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亮凡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发生急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变血液透析模式、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急性并发症.结果:血液透析患者经积极处理后,可继续血液透析.结论: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高,早发现,早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丽英 刊期: 2008年第30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期与恶性肿瘤相仿[1].随着对心衰病理生理的进一步研究,认识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疾病严重程度及逐渐加重的过程中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起着重要作用,通过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可以拮抗这种作用.
作者:郑观芸;孙京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在脑卒中的急性期,经常遇到进食、吞咽困难的问题,不仅影响营养的摄入,而且易造成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甚至窒息死亡,文献报道有30%~60%急性脑卒中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所以尽早对脑卒中吞咽困难的病人干预和功能训练,可改善吞咽功能,有效减少吞咽误吸危险,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2006年7月~2007年12月期间我院对68例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康复护理的经验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学美 刊期: 2008年第30期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常见致盲性眼病,常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目前仍然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据报道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仅为70%~90%,而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是它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角膜失代偿、虹膜粘连、白内障加重、恶性青光眼甚至失明等严重后果.
作者:赵莹;于晶;吴艳霞 刊期: 2008年第30期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软组织溃烂和坏死.褥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长期卧床或截瘫病人,由于护理不当或营养不良容易发生褥疮,不仅增加患者躯体的痛苦,加重病情而且对心理产生极坏的影响,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加强褥疮的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我科于2007年8~11月,应用思密达与橡皮生肌膏治疗褥疮,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郑丽君;杨玉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凝血试验是常用检验项目,做好质量控制是保证结果准确的前提.现就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浅谈如下:
作者:裴明淑;王书贵;赵云鹤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促进临床用药技术更趋合理化.方法:随机抽查医院既往病历资料进行用药分析、总结.结果:临床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存在选药、换药、联用、剂量、时间等方面的不合理用法.结论:要加强学习,提高医务工作者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力求做到经济、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作者:阮水英;杜丽娜;李晓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统计15例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探讨骨梗死的X线和MRI诊断要点.方法:15例病人均行X线平片及MRI检查;将X线平片上无明显异常改变,而MRI表现为异常者确定为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上表现为斑点状骨密度增高者,确定为晚期骨梗死.结果:3例病人被认定为早期骨梗死,13例病人认定为晚期骨梗死.早期骨梗死,X线平片无明显异常,MRI表现为典型的地图样表现.晚期骨梗死,X线平片可见不规则的斑片状骨密度增高影.MRI在T1WI和,T2WI上病变中心区出现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其中T2WI可见多发囊样高信号病变.结论:X线检查对晚期骨梗死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MRI检查对早期骨梗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怀疑骨梗死时,应常规行X线和MRI检查.
作者:马质君;徐刚;栾国仕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讨论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合并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找出产生抑郁的原因,进行心理护理.结果:62例病人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对合并抑郁的脑卒中患者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可使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潘荣;徐乃秀 刊期: 2008年第30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以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老年男性病.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BPH者亦相应增多.手术切除增生的前列腺,可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激光等技术不断发展,也拓展了BPH的护理范围.我院2001~2006年收治BPH患者4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伟 刊期: 2008年第30期
心衰病人要比一般人输液的要求更为严格,主要表现在对输液操作技术上更重要的是:在输液时对液体速度和量上都要有严格要求.首先一定要记住,对心衰病人输液速度千万不能快的这一主要原则.
作者:刘凤琴 刊期: 2008年第30期
临床上给病人进行钡灌肠造影,为肠道手术、肠道检查等作准备.常用方法是将钡放入一次性灌肠袋内,然后插入病人肛门进行灌注,此方法在灌注的过程中容易因为压力不够,致滴注的速度缓慢,时间过长钡就会引流不畅,另外还需要有人在病人肛门旁边扶着一次性灌肠管,十分不方便.针对上述弊端,经过临床实践对此法进行了改进,即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连接一次性灌肠袋进行钡灌肠造影.
作者:杨玉兰;郑丽君 刊期: 2008年第30期
对社区门诊输液室病人实施健康教育,通过语言、文字、录像等方式进行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多种形式健康教育,使病人树立了现代健康观念,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健康水平.
作者:宋淑华;柳秀芝;权莉;贺亮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方法:收集12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住院患者的资料,对照分析导致出血的诱因,总结预见性护理方法.结果:出血组诱因可查的比例为60%.季节、时间、气温是主要诱因;饮食及服药不当、腹内压增高、情绪不稳是次要诱因.结论:识别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实施预见性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疾病好转、预防再出血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春燕;蔡映璇;黄团爱;霍桂莲;刘杏梅;谢晓霞 刊期: 2008年第30期
本文主要描述了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解决对策建议,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组织和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规定;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督察,以较完善的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手段,达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目的.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是全方位的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密切配合,才能使,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科学合理.
作者:贾凤香 刊期: 2008年第30期
通常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穿刺器上的保护套用后即丢弃,这样就造成浪费资源,临床工作中发现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穿刺器上的保护套用处很多,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引弟 刊期: 2008年第30期
鼓膜穿刺术是耳科中耳腔抽液及抽液后灌注药物治疗中耳疾病的常用方法.经典资料未明确穿刺点不同的差异,为了明确不同穿刺点的疗效,笔者从2003年10月~2007年12月4年间,对103例(120耳)分泌性中耳炎病人选择不同部位进行鼓膜穿刺术作比较分析.
作者:王生年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硝普钠溶于0.9%的生理盐水50ml中,用国产微量泵持续泵入.结果:显效136例,占87%,有效20例,占13%.结论:国产微量泵持续泵入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提高了疗效,缩短了治疗时间,在泵药过程中周密细致的观察与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莫秀琼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提高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使用临床病例回顾分析法.结论:女性尿路感染的定位与诊断是一个综合操作与分析的过程,需临床相关资料的支持与合理运用;才能及时准确的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田志彧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在基层医院开展的价值和意义.方法: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10例,年龄34~78岁,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术后24h下床活动,并进流质饮食.术后住院5~9d,平均6d,1例发生胆瘘,引流5d自愈,术后3w T管胆道造影,无1例发生残留结石及胆总管狭窄等并发症而拔除T管,10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均无胆道系统症状和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联合纤维胆道镜探查取石术是以传统开腹手术探查为基础,其手术目的与开腹手术基本相同,其手术操作具有安全性大、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效果好、痛苦小、恢复快,是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有春;程先睿;江海鸿 刊期: 2008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