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关节板股韧带的解剖观测及其意义

姜华东;吕小琴;姚作宾;郑荣昌;陈俊春;吕寒冰

关键词:半月板, 后交叉韧带, 前板股韧带, 后板股韧带
摘要:目的:为膝关节检查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76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关节解剖,观测膝关节板股韧带的出现率和形态学特点.结果:在76例膝关节中均有前或/和后板股韧带,其中前、后板股韧带均存在的占23.68%(有18例),仅有后板股韧带的占65.79%(有50例),仅有前板股韧带的占10.53%(有8例).后板股韧带的长度、中点宽度均大于前板股韧带.结论:板股韧带在人膝关节中普遍存在,并在运动中对外侧半月板起保护作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年(第19卷)分类索引

    述评介入放射学的挑战及解剖学的对策王震寰(5)国外临床解剖学科研信息张为龙(293)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鼠额叶皮质损害后诱导型iNOS阳性细胞的变化

    目的:一氧化氮在脑内的许多生理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并参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实验性脑损伤后的NOS阳性细胞的来源及成份.方法:利用机械抽吸法制成大鼠额叶皮质损伤动物模型,应用NADPH-d组织化学及GFAP免疫组化法观察损伤后1、3 、7、14、21、30及60 d皮质损害区NOS阳性细胞的类型和变化.结果:损害后1d即见皮质损害区底部和两侧nNOS阳性细胞增加,损害底部出现诱导型胶质细胞,尤以胼胝体中更为密集 .这种反应3~7 d时逐渐增强,2周时明显,以后随时间推移及损害的修复而降低,研究发现部分iNOS阳性细胞与GFAP者共存,提示系反应性胶质细胞,未见eNOS阳性细胞上调现象 .结论:皮质受损时,出现2种不同表型的NOS阳性细胞且上调,即出现诱导型神经元nNOS和诱导型iNOS胶质细胞.究其来源各不相同,但均能合成NO,NO主要集中在损伤部位的周围.

    作者:吕广明;金国华;徐慧君;武义鸣;田美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带血管蒂阔筋膜瓣转位修复腹壁缺损

    目的:探索腹壁缺损修复的方法.方法: 设计带血管蒂阔筋膜瓣转位修复腹壁缺损.结果:移植的阔筋膜瓣全部成活,随访1~6年,局部外形功能良好,无一例术后发生腹壁疝.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阔筋膜瓣,血管解剖恒定,切取容易,带蒂转移成功率高,宜修复中下腹部腹壁缺损.

    作者:张华彬;叶尔明;莫军;孙东原;陈骥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生物塑化技术中真空浸渍的改进

    真空浸渍是生物塑化技术的重要步骤,浸渍彻底与否是标本塑化成功的关键.真空浸渍是指在低压或真空状态下,易挥发的中间剂气化后形成气泡从组织细胞内移出,组织内形成负压,同等量的粘稠度高的、分子量大的塑化剂则进入组织细胞内填补,由于中间剂移出留下的空间,使塑化剂与器官内部各个结构密切连接[1].如果塑化剂不能完全或大部分占据组织细胞中间剂的位置,那么标本内就会有空隙,塑化剂就不能起到对组织结构的包埋作用 ,势必造成器官内部多个组成结构之间结合松散,甚至脱落,从而导致失败.现将我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改进措施作简要介绍.

    作者:谭立文;张绍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利用膝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的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为膝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的手术时脊神经根和吻合平面的选择以及脊神经前根的定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20具尸体标本上追踪股神经的脊神经根来源和相应的脊神经根的分布,同时观察硬膜内L2~4和S2~4脊神经前根排列的位置关系、相互重叠长度和横截面积.结果:股神经主要由L3和L4脊神经根组成, L2脊神经根的贡献较小;L2 和L3脊神经根中的大部分神经纤维贡献给股神经,其比例显著高于L4脊神经根.S2 ~4前根出脊髓的平面均高于或等于L2~4前根出硬膜的平面,L3和L4前根的横截面积均显著大于S2~4前根横截面积.结论:①利用膝腱反射重建膀胱功能时宜选用L3前根与S3或S4前根交叉吻合.②在L1~L2椎体平面,前后根的辨别和序列的确认较为容易,故吻合平面宜选择在脊髓圆锥处.

