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理视健眼操及其解剖学基础

李美红;潘丽萍;雷文生;朱利民;黄金星;周则彬

关键词:理视健眼操, 眼保健操, 近视眼, 解剖学基础
摘要:目的:探讨理视健眼操的解剖学基础.方法:择13~16岁青少年631人,通过理视健眼操和眼保健操的配对实验,以眼轴和屈光度变化及近视增长率为指标,判断两种眼操预防和控制近视眼的效果,观察时间一年半.结果:两组相比,眼保健操组近视增长率多增6.49%;屈光度平均多增0.56D;眼轴平均多增0.45 mm,二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理视健眼操预防和控制近视眼的效果优于眼保健操,其原因在于解剖学基础的不同.理视健眼操以直接主动调节为主.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间后神经穿桡管远端处的解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可能的卡压位置及临床意义.方法:在2倍放大镜下解剖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的行程、分支、可能卡压位置以及前臂活动对其影响.结果:骨间后神经穿旋后肌后恒定地分尺侧支和桡侧支;旋后肌远侧缘和拇短伸肌、拇长展肌浅面的腱性肌纤维结构可能是致卡压的解剖结构,前臂伸肌群的活动可诱发上述结构卡压骨间后神经.结论:在桡管远端同样存在卡压骨间后神经的解剖结构,必要时应手术探查、松解.

    作者:张向阳;陈峥嵘;王克强;周泰仁;曹德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2000年第22卷第3、4期)

    1.Morphometric study of the pulmonary trunk: implications for a new approach of the Ross procedure C. Latremouille, C.Chardigny, B. Pouzet , N. D ' Attellis , J.-M. Grinda, J.-P. Couetil, S.chauvaud,J. - N. Fabiani and J. - P. Lassau肺动脉干的形态测定研究:罗氏手术新方法的提示病变的主动脉瓣可用自体移植肺动脉瓣来取代,而用肺的同种移植物取代被移走的肺动脉瓣则具有自身钙化的危险.有人提出用肺动脉干前壁单尖瓣膜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本研究旨在确定这项技术的可行性.我们对17具成人尸体的心脏进行了测量:肺动脉瓣尖水平的肺动脉干直径(D1).从肺瓣尖到肺动脉干分杈处上端的距离(H1)及下端的距离(H2).当单尖形瓣膜允许45°开放、能确保良好的瓣膜功效时,计算出D2=1.4D1.G=H1-D2决定着本技术的可行性,当G>10mm时,对本技术合适;当0<G<10 mm时,表明可以实施本技术;当G<0时,表明不可能实施本技术.D1、H1和H2的均值分别是20.19 mm、37 mm和57mm.17例标本中有16例实施了这项技术,占94%,而1例不能施行该技术,占6%.在实施这项新的外科技术前,通过超声心动描记术或核磁共振对这些参数的测量是必要的.(22:129-133)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上肢神经肌支的显微解剖及其在痉挛性瘫痪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为寻求解除上肢痉挛性瘫痪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43侧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了解痉挛性脑瘫所致上肢痉挛性屈肘、旋前和屈腕畸形的主动肌神经肌支的来源、直径、可分离长度及发出部位.结果:肱二头肌肌支平均2.72支,来源于肌皮神经(97.5%)和正中神经(2.5%);肱肌肌支平均2.74支,来源肌皮神经(80.5%),其余分别来源于桡神经(15.3%)、正中神经(4.2%);肱桡肌肌支平均1.77支,来源于桡神经;旋前圆肌肌支平均2.33支,来源于正中神经;尺侧腕屈肌肌支平均1.72支,来源于尺神经.它们的可分离长度分别为:肱二头肌肌支23.94mm、肱肌肌支21.63mm、肱桡肌肌支21.38 mm、旋前圆肌肌支27.27mm、尺侧腕屈肌肌支21.70 mm.神经肌支的横径分别为:0.99、1.00、0.86、0.84、0.83 mm,在起始与进入肌门处的横径比较(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神经肌支的横径考虑与神经所含数量有关,术中可在起始处选择性切断,切除的长度以术后不再出现神经再连接为度.

    作者:王伟;罗永湘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股骨颈骨折不同直径加压螺纹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直径加压螺纹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取成人股骨上段防腐标本32例,挑选5例骨密度值相近的标本留用,其余27例根据骨密度值配对分成A、B、C、D、E 5组,制成股骨颈骨折模型.各组依次用直径5、6、7、8和9mm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后,行生物力学实验.将留用的5例标本分别拧入5种加压螺纹钉,用CT观察螺纹钉对骨质的破坏范围.结果:随螺纹钉直径增粗,各组在扭转5°时的扭力矩及扭转至屈服时的大扭力矩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F=1.711,P>0.05;F=2.402,P>0.05);在股骨头下沉3 mm时的负荷及负载至屈服时的大负荷逐渐增加(F=8.391,P<0.01;F=7.268,P<0.01);螺纹钉对骨质的破坏范围随之增大.结论:在行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时,在保证内固定强度的前提下,应选用体积尽可能小的内固定物.

