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华;王光元
加温输液是一种重要的临床补液方法,常用于需大量输注低温液体或快速输注大量冷藏库血的患者.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较先进的加热方法是用输液温控仪直接对输液延长管加热,但应用此装置易在延长管内产生大量微气泡,有被输进患者体内的潜在危险,并易使术中清醒的患者产生心理上的恐慌.为此,笔者对该装置进行了改良,并应用于30例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罗小平;张志刚;梁爱群;廖小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araven-tricular tachyeartiia,PSVT)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心律失常[1],发作时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无效时易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作者:范英英;张秀华;邹璇;裘逸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静脉注射是基本的治疗手段之一,掌握小儿头皮静脉注射技巧较为困难.做到一针见血,既可减轻患儿的痛苦,又为抢救和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笔者总结20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有以下体会.
作者:方慧晓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报道1例肺栓塞患者采用抗凝和溶栓、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法治疗的护理.在溶栓、抗凝治疗时,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及溶栓的效果,避免反复穿刺、注射引起出血;采取各种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临时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术前,对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和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有无再次发生肺栓塞;加强健康指导,包括活动和用药的指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进一步形成.
作者:洪雯;高美芳;王岚;庄国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总结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救治重症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用PRISMA床旁血滤机对10例重症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生化指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注意有无水肿、心衰现象发生.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不宜进行全身肝素化,注意有无喉头水肿及休克发生.10例患者,死亡4例,痊愈出院6例.
作者:刘雁凌;阎红梅;王顺华;杨红荣;刘丹;叶艳;李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早期防治意识,为相应的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以预防复发和对侧眼发病.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0例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就视网膜动脉阻塞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意识进行调查.结果 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中92%不知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会引起视网膜动脉阻塞,能做到定期检查眼底的只有24%,而就诊时间在1 h内的只有6%.结论 在对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指导患者以早期预防为主,同时重视及时治疗.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总结80例白血病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舒适护理.白血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心理压力大,特别是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显得十分脆弱,过分关注自己的各项检验结果.耐心向患者解释骨髓抑制的原理及意义,做好心理舒适护理;Ⅳ度骨髓抑制可致患者主观感受极度乏力,做好生活细微处护理.如用吸管饮水等;做好发热的舒适护理,物理降温时均采用柔软冰袋.能与皮肤完全接触,使患者感觉舒适;做好口腔溃疡的舒适护理,对于4例出现Ⅳ度口腔溃疡的患者,对症处理的同时利用2%利多卡因对口腔黏膜的表面麻醉作用止痛,从而使患者能饮水;本组4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肛周感染,认真进行肛周卫生宣教,重度感染者予抽取水疱积液,局部以雷佛奴尔纱条湿敷;做好皮肤黏膜出血舒适护理.静脉穿刺时不扎止血带,不拍打静脉等;通过医院工会、团委及电视台等媒体与社会志愿者联系,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让患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及习惯.本组患者均安全度过Ⅳ度骨髓抑制期,顺利出院.
作者:金卫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以往缺少对皮肤发生压疮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估;护士对预防压疮知识未能及时更新,措施滞后;缺乏具有专科特色的预防压疮指引作为工作指南;护士对预防压疮用具的使用时机及方法存在概念模糊等问题与不足.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对护士预防压疮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制定皮肤管理制度,对压疮高危患者进行预测及筛选;根据专科患者特点制定预防压疮护理指引;改良翻身方法及体位摆放指引;制定个性化预防计划;建立三级监控体系与评价.2007年1-6月经诺顿评分,确定有发生压疮危险的卧床患者106例,严格执行皮肤管理制度,实施个体化预防方案,加强质控管理,无1例患者发生压疮.认为加强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的皮肤管理后,提高了护士预防压疮的意识和水平,提升了护理质量.
作者:张文静;刘丽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总结58例有安全隐患的下肢骨折伴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安全护理.建立专门的护理小组,相对固定2-3名具有AD护理经验的骨科护士,以保证护理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做好心理疏导,护理过程中绐终表现出关心爱护,防止患者产生被冷落与不平衡感;伴骨折的AD患者激越行为发生率高,将患者安置于单间或安静病房,必须与其他患者合住时做好安全防范及解释工作,防止意外发生;皮肤护理中大困难是不配合翻身、按摩、随时撕掉敷料等,不厌其烦,在信任基础上反复示范,防止发生压疮;做好口腔及饮食护理,要求患者饭后漱口,防止藏饭;做好患肢的放置及功能锻炼,对抬高下肢的垫枕进行改进,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坠床事件发生;做好家属指导.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意外,拍片示骨折端位线良好,顺利出院.