    作者:徐瑞生;侯春林;张世民;陈爱民;刘明轩;衷鸿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电汽化对活体肾组织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电汽化对肾组织结构的作用,为高频电刀和电汽化技术在肾手术中的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汽化电极在不同输出功率时测定大白家兔活体肾组织的电流强度,灼伤中心区汽化深度和汽化表面积,光镜和电镜下观察0~6 mm深度的组织结构变化. 结果:随着电流输出功率的增强,肾组织的电流强度,中心区汽化深度和汽化表面积也随之增加,深部组织显微和超微结构发生了凝固性改变,损伤程度随着离中心区距离的延长而减弱 .结论:肾手术中用高频电刀应注意对邻近组织的损伤,输出功率不易过大,电汽化技术可尝试应用于肾的手术.

    作者:李爱华;李德贤;富克远;陈耀武;施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右位心及大血管畸型1例

    经复习有关文献,发现右位两腔心畸形,主、肺动脉共干等偶有报道.作者解剖一足月顺产因呼吸衰竭死亡,20 d女婴发现其并存两肺静脉汇入左、右上腔静脉,主动脉干广泛管状狭窄,仅发支供给头颈上肢,无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已由肺动脉替代)的畸形,实属罕见,现报道如下 :(1)心的位置及外形:右位心,位于前纵隔下部,心尖朝向右前下,宽广钝圆,心底朝向左后上.其2/3偏向正中线的右侧,横径为36 mm,纵径为38 mm,心包完整无异常.

    作者:张惠爱;刘树元;朱庆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椎弓根螺钉入点定位及双侧入点间距的应用测量

    目的:提供椎弓根螺钉入点定位法及双入点间距的解剖学资料.方法:观测螺钉入点并测量双入点间距.结果:①螺钉入点:分4组,第1组,C2为横突下缘水平线与中外1/4 垂线交点处;第2组C3~L1,除C5外均在横突中上水平线与关节突中垂线及中外1/4垂线限定的四边形内.第3组L2~L4在横突中水平线与外缘垂线交点处;第4组L5在横突中水平线与乳突外缘垂线交点处,距关节突外缘垂线(4.8±0.7)mm.②双入点间距:L5大,C5次之而T5 ~T7小.结论:C3~L3入点多集中在横突中上水平线与关节突中外垂线限定的四边形内, 其中C3~C4、C6~L1均在横突中上水平线与关节突中垂线及中外1/4垂线限定的四边形内;双入点间距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

    作者:李志军;刘万林;温树正;高斌礼;王瑞;张拓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颈襻或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吻接重建呼吸功能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颈襻或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吻接术重建截瘫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具尸体上测量了舌下神经降支、颈神经降支和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长度、末端的宽度、厚度及神经束的数目;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末端与膈神经汇合处之间的间距;膈神经汇合处的宽度、厚度和神经束的数目.结果:舌下神经降支和颈神经降支的长度分别为(40.0±8.2) mm和(32.0±6.8) mm;平喉结处的宽、厚度分别为(1.9± 0.5) mm、(0.8±0.1)mm和(1.6±0.5)mm、(0.6±0.1)mm.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的长(15.9± 4 .2) mm;末端宽、厚度分别为(2.3±0.7) mm和(0.9±0.2) mm.副神经胸锁乳突肌支与膈神经汇合处之间有间距者为80%,平均间距(20.2±6.3) mm.膈神经汇合处的宽、厚度分别为( 2. 1±0.5) mm和(1.2±0.4) mm.结论:舌下神经降支、颈神经降支或副神经的部分胸锁乳突肌支的长度和末端的宽、厚度均能满足与膈神经起始处行神经端-端或端-侧吻接术,以重建膈的自主呼吸功能.

    作者:纪荣明;张少成;姜宗来;冯皓;汪晓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腹腔镜肝规则切除铸型标本的制作及意义

    腹腔镜肝切除是新兴的微创肝脏外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立即接受后续治疗等优点. 由于肝脏血供丰富及腹腔镜无法用手直接止血等特点,手术难度较大,因此,了解肝裂层面与肝内管道的关系及手术入路中血管直径大小非常重要.以往的肝脏铸型标本未能显示肝裂层面,作者旨在制作一种新型标本,能清晰显示肝内血管与肝裂层面的关系,为腹腔镜肝规则切除提供解剖学基础.

