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荣;沈怀海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88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肌瘤比子宫缩小更显著.88例中38例显效、37例有效,总有效率达85.2%.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较好,副作用小,是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作者:刘慧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以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生长为特征,是妇科常见疾病.我们对所收治的100例EM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年龄25~53岁,有人流史69例、占69%,进行性痛经6个月以上52例、占52%.
作者:黄文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特殊心梗在临床上经常遇见,它就是右室梗塞,属于急救中心内科的一种急危重症,以胸闷、胸痛不能缓解、大汗淋漓、心悸、低血压、休克等一系列临床症候群,2007年1月~2007年6月我们对10例急诊病人进行心电图(18导联心电图)、心肌酶检查,均证实为急性右室梗塞.
作者:刘新春;齐亚伟;李丽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对急诊室护理的职业性危害因素进行相关调查,为职业危害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急诊室32名护士进行调查,频数分布法描述调查结果.结果:急诊室护理人员对危害因素有较好的认识,尤其对摄片致电离辐射伤、病人及家属秽语暴力致生理心理损害认识深刻,但对长期站立致下肢静脉曲张及病人体液、分泌及排泄物的传染性等方面认识不足;职业性危害因素在每位急诊室的护理人员都有发生,主要是集中在有接触但还没有致病,已经致病的主要是消毒剂致皮炎、超负荷工作致病及秽语暴力致生理心理损害等方面;护理人员对自身防护都比较注意,但无所谓者也占到很大一部分比例,而对于长期站立致下肢静脉曲张及负重伤致脊柱腰椎关节扭伤很多人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相关分析显示职业性危害因素来源的认知程度(F=5.32,P=0.027)、受侵情况(F=4.98,P=0.034)、防护情况(F=9.86,P=0.007)都和工龄有关.结论:急诊室护理工作存在很多职业性危害因素,需要引起重视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作者:谭爱民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妇科手术时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病人的生理性干扰.方法:择期妇科手术病人40例,硬膜外麻醉时A组(20例)用0.5%罗哌卡因,B组(20例)用0.5%布比卡因.观察麻醉手术期间病人是否出现血压下降、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同时观察心电图、镇痛、肌松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心电图(P-R、QRS波间期)均在正常范围内(P>0.05).麻醉镇痛、肌松效果两组间无差异.结论:硬膜外麻醉时,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对病人的生理性干扰有显著差异.
作者:张仕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的咳嗽不仅加重患者的痛苦,而且可引起机体多种病理生理反应.导致许多并发症,甚至可出现严重的后果.如何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咳嗽是呼吸科医师在门诊和病房中经常要碰到的问题.我们于2007年11月~2008年3月在我院门诊和病房应用普米克令舒治疗咳嗽3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忠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建立了可测定血清中与低密度脂蛋白及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的γ-谷氨酰转移酶(LDL-VLDL-GGT)活性的免疫沉淀法,探讨其在肝炎、肝硬化、肝癌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抗载脂蛋白B抗体为沉淀荆,沉淀血清中的LDL-VLDL-GGT并测定其活性.结果:血清LDL-VLDL-GGT对肝癌的诊断度高达88.9%,对于肝癌与肝硬化、肝癌与慢性肝炎之间的鉴别诊断特异性分别是76.3%和69.7%.结果:建立的免疫沉淀法检测血清LDL-VLDL-GGT活性对鉴别肝癌与其他肝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天江;李玉波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变异型心绞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分别做常规12导同步心电图及12导同步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变异型心绞痛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结论:动态心电图时诊断变异型心绞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桂红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更适合于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8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小封闭压力组采用气囊小封闭压力,定时放气组采用传统方法:气囊放气-充气1次/4h,并对潮气量、SaO2、PEEP和并发症如痰阻、刺激性咳嗽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小封闭压力组在维持潮气量和SaO2稳定均优于定时放气组(P<0.05),维持PEEP值和减少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优于定时放气组(P<0.005),痰阻发生率低于定时放气组(P<0.05),采用气囊小封闭压力无1例气管黏膜损伤.结论:使用气囊小封闭压力管理人工气道气囊,有利于机械通气治疗顺利进行,减少病人不适,保障护理安全,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梁敏玲;冼永浩;麦银英;何玉冰;何德辉;何少香 刊期: 2008年第18期
不同年龄段儿童个性差别极大,心理特点各不相同,患病住院对儿童可以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对住院及留观的患儿的心理状态及护理方法,按照不同的年龄加以分析和叙述.
