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宏;周春兰
目的:探讨0.12%氯己定联合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随机分组原则将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在我科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有2例被剔除,实际为33例。两组均采用0.12%氯己定作为标准口腔护理液,观察组联合应用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腔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均4次/d,观察7 d。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前后口咽部细菌培养检出率、口腔护理后2h口腔异味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口咽部细菌培养检出率、口腔异味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采用0.12%氯己定联合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能更好地减少口腔细菌定植,消除口腔异味,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刘晓玲;李亚洁;向素英;王婉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JCI标准下分诊与接诊方式对儿科危重症急诊室安全接诊的影响,建立完善的急诊室分诊与接诊制度,以促进儿科危重症患儿的医疗安全,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方法将2012年2-5月分诊为危急、紧急的危重症患儿1243例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分诊与接诊方式;将2013年2-5月分诊为1级、2级的危重症患儿1309例设为观察组,按 JCI标准分诊与接诊方式。比较两组间的抢救成功率、死亡率、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为99.8%,高于对照组99.2%;死亡率0.2%,低于对照组的0.8%;患儿家属满意度92.4%,高于对照组7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CI标准下分诊与接诊方式优于传统分诊与接诊方式,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促进儿科危重症患儿的急诊室接诊安全,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
作者:刘花艳;徐湘蓉;张玉;余曼;胡志平;易淑玉;陈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开展妊娠期糖尿病半日门诊的效果。方法对参加妊娠期糖尿病半日门诊培训学习的160例孕妇,通过问卷测试比较参加半日门诊前、后对娠期糖尿病的知识掌握情况与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参加糖尿病半日门诊后孕妇糖尿病概念,饮食调节、合理运动方法,监测血糖重要性的掌握率均提高,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日门诊是妊娠期糖尿病综合管理的新模式,能有效提高孕妇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促进孕妇尽快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维持血糖的平稳。
作者:吴结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总结150例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护理经验。用药前后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家属观察患儿用药后反应,住院期间监测患儿血糖、血压及心电图情况,及时发现并干预不良反应,出院后做好各项随访工作,监督患儿遵医嘱服用药物,通知患儿按时复诊,以便能及时根据患儿体质量、病情等调整剂量。本组患儿用药后24 h均出现血管瘤颜色变浅,体积不同程度的缩小,随访1~13个月,1例患儿因2个月后自行停药病情复发,中断用药3个月后再次继续用药,5例患儿因用药后1个月反复出现轻微咳嗽伴有吼喘症状,完善肺功能检查提示轻-中度气道高反应,予以停止用药,其余患儿用药6个月后瘤体基本消失,给予停药。
作者:郭军;王宇;陆小艳;谢帅;张正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带空气穿刺法的效果。方法将360例住院手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液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留置针带空气穿刺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观察组1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留置针带空气穿刺法优于传统带液穿刺法,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置管时间,实现了静脉采血和输液一针同步完成。
作者:陈丽燕;鄢丽萍;章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总结了10例舌癌晚期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疏导、口腔护理、胃管的护理、喉造瘘口护理、压疮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方面主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问询,多给予亲情支持;口腔护理主要观察患者口腔内口水滞留情况,避免口臭等并发症;留置胃管者重点是防止胃管滑出;胃造瘘者主要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并发症,导管周围皮肤有无感染,防止脱管;压疮护理是经常评估患者皮肤,给予减压护理;并发症主要是防止出血、再造舌固定。本组1例经口留置胃管患者的胃管滑入口腔,1例带入压疮治愈,其余患者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作者:鲁文英;张晓玲;王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总结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低血钾的护理。通过入院时筛查血清钾,及时发现因血清钾异常而导致的重症心律失常患者,认为护理上应注意: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检;掌握低钾血症的临床表现,严密进行心电监护;准确监测尿量;注意口服补钾方法;出院前加强预防低血钾的健康宣教。本组68例患者抢救成功好转出院66例,其中发生频发室性早搏41例,室性心动过速6例,室颤2例;猝死2例,病死率2.9%。
