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秀玲;徐建平
总结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低血钾的护理。通过入院时筛查血清钾,及时发现因血清钾异常而导致的重症心律失常患者,认为护理上应注意: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掌握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严密进行心电监护;准确监测尿量;注意口服补钾方法;出院前加强预防低血钾的健康宣教。本组68例患者抢救成功好转出院66例,其中发生频发室性早搏41例,室性心动过速6例,室颤2例;猝死2例,病死率2.9%。
作者:金莲;徐惠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总结了10例舌癌晚期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疏导、口腔护理、胃管的护理、喉造瘘口护理、压疮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方面主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问询,多给予亲情支持;口腔护理主要观察患者口腔内口水滞留情况,避免口臭等并发症;留置胃管者重点是防止胃管滑出;胃造瘘者主要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并发症,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感染,防止脱管;压疮护理是经常评估患者皮肤,给予减压护理;并发症主要是防止出血、再造舌固定。本组1例经口留置胃管患者的胃管滑入口腔,1例带入压疮治愈,其余患者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作者:鲁文英;张晓玲;王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以Beck口腔评分为指导的综合性口腔护理干预体系在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运用效果,为建立规范化的口腔护理协议提供循证依据。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2月对进入我科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病人,使用基于Beck口腔评分的综合性口腔护理干预体系进行口腔护理。综合性的口腔护理干预体系包含了:Beck口腔评分,由评分确定系统性口腔护理的频次,系统性口腔护理,以及干预后的再次评分。根据评分情况给予2次/d至1次/4h的口腔护理,采用综合气道吸引、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口腔冲洗、口腔擦拭、口腔湿润及氯己定漱口液共同作用的系统性口腔护理程序进行口腔护理。观察期为5 d。观察病人第1天、第3天、第5天口腔护理前口腔异味发生率、口咽部细菌培养结果、Beck口腔评分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3个测量时间点口腔异味发生率、口咽部细菌培养致病菌菌株数及 Beck口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指标呈现下降趋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6.1%。结论以Beck口腔评分为指导的综合性护理干预体系对经口气管插管病人进行口腔护理,能减少口腔异味的发生,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改善口腔健康状况,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王婉洁;李亚洁;刘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肛门疾病患者手术后采用激光坐浴机中药坐浴的效果。方法将76例肛门疾病术后患者按随机数表分配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分别采用激光坐浴机中药坐浴和传统中药坐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时间、创面无渗血时间、水肿情况及伤口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时间、创面渗血持续时间、水肿情况及伤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激光坐浴机中药坐浴能缩短肛门疾病术后患者的疼痛、出血时间,减轻术后肛门水肿,促进术后切口愈合。
作者:农玉梅;宁余音;李莉;罗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子宫填塞球囊用于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将5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库克医疗公司的子宫填塞球囊导管(Cook Medical’s Bakri Postpartum Balloon)干预产后出血,对照组使用传统宫腔填塞纱条止血,两组患者其他护理措施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显效时间及产后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经检验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填塞球囊止血效果较好,两组患者均无死亡,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填塞物留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填塞球囊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效果较好。
作者:顾秀玲;徐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总结52例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护理重点是加强术后观察,做好各项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本组患者术后发生膀胱刺激征22例,血尿2例,管面形成尿盐拔管困难1例,双 J管上移1例,双J管脱出1例,感染3例,腰痛9例,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得到有效控制,症状缓解。
作者:黎向群;陈燕明;程洪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我国危重医学的深入发展,机械通气作为ICU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项研究证实,ICU机械通气的长期卧床患者会出现骨骼肌萎缩和无力的现象,从而导致患者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的延长[1-3]。为解决这一难题,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提出针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运动干预的理念[4];后来,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早期运动干预的重要性,并对早期运动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中的可行性、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其综述如下。
