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英健;孟镔;李大巍;丁占彪;陶伟;徐君玉;翟延荣;李军;窦正郁;汪月祥
目的:研究前庭小管的形态及毗邻关系,为经岩骨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2例(64侧)新鲜颅底标本上观察前庭小管的形状,并测量其长度及其到内听孔下后缘、乙状窦前缘、岩骨嵴、颈静脉孔上缘的距离,对比双侧的差异.结果:前庭小管多为弧形(48%),其次为S型(28%),折线形少;前庭小管长度及其到内听孔下后缘、乙状窦前缘、岩骨嵴、颈静脉孔上缘的距离平均值分别为:9.7、10.7、9.6、8.8和9.5mm,其中到乙状窦和颈静脉孔的距离两侧有显著性差异,均以右侧较短.结论:前庭小管是经岩骨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国人和国外人种在解剖上存在一定差异,乙状窦前置和高颈静脉以右侧多见.
作者:梁树立;漆松涛;冯文峰;彭林;张嘉林;邱炳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前额除皱术切口位置和分离平面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8例成人头部标本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研究以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①眶上神经绕过眶上缘后分为深、浅二支,浅支位额肌深面并穿过该肌分布于额部皮肤.深支行于额肌、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直达人字缝;②滑车上神经在皱眉肌外侧和穿经皱眉肌后穿过额肌到达头皮.结论:①前额除皱术中冠状切口应尽量靠近人字缝,并在骨膜下剥离皮瓣,以避免损伤眶上神经;②切断皱眉肌时宜在直视下仔细操作以减少对滑车上神经的损伤.
作者:罗少军;刘贻运;王绥江;汤少明;廖进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形态结构特点,为SO切开术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53例正常Vater区标本进行巨微解剖,免疫组化,Masson染色和体视学技术综合性观测.结果:①SO可分为固有肌和十二指肠延续肌纤维两类,前者有内纵、外环两层;②SO与十二指肠环肌间有肌束联系;③自十二指肠大乳头尖至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CBD)括约肌上界距离(15.92±4.97)mm;SO长(13.99±3.84)mm;从大乳头尖至CBD穿十二指肠肌层处间距(11.34±3.07)mm;SO厚处(0.83±0.18)mm.结论:SO形态特点可支持SO生理活动特征;为临床操作ERCP、SO压力检测和Oddi括约肌切开术等,提供解剖学资料.
作者:陈道邦;周德明;杨开清;李光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报道开胸不断胸壁诸块肌肉,不切除肋骨手术方法与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胸外侧斜切口或腋下直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内背阔肌、斜方肌浅面,于背阔肌前缘附着部纵行切开肌筋膜,游离背阔肌,斜方肌深面.用拉钩牵拉肌瓣向后,根据胸内病变确定进胸肋间.切开前锯肌膜,沿前锯肌束方向顿性分开前锯肌,显露肋间隙,切开肋间肌和壁层胸膜进入胸腔.放置胸腔撑开器,扩大胸腔视野.结果:本组64例,肺叶切除30例,食管癌切除、胃食管弓上弓下吻合13例,一侧全肺切除7例,肺大泡切除7例,外伤性肺破裂修补5例,后纵隔肿瘤切除2例.切口甲级愈合.结论:开胸非横断胸壁多块肌肉,不切除肋骨的胸外侧斜切口或腋下直切口的胸内手术,具有损伤小,显露好,出血少,术后疼痛轻,适用性广泛且能兼顾胸廓完整,切口疤痕小、美容等特点.
作者:王成虎;付强;王磊;梁辉;孙冰峰;陈军;王华;杭庆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人发角蛋白(HHK)在脊髓损伤(SCI)修复中诱导和促进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再生以及HHK在脊髓中的降解机理.方法:选用12只成年雌性SD大鼠,采用改制的Ⅱ型NYU装置,建立SCI组、SCI后植入HHK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4 d取材,经HE、Mallory's-磷钨酸-苏木素、Loyer's-SterrvThionin等方法染色,观察其光镜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损伤组相比较,植入HHK组损伤节段的萎缩程度明显减低,灰质中部分神经元残存,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现象减轻;HHK周边集聚大量巨噬细胞和胶质细胞;植入的HHK毛小皮膨胀松弛,出现与皮质层分离,皮质层内出现皲裂,中央髓质腔增大.结论:植入HHK具有减轻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HHK在SCI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作者:徐锡金;霍霞;朴英杰;刘少辉;路艳蒙;付文玉;杨迎暴;李佩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梯形骨盆骨外固定器对骨盆骨折与脱位的生物力学机理,促进骨盆骨外固定器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方法:应用材料力学试验系统及Prescale压力胶片对5个骨盆骨外固定器固定前后的骨盆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骨盆骨外固定器被固定后,骨折处prescale压力胶片可测到压力,且前环大于后环,骨外固定系统的刚度前、后环分别是(14.60±0.97)、(2.23±0.21)N/mm(P<0.01).结论:梯形骨盆骨外固定器可给被固定的骨盆提供一个额状面的力,该力可同时作用于前、后环,其中前环明显大于后环,故前环损伤的固定刚度大于后环.即梯形骨盆骨外固定器可治疗骨盆骨折和脱位,特别是前环损伤或/和伴有额状面移位的患者.