    作者:李晓平;李朝龙;石瑾;徐达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脊柱椎弓根手术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医学影像设备和影像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使人类不仅能从形态结构方面了解人体,而且也可以从功能和代谢方面揭示人体的奥秘,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更进一步,医学影像技术也被引入了治疗领域,推动了临床治疗技术的进步.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各种影像资源逐渐被直接应用于手术过程中,出现了计算机辅助外科这一崭新的领域.计算机辅助外科[1](computer-assisted surgery)又称为图像引导外科[2](image-guide surgery)、虚拟外科(virtual surgery)[3]等, 是指在手术过程中, 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术前或术中病人影像数据、实验手术过程中的病人的病变部位、以及手术工具所在的坐标系统一起来,根据实际手术的需要对手术工具周围的组织作出相应的显示, 对手术进行实时的导航.

    作者:黄文华;钟世镇;朱青安;徐达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上颌窦口的临床解剖学研究及其意义

    目的:为临床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20具40侧经防腐处理的完整成人尸头标本上观测上颌窦窦口走行方向、内径及长径、其内口和鼻腔开口情况、上颌窦裂口及上颌窦窦口构造.结果:上颌窦窦口内径为(3.7±0.9) mm(2.0~5.9mm);长径为(2.8±0.8)mm(1.0~4.0 mm);上颌窦鼻内开口位于钩突外侧、筛漏斗下方,形似漏斗嘴;位于钩突中段者占60%(24侧),钩突尾端者占40%(16侧);有7.5%(3侧)存在副口,均位于窦口后下方,钩突尾端后,下鼻甲附着缘处.结论:上颌窦窦口周围结构(钩突、筛泡)的变异或病变直接影响到上颌窦口的通畅.

    作者:廖建春;王海青;郎军添;范静平;孙爱华;施小恬;石明;杨毓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膝上外侧血管复合组织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膝上外侧血管复合组织瓣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5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膝上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膝上外侧动脉在股骨外侧髁近侧(2.9±0.5) cm处起于动脉,起始处动脉外径(2.2±0.4) mm,主干长(2.6±0.4) cm,至外侧肌间隔处发出上、中、下3支骨膜支分布于股骨下端前外侧.前、后、远3支皮支,分别于股骨外上髁近侧(4.0±0.5)、(5.0±0.5)和(1.5±0.3) cm处进入股下端外侧皮肤,远侧皮支及下肢骨膜支发出交通支与膝关节血管吻合,并有分支分布至髂胫束.[ HTH〗结论:①膝上外侧动脉可构成皮瓣或骨膜、髂胫束组成的复合组织瓣 ;②带血管转位可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③游离移植修复手、前臂远端或踝足部伴骨、肌腱、皮肤复合组织缺损.

    作者:邢进峰;陈中;曹扬;张春;吴恙;赵巍;林平;童鑫;施铁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侧胸部小切口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侧胸部小切口手术方法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23例(46侧) 常规防腐尸体标本的胸前外侧区内胸背神经、胸背血管、胸长神经及胸外侧血管的走行、分支及分布和体表定位.结果:侧胸部背阔肌和胸大肌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胸背神经横径:(2.6±0.5) mm;暴露长度(进入背阔肌前):(4.7±0.7) cm;均于第4或5肋间隙进入背阔肌;与其伴行的胸背动脉压径:(3.0±0.6) mm.胸长神经横径:(2.4±0.6) mm;暴露长度:(4.6±0.7) cm;均于第4或第5肋间隙入前锯肌.面胸外侧动、静脉于胸小肌下缘中部第3、4肋间隙穿出胸小肌后也暴露于此三角内,其压径(2.7±0.4) mm;暴露长度:(3.9±0 .7) cm.结论:胸背神经、胸背血管、胸长神经、胸外侧血管在背阔肌与胸大肌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内有固定行径,进行侧胸部小切口时,应避免上述结构损伤 .

    作者:张晓明;应勖;朱;袁张根;胡伟恩;李浒;毛宝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罕见的左右肾动脉变异1例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统计,肾动脉3支型占1.48%,4支型占0.11%,5支型占0.04%.作者在解剖一成年男尸时,发现其左右肾动脉共有8支及右肾外形异常,此种变异罕见,报道如下. 1 右肾肾门从内侧移至肾前面,长4.3 cm,宽3.0 cm.致使肾窦几乎完全向前开放,肾盂暴露,右肾动脉从腹主动脉和右髂总动脉上向该肾发出了4支动脉.