作者:耿梦雅;陈美华;苏思敏;徐骅;罗莹莹(综述);万和芝(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某二级甲等中医院护士伤口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伤口护理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及技能现场测评方法,对某二级甲等中医院96名护士伤口护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护士伤口护理理论知识掌握不满意的前4位:伤口的分类及评估、伤口清创的各种方法、伤口敷料的应用,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55%护士对伤口系统评估不正确,69%护士伤口局部处理不正确;79%的护士未接受过系统专业的伤口护理培训。结论二级甲等中医院护士伤口护理相关知识掌握不满意,应加强伤口护理专业知识培训,拓宽知识面,提高专科理论水平。
作者:谢卓莉;刘红梅;吴杰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开展妊娠期糖尿病半日门诊的效果。方法对参加妊娠期糖尿病半日门诊培训学习的160例孕妇,通过问卷测试比较参加半日门诊前、后对娠期糖尿病的知识掌握情况与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参加糖尿病半日门诊后孕妇糖尿病概念,饮食调节、合理运动方法,监测血糖重要性的掌握率均提高,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日门诊是妊娠期糖尿病综合管理的新模式,能有效提高孕妇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促进孕妇尽快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维持血糖的平稳。
作者:吴结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降低难免压疮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对本院2012年60例难免压疮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策略,即定人对难免压疮患者早期评估上报,专人定性确认、制定预防措施,使用研发的新型防压疮护理用具,现场指导或示范措施落实,并跟踪效果。结果本组难免压疮患者Ⅰ期和Ⅱ期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7%和1.7%,较本院2011年Ⅰ期和Ⅱ期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3.0%和4.4%)相比较明显降低。均无Ⅲ期和Ⅳ期压疮发生。结论早期发现压疮高危患者,规范化压疮预防护理,并全程监控管理,保证了压疮防范措施及时正确落实,有效地减少了压疮的发生率。
作者:陈明慧;陈秋莲;宋丹丹;张海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疾病常伴随着不确定感,尤其是具有生命威胁的疾病,如癌症、心脏病以及一些慢性疾病。不确定感早由Budner[1]提出,他认为不确定感是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无法给予适当的分类或组织时所产生的一种认知。美国心理护理学专家Mishel[2]于1988年提出了“疾病不确定感理论”,之后在国内外得到普遍推广和使用。疾病不确定感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不仅会干扰患者寻求与疾病相关的信息能力,而且会造成行为的退化和治疗的中断[3],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因此对疾病不确定感干预措施的研究很有必要。笔者就国内外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姚慧;潘庆;金梅(综述);王维利(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标本采集合格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活动主题,通过现状调查并进行真因验证,找出影响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标本采集合格率的真因为:新生儿疾病筛查指引不明确、无血样标本采集标准化对照模板、部分低年资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和无专人管理4个方面;予目标设定,拟定并实施对策:重新制定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标本采集指引和流程图,制作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标本采集标准化对照模板,规范护理人员的培训及引导,设专责护士采样,并持续改善。比较QCC活动前后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结果实施QCC后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标本采集合格率由活动前79.1%提高至92.7%。结论实施QCC可提高护士新生儿疾病筛查血样标本采集合格率,通过持续性改善活动,使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作者:朱丽辉;张君红;麦凌娟;雷艳爱;严燕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4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VAP和非VAP组,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使用逐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VAP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时间、基础疾病、中心静脉置管、急诊、插管方式、输血史、镇静评分、雾化吸入、昏迷、激素、血清白蛋白、上机前48 h使用抗生素、抑酸剂等14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因素分析只有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进入回归方程,是外科重症监护室 VAP的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2.684和7.547。结论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VAP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于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作者:刘清宏;周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分析36例高龄卧床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高龄患者留置PICC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高龄患者血管条件差,合并多种疾病,抵抗力低下,皮肤适应性差,皮肤松弛,过敏体质,凝血机制异常,维护不当等。36例患者主要并发症包括穿刺处渗血8例,穿刺部位感染5例,过敏性皮炎8例,导管堵塞5例,导管部分脱出6例,置管肢体单纯性肿胀4例。36例高龄卧床患者PICC 留置中出现并发症都有据可循,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重视和护理人员的积极干预及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控制并好转。