作者:钟广玲;余海波;刘效仿;杨海韵;陈志维;徐志强;陈逊文;张继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临床治疗垂状指及屈肌腱止点重建的新方法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具40侧成人尸体的跟骨-跖肌腱、第1掌骨-拇长展肌、第2掌骨-桡侧腕长伸肌可行供区,进行止点类型、附着点面积、可切取骨块情况、以及相邻解剖结构和解剖变异等方面进行解剖学研究.并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①90%的跖肌腱直接附着于跟骨而不与跟腱融合(集中型占85%),止点面积为(69.5±4.4)mm2;②93%拇长展肌腱直接附着于第1掌骨基底部桡侧(集中型占87%),止点面积为(27.9±3.4)mm2;③90%桡侧腕长伸肌腱直接附着于第2掌骨背侧或大于1/2桡背侧(集中型占90%),止点面积为(31.6±4.2)mm2.切取骨块形状分为椭圆形(平均占12%)、横形(平均占8%)、圆形(平均占7%)、弥散形(平均占13%).结论:①跟骨-跖肌腱、部分第1掌骨-桡侧腕长伸肌和第2掌骨-拇长展肌的肌腱附着点形状、面积、可切取的骨块都能满足骨-肌腱移植的要求;②切取3个骨-肌腱供区对手足功能无任何影响,为临床构制骨-肌腱移植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作者:徐雷;徐建光;顾玉东;寿奎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骨水泥髓腔内充填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可靠性.方法:用成人桡骨标本8根,先后制成桡骨远端骨折(AO:C1型)克氏针固定模型和骨水泥固定模型,分别在ZWD-10生物力学试验机上纵向加载,测试抗压强度,同时用非接触引伸测量系统收集图像数据.结果:骨水泥固定组平均抗压强度为克氏针组的27倍,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骨水泥充填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抗压强度优于克氏针固定.
作者:柯楚群;林英权;许知光;梁观宝;黄新宇;赵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寻求解除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43侧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了解痉挛性脑瘫所致上肢痉挛性屈肘、旋前和屈腕畸形的主动肌神经肌支的来源、直径、可分离长度及发出部位.结果:肱二头肌肌支平均2.72支,来源于肌皮神经(97.5%)和正中神经(2.5%);肱肌肌支平均2.74支,来源肌皮神经(80.5%),其余分别来源于桡神经(15.3%)、正中神经(4.2%);肱桡肌肌支平均1.77支,来源于桡神经;旋前圆肌肌支平均2.33支,来源于正中神经;尺侧腕屈肌肌支平均1.72支,来源于尺神经.它们的可分离长度分别为:肱二头肌肌支23.94mm、肱肌肌支21.63mm、肱桡肌肌支21.38 mm、旋前圆肌肌支27.27mm、尺侧腕屈肌肌支21.70 mm.神经肌支的横径分别为:0.99、1.00、0.86、0.84、0.83 mm,在起始与进入肌门处的横径比较(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肌支的横径考虑与神经所含数量有关,术中可在起始处选择性切断,切除的长度以术后不再出现神经再连接为度.
