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

关键词:外科, 放射解剖学
摘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枕大神经分支分布于耳廓后1例

    耳的神经支配较复杂,有来自三叉神经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耳支(耳后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分支,以及来自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分支,其中耳大神经是支配耳的主要神经.作者在观察耳后神经时,于1例成年男性尸体发现其右侧枕大神经走行分布异常,较少见,报道如下.

    作者:雷涛;陈兵;崔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颞肌复合组织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肌复合组织瓣是整形修复外科常选用的组织供区,Muller(1890)首次报道了颞区颅骨瓣修复颅骨缺损,Rubin(1970)则是颞肌瓣的推广和普及者.象原料厂一样,颞肌复合组织瓣广泛被医生取用[1,2],常用于肿瘤、创伤、手术等导致的颜面畸形如Converse和Elliott的全鼻再造[2,3]、Erol全耳或单纯耳廓再造[4~7]、鲁开化等的拇指再造[8]、瘢痕性秃发修复、面瘫矫正、颧骨畸形治疗、眉再造、上下眼睑和口唇缺损的修复以及躯体、四肢瘢痕挛缩的治疗[9~11]等等.

    作者:齐向东;胡志奇;徐达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镰状韧带形态与血供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镰状韧带的形态、血供及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意义.方法:用腹腔镜观察20例活体,30例动脉灌注乳胶标本及5例血管透明标本,研究镰状韧带的解剖结构、血供来源、血管分布及侧支吻合.结果:镰状韧带由双侧腹膜合成,长为(8.3±1.6)cm,宽处为(4.9±0.8)cm,窄处为( 1.1±0.3)cm;血供主要来自左膈下动脉和肝中动脉,二者于镰状韧带肝缘形成血管弓,并发出6~12支分布于镰状韧带;静脉不与动脉伴行,回流至左膈下静脉.结论:镰状韧带的血管与多条血管吻合,是肝脏侧支循环的重要途径.镰状韧带是腹腔镜肝脏外科的重要标志和入路.

    作者:李晓平;徐达传;李朝龙;胡振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颏下、舌根部并发异位甲状腺瘤1例

    异位甲状腺是一种胚胎发育异常的疾病,临床较为少见,异位甲状腺肿瘤更为罕见.作者收治1例颏下、舌根部并发异位甲状腺瘤,现报道如下.

    作者:尉文华;李书明;王贺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肺下缘X线影像动态观察及其意义

    目的: 研究肺下缘的X线影像解剖学表现. 方法: 临床钡餐检查者中,随机选540 例(有心肺疾患者除外),对其膈区的动态透视、摄片和电视录像资料进行观察分析,观测肺下缘的位置、形态、动度等. 结果: 肺下缘显示在双膈区呈一条下突的弧形线,称肺下缘线,是含气的肺下缘组织与周围结构的密度不同而显示的一条分界线.该线随呼吸活动,左右同步,平静呼吸时在肩胛线处平11肋,双侧等高.活体肺下缘的位置比解剖学肺下缘的投影要低得多,两者相差约一个肋间. 结论: 肺下缘线是肺下缘的X线影像标志,观测肺下缘的影像对膈区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洪全;冯开梅;周仰光;刘建成;王庆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睾丸静脉主干结扎治疗复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经腰背部直切口结扎睾丸静脉主干治疗复发性精索静脉曲张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以左肾下极为0点平面,测量59具正常成年男尸左输尿管(U)、左睾丸静脉(V)和左睾丸动脉(A)之间的水平距离以及相交高度,统计分析其相互位置关系.结果:①U-V在0点平面的水平距离为0~38 mm,有94.9%在20 mm内;②U-V相交点距0点平面的垂直距离为-37~65 mm,有74.6%在0点平面上、下20 mm内相交;③在0点平面,69.5%的A-V已相伴行,未伴行者的83.3%相距在20 mm内.结论:根据数据分析提示:手术中先找到左肾下极和左输尿管;在肾下极平面,绝大多数的睾丸静脉可在输尿管两侧20 mm的范围内找到;虽大多数的动静脉在此高度已经伴行,但仍要注意区别未与静脉相伴而独立下行的睾丸动脉.

