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30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筛查分析

张华娟;沙卫红;王华军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了解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以供临床护士参考。方法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4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1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69例,分析其阳性检出率和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得分水平的差异。结果44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33.2%有焦虑症状,45.3%有抑郁症状,25.6%合并焦虑和抑郁症状。11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27.8%有焦虑症状,44.3%有抑郁症状,21.7%合并焦虑和抑郁症状。69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中,36.2%有焦虑症状,66.7%有抑郁症状,30.4%合并焦虑和抑郁。3种功能性胃肠病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分组组内差异显著,小学及以下学历者的焦虑、抑郁阳性率高(P<0.01或P<0.05)。结论1/3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存在焦虑症状,近1/2有抑郁症状,焦虑合并抑郁者占1/4,学历低患者的焦虑、抑郁阳性率高。提示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和学历低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更应重视心理检测;对于伴有心理障碍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除了对症治疗护理外,应给予抗焦虑、抗抑郁和心理辅助治疗及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酉时艾灸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部僵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利用子午流注理论进行酉时艾灸,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部僵痛症状的疗效。方法将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艾条灸每日1次(非酉时),每次20 min;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予酉时(17:00-19:00)为患者行艾条灸,每日1次,每次20 min。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15 d)时的腰部僵痛症状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部疼痛程度、晨僵持续时间、脊柱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酉时艾灸可明显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腰部僵痛症状。

    作者:王元红;纪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变频工作制在门急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变频工作制在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某三级医院门急诊输液室为对象,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比较变频工作制实施前实施后高峰时段患者等候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在相同配置的情况下,通过资源的变频调节,输液高峰时段患者等候时间由(46.32±10.16)min缩短为(28.79±8.92)min,患者满意度由80.3%上升至90.8%,护士工作满意度由76.7%上升至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频工作制应用于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工作效率,终提高护士与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敬芳;林洁;纪奕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大肠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大肠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探索大肠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119例大肠癌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其一般资料、疼痛视觉模拟量表、医院焦虑抑郁状态量表、简易疲乏量表。结果本组患者癌因性疲乏得分(3.58±2.32)分,疲乏对生活的影响得分(2.37±2.13)分,疼痛得分(2.17±2.26)分,抑郁得分(3.01±3.06)分,疲乏发生率为89.1%。癌因性疲乏各因子及对生活的影响均与疼痛、抑郁成显著正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疼痛、抑郁、性别、肿瘤分期、化疗不良反应,可解释癌因性疲乏总变异的59.6%。结论大肠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率较高,疲乏程度多为轻中度疲乏,疼痛、抑郁、性别、肿瘤分期、化疗不良反应成为其主要预测变量,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来缓解患者疲乏,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玉萍;张静;王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166例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隐性失血的监测和护理

    分析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和失血率的情况,总结术后隐性失血的监测评估和护理。术前做好身体评估,加强基础疾病控制;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隐性失血量的评估和监测,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采取预防措施减少隐性失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166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74例平均总失血量为(1509±264)mL,隐性失血量为(843±430)mL;全膝关节置换术92例平均总失血量为(1571±185)mL,隐性失血量为(1055±682)mL。术后早期发生失血性休克5例,所有患者血容量均得到及时有效补充,伤口I级愈合,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于红英;钭晓帆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温针灸防护板的制作与应用

    为保障温针灸治疗患者的安全,防止局部皮肤烫伤和物品烧损事件的发生,在长期临床观察和应用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阻燃防烧伤烧损、隔温防烫伤、平整可承接艾灰、有通孔便于使用的温针灸防护板。该防护板采用铝箔和纸板贴合制作,其铝箔面可阻止掉落的艾绒继续燃烧而引发的皮肤烧烫伤和物品烧损;其纸板面具有隔温作用,可缓冲艾绒火星的高温,防止皮肤烫伤,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板面有侧方矩形开口型通孔和上方圆形闭合型通孔2种设计,以便于温针灸前放置起到防护作用,治疗结束后承接艾灰退出,减少局部污染。该防护板设计简单,使用便捷,可重复使用,经济环保。