作者:王伟;罗永湘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小针刀减压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34侧常规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出冈上孔、冈下孔和肩胛上神经及血管,观察冈上孔、冈下孔及其与肩胛上神经、血管的走行位置关系,测量有关数据.结果:冈上孔位于锁骨锥状结节的后端深面,由肩胛切迹和横架于其上方的肩胛上横韧带围成,距体表(4.75±0.79)cm.冈下孔位于肩胛冈中外1/3交界处下方2 cm处的深面,由冈盂切迹和连于肩峰根部及肩胛骨背面的肩胛下横韧带围成,距体表(3.93±0.95)cm.肩胛上神经起自臂丛上干,行向后外下,穿冈上孔人冈下窝,再向后穿冈下孔入冈下窝,沿途发支至冈上肌、冈下肌和肩关节.肩胛上血管经肩胛上横韧带的外上方入冈上窝与神经伴行.结论:本文提出同时扩大或开放两孔进行治疗的新思路,提供的有关数据和定位方法,可提高小针刀治疗肩胛上神经嵌压症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作者:茆怀海;窦忠新;邹开军;汪爱国;王文富;阮国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椎间融合器植入人体后对整个脊柱力学环境的影响.方法:8例成人新鲜尸体脊柱(C2~T1)标本,保留韧带、关节囊及椎间盘,低温(-20℃)保存.测试前解冻,将C2和T1用牙托材料包埋.分4组进行测试:正常组;椎间盘摘除组;试验组;TFC组.通过施加大载荷为2.34Nm的纯扭矩,使颈椎产生三维运动.结果:在椎间盘摘除后,颈椎明显不稳;安装TFC后,颈椎在各个运动方向上运动范围呈减小趋势,手术节段的活动基本丧失,而邻近节段的活动呈增大趋势;安装新型椎间融合器后,颈椎的运动同正常状态近似,邻近椎节亦无明显变化.结论:椎间盘摘除后,颈椎在各个方向上运动加大,刚度减小,脊柱已失稳.安装TFC后,脊柱的刚度增大,且邻近椎节的运动呈增加趋势,将引起力学性能的改变.安装新型椎间融合器后,对脊柱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说明它能较好地与脊柱的力学环境相匹配.
作者:王增星;原林;赵卫东;王柏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硅胶膜(SGM)管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羟基磷灰石(HA)复合后修复兔长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制备兔桡骨中段1.2 cm缺损模型,实验组缺损区外围包绕硅胶膜,其内分别填充自体骨、BMP/HA、HA三种材料;对照组仅填充HA;空白组骨缺损区未填充.通过X线摄片、光学显微镜、立体计量学分析和生物力学评价对骨缺损区愈合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SGM+BMP/HA组骨缺损区见有大量的类骨质,明显优于其他组.第2个月,SGM+自体骨组与SGM+BMP/HA组植入区有大片新骨形成.术后3个月,SGM+自体骨组与SGM+BMP/HA组骨缺损基本修复并出现骨组织改建现象.此时,SGM+HA组与对照组骨缺损区也有少量新骨形成,空白组缺损区为纤维组织充填.结论:硅胶膜管与自体骨或BMP/HA联合用于修复骨缺损成骨效果更佳.因为硅胶膜的屏障作用可使骨缺损区受到引导成骨和诱导成骨的双重作用.
作者:张日见;秦书俭;郁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理视健眼操的解剖学基础.方法:择13~16岁青少年631人,通过理视健眼操和眼保健操的配对实验,以眼轴和屈光度变化及近视增长率为指标,判断两种眼操预防和控制近视眼的效果,观察时间一年半.结果:两组相比,眼保健操组近视增长率多增6.49%;屈光度平均多增0.56D;眼轴平均多增0.45 mm,二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理视健眼操预防和控制近视眼的效果优于眼保健操,其原因在于解剖学基础的不同.理视健眼操以直接主动调节为主.
作者:李美红;潘丽萍;雷文生;朱利民;黄金星;周则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进行胆囊疾病的介入性治疗应用渐多.若穿刺针从胆囊与肝的非连接区(胆囊的游离壁)进入胆囊内,由于胆囊内压力较高(可达294 Pa),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胆漏.因此,明确胆囊与肝连接区(胆囊床)的解剖学特征,对确保穿刺针由胆囊床进入胆囊,避免胆漏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胆囊床进行了观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安月勇;姜玉波;韩文祥;曲永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股骨颈轴向控制髓内钉(axial controlled intramedullary nail of thefemoral neck,即ACINFN钉)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24具新鲜尸体股骨标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两个实验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制成EvansⅠ型粗隆间骨折模型,分别用材料、规格相同的ACINFN钉和A-P型GAMMA钉固定.各组均在双轴液压伺服生物材料测试实验机上做抗压和抗扭转实验.结果:在300N的压力下,对照组、ACINFN钉组和A-P型GAMMA钉组的压缩刚度分别为(1568.06±365.81)、(1166.53±91.8)和(224.11±66.45)N/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扭角为5°时,对照组、ACINFN钉组和A-P型GAMMA钉组的扭转刚度分别为(1.14±0.19)、(1.076±0.125)和(0.114±0.065)N@m/de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CINFN钉在抗压和抗扭转性能方面明显优于A-P型GAMMA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作者:潘滔;李佛保;张炳球;彭新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具30侧新生儿尸体标本的颈内静脉及相关结构进行解剖观测.结果:颈内静脉外径左(5.6±1.7)mm,右(6.5±1.0)mm.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夹角左(114±8)°,右(145±9)°,颈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的近中点处,其交点平面以下颈内静脉长度为(2.7±0.5)cm,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长度分别为2.4、1.4和1.8cm.结论:新生儿颈内静脉下段口径粗大,与颈总动脉伴行毗邻清楚,变异较小.穿刺易在颈总动脉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交点稍外侧进针,插管长度左侧为7.0cm,右侧为6.0 cm.