    作者:陈幽婷;许承斌;王玉兰;刘志安;鲁可权;陈玉石;胡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骨密度对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效果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为提高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效果,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观察骨密度对内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取成人股骨上段防腐标本20只,测量股骨颈骨密度值.根据骨密度值高低,将标本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两组的骨密度值有显著差异(P<0.01).将标本制成股骨颈骨折模型,均用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后行负载实验,比较两组固定的强度.结果:骨密度低的B组标本在400 N载荷下的骨折位移明显大于骨密度高的A组(P<0.01),且大负荷也明显小于A组(P<0.01).结论:骨密度对股骨颈骨折固定的强度有直接影响,骨密度值可作为预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高文山;张英泽;潘进社;李石玲;王殿臣;顾志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颈静脉孔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颈静脉孔区病变的手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和10例成人颅骨标本的颈静脉孔区进行显微解剖和观测.结果:静脉孔分成三部,即神经部、岩部、乙状部,岩部为接收岩下窦、舌下神经管静脉、岩斜裂静脉和椎静脉丛分支的静脉窦;乙状部接收乙状窦血流;神经部由位于结缔组织鞘中的舌咽、迷走、副神经所组成.颈静脉孔长(13.4±1.1)mm,颈静脉孔乙状部宽(9.1±1.9)mm,颈静脉孔的乙状部高(7.3±2.2)mm,颈静脉孔的内、外口相距(12.7±1.5)mm.颈静脉球具有下述特点:(1)静脉壁相当薄,不及乙状窦及颈内静脉壁一半的厚度;(2)连接多处的引流静脉;(3)完全位于骨质中且位置变异较大;(4)邻近重要结构等.高位颈静脉球出现率为15%.结论:熟悉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作者:黄军;袁贤瑞;奚健;丁锡平;姜维喜;刘景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肝的动脉多处变异1例

    在解剖一成年男尸标本时,见其肝的动脉来源、走行和分布多处变异(附图),现报道如下:1 肝左动脉来自胃左动脉胃左动脉在距其根部3.8cm处发出肝左动脉.肝左动脉起点处外径为3.0 mm,向右上行走,经横沟与左侧纵沟交界处入肝,分布于肝左叶.

    作者:黄大元;孟三光;钱继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两侧双睾丸动脉1例

    据中国人体体质调查357例统计分析,性腺动脉左、右侧各1支的占81.5%,左1右2的占8.4%,左2右1的占4.48%,其它形少见,笔者在解剖一具55岁左右男性标本过程中发现其两侧双睾丸动脉,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伯群;戴冀斌;王晓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第5~9肋间后动脉侧副支的观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为临床胸膜腔穿刺术提供直观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5侧成人标本上对第5~9肋间后动脉的侧副支进行观测,并对照活体进行比较观测.结果:①在第5~9肋间后动脉,侧副支起始处距椎体侧缘的距离平均为(2.3±0.3)cm;②第5~9肋间后动脉,侧副支起始处在胸后壁体表投影点距后正中线的距离,分别是(4.3±0.3)、(5.0±0.2)、(5.0±0.3)(5.0±0.2)、(5.0±0.1)cm.结论:①第5~9肋间后动脉在靠近椎体侧缘附近就已发出了侧副支;②行胸膜腔穿刺时宜于侧副支起始处的体表投影点以外进行.

    作者:安高;洪丽;陈胜华;苏波;李素云;曹朝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胎儿与成人角膜组织学比较及其意义

    目的:为角膜移植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观察了41只胎儿角膜和18只成人角膜的组织结构,并对其中55例进行了体视学测量.结果:6个月胎儿角膜就厚于成人,主要是角膜基质随胎龄增加增厚明显.角膜基质细胞数面密度随胎龄增长而逐月下降,成人值小.角膜切片中角膜全长内皮细胞数随胎龄逐月增长,但成人其值却低于6月以后的胎儿.以上结果经方差分析,P<0.0001.结论:作角膜移植术时,应选用至少8个月以上胎儿的角膜.

    作者:林卡莉;周小龙;钟瑞冲;王烈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周边缝合方法和深度对肌腱修复强度的生物力学测试

    目的:比较3种周边缝合方法以及不同深度周边缝合修复肌腱的强度,以指导临床工作. 方法:将新鲜成年猪后足24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再随机分成3小组,解剖暴露中间2趾深屈肌腱后,第1组分别用连续单纯周边缝合、连续锁边周边缝合和连续改良交叉周边缝合3种方法行浅周边缝合;第2组分别用以上3种方法行深周边缝合.测定和记录每组肌腱轴相拉伸载荷下的大负荷和大功耗,并行统计学分析(ANOVA).结果:深周边缝合组的大负荷和大功耗均显著高于相应的浅周边缝合组(P<0.05,P<0.01),在测试的方法中连续改良交叉周边缝合的大负荷和大功耗大.结论:加深周边缝合的深度可以获得较大抗张强度,深连续改良交叉周边缝合是所研究的方法中能用于抗张力较强的周边缝合.

    作者:谢仁国;汤锦波;徐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胰体胰尾缺失1例

    我们在局部解剖教学打开1例女性尸体腹腔时,发现网膜囊后壁的胰腺只有胰头,未见胰体和胰尾,现报道如下.年龄约为15岁,身高150 cm左右,比较消瘦,腹前后壁均未见手术切口痕迹,打开腹腔后大网膜以及腹腔其它器官的位置、排列正常,没有粘连.

