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皮肤的质控管理

张文静;刘丽红

关键词:神经内科, 卧床患者, 压疮, 质控管理
摘要:以往缺少对皮肤发生压疮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估;护士对预防压疮知识未能及时更新,措施滞后;缺乏具有专科特色的预防压疮指引作为工作指南;护士对预防压疮用具的使用时机及方法存在概念模糊等问题与不足.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对护士预防压疮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制定皮肤管理制度,对压疮高危患者进行预测及筛选;根据专科患者特点制定预防压疮护理指引;改良翻身方法及体位摆放指引;制定个性化预防计划;建立三级监控体系与评价.2007年1-6月经诺顿评分,确定有发生压疮危险的卧床患者106例,严格执行皮肤管理制度,实施个体化预防方案,加强质控管理,无1例患者发生压疮.认为加强神经内科卧床患者的皮肤管理后,提高了护士预防压疮的意识和水平,提升了护理质量.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访视对新生儿红臀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产后访视给予新生儿皮肤护理指导对预防新生儿红臀的效果.方法 接受产后访视的489例新生儿为观察组,另选取产后14 d回院正常体检、未接受产后访视的266例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红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红臀发生率12.7%,对照组新生儿红臀发生率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访视给予新生儿皮肤护理指导,可以有效预防红臀发生和控制红臀蔓延.

    作者:林环;古晓萍;郭子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自制冰袋在扁桃体摘除术后的应用

    扁桃体摘除术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手术,术后出血和疼痛是其重要的护理问题.因此临床上常用圆形或椭圆形的冰袋置于颈部,以减少出血和疼痛,经过临床应用发现其接触面少、稳定性差、需要专人用手扶持,影响冰敷效果.我科通过临床实践,自制了一种新型冰袋,经过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岳红;刘淑彦;尹安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护理学报》第2B期继续教育思考题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巧用分装袋式输液器制作静脉输液模型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购买的静脉输液模型存在严重不足:模拟皮肤的质地较硬,需用力才能将穿刺针刺入模拟血管,这就会让练习者误以为在真人身上操作时也要用力刺入针头,极易导致穿刺失败;输液模型没有液体回收装置,很容易引起液体四溢或液体滴注不顺畅;这些模型在反复多次练习后,模拟皮肤和血管容易破损,更换成本昂贵.在经过多次实验后,笔者利用一次性分装袋式输液器制作静脉输液模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光云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5例重型亨特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总结5例重型亨特综合征患者的护理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心理护理;采用局部短暂冷敷,以减轻疼痛,促进舒适;保持局部皮损区干燥,外涂磺胺嘧啶银软膏,用消毒纱布包扎;取健侧卧位,制作一次性护理圈放置在耳部;坚持康复训练指导等.5例患者耳部皮肤均已修复.面瘫症状减轻,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均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江琳艳;刘翠兰;张长怡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比亚芬乳膏治疗Ⅱ级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比亚芬乳膏治疗Ⅱ级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按放射治疗中出现Ⅱ级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皮肤护理,对照组放疗后在皮肤受损处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再用无菌棉签均匀涂抹紫花烧伤膏在创面上,厚度1~2 mm,2次,d;观察组放疗后在皮肤受损处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再用无菌棉签均匀涂抹比亚芬乳膏在创面上,厚度1~2 mm,2次/d.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23例(74%),观察组总有效28例(9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比亚芬乳膏治疗Ⅱ级急性放射性皮炎效果显著.

    作者:郑晓珍;姜京姬;吴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与肝素钠存在配伍禁忌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比较多,很多药物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信息在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报道资料中介绍相对欠缺.笔者临床用药过程中发现,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与肝素钠出现配伍反应,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丽辉;佘凤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NICU护士焦虑抑郁及压力分析与对策

    目的 了解NICU护士的压力源,寻找其影响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压力,提高护士身心健康.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及自设问卷,对本医院50名N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组NICU护士抑郁发生率38%,焦虑发生率12%.护士工作压力源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结论 NICU的护士存在焦虑、抑郁心理,工作压力较大,宜采取积极的方式缓解压力.

    作者:王建平;徐春苗;王逸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赛肤润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赛肤润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化疗性静脉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用赛肤润和50%硫酸镁外用治疗2周观察疗效.结果 赛肤润治疗组有效率9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8%,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赛肤润对化疗性静脉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作为化疗性静脉炎的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解英姿;叶富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重症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

    总结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救治重症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用PRISMA床旁血滤机对10例重症黄蜂螫伤致多器官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及生化指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注意有无水肿、心衰现象发生.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不宜进行全身肝素化,注意有无喉头水肿及休克发生.10例患者,死亡4例,痊愈出院6例.

    作者:刘雁凌;阎红梅;王顺华;杨红荣;刘丹;叶艳;李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护理

    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40例面肌痉挛患者的护理体会.面肌痉挛影响患者的容貌,护理人员设身处地理解其心理需求,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如出现意识障碍、瞳孔散大、血压升高,心率和呼吸减慢等脑疝症状,及早报告医生处理.术后做好并发症的护理,并发低颅压性头痛患者予取头低脚高位.多饮水,食用偏咸的食物;对并发面瘫的患者,嘱其在瘫痪的面肌上做环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鼓励患者练习张口、鼓腮、吹气球等动作进行肌肉功能锻炼;向并发听力障碍的患者耐心解释出现听力下降的原因,在患者健侧耳朵讲话,避免大声叫喊;对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嘱其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0°~30°,保持鼻腔清洁,嘱其不要挖鼻孔.做好出院指导,嘱其禁用有神经兴奋作用的药物、禁饮兴奋性饮料等.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本组25例完全缓解,8例明显缓解,3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90%(36/40).