    作者:庄君贤;樊志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三级甲等医院门诊护士离职意向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内部服务质量、工作满意度等对门诊护士离职意向的影响。方法采用内部服务质量调查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短式量表和离职意向问卷,对深圳和武汉2市15家三级甲等医院355名门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龄、护龄、职称、内部服务质量得分和工作满意度得分的门诊护士离职意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职称、内部服务质量和工作满意度对离职意向具有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结论职称、医院内部服务质量和工作满意度是门诊护士离职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提升医院内部服务质量和门诊护士工作满意度,对于降低其离职意向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敏;张平;徐晨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COPD机械通气患者运动训练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由于身体消耗大,加上长期绝对卧床,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和呼吸肌肌力下降[1]。研究显示,在完全卧床期间,肌肉重量每周减少5%,其中骨骼肌强度每天以1.0%~1.5%的速度下降[2]。COPD患者容易出现脱机困难,造成长期依赖呼吸机的现象。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常出现大量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肌肉萎缩甚至自理能力的下降、抑郁或焦虑等[3]。因此,有研究者提出,机械通气患者如果在48 h内不能撤机,应尽快启动肺康复程序[4]。肺康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007年,美国胸科医生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和美国心血管肺康复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an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ACCVP)更新的《肺康复的循证医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肺康复方案中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就是运动训练[5]。运动训练是综合肺康复方案的基础[6],是提高COPD 患者运动耐受的佳方法[7]。运动训练在COPD稳定期中的康复效果和科学性已被证实[8-10],但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研究相对较少,现将运动训练在COPD机械通气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朱顺芳(综述);张卫珍(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非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控制血糖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对非内分泌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将非内分泌住院的糖尿病患者126例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生进行会诊治疗,专科护士对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护理会诊的常规方式;而观察组由医护一体化糖尿病专科管理团队管理血糖,团队成员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与技能,对分散在医院各科室的高血糖患者实施规范的糖尿病护理。比较会诊后第1、第2、第3天两组患者的空腹、餐后2h、睡前的血糖等。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血糖会诊后第1、第2、第3天空腹血糖、餐后2 h及睡前的血糖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异常高血糖和严重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糖尿病专科管理团队有利于控制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有助于提高非内分泌科护理人员知识。

    作者:樊敏华;袁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清瘟败毒饮灌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

    总结42例清瘟败毒饮灌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护理对策与效果,护理重点有:注重心理护理,灌肠的护理,包括灌肠管的选择、药液温度、灌肠液注入速度与深度、灌肠体位等,密切观察病情,提高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42例患儿治疗5 d、10 d、15 d后进行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81%、91%和100%。

    作者:姚洁;王国全;董博;王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对方式、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结构方程模型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对方式、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11月4所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共608例,应用医学应对问卷、癌症疲乏量表和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的一般量表进行测评,并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得分为(19.55±3.83)分,回避维度得分为(16.33±2.79)分,屈服维度得分为(8.61±2.76)分;癌因性疲乏总分为(25.20±8.49)分;生活质量总分为(70.17±13.39)分。面对维度对癌因性疲乏总分有直接(正向)效应(β=0.08,P<0.05);屈服维度对癌因性疲乏总分有直接(正向)效应(β=0.52,P<0.01),对生活质量直接(负向)效应(β=-0.39,P<0.01);癌因性疲乏总分对生活质量直接(负向)效应(β=-0.61,P<0.01);面对和屈服的应对方式均可通过癌因性疲乏总分间接影响生活质量。结论应对方式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癌因性疲乏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作者:王云;雷俊;周莲清;汤观秀;曹逸;朱姝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关于“《护理学报》版面费、征订费只接收银行汇款”的通知

    从2012年9月1日起,《护理学报》版面费、征订费(编辑部订购)只接收银行账号汇款,不接收邮局地址汇款,请各位读者、作者务必按以下要求到银行柜台或网上银行汇款。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某校531名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分析

    目的:评估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探索促进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与发展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一至三年级537名全日制本科护生。结果本科护生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283.74±28.41)分,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强的本科护生所占比例仅为1.51%。7个特质中,求知欲得分高为(43.85±6.26)分,寻求真相得分低为(35.76±5.97)分。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师运用 PBL的频率越低,本科护生关注外界新闻事件的频率越低、参加勤工助学的次数越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越低;本科护生参加学校活动的频率越高、与父母沟通的频率越高、年级越低以及参加见习的次数越多,其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分越高。结论本科护生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但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强的本科护生所占比例非常低。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受年级、见习、关注外界新闻事件、教师运用PBL、与父母沟通、参加学校活动和勤工助学的影响。