作者:陈炎丽;徐永能;陈伟真;罗春艳;肖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认知功能对自我护理的影响,识别认知受损的患者,以期引起护理人员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的关注,为优先对认知受损患者提供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慢性心功能衰竭监护病房及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152例住院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使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表和心功能衰竭自我护理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以24分为界值,发现21.3%的患者伴认知功能损伤;其中延迟回忆、语言、视空间与执行功能维度受损较严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心功能分级、抑郁状况及认知功能对自我护理维持变异的解释度为30.1%,其中认知功能占21.5%;认知功能对自我护理管理及自我护理信心变异的解释度分别为29.2%和36.5%。结论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了其自我护理,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识别认知受损的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并对其优先实施延续性护理。
作者:卜晓佳;吕蓉;季诗明;梁涛;孙路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短信平台在产后延伸服务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我院产科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2013年7月我院产科分娩的100例初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接受短信健康教育延伸护理服务模式,通过一卡通导入这期间住院分娩的产妇信息,通过网络编辑短信,在分娩后的7个时间段,向产妇发送短信。比较两组产妇对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产妇身体康复情况、新生儿健康状况、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对医院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产妇产褥期感染、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产褥期保健及新生儿护理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信平台在产后延伸服务管理中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产后母婴的保健。
作者:王群;张建勋;孔建红;贺春雪;林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能红光治疗仪预防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减少使用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将120例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使用前列地尔输液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输液结束后给予50%硫酸镁湿敷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观察组输液结束后予以高能红光治疗仪照射注射侧肢体。输液疗程结束后第2天,进行静脉炎发生情况评定,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 P<0.05)。结论采用高能红光治疗仪局部照射可以预防静脉炎发生,且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刘秀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JCI标准下分诊与接诊方式对儿科危重症急诊室安全接诊的影响,建立完善的急诊室分诊与接诊制度,以促进儿科危重症患儿的医疗安全,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方法将2012年2-5月分诊为危急、紧急的危重症患儿1243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分诊与接诊方式;将2013年2-5月分诊为1级、2级的危重症患儿1309例设为观察组,按 JCI标准分诊与接诊方式。比较两组间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为99.8%,高于对照组99.2%;死亡率0.2%,低于对照组的0.8%;患儿家属满意度92.4%,高于对照组7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CI标准下分诊与接诊方式优于传统分诊与接诊方式,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促进儿科危重症患儿的急诊室接诊安全,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
作者:刘花艳;徐湘蓉;张玉;余曼;胡志平;易淑玉;陈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0.12%氯己定联合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原则将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在我科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有2例被剔除,实际为33例。两组均采用0.12%氯己定作为标准口腔护理液,观察组联合应用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腔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均4次/d,观察7 d。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前后口咽部细菌培养检出率、口腔护理后2h口腔异味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口咽部细菌培养检出率、口腔异味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0.12%氯己定联合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能更好地减少口腔细菌定植,消除口腔异味,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刘晓玲;李亚洁;向素英;王婉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我院血液透析室2010年-2013年的63起护理缺陷,从护理缺陷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其与护士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护理缺陷分类中,数量排前2位的分别是透析中失血、跌倒,合计占65%;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为入科2年以下的低层级护理人员,占63%;48%护理缺陷发生在透析治疗中。护理缺陷发生的主要原因:透析前、中、后评估与观察不到位;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查对制度不严格等。结论透析中失血、跌倒是主要的血液透析护理缺陷,较多发生在透析治疗中、在入科2年以下护士当班时。应加强护理质量建设和安全管理,提高护士专科知识和技能,并发挥科室三级质控及层级管理的团队力量,减少血液透析护理缺陷,提高血液透析护理安全。
作者:相欣洁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