作者:刘建芳;孙晓芬;虞伟力;张东红;陈莹;俞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128例留置双J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护理.128例患者中,双J管尿盐沉着61例,膀胱刺激征15例,肉眼血尿12例,双J管移位1例,严重尿路感染10例,管腔阻塞1例.护理上注意让患者多卧床休息、多饮水,不憋尿;平卧时床头适当抬高;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告知患者及时拔除双J管等,必要时适当使用抗生素.
作者:谢冰洁;罗敏;周小双;林英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总结24例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术前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急诊患者多情绪焦虑、急躁,用简短易懂的语言做好宣教,以稳定患者情绪;经久不愈的患者均有较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积极讲解手术的优点和可行性.做好皮肤准备,急诊患者在麻醉下,用软毛刷蘸肥皂水反复刷洗伤口周围皮肤,将污染创面变成相对清洁创面;注意观察皮肤有无疖肿等异常情况.术后严密观察移植皮瓣血运,做好静脉血管危象、肿胀的观察处理;积极预防血管痉挛、供区切口感染的发生.保持正确的体位,患者创面较大,不宜侧卧位,予臀下垫糜子垫以预防压疮.指导循序渐进康复训练,足底移植皮瓣患者下地活动时穿宽松、软底拖鞋,在他人的搀扶下行走.本组患者术后3~7 d出现静脉血管危象3例,其中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另l例完全坏死,1例成活,其余21例皮瓣全部成活.
作者:吕宏燕;周晓华;叶瑜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比较多,很多药物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信息在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报道资料中介绍相对欠缺.笔者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与肝素钠出现配伍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辉;佘凤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使用的应对方式,分析人口学因素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新近诊断为乳腺癌的100例患者进行人口学资料和应对方式调查.并进行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子女数目、疾病分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计划、积极转变角度和分散注意力是患者普遍使用的应对策略;人口学因素与患者应对方式中的某些应对行为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其中相关性大的是患者文化程度与计划呈正相关(r=0.299),家庭年收人和积极转变角度呈正相关(r=0.273),子女数目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r=0.254).结论 乳腺癌患者常用的应对方式是较积极的,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子女数目等因素,引导患者采用正确有效的应对方式,提高其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水平.
作者:李静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留置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基本诊疗技术,属于一种侵入性治疗,不仅可造成尿道、膀胱黏膜损伤,也为细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引起留置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1].尽管UTI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容易发生持续性菌尿,并有导致严重肾盂肾炎和革兰阴性败血症的危险.
作者:朱丽娜;任启琴;王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头孢呋辛钠是半合成的第2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一个或多个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相结合,抑制细菌分裂细胞的细胞壁合成,从而起杀菌作用.
作者:黄少娟;李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报道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成功为1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心室颤动及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救护的体会.成立ECMO小组,合理进行人员分工,迅速有效建立ECMO;在救护过程中认真做好护理配合,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注意检查泵管、ECMO管道是否完好、固定,防止管道接头脱落;重视置管后的固定;转运途中密切观察ECMO机各参数值的变化,转流的过程血流速是否稳定,避免管道异位、扭曲等而引起血流量的改变,严密监测基础生命体征,并做好肢体的保暖;同时注意观察肢体血运情况,有无僵硬、肿胀、苍白,观察皮温及动脉搏动;整个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置管处的渗血情况、患者神志、瞳孔及其他各种出血征象.本例患者成功实施ECMO呼吸循环支持进行院前救护,后接回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后康复出院.
作者:祝丽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抽取随机数字法将15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成干预组72例和对照组78例,对干预组进行面对面干预和出院后有计划的电话随访和健康指导,内容包括指导日测体质量、服药、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等.对照组接受住院期间的常规护理,不接受出院后电话随访指导.通过查看住院记录和电话收集相关资料,所得数据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秩和检验和X2检验进行处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再住院天数、再住院次数、再住院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干预组患者自护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护能力,减少再次住院次数和天数,降低再次住院率.
作者:王丽萍;王丽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扁桃体摘除术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手术,术后出血和疼痛是其重要的护理问题.因此临床上常用圆形或椭圆形的冰袋置于颈部,以减少出血和疼痛,经过临床应用发现其接触面少、稳定性差、需要专人用手扶持,影响冰敷效果.我科通过临床实践,自制了一种新型冰袋,经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岳红;刘淑彦;尹安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以提出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取前瞻性调查的方法,预先设计调查表,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普通外科实施手术的1 344例患者进行手术切口感染专率调查,并比较4项感染危险因素对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1 344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59例,切口感染率4.39%,较开展调查前的7.82%明显下降.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清洁手术,全麻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全麻手术,手术时间>2 h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进行手术切口感染专率监测能有效控制切口感染.污染类切口、手术持续时间长、大手术和易污染手术均是术后切口感染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加强皮肤及胃肠道准备、密切手术配合、改善住院手术环境等护理对策预防切口感染.
作者:黄琼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