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23例护理体会

王道华;熊寅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 护理, 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诊断、治疗及护理体会,减少院内子痫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在我院产科1年来3100例分娩情况回顾分析显示:共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23例,发生率为7.19%.结果:有效减少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院内子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原则,加强临床观察和心理护理及保健指导,适时终止妊娠,预防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
中国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武警某部基层卫生干部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武警部队基层卫生机构承担着部队的预防、医疗、保健以及反恐处突卫勤保障等任务,直接关系到官兵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任务十分艰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干部队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武警某部基层卫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导致对各项保障任务质量的影响,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刘向宏;赵卫;徐丽;叶春林;赵杰;秦士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利多卡因治疗小脑梗死所致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治疗小脑梗死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脑梗死并眩晕症状病例44例,利多卡因治疗组22例,苯海拉明治疗组22例,将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作为小脑梗死等中枢性前庭性眩晕的有效药物.

    作者:林松;王志艺;李志亮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人工气道采用小封闭压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更适合于人工气道气囊管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8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小封闭压力组采用气囊小封闭压力,定时放气组采用传统方法:气囊放气-充气1次/4h,并对潮气量、SaO2、PEEP和并发症如痰阻、刺激性咳嗽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小封闭压力组在维持潮气量和SaO2稳定均优于定时放气组(P<0.05),维持PEEP值和减少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均优于定时放气组(P<0.005),痰阻发生率低于定时放气组(P<0.05),采用气囊小封闭压力无1例气管黏膜损伤.结论:使用气囊小封闭压力管理人工气道气囊,有利于机械通气治疗顺利进行,减少病人不适,保障护理安全,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梁敏玲;冼永浩;麦银英;何玉冰;何德辉;何少香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快眼动睡眠剥夺对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色氨酸羟化酶和单胺氧化酶A的影响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抑郁模型大鼠不同脑区色氨酸羟化酶(TPH)和单胺氧化酶A(MAO-A)的影响.方法:对抑郁模型大鼠进行睡眠剥夺,应用旷场实验观察大鼠实验前后自主行为的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大鼠大脑中脑、海马、下丘脑和前额叶四个部位的MAO-A的活性和11PH.结果:抑郁模型大鼠经过睡眠剥夺后自主行为显著增加,睡眠剥夺后大鼠海马、中脑、下丘脑和额叶的TPH显著升高,大鼠海马MAO-A活性显著增加.结论:睡眠剥夺对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有改善作用,可能与色氨酸羟化酶和单胺氧化酶A有关.

    作者:金叶华;李丽所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通过对我院血透专科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施行了一些相应有效的护理方法,使患者保持佳的身心状态,更好地配合血液透析,从而提高其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春媛;黄美仙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HELLP综合征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HELLP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5例HELLP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中出现胎盘早剥3例,严重腹水5例,脑水肿2例,产后出血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孕产妇治愈24例,死亡1例,死亡率4%;25例围产儿中存活20例,死亡5例,死亡率20%.结论: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是提高母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黄国娟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咳嗽的临床分析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的咳嗽不仅加重患者的痛苦,而且可引起机体多种病理生理反应.导致许多并发症,甚至可出现严重的后果.如何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咳嗽是呼吸科医师在门诊和病房中经常要碰到的问题.我们于2007年11月~2008年3月在我院门诊和病房应用普米克令舒治疗咳嗽3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忠阳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代医学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了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优势,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赵梅;杨京慧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浅谈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钢针,其优点是减轻患儿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护合理用药时间,而且很大程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现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杜新春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针、揉、药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针揉药3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并探讨其消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将30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2:1分为针揉药组(30例)和药组(15例).观察其疗效并测量相应结果.结果:针揉药组与药组治疗RA疗效相似,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这与针揉药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发现针灸治疗能使ESR明显下降,RF滴度下降,可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黄永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HPLC法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的含量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Luna C18(250mm×4.6mm,5um),流动相为0.025mol/L磷酸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3.0±0.1)-乙腈(87:13),流速为0.7ml/min,检测波长为278nm,柱温为室温.进样量为20ug.结果:甲磺酸培氟沙星在4~40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积分值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5%(n=6),RSD=0.44%.结论:本方法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的含量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吴秀英;李丽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对不同静脉穿刺法所致疼痛的比较

