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妇科门诊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任衣平;赵铀;马红

关键词:
摘要:2006年8月~2007年8月,我院妇科门诊手术室进行无痛短小手术160例,分别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或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高氧液治疗Ⅰ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静脉输注高氧液对Ⅰ型呼吸衰竭患者氧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及入院后28d MODS的发生率和预后(存活或死亡),从而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入选患者6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气道给氧,试验组在气道给氧的基础上,加用静脉给氧.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h、3d、7d动脉血气、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入院后28d MODS的发生率和预后(存活或死亡).结果:①试验组患者脉搏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上升;②2h、3d、7d时点与同组0h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别(P<0.05);③试验组全血黏度下降(P<0.05);④入院后28d MODS的发生率和预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高氧液对Ⅰ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是有益的.

    作者:刘配芬;张应梅;田育红;黄献华;杨清;陈绿娥;吴创坚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健康指导

    本文通过对45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健康指导,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其体会:认真做好入院时和术前健康指导,使患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耐心细致地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可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促进疾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必要的出院指导,以加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使患者得以彻底康复.

    作者:吴文君;程晓莉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丙泊酚伍用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终止早孕的镇痛方法,也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方法:无相关禁忌证且孕周<8w的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90例,手术前1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和丙泊酚200mg.结果: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镇痛效果,减少并发症.结论:具有安全、疗效好、减轻病人痛苦、使病人满意等特点.

    作者:庞丽辉;李建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小儿病毒性脑炎81例临床诊疗体会

    方法:对81例病脑患儿进行脑脊液、头颅CT和脑电图检查;对呼吸衰竭、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和脑水肿给氧及鲁米那钠、氯硝安定、安定和水合氯醛、甘露醇、呋塞米、地塞米松治疗.结果:81例患儿中,治愈54例(66.67%),好转24例(29.63%),自动出院2例(意识障碍)(2.4%),死亡1例(频繁惊厥)(1.23%).结论:病脑的脑电图改变较脑脊液及头颅CT的变化为早,敏感度高,具有早期诊断价值.EEG为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参考指标,EEG异常程度与大脑病变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反复多次EEG检查对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意义.

    作者:师秋庚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双角子宫异期复孕1例

    1临床资料患者,30岁,因停经46d于2007年11月26日在我院行人工流产术.患者末次月经是2007年10月10日,平时月经正常,周期为1个月.术前B超检查疑:双角子宫?双子宫?左侧子宫角妊娠?妇科检查:子宫前位,约50d孕大,未扪及明显鞍状宫体.人工流产手术顺利,术中探测:子宫的左侧宫角较深,未探及明显双角或纵隔,术时子宫两侧角均进行了吸刮.

    作者:李建丽;孙云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38例患者脑立体定向手术的临床研究

    应用ASA-602S脑立体定向仪分别对脑内血肿和脑肿瘤进行脑内血肿定向排空术和肿瘤定向活检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张海军;刘君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生物化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与护理教育关系密切,人文教育是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生物化学内容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人文潜质,有助于教与学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舒勇;陶玉超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慢性分裂症患者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对慢性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对40例慢性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院内综合康复干预;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于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评定.结果:经院内综合康复措施干预后,IPROS和BPRS总分及分量表分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院内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对慢性分裂症精神症状的缓解、社会功能的改善均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胡军;原琳琳;王志国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特高海拔地区就地治疗高原肺水肿24例体会

    高原肺水肿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急性高原病,常发生于初进高原或再入高原者,多见于海拔3000米以上.由于发病急、进展快,对高原建设者、旅游者和登山人员都有巨大的威胁.

    作者:黄晓玲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特大地震灾害中孕产妇压力及焦虑状况调查

    目的:探讨特大地震灾害中孕产妇压力及焦虑状况.方法: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方法对46例孕产妇的压力感受及情绪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孕产妇在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的压力主要有7种:焦虑、过分敏感、恐惧、悲伤、过分依赖、绝望、自责.结论:特大地震灾害中孕产妇压力及焦虑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医务人员有必要为孕产妇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作者:王晓燕;周义文;李俊林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麻醉处理

    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病人越来越多,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越来越多.这类病人由于长期缺氧刺激,红细胞代偿性增加,加之肥胖及高血脂,使血黏度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肌负担加重,耗氧量增加,久之出现高血压、心肌缺血、劳损.肥胖也使呼吸代偿功能下降,均给手术麻醉带来困难,因此这类病人的麻醉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荣伟;赛海芳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致肝损害98例分析

    近年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所致肝脏损害的报道逐渐增多.为探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肝脏损害程度的关系,我们于1998年6月~2006年6月对98例患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择期胆囊切除,年龄均在45岁以上,且在术中取肝组织进行活检,现将结果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杨茂清;张昌庆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体会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国内使用广泛的一类杀虫剂,该类农药品种多、毒性强,中毒发生率较高,现将我院1990年9月~2007年4月收治的482例有机磷中毒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谢文远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浅谈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附98例分析)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本文分析了98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的原则.

    作者:刘海静;杨桂英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药物流产终止特殊人群早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

    目的:药物流产终止特殊人群早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年来210例特殊人群(既往多次流产、哺乳期、带宫内节育器、瘢痕子宫、子宫肌瘤、子宫畸形)药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正常人群早孕420例药流进行比较.结果:特殊人群早孕者药物流产占22.42%;完全流产率低、阴道流血量多、时间长,但完全流产仍可达89.5%,出血量(97.8±9.2)ml,相当于一次月经量,合并感染无差异,副作用少能耐受.结论:药物流产终止特殊人群的早孕安全有效,但实际操作中应注意掌握适应证、加强流产后的管理.

    作者:岳秀菊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濮阳市中小学在校生血红蛋白监测结果分析

    我市在校生大多数居住在农村或城乡结合部,经济条件差,生活拮据,身体素质较弱.为了解我市在校学生的营养状况对身体健康发育的影响,我中心联合市教育局保健站于2006年9月对我市直中小学学校进行了血红蛋白抽样监测调查.

    作者:许银怀;刘亚普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骨外板切除转移皮瓣修补头皮缺损1例报告

    患者男性,9岁,因头部电击伤11个月伴头皮缺损收入院,患者于11月前,玩耍时爬上电线杆头部遭电击伤,伤后来我院烧伤科治疗.

    作者:谢占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按作用机制对抗肿瘤药物进行了分类,重点分析了植物来源抗肿瘤药物,包括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流行病学和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世莲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如何发挥医院图书馆及馆员的作用

    21世纪的医院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将由封闭式的、单一的只为本院服务的,逐步转变为开放式的为社会服务.应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馆员的内在潜力,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只有发挥馆员的积极性,图书馆事业才会充满活力.

    作者:陈形伦;毕朝霞 刊期: 2008年第23期

  •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50%~70%的存活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常会影响治疗和康复.笔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通过对65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心理变化特点进行观察与分析,并行针对性护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傅风华 刊期: 2008年第23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