTA)作为本研究中下肢力线的参数.将膝关节伸直位时测得的立位FTA与相应的不同角度屈曲位时测得的立位FTA作比较分析,探讨立体FTA与膝关节屈曲角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膝关节屈曲位时的立位FTA总是小于相应的伸直位时的立位FTA.随着膝关节屈曲角度的逐渐增大,相应的立位FTA逐渐减小.膝关节屈曲位和伸直位时的立位FTA的差值(△FTA)与膝关节的屈曲角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结论:临床常见的一些膝关节手术如胫骨高位截骨和关节置换等,在术前计划时应考虑到膝关节屈曲挛缩对下肢力线的影响,否则将导致截骨过度或截骨不足.
作者:蒋雷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AS血管重塑的几何形态变化规律.方法:将40只新西兰雄性家兔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AS组),分别于实验的第4、8、12周末取各组家兔的胸主动脉进行定性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随时间延长,AS组斑块面积逐渐增大,斑块检出率逐渐增加.管腔面积在早期斑块形成时并无改变,晚期则明显缩小.斑块面积及管腔面积均分别与内弹性膜包围面积(IELA)、外弹性膜包围面积(EELA)呈正相关关系(P<0.05),IELA和EELA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但斑块面积与管腔面积间并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家兔AS病变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且在斑块形成时伴内弹性膜和外弹性膜的同时扩张,管腔狭窄与否主要与IELA和EELA相关.IELA和EELA可作为判断管腔狭窄及评价血管重塑的指标.
作者:任彩霞;常青;李建芝;唐海兰;黄华梅;李自成;关洁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牙源性鼻前庭窦道和囊肿长期被误诊为原发性鼻前庭囊肿临床较为少见,现报道1例.
作者:陈合新;叶进;王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家兔小腿肌肉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方法:建立家兔坐骨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制备特异识别神经系统AChE的单克隆抗体,以该抗体作为一抗,酶标羊抗兔IgG作为二抗建立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测定正常对照组、坐骨神经神经损伤后0.5 h、3 h、12 h组,坐骨神经断点、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组织AChE的含量.结果:坐骨神经损伤0.5 h后,断点处AChE含量高,波长492 nm之OD值为(0.640±0.068),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胫神经、腓总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中AChE含量0.5 h时低,波长492 nm之OD值分别为(0.213±0.072)、(0.203±0.060),3 h高,12 h时降低.结论:坐骨神经损伤后,断点及其远端神经支配的肌肉组织中AChE的变化呈时间依赖性,但变化不一.
作者:刘希伟;胡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面部皮肤支持韧带是皮肤与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和周围组织的固定装置.主要有颧弓韧带、下颌骨韧带、颈阔肌和耳韧带等.在整形外科进行的除皱术中,面部支持韧带可作为术中的解剖分离标志,如切断和重建某些韧带能提高手术效果(王炜.整形外科学[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95~1101).为满足临床应用及教学需要现将面部皮肤主要支持韧带的标本制作法简介如下:
作者:王小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运用数字化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数据集,测试图像处理软件对数据集进行三维重建、图像分割及有限元建模效果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等间距抽取、格式转换、图像分割、三维重建、三维显示及有限元建模等方法对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VCH-F1)部分数据集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编辑了几种数据版本;实现了图像分割;重构了冠状面图像及矢状面图像;将静态显示制成动画; 实现了实时三维显示;建立了基于CT图像的局部有限元模型.结论:虚拟人体女性一号数据集的不同压缩、格式转换能满足形态学三维重建、图像分割、实时三维显示的要求;CT、MRI和切削图像分割重建的骨骼模型可进行有限元建模研究.
作者:原林;黄文华;唐雷;戴景兴;李鉴轶;吴涛;刘畅;樊继宏;张美超;韩耀萱;罗述谦;李华;田捷;钟世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报道经眉弓切口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手术经验. 方法:取成人干性颅骨标本3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头部标本5例,测量与经眉弓锁孔入路相关的数值,模拟手术过程,临床32例鞍区肿瘤经该入路行手术切除.结果:颅骨相关部位测量结果表明,眶上孔及额窦位置的变异与手术相关,在尸体标本上显微镜和内窥镜下模拟手术入路,可暴露鞍区四个间隙及相关结构.临床32例鞍区肿瘤经此入路手术,效果满意,肿瘤全切17例(53.12%),无重大并发症. 结论:经眉弓切口锁孔入路切除鞍区病变是完全可行的,可取得与经额下入路和翼点入路相似的暴露效果,且能克服其他入路存在的某些缺陷.
作者:郭华;刘执玉;栾立明;曲元明;韩韬;宋涛;李贵宝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