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人群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杨惠珍;王晓敏;孟作龙;张荣;周颖;赵艳

关键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某医疗单位596名身体健康的医务人员糖尿病普查OGTT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性别、试验前休息状况、禁食时间、服葡萄糖水溶量、服糖水速度等不同的受试者OGTT不同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78名受试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同一受试者可出现多项不良反应,共计发生253人次,以恶心为常见,占24.5%(62/253).口服葡萄糖水容量<200ml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7%,高于200~300 ml组(28.5%)和>300 ml组(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糖水时间<3min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7.2%.显著高于3~5min组(P<0.01).结论 OGTT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服糖水速度有关.服糖水时间<3 min者.OCTT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进行OGTT时,服糖水容量应在200~300ml,并在3~5 min内服完,有助于减少OGTT不良反应的发生.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大隐静脉曲张激光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术的手术配合

    总结336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激光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经验.术前访视时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用剪毛法为术区备皮,并标记术区的曲张静脉位置.术中提前备好手术需要的仪器设备、物品,配置麻痹肿胀液,护士在配合手术时认真完成手术物品的准备及仪器的连接工作.器械护士有过硬的无菌区内踝部病变大隐静脉的穿刺技术;保证手术器械的正确、及时传递.巡回护士熟悉各种仪器的性能,掌握其使用方法,及时准确地调节各种仪器参数配合手术进行.本组所有患者术后静脉曲张均临床治愈,症状缓解.

    作者:康淑华;李萍;叶志东;刘鹏;谢育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病人评价护士实施生活护理的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病人对护士实施生活护理的评价.方法 对七海某综合医院普通病房的223例住院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是病人对护士实施生活护理频率的评价.结果 所调查的12项生活护理中,护士落实多的是整理床单位、更换病号服,落实少的是洗脚、床上擦浴等清洁卫生项目.不同陪护状况、不同自理能力病人对护士实施生活护理频次的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活护理目前主要由护工和家属来承担,其落实程度、落实质量和护士的参与情况均不容乐观,因此.必须加强护士生活护理的参与度,以减轻家属负担,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江会;刘薇群;宋黎翼;贺建雄;刘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癌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影响癌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为进一步控制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119例晚期恶性肿瘤癌痛患者止痛治疗的依从性,探讨不依从止痛治疗的因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119例癌痛患者中,13例(10.9%)完全拒绝止痛治疗,54例(45.4%)疼痛难忍时才用止痛药.担心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患者止痛治疗不依从的首位原因,其次是害怕药物成瘾、止痛药使用不便利、对疾病认识不足等.结论 晚期肿瘤患者缺乏规范的癌痛治疗.对止痛治疗认知不足,存在误解.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止痛药知识的宣传与解释,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促进癌痛患者规范止痛治疗,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罗帼英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超声引导下经肘上留置PICC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经临床评估需行PICC但血管条件差的患者42例,于肘横线以上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 42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成功率100%.平均穿刺1.3次,其中1次穿刺成功26例,2次穿刺成10例,3次穿刺成功6例.穿刺时间(30±20)min.穿刺并发症:青紫3例.血肿1例.穿刺的血管:贵要静脉31例.头静脉9例.肱静脉2例.结论 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郭敏;李静;余晋涛;黎月英;陈雪梅;卢惠民;欧阳惠燕;冯锦珊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分析62例慢性肾脏病并发急性肾损伤患者的相关因素有:严重感染,血压、血糖控制不良,使用肾损害药物.教育患者在感染早期应积极治疗,切勿一拖再拖.或自行使用药物;向患者提供肾性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知识,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控制水钠摄入,以更好地控制血压水平;避免使用肾损害药物.抗菌药物使用时强调个体化,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必须使用造影剂时应注意充分水化,并在使用过程中严密监测肾功能变化;积极控制血糖及避免各种应激状态对肾脏的损害.提出加强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管理和宣教对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怡;郑淑瑛;胡瑜;周建平;赵艳玲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的护理

    总结2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的护理.术前根据患儿年龄特点,做好心理护理;妥善摆放患肢体位;密切观察和预防早期并发症,如血管损伤、神经受损的发生.术后严密观察患肢肿胀情况;早期正确指导功能锻炼.28例患儿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伤口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6~12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疗效优者18例.良8例,尚可2例,优良率达93%.