作者:金莲;徐惠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随着我国危重医学的深入发展,机械通气作为ICU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项研究证实,ICU机械通气的长期卧床患者会出现骨骼肌萎缩和无力的现象,从而导致患者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的延长[1-3]。为解决这一难题,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提出针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运动干预的理念[4];后来,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早期运动干预的重要性,并对早期运动干预在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中的可行性、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笔者将其综述如下。
作者:耿梦雅;陈美华;苏思敏;徐骅;罗莹莹(综述);万和芝(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赛肤润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42例行静脉化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化疗前30 min,在穿刺点上方1 cm喷洒赛肤润1~2滴,沿静脉走向均匀涂抹10~15 cm,间隔4 h 1次,3~4次/d,直至化疗结束,化疗后继续以同样方法涂抹药物早中晚3次,连续2~3 d,共涂抹赛肤润5 d,对照组使用喜辽妥外涂,使用时间、方法和疗程同研究组。结果研究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赛肤润可安全有效降低化疗性静脉炎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喜辽妥,可作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常规临床用药。
作者:刘先平;王莉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4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VAP和非VAP组,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使用逐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VAP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时间、基础疾病、中心静脉置管、急诊、插管方式、输血史、镇静评分、雾化吸入、昏迷、激素、血清白蛋白、上机前48 h使用抗生素、抑酸剂等14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因素分析只有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进入回归方程,是外科重症监护室 VAP的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2.684和7.547。结论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VAP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于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作者:刘清宏;周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B超测定前列腺径线长度与尿动力学检测参数的相关性对临床判断膀胱出口梗阻的意义,为护理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出口梗阻115例患者,逼尿肌不稳定34例患者,膀胱过度活动症47例患者检测的前列腺B超参数与尿动力学参数的相关性,评估膀胱出口梗阻。结果膀胱出口梗阻组、逼尿肌不稳定组、膀胱过度活动症组的前列腺体积、上下径、左右径、前后径线,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尿流率时压力、大逼尿肌压、膀胱出口梗阻系数,与膀胱出口梗阻组及膀胱过度活动症组前列腺三经线呈正相关(P<0.05)。结论根据B超提示前列腺体积、前列腺三径线长度、残余尿等参数,结合下尿路症状,能简便、无创、客观地评估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病情。
作者:刘丽欢;钟东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能红光治疗仪预防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的效果,减少使用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的发生。方法将120例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使用前列地尔输液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输液结束后给予50%硫酸镁湿敷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观察组输液结束后予以高能红光治疗仪照射注射侧肢体。输液疗程结束后第2天,进行静脉炎发生情况评定,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3%;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 P<0.05)。结论采用高能红光治疗仪局部照射可以预防静脉炎发生,且操作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刘秀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万福新村村民急救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为以后开展农村基层急救知识的宣教活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3年7月26日-8月2日,本小组成员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万福新村9个村民组,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339名村民,对其进行常用急救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村民在煤气中毒、毒蛇咬伤、气管异物、徒手心肺复苏、中暑抢救相关的急救知识和能力方面相对欠缺,答对率分别为24.2%、28.9%、43.1%、34.5%、40.7%;村民基本掌握了简单的急救常识(如溺水、雷电击的处理),答对率分别为62.8%、80.8%。结论桃源县万福新村村民急救知识知晓情况较低,特别是煤气中毒、毒蛇咬伤、气管异物、徒手心肺复苏、中暑抢救方面的知识,以后开展农村基层急救知识的宣教活动应以此为重点,有针对性进行教育。
