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萍;徐肖文;邱笑飞;吴娇玲
目的 观察两种拔管方法对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4例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7例,在两组患者均达到撤机拔气管插管(简称拔管)指征,采取同样的拔管前后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边吸引边拔管方法,观察组在患者吸气期给予0.5~1.5 kPa(5~15 cmH2O)正压通气,于呼气时拔管.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基础值,监测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MAP、HR、SpO2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拔管后MAP、HR上升明显,持续到拔管后10 min仍高于基础值水平(P<0.05),SpO2下降,拔管后10min仍低于基础值水平(P<0.05);观察组拔管后1 minMAP、HR均有所增加(P<0.05),至拔管后5 min基本恢复到基础值水平,且到拔管后10 min始终保持在基础值水平(P>0.05),SpO2在各时点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正压通气拔管法拔管后MAP、HR、SpO2等心血管指标更为平稳,提示该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拔管方法.
作者:蔡柔妹;宋义英;周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留置针套管柔韧,可以避免手术中病人体位改变和躁动时引起针头脱出、渗漏、堵塞等故障.同时.留置针流量大,可保证病人大量失血时能迅速补充血容量.因此,在手术室,留置针已完全取代了头皮针穿刺.
作者:陶在平;矫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改革基础护理班次和工作流程,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方法 某老年病房自2007年6月将传统的基础护理展晚班(6:00-10:00,18:00-22:00)和中午班(8:00-15:00)改革为基础护理早班(6:00-14:00)和晚班(14:00-22:00),并调整工作流程.使用基础护理质量效果评价表对护士完成的基础护理工作进行评价.结果 基础护理质量得分由改革前的(94.68±1.38)分提高至(97.70±1.43)分(t=10.75,P<0.01).结论 基础护理早班和晚班的设立,满足了老年患者对基础护理的需求.
作者:张俊红;王阳;付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了使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更贴近临床护理工作实际,2006年1月以来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改在临床患者身上进行.具体方法是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申报考核项目,拟定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结合健康教育实施月考核,年统考,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评优考核.结果 :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后2007年各项护理指标同实施考核前的2005年相比有明显提高,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由97%上升为99%,健康教育知晓率由98%上升为99%,2007年3月玉溪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玉溪市调查队对我院的调查显示,公众对护理技术好的评价占99%,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结合临床考核相应的专科操作,对培养专科护士大有好处,有利于加强护士的整体护理意识.对培养护士的科学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实战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有很大的促进.
作者:李长琼;蔡德芳;张树萍;段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不同沐舒坦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5例气管切开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应用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沐舒坦间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和气管套管拔管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和气管套管拔管时间分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率,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缩短拔管时间,效果明显优于沐舒坦间断气道湿化.
作者:黄少娅;罗秀娟;詹若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采血针具的选择.方法 2007年1-3月来院体检,在门诊抽血室接受静脉采血的0~3岁婴幼儿共6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操作人员均为本体检中心工作5年以上的操作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试验组采用静脉头皮针采血;对照组采用真空采血针采血,两组均取肘正中静脉,采血量在4 ml以上,观察并记录1次采血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1次采血成功280例,成功率为93.3%,对照组1次采血成功125例,成功率为41.6%.两种方法1次采血成功率经检验,X2=180.1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静脉头皮针采血1次穿刺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真空采血针采血.建议婴幼儿静脉采血选择静脉头皮针.
作者:张丽英;李延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对糖尿病足溃疡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参考.方法 75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下肢动脉血管情况.根据检测结果分为两组: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30例为观察组,无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45例为对照组.两组在相同病变程度和相同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溃疡局部清创后.用敏感抗生素+普通胰岛素+生理盐水混合液换药.观察两组溃疡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截肢率.结果 PAD组溃疡面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截肢率达16.6%;而对照组截肢率为0.结论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不仅是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原因,而且也是影响疗效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提示在处理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糖尿病足溃疡时,可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下肢动脉血流及微循环,促进局部溃疡愈合.
作者:郭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由Kolcaba氏首先提出概念、台湾萧氏继而制定模式的舒适护理,其目的是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促进健康及疾病的康复.
作者:雷陈丽;申黎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员工帮助计划(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EAP),是一项由组织为其成员设计的系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它通过给员工提供生理、心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维护员工身心健康,帮助员工协调关系和处理危机事件,从而实现员工与组织共同发展的目标[1].
作者:陈树芬;洪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报道69例脑外伤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观察及护理.针对脑外伤引起的意识障碍者.定时观察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做好基础护理,加强安全防护;对神经症、类精神分裂症者,运用暗示、共情、认同等心理治疗手段,保护患者的安全,稳定患者的情绪,再进行药物治疗;对智能和记忆障碍者,尽早给予康复训练,争取家属的支持和理解,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本组治愈46例,好转20例,3例转院治疗.