    作者:高文山;张英泽;潘进社;王殿臣;李石玲;闫金成;顾志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几种经后路手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方法比较

    目的:对经后路手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几种方法进行回顾总结,评价APOFIX椎板钩内固定并后路融合术的效果.方法:对25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行后路手术,包括齿突骨折20例,横韧带断裂5例,其中Gallie钢丝并后路融合术12例,Brooks钢丝并后路融合术9例,APOFIX椎板钩并后路融合术4例.结果: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21个月),全部行颈椎侧位X线片检查,部分行MRI检查,骨性融合分别为Gallie法10例(83%),Brooks法8例(89%),APOFIX法4例(100%).结论:APOFIX椎板钩并后路融合术操作简便、稳定、效果好、并发症少且不影响MRI成像而有利随访,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作者:闵少雄;靳安民;朱立新;张辉;肖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肋软骨连结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了解肋软骨连结形态特点,为临床选择切除肋软骨的部位提供依据.方法:对29具儿童尸体标本进行肋软骨测量,光镜下观察肋软骨连结组织学特点,并对肋软骨折断后进行断端组织学观察.结果:左侧第1~8肋软骨长度分别为2.9、3.0、3.5、4.2、5.0、6.5、8.4、10.9 cm,右侧者与左侧者相近.第5~7肋增殖区加肥大区厚度相近,平均为0.43mm.折断肋软骨后,髓腔骨松质、Ranvier区和肥大区明确受损.结论:胸骨上举术应改牵拉折断为锐性切断肋软骨,并至少保留0.5 cm肋软骨.

    作者:唐耘熳;冯杰雄;胡廷泽;张尚福;刘文英;蒋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联合铸型标本的设计和制作

    上呼吸道与上消化道呈“X”形交叉分布,两者交汇点即共同通道是口咽部,此处的结构及名称较多,初学者不易形成立体概念.对此,我们设想对其进行联合铸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基本操作过程(1)从眉弓上方约2 cm、耳廓上方约1 cm及枕骨隆凸平面锯掉颅盖,完整地取出脑组织;自C6~T1平面水平离断头颈部,沿食管及颈椎椎体之间纵形切开皮肤及肌肉,细心分离食管及咽后壁与颈椎椎体间的软组织,并从枕骨斜坡处呈冠状位将颈椎及枕骨后部离断.若自C6~T1平面仅离断食管、气管及其前方的软组织,则可保留完整的脊柱和脊髓.(2)将取下的标本先放入5%~10%H2O2中漂洗1~2 d,之后用流水冲洗口腔、鼻腔、咽、喉及食管、气管上段等,再拿出凉干,其间可视情更换方向,以利鼻旁窦内的水分流出.(3)沿口唇边缘行连续缝合以封闭口腔外口;将10 ml注射器活塞的前端橡皮部分塞入鼻孔附近,并行荷包缝合以封闭鼻腔外口,注意将结扎线嵌入注射器前端橡皮部分的凹陷内,以防其滑脱.(4)自气管及食管断端分别插管灌注填充剂.(5)待填充剂充分硬固后,将标本放入浓盐酸中腐蚀1周左右,取出冲洗、漂白、装瓶.

    作者:石瑾;黄美贤;姚女兆;吴坤成;石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踝管内胫后神经松解有关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踝管内胫后神经松解治疗踝管综合征、跟痛症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成人尸体标本,对胫后神经在踝管内的分支部位及其走行进行了解剖观察研究,测量了胫后神经的滑动距离.结果:胫后神经多在内踝水平下3 cm内分出足底内、外侧神经支配足底部皮肤感觉及内在肌,少部分在内踝上分支.从胫神经主干内踝上1cm内发出1~2支神经(跟内侧支)在皮下或深筋膜下行走达足跟脂肪垫内及跟骨内,沿途呈树枝状分支.被动活动关节时,踝管内胫神经可滑动8.2 mm(5.0~12.5 mm).结论:踝管内胫神经松解应充分松解胫神经的主干及主要分支,足跟分支卡压可能与足跟痛有关.故对顽固性足跟痛患者可考虑封闭、松解或切断有关神经支.