作者:袁江辉;邓周;刘小芳;曾艳;洪慧中;刘燕;李娜;周志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运用品管圈降低自控硬膜外镇痛泵导管滑脱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目标值,调查分析影响术后自控硬膜外镇痛泵导管滑脱的因素主要有:胶布卷曲、松脱,衔接处接头未旋紧、未固定。确定4个真因:护士镇痛泵知识缺乏;缺乏宣教资料及镇痛泵交接流程;健康教育不到位;胶布材质的选择及固定不当。针对真因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如加强理论知识培训,制作镇痛泵使用须知及规范自控硬膜外镇痛泵交接流程,更换固定的胶布及方法,应用临床路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本医院自控硬膜外镇痛泵导管滑脱发生率由活动前的15%降低至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自控硬膜外镇痛泵导管滑脱的发生率。
作者:肖继荣;丁永艳;李前方;杨蓉;常洁;刘霞;黄晶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总结52例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护理重点是加强术后观察,做好各项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本组患者术后发生膀胱刺激征22例,血尿2例,管面形成尿盐拔管困难1例,双 J管上移1例,双J管脱出1例,感染3例,腰痛9例,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得到有效控制,症状缓解。
作者:黎向群;陈燕明;程洪涯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膝关节镜术后间断冰敷和持续冰敷2种方法对缓解疼痛、减少出血、减轻肿胀及关节腔积液的不同效果。方法将128例膝关节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术后持续冰敷膝关节及周围皮肤组织48 h;对照组术后间断冰敷48 h,每天2次,每次30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48 h疼痛、出血、肿胀及关节腔积液症状的缓解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疼痛、出血、肿胀、关节腔积液的缓解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术后早期持续冰敷疗效较间断冰敷疗效显著,能更有效缓解患者术后伤口疼痛、出血、肿胀及关节腔积液。
作者:范柳萍;李晓芳;黄房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以Beck口腔评分为指导的综合性口腔护理干预体系在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运用效果,为建立规范化的口腔护理协议提供循证依据。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2月对进入我科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33例病人,使用基于Beck口腔评分的综合性口腔护理干预体系进行口腔护理。综合性的口腔护理干预体系包含了:Beck口腔评分,由评分确定系统性口腔护理的频次,系统性口腔护理,以及干预后的再次评分。根据评分情况给予2次/d至1次/4h的口腔护理,采用综合气道吸引、负压吸引式牙刷刷牙、口腔冲洗、口腔擦拭、口腔湿润及氯己定漱口液共同作用的系统性口腔护理程序进行口腔护理。观察期为5 d。观察病人第1天、第3天、第5天口腔护理前口腔异味发生率、口咽部细菌培养结果、Beck口腔评分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3个测量时间点口腔异味发生率、口咽部细菌培养致病菌菌株数及 Beck口腔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指标呈现下降趋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6.1%。结论以Beck口腔评分为指导的综合性护理干预体系对经口气管插管病人进行口腔护理,能减少口腔异味的发生,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改善口腔健康状况,并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王婉洁;李亚洁;刘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对本院呼吸内科2例喂食引起患者窒息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按照FOCUS-PDCA程序,即寻找、组织、澄清、理解、选择、计划、实施、检查和执行共9个步骤进行持续整改,分析整改后的不良事件数据监测无类似事件发生,典型案例整改有效。通过应用FOCUS-PDCA程序,不仅解决了临床护理安全问题,确保了护理质量和安全,而且步骤清晰明了,措施具体可行,分析整改到位,丰富和完善了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效果良好。
作者:蔡德芳;李海燕;童云枚;李长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分析36例高龄卧床患者PICC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原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高龄患者留置PICC出现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高龄患者血管条件差,合并多种疾病,抵抗力低下,皮肤适应性差,皮肤松弛,过敏体质,凝血机制异常,维护不当等。36例患者主要并发症包括穿刺处渗血8例,穿刺部位感染5例,过敏性皮炎8例,导管堵塞5例,导管部分脱出6例,置管肢体单纯性肿胀4例。36例高龄卧床患者PICC 留置中出现并发症都有据可循,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重视和护理人员的积极干预及处理后,症状均得到控制并好转。
作者:陈炎丽;徐永能;陈伟真;罗春艳;肖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医学营养指导依从程度对妊娠期糖尿病母婴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80例,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医学营养指导,并由专人对指导过程及结果进行追踪,根据监测过程中患者的配合程度以及填写的依从性调查表的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依从性较好组和依从性较差组,比较两组孕妇孕期增质量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结果依从性较好组中孕前体质量正常孕妇及孕期超重孕妇孕期增重均少于依从性较差组的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较好组的新生儿体质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体质量多集中在3001~3499 g。结论医学营养指导过程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较差,依从程度影响母婴体质量增长,需不断改进营养指导方法,提高患者依从性。
作者:于江荣;许现娣;孙伟宏;高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