    作者:木冬妹;李婵祺;胡晓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早期防治意识调查

    目的 了解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早期防治意识,为相应的健康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以预防复发和对侧眼发病.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0例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就视网膜动脉阻塞早期预防和及时治疗意识进行调查.结果 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中92%不知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会引起视网膜动脉阻塞,能做到定期检查眼底的只有24%,而就诊时间在1 h内的只有6%.结论 在对视网膜动脉阻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指导患者以早期预防为主,同时重视及时治疗.

    作者:李春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下肢骨折伴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安全护理

    总结58例有安全隐患的下肢骨折伴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安全护理.建立专门的护理小组,相对固定2-3名具有AD护理经验的骨科护士,以保证护理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做好心理疏导,护理过程中绐终表现出关心爱护,防止患者产生被冷落与不平衡感;伴骨折的AD患者激越行为发生率高,将患者安置于单间或安静病房,必须与其他患者合住时做好安全防范及解释工作,防止意外发生;皮肤护理中大困难是不配合翻身、按摩、随时撕掉敷料等,不厌其烦,在信任基础上反复示范,防止发生压疮;做好口腔及饮食护理,要求患者饭后漱口,防止藏饭;做好患肢的放置及功能锻炼,对抬高下肢的垫枕进行改进,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坠床事件发生;做好家属指导.本组患者无1例发生意外,拍片示骨折端位线良好,顺利出院.

    作者:刘建芳;孙晓芬;虞伟力;张东红;陈莹;俞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连续静脉输液操作时护士手卫生依从性分析

    护士作为与患者接触多的医务工作者,其手卫生的执行对患者能否获得安全、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护士每天进行大量静脉输液操作,如果对手的清洗或消毒不充分,使手上的病原菌传播给下一个患者,导致医院交叉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也影响医院病床周转率.

    作者:安冬月;叶迈蕴;郑海燕;蒋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普通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专率监测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普通外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以提出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取前瞻性调查的方法,预先设计调查表,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在普通外科实施手术的1 344例患者进行手术切口感染专率调查,并比较4项感染危险因素对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的影响.结果 1 344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59例,切口感染率4.39%,较开展调查前的7.82%明显下降.急诊手术与择期手术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清洁手术,全麻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全麻手术,手术时间>2 h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手术时间<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进行手术切口感染专率监测能有效控制切口感染.污染类切口、手术持续时间长、大手术和易污染手术均是术后切口感染重要危险因素.应采取加强皮肤及胃肠道准备、密切手术配合、改善住院手术环境等护理对策预防切口感染.

    作者:黄琼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负压吸痰中止新生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araven-tricular tachyeartiia,PSVT)是新生儿期较常见的心律失常[1],发作时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无效时易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作者:范英英;张秀华;邹璇;裘逸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体外膜肺氧合院前救治1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护理

    报道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成功为1例急性暴发性心肌炎合并心室颤动及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院前救护的体会.成立ECMO小组,合理进行人员分工,迅速有效建立ECMO;在救护过程中认真做好护理配合,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注意检查泵管、ECMO管道是否完好、固定,防止管道接头脱落;重视置管后的固定;转运途中密切观察ECMO机各参数值的变化,转流的过程血流速是否稳定,避免管道异位、扭曲等而引起血流量的改变,严密监测基础生命体征,并做好肢体的保暖;同时注意观察肢体血运情况,有无僵硬、肿胀、苍白,观察皮温及动脉搏动;整个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置管处的渗血情况、患者神志、瞳孔及其他各种出血征象.本例患者成功实施ECMO呼吸循环支持进行院前救护,后接回医院进一步诊断治疗后康复出院.

    作者:祝丽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干预进展

    静脉血栓形成多发生于下肢深静脉,随着专业的发展和多种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深静脉血栓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并成为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的报告,血栓疾病为全球总死亡率的第一位常见病.

    作者:方一芳;阎成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针对护生实习初期焦虑原因带教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临床针对性的护理教学措施对实习护生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53例初进临床实习护生在实习第1周内进行评估,同时调查影响其焦虑状态的主要因素,带教老师根据调查结果在教学中采取相应措施对实习护生进行干预,在实习完1个科室后再次作焦虑评估.结果 带教老师在教学中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后,实习护生焦虑发生率由26%降至8%(X2=6.692,p<0.05).结论 临床护理教学中,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加强环境介绍、重视对护生实际操作能力、护患沟通能力等的培养,有利于减少护生焦虑的发生.

    作者:邹莉;王颖;周启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致小儿喉头水肿1例报道及护理启示

    头孢呋辛钠是半合成的第2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一个或多个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相结合,抑制细菌分裂细胞的细胞壁合成,从而起杀菌作用.

    作者:黄少娟;李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