作者:陈锁红;倪小英;刘兴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在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常会遇到以下情况:穿刺时回血通畅,而松解止血带准备固定胶布时却发现输液滴注不畅且予调整针头斜面及转变肢体位置后,效果不佳,返折挤压输液管末端不见回血或回血少许且阻力不大,也无渗漏表现.
作者:张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常规金属器械,如拆线剪、组织剪、止血钳、小手术刀等,因其体积小、方便存放,广泛被临床采用,但这些小件金属器械常因尖锐部件未加保护卡,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尖锐部戳出损坏包装袋,破坏了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而影响临床使用.
作者:任珊娜;郭彩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尿管牵引止血的有效牵引重量.方法 186例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62例,各用200 g、350 g、450 g重量牵引尿管,观测尿液中红细胞计数、发生尿管堵塞的情况,评价牵引的效果.结果 术后48 h,用200 g重量牵引的患者,其冲洗液中红细胞计数多,平均每高倍视野52个,发生尿管堵塞9例;用350 g和450 g重量牵引的患者,平均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分别是25个和23个,尿管堵塞发生率均为0.在冲洗液中红细胞计数方面,200 g牵引组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350 g牵引组和450 g牵引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后患者牵引尿管止血的效果不是随牵引重量增加而提高,其佳牵引重量为350 g.
作者:卢玉贞;王燕红;林云;林硕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BIPAP呼吸机的的患者,应用喷射式雾化机和压力定量式雾化吸入器(pMDI)吸入万托林在疗效和操作依从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采用喷射式雾化机和pMDI吸入万托林,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FEV1);观察患者掌握雾化方式的正确程度、接受程度.结果 喷射雾化机组在改善PaCO2及PaO2方面,以及对雾化操作正确性和接受性上,均优于使用pMDI的手揿气雾剂组(P<0.05);在改善FEV1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射式雾化机具有疗效好、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高的特点,适用于使用BIPAP呼吸机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
作者:廖蕾;李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8-9月拟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208例患者为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课堂进行健康教育;2006年6-7月同类患者203例沿用病区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分别对干预组(在课后)、对照组(术前1 d)进行教育效果评价;在介入诊疗期间,管床护士对两组的配合性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介入诊疗期间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课堂,患者遵医行为程度、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明显提高,同时护理人员专科护理和健康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健康教育课堂是一种好的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裴大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核心制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在某三级甲等医院87个护理单元中抽取215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核心制度相关知识的现场考核,包括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输血制度、患者告知制度和护理缺陷、纠纷登记报告制度.结果 护理人员对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基本掌握和全面掌握的占53.0%~93.5%,掌握情况好的是护理缺陷、纠纷登记报告制度,差的是输血制度;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中,护师的掌握情况好,护士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对护理核心制度的掌握情况不佳,应针对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加强护理核心制度学习,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肖柳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引起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2005年7月-2007年7月住院治疗的653例急性白血病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填写统一的个案登记表.其中386例为医院感染组,267例无任何感染者为非医院感染组,对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59.1%,多因素分析得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有5项,分别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肛周疾患、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结论 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和肛周疾患是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红蛋白量及血小板计数是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
作者:徐慧颖;李亚洁;赵洁;廖晓艳;谭琳玲;钟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对精神病患者受贬低、歧视的感知状况.方法 运用贬低一歧视感知量表对北京某医科大学护理本科1~4年级的277名学生进行对精神病患者受贬低、歧视情况感知的调查.结果 144名护理本科生认同人们会看不起精神病患者,216名护生认同大部分人不愿意和患过精神病的人做好朋友,194名护生认同很少有人会雇用精神病患者为他们服务,158名护生认同人们对待精神病患者和普通人是不同的.不同年级、有无精神科临床见习经历和有无学习过精神科护理专业课程的护理本科生,其对精神病患者贬低/歧视态度的感知状况不同(P<0.001).结论 具备一定精神科专业知识、与精神病患者有过直接接触的护理本科生对患者存在消极认识.因此有必要对此开展相应的干预,针对性的反歧视项目值得探讨和研究.
作者:徐晖;李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危重症病人常要进行深静脉置管,以保证液体的输入、中心静脉压的监测,由于输液种类多,深静脉导管末端需要连接多个三通管和肝素帽,以连接多条输液管道,这些连接部位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作者:张艳;魏红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了规范病区收费管理,病区选派相对固定办公班护士,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医务服务价格标准、医保政策教育;明确规定办公班护士的职责,改进工作流程;采用条形码处理检验医嘱;加强治疗室药品管理;完善护理记录与医嘱、收费三统一工作,加强监督检查科室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情况;护理部对全院患者费用管理纳入护理质量管理内容.经过2年的工作实践,住院患者对科室多收费、乱收费不满的投诉由规范管理前平均5~6起/月下降到现在的平均1~2起/月,并且都通过电脑对账后圆满解决,无1例因收费问题到上级主管部门投诉.提高了护士长卫生经济管理水平和严格执行国家卫生物价政策的意识,减轻患者看病难的负担,维护患者和医院双方的利益,达到双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杨蓉;余海珠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