    作者:劳明;莫小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右肾和肾门异位并输尿管、肾血管变异1例

    右肾异位伴肾门异位及输尿管、肾动脉、肾静脉变异较罕见,现报道如下.女尸标本,年约50岁,身长155 cm,全体毛发为黄白色,右肾多发性异常.

    作者:别业红;胡琪;向世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局部麻醉下隆乳术应用解剖

    目的:为局部麻醉下隆乳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6具成年女性的52例标本胸部进行解剖,观测第2~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LCIN)和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ACIN)的分支分布.结果:第2~6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穿出点横径依次递减,T2为(2.12±0.26)mm,T6为(0.94±0.25)mm;穿出点至前正中线的距离逐渐增大,T2为(8.87±0.57)cm,T6为(10.17±0.83)cm;穿出点至腋前线距离亦逐渐增大,T2为(1.94±0.91)cm,T6为(1.06±0.18)cm.第2~6肋间神经前皮支(ACIN)在胸骨旁穿出点位置恒定.且肋间神经呈重叠性、节段性分布于乳房区的皮肤.结论:乳房的神经支配主要有锁骨上神经分支和T2~6LCIN的乳房支及T2~6ACIN的乳房支.采用阻滞LCIN和ACIN完全可以满足隆乳术的镇痛要求.

    作者:戴景兴;原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腰椎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受压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为神经根管狭窄神经根压迫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进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解剖了56例腰骶椎标本神经根,观察神经根有关压迫因素.结果:椎管内压迫为上关节突的内侧缘及黄韧带,椎间孔内压迫为增生上关节突、膨隆的椎间盘,椎间孔外压迫为膨隆的椎间盘和椎体的骨唇.在无明显椎间盘膨隆标本,L4、L5神经根与硬膜的夹角分别为40.4°±3.1°和45.9°±3.7°,12个因椎间盘膨隆的神经根与硬膜夹角分别为67.0°±8.2°和69.6°±8.1°.结论:解剖学神经根压痕的存在不能绝对证明生前有神经根损害症状,但对神经根压迫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神经根造影像,明确神经根压迫因素.

    作者:张明;郑祖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人发角蛋白神经导管诱导兔胫神经缺损部分再生时泛素的表达及分布

    目的:应用人发角蛋白神经导管植入兔胫神经缺损部分,诱导神经再生过程中不同时期泛素(ubiquitin)的表达和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术后48 d,缝合线之间变性组织及其周围神经组织的雪旺细胞胞质和胞核中泛素免疫组化染色呈棕黄色阳性反应.术后99 d,泛素在人发角蛋白周围的组织中免疫组化染色呈深棕色强阳性反应,在其它新生神经组织分布稀疏,免疫组化染色呈浅黄色弱阳性.术后99 d较成熟的神经组织中无泛素阳性着色,而新生的神经组织呈棕黄色阳性反应.结论:人发角蛋白及缝合线之间变性组织的异常蛋白的降解主要由泛素承担.在新生神经组织中大量泛素参与蛋白质和变性神经组织的降解,而在趋于成熟的神经组织中因降解的蛋白质量的减少,参与降解的泛素量也减少.

    作者:胡庆柳;朴英杰;彭心昭;徐锡金;傅文玉;路艳蒙;陈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腰椎人字嵴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法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研究以腰椎人字嵴顶点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0套成人干燥腰椎骨标本上对人字嵴的出现率、人字嵴顶点与椎弓根中心的关系进行了观测.结果:①腰椎人字嵴出现率为94.8%.其中L1为96.7%;L2为98.9%;L3为100%;L4为99%;L5为81%;②进钉角度:L1为5.1°±4.7°;L2为6.2°±3.7°;L3为7.5°±3.2°;L4为8.9°±3.3°;L5为10.7°±7.9°.③进钉深度:L1为(4.3±0.3)cm;L2为(4.3±0.3)cm;L3为(4.5±0.4)cm;L4为(4.3±0.3)cm;L5为(4.1±0.3)cm.结论:①腰椎的人字嵴结构恒定存在,变异小,且不受退变影响;②人字嵴顶点位于或接近椎弓根中心,不需过多地显露横突和关节突关节,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进钉方法.

    作者:杜心如;叶启彬;赵玲秀;张一模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以上半规管为标记内耳道手术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颅中窝进路内耳道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颅标本24具(48侧),首先寻找弓状隆起并磨出上半规管蓝线,进一步测量其与内耳道及相关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上半规管拱峰到内耳道后壁的投影距离为(6.18±0.25)mm(5.11~7.23 mm),距前壁的投影距离为(13.23±0.47)mm(11.2~14.21 mm).上半规管拱峰与内听后壁的直线距离为(7.03±0.26)mm(6.01~7.85 mm),距前壁为(14.44±0.76)mm(12.03~15.77 mm).结论:本文测量数值,对临床上进行颅中窝进路的内耳道定位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陈合新;钟世镇;徐达传;许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