    作者:王海彦;罗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护理学报》第15期继续教育思考题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丽水市莲都区农村居民对甲状腺疾病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丽水市莲都区农村居民对甲状腺疾病的认知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或开展甲状腺疾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3年7-8月,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丽水市莲都区12个行政村共150名农村居民甲状腺疾病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丽水市莲都区农村居民对甲状腺疾病认知程度较低。对甲状腺疾病的知晓率仅26%,特别是老年人的知晓率仅4%,对甲状腺疾病预防方法的知晓率为49%,对甲状腺的关注度仅6%,认为患甲状腺疾病会对日常生活有影响者只占48%,52%的调查对象不知道甲状腺疾病与碘的关系。结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范围,制定相关政策或措施让农村居民也能对甲状腺疾病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真正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保健水平和生存质量。

    作者:应碧荷;董海娜;陈雪萍;周雅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医用小儿防坠床护板的设计与应用

    医院安全是十大安全目标之一,为了解决患儿在院期间卧床的安全问题,我科设计了一种由树脂材料面板制成的医用小儿防坠床护板,其由背板、面板、床栏卡扣和引流管槽组成。使用时,将医用小儿防坠床护板背板插在病床与病床护栏的缝隙中,背板上的床栏卡扣卡在病床护栏上即可。该医用小儿防坠床护板可根据患儿随身携带的各种管道调节安放的位置。经1年的临床使用,未出现坠床及碰伤事件,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保障了患儿的住院安全。

    作者:罗凯燕;靳锐;徐瑞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630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筛查分析

    目的:了解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以供临床护士参考。方法采用Zung’s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4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15例、功能性便秘患者69例,分析其阳性检出率和不同人口学特征患者得分水平的差异。结果44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33.2%有焦虑症状,45.3%有抑郁症状,25.6%合并焦虑和抑郁症状。11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27.8%有焦虑症状,44.3%有抑郁症状,21.7%合并焦虑和抑郁症状。69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中,36.2%有焦虑症状,66.7%有抑郁症状,30.4%合并焦虑和抑郁。3种功能性胃肠病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分组组内差异显著,小学及以下学历者的焦虑、抑郁阳性率高(P<0.01或P<0.05)。结论1/3功能性胃肠病患者存在焦虑症状,近1/2有抑郁症状,焦虑合并抑郁者占1/4,学历低患者的焦虑、抑郁阳性率高。提示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和学历低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更应重视心理检测;对于伴有心理障碍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除了对症治疗护理外,应给予抗焦虑、抗抑郁和心理辅助治疗及心理护理干预。

    作者:张华娟;沙卫红;王华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开辟“国际护理论坛”促进护理学术交流欢迎订阅2014年《护理学报》

    《护理学报》由国家重点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主办,广州南方医院承办,半月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集护理科研、教学、管理和临床的理论、方法、实践经验为一体的综合学术性杂志。创刊19年以来,一贯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铸品牌”的办刊理念,具有科学、新颖、实用、规范、严谨等特点,先后被评为全军优秀医学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降低ICU患者约束缺陷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ICU患者约束缺陷发生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ICU品管圈活动开展前2013年1-5月患者身体约束缺陷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的原因,设立目标及制定整改措施,与2013年6-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ICU患者约束缺陷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品管圈后,约束缺陷事件从活动前的24.7%降低至活动后的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了ICU约束缺陷的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作者:石泽亚;杨丹;秦月兰;袁平;唐四元;周煦;潘小季;甘小庆;徐芙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使用多功能自助式下肢训练带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使用多功能自助式下肢训练带锻炼对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入选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骨科常规护理,由责任护士指导徒手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多功能自助式下肢训练带进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第3、第5及第10天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多功能自助式下肢训练带进行锻炼能有效缓解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

    作者:林玲;钟益萍;夏伟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同伴教育在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同伴教育对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行联合肝段切除手术且术后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的患者16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先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由手术室疼痛专科护士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连续3次的同伴教育,包括成立同伴教育小组、选择和培训同伴教育者、组织同伴教育活动等。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镇痛泵相关知识得分、镇痛评分及镇痛泵使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能显著提高镇痛泵的使用效果,改善其使用效率。

    作者:李娜;张捷;刘洋;曹晶;倪嫦君;赵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