    作者:黄房珍;廖燕英;邬素娥;吕小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统计2009年1-6月1054例急诊留观室静脉留置输液治疗患者发生静脉炎的情况,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性别、年龄、置管时间、输液药物类别、穿刺点位置、穿刺护士年资、是否第1次置管、穿刺是否一针见血和每日输液量对发生静脉炎的影响,筛选发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结果 穿刺护士工作年限大于3年、穿刺点位置在手腕或手背是静脉炎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女性、留置时间大于48 h、输注抗生素、每日输液量大于1500ml是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中应针对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输液结束后尽早拔除留置针,输注刺激性液体时注意封管冲洗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由高年资护士操作等.

    作者:周迎春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温州市6家综合医院护士职业价值认同与期望分析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对护理职业价值认同与期望情况,供临床护理管理时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温州市6家医院715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职业价值认同与期望的问卷调查.结果 74.7%~98.7%护士对职业角色认同确定、情感积极,具有一定的工作动力水平和自然转化为健康向上的职业期望;84.5%~87.8%护士认为职业风险与工作压力太大;57.8%的护士认为收入不符合自己劳动创造及对社会、他人所作的贡献.不同护龄、职称护士中,认为不能坚持上夜班的以1~5年护龄组、职称为护士和护师者多见(P<0.005);护龄1~10年者、职称为护士和护师者,对继续提升学历及深造期望高(P<0.01);主管护师对晋升职称期望高(P<0.05);1~5年护龄的护士对考研、读博期望高(P<0.01).结论 温州市护士职业价值认同度高,有健康向上的职业期望;但也存在负面职业价值认同,管理者应引起重视.

    作者:李宛;单秋月;蔡志翔;安辉;王晓秋;叶郁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奥克喷局部喷雾预防放射性外阴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奥克喷局部喷雾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外阴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72例接受放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号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放疗前后予照射野皮肤局部奥克喷喷雾,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两组放射性外阴皮肤损伤情况比较,经卡方检验,χ2=4.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奥克喷局部喷雾能降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顾景艳;葛永勤;于巧萍;詹丽丽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并发贫血的分析及护理

    总结44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贫血的观察及护理对策.通过对本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前、术后当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抽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年龄>75岁者,贫血发生率高,达95%.贫血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术后当天及术后3 d血红蛋白下降明显.术后1周血红蛋白上升明显.针对此提出护理对策: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重视入院评估,及时纠正术前贫血;注意术后不同时段血红蛋白指标变化.分析贫血原因,做好不同时段贫血的病情观察及护理;重视老年患者术后不同程度、不同时间的贫血护理.

    作者:袁和芬;周小萍;王刚强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化疗呕吐患者磁疗的护理

    总结化疗呕吐患者磁疗的护理.认为磁疗前做好相关知识宣教,磁疗时保持环境舒适,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对恐惧、疲乏、疼痛、心慌等不良反应进行精心的护理,是顺利完成磁疗的保证.本组70例患者急性呕吐缓解有效率86%,迟发性呕吐缓解有效率90%.磁疗中恐惧10例.疲乏7例,疼痛4例,心慌2例,经过治疗缓解.均按原计划完成磁疗.

    作者:林小琴;胡巧云;吴慧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加强护理,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2001年1月-2008年12月在新生儿科住院的9 324例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医院感染率、主要的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等.结果 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4.88%,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47.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侵入性操作、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485、2.854、2.341,p<0.05).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加强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作者:楚阳;吴俊;林真珠;刘映辉;陈永梅;邹运芬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留置引流管妇科患者病员裤的改进与应用

    由于妇科患者的特殊性,几乎所有的患者术前或术后均需留置导尿管或阴道引流管.患者往往在留置了导尿管或阴道引流管后传统的病员裤不能穿到腰部或会阴部以上,以致于患者术后衣裤不平整,增加了不适感且容易压伤下肢皮肤;患者臀部至大腿上部外露容易受凉增加感冒机会;患者因害怕翻身臀部外露而影响床上活动;患者由于无法将衣裤穿平整而影响下床活动,影响术后康复;由于患者的隐私不能得到保护,特别是在夏季天气炎热,患者在不需要盖被的情况下需要以被套或大单来掩饰患者的会阴部,给患者造成诸多不便.