    作者:陈清汉;陈德松;方有生;张树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不同肋间切口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分析

    胸膜腔肋间闭式引流能够有效地抢救胸部受伤后合并血气胸或血心包的病人.如何选择肋间隙的穿刺切口部位而达到佳的治疗效果,各家文献报道不一.本文收集12年来有完整资料的胸部外伤210例,对其选用不同肋间切口进行胸腔闭式引流进行了疗效分析.本组均为胸外伤合并有血气胸或血心包的病例,不包括合并有腹部损伤及胸部以外的其它损伤.

    作者:崔英健;孟镔;李大巍;丁占彪;陶伟;徐君玉;翟延荣;李军;窦正郁;汪月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带血管蒂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带血供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提供生物力学和组织学依据.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5只,其中12只分两组:一侧行带血管蒂趾长屈肌腱转位修复跟腱缺损,对侧为游离肌腱移植对照组,术后12周取材,分别行组织学检查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带血管蒂肌腱组移植跟腱组织学形态近似正常跟腱,肌腱大拉伸力为正常跟腱的67.7%,而游离肌腱组移植跟腱的腱纤维为瘢痕包裹,大拉伸力为跟腱的35.3%,两者的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结论:带血管蒂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优于游离肌腱移植.

    作者:高建明;徐达传;余磊;赵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成年大鼠脑神经元aFGF基因mRNA表达

    目的:为aFGF对成年大鼠脑内神经元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了成年大鼠脑内神经元mRNA表达分布情况.结果:成年大鼠脑皮质、海马、下丘脑和中脑神经元核内均有不同程度的aFGF基因表达.结论:aFGF在脑多个部位神经元的表达可能与神经元的存活和功能活动的维持有关.

    作者:王清华;徐如祥;钟世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Meckel憩室嵌顿左侧致穿孔1例

    患儿女性,2.5岁,因左腹股沟区出现肿物,其母自行复位2次后,出现腹痛6 h,呕吐4次,为胃肠内容物,无排气、排便.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心率10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无杂音,腹部膨隆,无胃肠型,腹肌紧张明显,肠鸣音减弱.腹透示:膈下未见游离气体,肠胀气.入院诊断:肠穿孔?即行剖腹探查,术中开腹后即见中量酱红色混浊液体溢出,探查小肠即见距回盲部60cm处有一指状憩室,位于系膜缘,约长5 cm,距憩室2.5 cm有一0.5 cm穿孔.

    作者:槐业东;高晓刚;高文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动脉特殊变异1例

    肝动脉形态起源多变,作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见其入肝动脉数量及起源特殊,报道如下:成年男性尸体,防腐固定后,经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其胃左动脉直接起源于腹主动脉,并发出直径为1.84mm的肝左动脉经肝门入肝,肝右动脉直接起源于肝总动脉,经肝总管后面入肝门,直径为2.68 mm.另有2支副肝左动脉,1支起自肝总动脉直径为1.34mm,分为3细支经肝脏面左纵沟入肝;另1支与胃右动脉共干,起自肝总动脉,直径为1.2 mm,亦经肝脏面左纵沟入肝.

    作者:李晓平;胡振富;陈铭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Oddi括约肌形态特征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Oddi括约肌(sphincter of Oddi,SO)形态结构特点,为SO切开术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53例正常Vater区标本进行巨微解剖,免疫组化,Masson染色和体视学技术综合性观测.结果:①SO可分为固有肌和十二指肠延续肌纤维两类,前者有内纵、外环两层;②SO与十二指肠环肌间有肌束联系;③自十二指肠大乳头尖至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CBD)括约肌上界距离(15.92±4.97)mm;SO长(13.99±3.84)mm;从大乳头尖至CBD穿十二指肠肌层处间距(11.34±3.07)mm;SO厚处(0.83±0.18)mm.结论:SO形态特点可支持SO生理活动特征;为临床操作ERCP、SO压力检测和Oddi括约肌切开术等,提供解剖学资料.

    作者:陈道邦;周德明;杨开清;李光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额神经末支解剖特点及其在前额除皱术中的意义

    目的:为前额除皱术切口位置和分离平面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8例成人头部标本进行大体和显微解剖研究以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①眶上神经绕过眶上缘后分为深、浅二支,浅支位额肌深面并穿过该肌分布于额部皮肤.深支行于额肌、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直达人字缝;②滑车上神经在皱眉肌外侧和穿经皱眉肌后穿过额肌到达头皮.结论:①前额除皱术中冠状切口应尽量靠近人字缝,并在骨膜下剥离皮瓣,以避免损伤眶上神经;②切断皱眉肌时宜在直视下仔细操作以减少对滑车上神经的损伤.

