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全身性的自身免疫病,病变部位在全身结缔组织.临床表现发热、多形皮疹、日光过敏、关节炎、心包炎、胸膜炎、肾炎等,以皮肤和肾脏损害尤为突出,是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成年人男女之比为1:9.
作者:张继平;刘锦龙;韩学昌 刊期: 2008年第30期
1 临床资料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一组疾病,影响心脏、骨、关节、皮肤、浆膜、血管、肾等组织,其中以心脏和关节损害为严重和常见.2001年3月~2006年12月共收治34例此类病患者,其中门诊有5例累及心脏,29例累及关节而收住院.
作者:李福生;李海燕 刊期: 2008年第30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也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和可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预防的肿瘤疾病.宫颈癌前病变经历漫长持续的发展才转变为癌,因此早期筛查和及时治疗阻断其进展非常重要.我院自2006年10月始采用Leep刀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和锥切术治疗宫颈CIN 19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淑兴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提高女性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使用临床病例回顾分析法.结论:女性尿路感染的定位与诊断是一个综合操作与分析的过程,需临床相关资料的支持与合理运用;才能及时准确的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田志彧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探索腹腔镜行内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方法的疗效.方法:采用电视腹腔镜高位结扎精索内静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22例(32侧).结果:2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出现并发症.手术时间28~40min,平均33min,术中出血量1~2ml、平均住院时间4d.结论:腹腔镜行曲张精索静脉结扎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的微创方法.
作者:杨志坚;刘肇华;刘锡海;梁银连;廖倩芳 刊期: 2008年第30期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病,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尤其是继发黄斑水肿时对视力的影响更加严重.施图伦滴眼液是主要治疗黄斑变性的药物.其药物活性成分能够改善眼底视网膜黄斑区的微循环,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视网膜黄斑区受损细胞的功能.我院2003~2007年采用施图伦滴眼液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郝军生;贾绍友;王本玲;刘桂双;丁明红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部分,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对促进病人的健康必不可少.本文探讨运用心理护理程序是否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从而对病人的康复起到作用,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在首次住院精神病人中筛选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108例,分两组,每组54例,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一组为研究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给予心理护理.结果:经过统计处理,两组治疗依从性具有显著差异.结论:心理护理在促进精神分裂症病人荮物治疗依从性方面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运富;黄艺 刊期: 2008年第30期
闭锁综合征1966年首先由Plum及Posner引用命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状态.临床表现为四肢瘫痪、双侧面瘫、延髓麻痹,但意识清楚,认知功能存在,能睁、闭眼或眼球上、下运动示意.状如被匪盗(基督山海盗)塞口而束肢者,故又名基督山综合征.外伤引起的极为少见,我院2007年发现1例,报告如下:
作者:闫晓梅;王红霞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几乎都有心理障碍,根据其日常性格、文化修养、家庭背景、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心理活动各不相同,但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的负性情绪,尤其妇科肿瘤患者更为明显.因此,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护理极其重要.我们对妇科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活动和护理对策进行汇总分析,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素菊;苗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葡萄球菌属细菌、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细菌是引起临床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由于抗生素不合理及广泛使用,导致致病菌的耐药性不断上升.因此探讨细菌与感染的关系,确定细菌的病原性,防止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攻克病原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这都要求我们要正确合理选用抗生素,这对控制临床感染性疾病十分重要.现将我院2000~2002年3年间临床感染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如下:
作者:吕瑞娥 刊期: 2008年第30期
建立良好的血液通路是血液透析(HD)和血液灌流(HP)等血液净化的先决条件.临床上可采用创建内瘘或外瘘,或紧急时选择直接穿刺股动、静脉或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等方法建立血液通路,达到治疗目的.但是上述方法有操作复杂、短期内不能使用和并发症多的缺点.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直接穿刺周围表浅动、静脉的方法,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对93例患者进行了520例次HD和HP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丽萍 刊期: 2008年第30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期与恶性肿瘤相仿[1].随着对心衰病理生理的进一步研究,认识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疾病严重程度及逐渐加重的过程中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起着重要作用,通过β受体阻滞剂的治疗可以拮抗这种作用.
作者:郑观芸;孙京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观察空气压缩泵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把我院2006年11月~2007年3月的180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例,治疗组用布地奈德1ml(0.5mg),异丙托溴胺1ml(0.125g).加生理盐水2~3ml雾化吸入:对照组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1ml(2.5mg)加生理盐水2~3ml雾化吸入.结果:两组在肺部哮鸣音、啰音及咳嗽消失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1);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程锦梅 刊期: 2008年第30期
我院自2006年1月~2008年3月共诊治呼吸道异物30例,男25例,女5例,男女之比5:1,年龄6个月~2岁,其中未满1岁的婴儿4例,占13%,1~2岁的幼儿26例,占87%.
作者:李湘云 刊期: 2008年第30期
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基础,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造成肝小叶重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形成肝硬化.由于肝硬化是肝脏实质性病变,不可逆转,因此,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对于预防肝硬化的发生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当前国内外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作者:姜宪辉;叶华;孙雷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临床治疗效果.目的:将52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有颈AS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27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卡托普利12.5mg,tid,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病变类型、血管内径及血流参数,并与治疗前自身对比.结果:①二组患者血脂水平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均无明显改变.②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IMT降低,血管内径增加;且随疗程延长,效果更明显,而对照组却无相应变化.③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血管阻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收缩期峰速度、舒张期末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则较治疗前呈显著性增加,进一步治疗12个月后,有进一步降低或增加趋势,但对照组却无类似变化.结论:卡托普利可减轻血管IMT,改善血管的顺应性,降低血管阻力,改善颈动脉血流,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其效应更为显著.
作者:余兴 刊期: 2008年第3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4岁,58kg,身高153cm,ASA Ⅰ级,因孕40-2w,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术.甲状腺功能亢进史5年,给予他巴唑、心得安治疗,孕前两个月停药至今.术前检查:血清游离T3:22.14pmol/l,游离T4:55.15pmoL/L,TSH:0.020μIU/ml,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心电图示正常.入室后开放静脉,静滴乳酸林格液,监护:P 100次/min,Bp 150/90mmHg,T 36.8℃,R 16次/min,SpO2 98%,心肺无异常.
作者:喻茶秀;吕玉兰 刊期: 2008年第30期
本文主要描述了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解决对策建议,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组织和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制定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规定;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督察,以较完善的医院合理用药管理手段,达到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目的.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是全方位的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密切配合,才能使,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科学合理.
作者:贾凤香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寒地区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其发病率高的原因.方法:本组156例,男139例,女17例,年龄18~56岁,平均27.8岁,战士115例,干部4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临床治愈92例,显效35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8.1%.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高寒地区官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
作者:邓永忠;高文魁;李智刚;王德元 刊期: 2008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超声雾化吸入与地塞米松注射液静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超,声雾化吸入(0.5ml/次,2次/d),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静滴(0.5mg/kg,1次/d),疗程5d.观察其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消失的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吸氧时间.结果:实验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超声雾化吸入)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地塞米松注射液静滴)总有效率为78.3%,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超声雾化吸入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地塞米松注射液静滴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实验组在缓解毛细支气管炎的症状、体征和减少吸氧及住院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展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超声雾化吸入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积极意义.
作者:季立洪;武金会 刊期: 2008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