作者:付林 刊期: 2008年第18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5岁,因发现腹部包块40d,左下腹疼痛3d,阵发性加剧1d,伴有恶心、呕吐、尿急、尿痛而急诊入院.患者于4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术后常感下腹部疼痛,呈间歇性发作,伴发热,服用抗生素可缓解.近日来,自觉左下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并伴有恶心、呕吐、尿急、尿痛.
作者:邹翠芳;王丽静;赵秀萍;时淑兰;赛明娟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我院67例桥本病人(病理证实)行甲状腺手术的原因.结果显示桥本病临床表现颇为复杂,术前分别诊断为甲状腺肿瘤(46例)、桥本病合并肿瘤(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和原发性甲亢(2例).本组均有甲状腺包块,有压迫症状7例,有包块疼痛3例,高代谢症状3例,甲状腺扫描冷结节28例,抗微粒体抗体(MCA)>150%19例,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50%26例,但未予重视.建议在桥本病与甲状腺肿瘤难以鉴别时,应测定血中MCA和TGA及甲状腺穿刺活检.
作者:杨文翔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病因、防治方法,降低母婴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49例前置胎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前置胎盘中妊娠次数2~6次者45例,占91.8%,经产妇36例,占73.46%,有多次人流、引产史、剖宫产史者31例,占63.26%.B超对前置胎盘的检出率为95.92%,愈接近中央性前置胎盘其出血发生愈早愈严重,期待治疗24例,平均延长孕龄19d,剖宫产41例,占83.67%.结论:前置胎盘与多产、多次刮宫、引产关系密切.期待治疗及适时剖宫产术既延长孕周又减少母儿并发症,可避免大出血对母婴生命的威胁.剖宫产已成为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佳方式.
作者:唐患英 刊期: 2008年第18期
血清总胆红素(TBiI)是临床常用项目,我们对血清总TBil重氮法和钒酸盐氧化法进行了方法学比较,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试剂:重氮法试剂由北京中生提供,钒酸盐氧化法试剂和胆红素标准液均由上海科华提供.
作者:潘秀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总结电视腹腔镜切除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对58例患者实行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切除术,随访6个月~2年.结果:57例患者术中成功切除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1例患者因瘤内头结节大且与卵巢门粘连致密无法剥离.行镜下附件切除术,无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76.6min,此手术具有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既达到治疗目的,又保留卵巢功能.随访6个月~2年未发现有化学性腹膜炎、肉芽肿等并发症及复发病例.结论:电视腹腔镜切除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手术,具有微创、效优的特点,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维星;杨帅;张鑫;韩绍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为进一步贯彻<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我们把2007年5~8月对辖区内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用具卫生监督抽查的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东朝光;胡甡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沟通交流普遍用于生活在社会的人与人之间,但是沟通对护理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护理实践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有良好的沟通才有良好的护患关系,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夏菊民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Luna C18(250mm×4.6mm,5um),流动相为0.025mol/L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3.0±0.1)-乙腈(87:13),流速为0.7ml/min,检测波长为278nm,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0ug.结果:甲磺酸培氟沙星在4~40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积分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5%(n=6),RSD=0.44%.结论:本方法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的含量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吴秀英;李丽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尿沉渣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尿液沉渣检查标准化的建议>的实施及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方法学及技术上的差异导致的检验结果误差,合适的质控物已成为提高实验室检验准确性的关键.目前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质控物在国内尚少见报道.
作者:吴蕙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口服消心痛,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后症状缓解有效率分别为93.3%、90.0%,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58.3%、56.7%,无显著差异(P>0.05).复方丹参滴丸改善血流变异常的作用强于消心痛(P<0.01),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未见明显副作用,有利于长期服用.
作者:冯立军 刊期: 200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