    作者:毛小敏;王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健康人群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某医疗单位596名身体健康的医务人员糖尿病普查OGTT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性别、试验前休息状况、禁食时间、服葡萄糖水溶量、服糖水速度等不同的受试者OGTT不同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78名受试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同一受试者可出现多项不良反应,共计发生253人次,以恶心为常见,占24.5%(62/253).口服葡萄糖水容量<200ml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7%,高于200~300 ml组(28.5%)和>300 ml组(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糖水时间<3min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7.2%.显著高于3~5min组(P<0.01).结论 OGTT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服糖水速度有关.服糖水时间<3 min者.OCTT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进行OGTT时,服糖水容量应在200~300ml,并在3~5 min内服完,有助于减少OGTT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惠珍;王晓敏;孟作龙;张荣;周颖;赵艳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健康管理调查问卷的设计思路及统计分析

    问卷是健康管理研究过程中用于采集被调查者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故问卷设计的合理性是影响调查结果客观性的关键因素.笔者从问卷的结构、内容及统计分析3个方面入手,以健康危险因素及健康评估作为内容设置的重点,以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结合科学的数据管理及统计学方法论述问卷的合理设计,以理清问卷设计的思路.

    作者:李文源;张丽;许军;俞守义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四川省伤口治疗护理人员现状及相关知识获取途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各级医院从事伤口治疗的护理人员相关知识获取的情况,为制定科学、可行的伤口治疗师培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伤口治疗的护理人员相关知识掌握现状调查表,通过便利抽样抽取全省各级25所医院的120名参与伤口治疗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从科室伤口治疗主体、专职伤口治疗护理人员情况、伤口相关培训情况、获取伤口治疗知识的主要途径以及伤口治疗指导理论5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四川省各级医院从事伤口治疗的人员主要为医生(80.80%);73.3%的护理人员未接受过伤口治疗的相关培训;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和职称的护理人员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不同(P<0.05),年龄≤29岁,工作年限≤9年.学历为中专和大专的护士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参阅教科书.而年龄30~39岁,工作年限10~19年,职称为护师的护理人员,其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除了参阅教科书,还包括网络.高年资主管护师以及本科护理人员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集中在参阅杂志和专题讲座;85.0%护理人员所在科室尚未使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指导伤口治疗.结论 四川地区各级医院从事伤口治疗的护理人员伤口治疗相关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伤口治疗现状欠佳,亟待制定规范的伤口治疗师培养模式以促进各级医院伤口治疗的更好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陈佳丽;宁宁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手术患者围术期核查表的设计与使用

    围术期患者因手术、术后复苏的需要,会经历多环节的转运,如由病房至手术室、手术室到麻醉复苏室、麻醉复苏室到病房或ICU等,中间经过多环节、多人员、多物品的交接.

    作者:王文平;李柳英;张石红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膀胱热敷联合导尿管加温在男性患者导尿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一种更加经济、便捷、实用的留置导尿管方法.减少患者的疼痛不适感,提高1次性置管成功率.方法 将外科术前需要留置导尿的98例男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留置导尿方法,观察组采用为患者膀胱区热敷、导尿管温水加热后再留置导尿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留置导尿时疼痛程度和1次置管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留置导尿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较轻;1次留置成功率分别为9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采用温化导尿法留置导尿,可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

    作者:宋君;方振红;俞继芳;卫庆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护理学报》第5B期继续教育思考题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0期

  • 黄体酮Z径路肌内注射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黄体酮采用Z径路肌内注射法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例先兆流产需使用黄体酮肌内注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内注射法;改良组采用Z径路肌内注射法,于注射前以左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使待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组织朝同一方向侧移(皮肤侧移1~2 cm左右),然后以左手拇指朝同一方向绷紧固定局部皮肤,维持到拔针后.迅速松开左手,此时侧移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位置还原,原先垂直的针刺通道随即变成Z型.观察两组患者7 d内药(血)液渗出及皮下硬结发生情况.结果 改良组药(血)液渗出及皮下硬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Z径路肌内注射法在黄体酮治疗中能有效减少黄体酮外渗及局部硬结形成.保证黄体酮剂量的准确,减少患者的痛苦.

    作者:何雅萍 刊期: 2010年第10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