    目的:通过探讨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提出静脉穿刺的改变进针角度方法,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质量.方法:将60例病人的60次静脉穿刺随机分别采用三种静脉穿刺法(不同的进针角度)和传统静脉穿刺法进行静脉输液,比较三种穿刺方法的疼痛程度.结果:每组穿刺法分别间日使用20人次,分析比较病人的疼痛程度,三种穿刺方法疼痛感觉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变进针角度直接静脉穿刺法能减轻病人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并缩短静脉穿刺的时间,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张冬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基层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目的: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防止疫情缓报、漏报.方法:分析原有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探讨提高疫情管理的相应对策.结果: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规范化,改善了传染病疫情缓报、漏报情况.结论:领导重视、加强培训、完善制度及科学规范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措施是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的有利措施和关键.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第二产程剖宫产18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我院近两年188例急诊头位第二产程剖宫产孕妇为研究组,同期188例急诊非第二产程剖宫产初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指征、剖宫产相关因素及母婴并发症之间的差异,比较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结果:研究组(第二产程组)头盆不称、胎方位异常是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并且研究组羊水粪染率高,胎儿体重偏大,新生儿窒息率高,随着第二产程时间的延长,母婴并发症增加,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第二产程剖宫产对母婴危害大,尽可能降低第二产程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并发症.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缬沙坦联合倍他乐克治疗中青年舒张型高血压50例疗效分析

    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对每个高血压病人来说不尽相同.近年来,在抗高血压治疗学上出现一个新的进展,即根据每个高血压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来选择相应的降压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用药个体化原则.它的选药主要是根据病程的长短、病情的轻重、心血管状态、有无并发症或合并其他疾病来选择,还要根据药物的降压效果、可能的副作用、及能否预防或逆转心血管并发症来决定.

    作者:姜葆荣;杨立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超声检查胸壁小动脉阻塞机化横纹肌萎缩变性坏死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30岁,发现左腋下肿物20年,左胸壁肿物2年,渐进性增大.临床检查左锁骨下方中线处触及5.0cm×2.0cm的硬性肿物,不能活动,无触痛.

    作者:刘秀丽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加持续硬膜外镇痛模式在老年病人食道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加持续硬膜外镇痛模式对老年病人食道癌根治手术中术后循环应激反应状态的影响.方法:100例ASA Ⅰ~Ⅱ级择期食道癌根治手术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单纯全麻加持续静脉镇痛模式组(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加持续硬膜外镇痛模式组(B组).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相同,全麻诱导用氟哌利多5mg昏芬太尼2ug/kg、宜妥利0.4mg/kg、阿曲库铵0.5~0.6mg/kg.B组于诱导前取T8~9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0%利多卡因试验量5ml,观察无脊麻现象后分次注入初量15ml.两组全麻维持药物均用静安、瑞芬太尼、阿曲库铵.于麻醉前、诱导后、切皮、入胸时、病灶切除、手术结束时记录循环指标、全麻药用量及术后清醒、躁动情况.A组术后镇痛用持续静脉镇痛模式,B组术后镇痛用持续硬膜外镇痛模式.结果:B组术中麻醉维持全麻药用量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病人围麻醉期MAP和心率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切皮、去肋骨及术中各时点MAP、心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毕至完全清醒时的各项观察指标,组间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加持续硬膜外镇痛模式用于老年开胸手术病人可减少应激反应、循环状态稳定,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龙水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儿童断指再植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儿童断指再植术后的成功护理.方法:对患指进行严密的观察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指成活率达到93.7%.结论:断指再植术后的严密观察及术后护理对断指成活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婴幼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所致肾积水的治疗体会

    肾积水是小儿较常见的泌尿系先天性畸形,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PJO)所致肾积水为多见,约占85%~90%.我院自1998年10月~2007年12月共收治小于3岁婴幼儿UPJO所致肾积水2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侯晓煌 刊期: 2008年第18期

  • 中药治疗小儿口腔炎40例临床观察

    小儿口腔炎为新生儿、小儿常见口腔黏膜疾病,尤其在农村多见,由多种病原菌及病毒引起,常以球菌(包括链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1].西医临床多给予抗菌及抗病毒治疗,疗程相对较长,效果不明显.笔者近10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应用中药治疗此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姬玉春;李中锋 刊期: 2008年第18期

中国保健杂志

中国保健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