作者:贺生;刘荣志;范真;田顺亮;王海欣;徐国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探讨L3横突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套正常成年男性干燥腰椎骨横突长、宽、厚、横突间距及横突间夹角等进行了测量,同时对8具成年男尸的腰椎横突区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①L3横突长,L5横突宽及厚大,横突长、宽、厚左右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横突间距亦以L5大.横突间夹角在不同椎序间无显著性差异.②胸腰筋膜中层的纤维聚集成束附着于腰椎横突末端,在L3横突末端附着范围大.每一横突间隙内有一恒定神经血管束从胸腰筋膜中层穿出,腰神经后外侧支被纤维束固定于横突背面.结论:①腰椎横突长度的解剖序列为L3>L5>L2>L4>L1.②L3横突过长,胸腰筋膜在L3横突末端附着范围大,腰神经后外侧支被纤维束固定于横突背面等是导致L3横突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王汉琴;王配军;陈家强;邓兆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隆鼻术提供国人的外鼻软组织厚度的解剖学资料.方法:20具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年尸体标本,将外鼻分为眉间点、鼻根点、鼻背点、鼻尖上点、鼻尖点、鼻尖下点,鼻小柱前点和鼻翼顶点,进行各点外鼻软组织厚度测量.同时测量鼻翼软骨外脚距鼻翼缘的距离,鼻中隔软骨前端距鼻尖点和鼻中隔软骨下缘距鼻下点的距离.结果:眉间点软组织厚度(4.42±0.86)mm,鼻根点(4.42±0.99)mm,鼻背点(2.67±0.87)mm,鼻尖上点(4.60±0.98)mm,鼻尖点(4.03±1.56)mm,鼻尖下点(2.67±0.62)mm,鼻小柱前点(2.41±0.57)mm,鼻翼软骨外脚距鼻翼缘的距离,高点(3.14±0.51)mm,中点(4.79±2.33)mm,下点(11.92±2.68)mm.鼻中隔软骨前端距离皮肤表面(4.94±2.50)mm,鼻中隔软骨距鼻下点距离(7.59±2.18)mm.鼻中线各点软组织厚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鼻背点和鼻尖下点为薄,鼻尖点较厚,但个体变异大.结论:了解外鼻被覆软组织的分布不均,有利于改善隆鼻手术的效果和避免手术并发症.
作者:洪志坚;邱大学;曹文建;陈一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文科技论文加英文摘要的目的是为了进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是给外国人看的,因此研究国外科技论文摘要的写法对我们写出好的英文摘要是十分必要的.Medline是世界著名的应用为广泛的生物医学数据库之一,它的内容偏重于临床医学,亦包括大量基础医学及其它生物医学文献,是生物医学工作者获取国外文献的主要途径,生物医学工作者以文章被其收录为荣.另外,Medline数据库是比较容易获得的,它是一个免费数据库,我们可通过Internet进行检索,在各医科大学或医院的局域网上上也可获得光盘版的Medline数据库.因此我们以Medline数据库中的英文摘要作为我们为医学论文写英文摘要的原则和依据是必要的和可行的.本文以“anatomy in ti”为检索式,考察了Medline(2000/11~12)数据库中收录的58篇(共检出69篇文献,其中11篇没有摘要)文献的英文摘要的分类,并对英文摘要的写法进行探讨.
作者:谭海燕;黄美贤;徐达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硬膜外腔穿刺术是通过穿刺将麻醉药物注入硬膜外腔,以麻醉不同平面的脊神经根.为在操作中避免失误,了解和掌握其应用解剖学基础和操作要点是必要的.根据《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中硬膜外腔穿刺术的内容,我们制作了硬膜外腔穿刺术标本,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1选材与取材用经过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常规方法切开胸腹前壁,暴露胸腹腔器官,将胸腹腔器官带腹膜分别剥离上至第4胸椎下缘,下至第4腰椎下缘水平,截断躯干,取用中段.然后沿后正中线向左旁开7.0 cm处,锯切掉肋骨和部分腹后壁,向右去掉肋骨和腹后壁,取用脊柱部分.此标本也可以用局解后的材料.
作者:胡丹为;刘庆涛;马仁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