    作者:程清洲;戴冀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

    1 Complications of Chiari and Salter osteotomies: a cadaver study K.Birnbaum, A. Pastor, A. Prescher and K.-D. Heller Chiari 和Salter 截骨术的并发症:1例尸体标本研究 Chiari 和Salter截骨术中血管和神经损伤已屡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标本上展现每一手术步骤来说明相关解剖标志和手术潜在的危险.在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上做9例Chiari截骨术和5例Salter截骨术,手术步骤连续进行以评估各血管和神经被损伤的危险程度和指出重要的解剖学标志.两种术式中,前入路方式都易损伤股前外侧皮神经 ,但只要保证带股前外侧皮神经的皮肤被推向内侧就可避免损伤发生;阔筋膜张肌牵拉过度可损伤其营养血管;骨膜下入路时不适当的使用Hohmann牵引器可压迫和刺激坐骨神经, 臀上动脉和臀上神经也可能被损伤;在内侧使用Hohmann牵引器不当可导致闭孔神经损伤 .在Chiari截骨术,支配部分腹侧髋关节囊的臀上神经关节支易受损,太靠内侧插入克氏针易伤及内斜肌.在Salter截骨术,过度牵拉髂腰肌可导致股神经综合症.截骨术的方式在暴露髋关节过程中可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鉴于解剖通路与截骨区域之间狭窄的空间,截骨术中应严格地进行骨膜下解剖并小心应用牵拉器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22:225-233)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带血管蒂空肠瓣修复胆管狭窄的临床应用

    目的:报道用带血管蒂空肠瓣修复胆管狭窄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带血管蒂空肠瓣修复胆管狭窄17例,采用带血管蒂空肠段行肝胆管桥式吻合9例.结果:[ HTSS〗本组除3例术后并发胆瘘行外引流在2周内治愈外,其余23例均获满意效果.结论:本术式具有防止胆汁返流和逆行感染、保持肝外胆管生理机能及保持胆汁的正常pH环境等优点.

    作者:梁怀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逆行颧眶动脉蒂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逆行颞区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HTSS〗成尸标本30侧头面部颧眶动脉进行肉眼解剖;15例活体行颈总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颧眶动脉与眼轮匝肌营养血管的关系,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行图像分析.结果:眼轮匝肌有多条血管在眼睑内形成动脉网,此动脉网与供应颞区皮肤颞浅动脉分支的额支和颧眶动脉相吻合,且颧眶动脉位置较恒定,外径平均在1.0 mm以上.结论:颞区皮瓣可被认为是以颧眶动脉为轴的轴型皮瓣,且以颧眶动脉远端为蒂的逆行皮瓣的存活是完全有保障的.

    作者:杨彪炳;蔡霞;唐胜建;牟少春;邱玉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单侧重复肾并输尿管特殊类型畸形1例

    患者男,23岁,因左腰部、左下腹部疼痛1天就诊.体检:左下腹部压痛(+),扣击痛(+). 尿常规检查:RBC(++).超声检查:左侧肾盂扩张,显示为两个不相通的不规则液性暗区, 上部为3.6 cm×2.6 cm,下部为4.7 cm×2.4 cm,分别各有一条输尿管结构从暗区内引出,内径分别为1.3 cm、1.1 cm,各自下行约4.0 cm后两条输尿管合并为一条输尿管,内径约为 1.3 cm,向下延伸至脐上1.0 cm处又分开呈两条输尿管,至第二狭窄处又合并为一条输尿管,于输尿管下段膀胱开口处可见一个0.8 cm×0.7 cm的强光点,后伴声影.右肾及右输尿管未见异常. 超声诊断:左肾重复肾伴肾盂积水,左输尿管畸形伴下段结石.

    作者:曹军英;白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第1掌骨力学特性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成人第1掌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在拇指运动中的意义. 方法:对未固定成人尸体第1掌骨进行压缩和扭转试验.结果:得到压缩负荷-位移关系曲线,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扭角-应变关系曲线,计算得出本构方程和弹性模量.压缩弹性模量(2517.5±57 6.7)mPa,扭转弹性模量(737.7±249.7)mPa.结论:第1掌骨是各向异性材料,纵向加压时弹性较好,在生理限度内可用广义的Hook定律作为本构方程,横向剪切时表现出粘弹材料特性,第1掌骨对抗纵向变形的能力较强.

    作者:田青业;刘正津;周军海;谢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