    作者:罗少军;刘贻运;王绥江;汤少明;廖进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颏管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国人颏管的形态与位置,为口腔科牙种植术等颏区手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剖开6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湿下颌骨标本的下颌管前端,进行观察测量.结果:下颌管前端向中线分出一切牙神经管后,该管有96.7%弯向后上形成颏管再开口于颏孔,3.3%直接开口于颏孔;颏管长约(4.01±1.20)mm,管径约(2.6±0.6)mm;颏孔前缘对应下颌管前端的水平距离为(3.54±0.70)mm,颏孔下缘至下颌管上缘的垂直距离为(3.21±0.90)mm;下牙槽神经在下颌管末端分成两支;切牙神经穿切牙神经管分布到切牙,颏神经穿颏管出颏孔.结论:下颌管前端向后上方续为颏管,颏管内有颏神经走行.

    作者:田铧;王建华;尹群生;李国菊;刘执玉;宋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臂丛及其分支变异1例

    臂丛的干、股、束的任何一部分在数目、编排上与正常不同均为变异臂丛,文献报道约为11.6%.笔者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右侧臂丛及其分支存在异常,现报道如下.右侧臂丛的上、中、下干均在锁骨的后上方分为前、后股.外侧束在胸小肌的上缘处发出上下2小支加入内侧束,上支直径0.08cm,长度1.16cm,下支直径0.08cm,长度1.59cm.内侧束在2小支加入前直径0.25cm、加入后直径0.30cm,此后内侧束下行2.20cm在胸小肌后方发出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正中神经在腋窝内和臂的上部分别走行在腋动脉及肱动脉的前内侧,在喙肱肌止点稍下方转到肱动脉的前方并伴肱动脉前面下行,直到肘关节的前面转到肱动脉的内侧.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行程位置正常.

    作者:曲永松;刘润涛;张福清;孙文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交通1例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一书统计,肌皮神经与正中神经有交通的占10.2%.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标本时,见其右侧肌皮神经发一支与正中神经交通,现报道如下.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发出,偏外下行进入喙肱肌,入肌处发出3支支配该肌,主干穿过喙肱肌在肱二头肌内侧下行,分出2支支配肱二头肌和肱肌.随后在距肱骨内侧髁上方15 cm处又向内下分出一支连于正中神经,本干继续前行穿过肱二头肌腱外侧移行为前臂外侧皮神经.交通支长2.4 cm、直径1.5 mm,肌皮神经分支前直径为2.1 mm,分支后直径为1.0 mm.正中神经接受分支前直径为1.5mm,接受分支后直径为2.1mm.由外侧束发出的正中神经外侧根明显比内侧根细、直径分别为0.6mm和1.2 mm.

    作者:孙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鼻软组织厚度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为隆鼻术提供国人的外鼻软组织厚度的解剖学资料.方法:20具经常规防腐处理的成年尸体标本,将外鼻分为眉间点、鼻根点、鼻背点、鼻尖上点、鼻尖点、鼻尖下点,鼻小柱前点和鼻翼顶点,进行各点外鼻软组织厚度测量.同时测量鼻翼软骨外脚距鼻翼缘的距离,鼻中隔软骨前端距鼻尖点和鼻中隔软骨下缘距鼻下点的距离.结果:眉间点软组织厚度(4.42±0.86)mm,鼻根点(4.42±0.99)mm,鼻背点(2.67±0.87)mm,鼻尖上点(4.60±0.98)mm,鼻尖点(4.03±1.56)mm,鼻尖下点(2.67±0.62)mm,鼻小柱前点(2.41±0.57)mm,鼻翼软骨外脚距鼻翼缘的距离,高点(3.14±0.51)mm,中点(4.79±2.33)mm,下点(11.92±2.68)mm.鼻中隔软骨前端距离皮肤表面(4.94±2.50)mm,鼻中隔软骨距鼻下点距离(7.59±2.18)mm.鼻中线各点软组织厚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以鼻背点和鼻尖下点为薄,鼻尖点较厚,但个体变异大.结论:了解外鼻被覆软组织的分布不均,有利于改善隆鼻手术的效果和避免手术并发症.

    作者:洪志坚;邱大学;曹文建;陈一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新生儿有尾1例

    人类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有尾的发生,随着胚胎发育,在基因及其它因素的调控下,尾逐渐退化消失,出生后有尾者少见.一妊娠40周的产妇.剖腹产后得一男婴,体重4 250 g,出生后四天测量,在臀裂距肛门后上约2 cm处,向下伸出一长约1.53 cm的短尾.尾呈粗细较一致的短圆柱状,其头端直径约0.62 cm,尾端钝圆,直径约0.53 cm,另在尾头端上方骶部的皮下有一直径约3 cm,高约0.5 cm的脂肪瘤,余未见异常.

    作者:田顺亮;李绍红;张春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