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蕾;李锐
目的 探讨金黄散在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中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 (1)将240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按置管先后顺序分为金黄散预防组和空白对照组,金黄散预防组于置管当天立即予金黄散外敷,连续3 d,空白对照组暂不予处理,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2)将空白对照组中30例阳性病例随机分为金黄散治疗组和硫酸镁治疗组,金黄散治疗组予如意金黄散外敷,硫酸镁治疗组予50%硫酸镁湿敷,观察两种方法对机械性静脉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1)金黄散预防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3%.空白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5.0%,金黄散预防组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01);(2)金黄散治疗组在第8天即100%痊愈,而硫酸镁治疗组在第9天(观察截止日期)的痊愈率为86.6%,其中金黄散治疗组的痊愈中位时间为3.40 d,硫酸镁治疗组的痊愈中位时间为5.27 d,平均缩短1.87 d,金黄散治疗组机械性静脉炎的痊愈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金黄散外敷可有效预防和治疗PICC所致的机械性静脉炎.
作者:段培蓓;梅思娟;张园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报道22例压力性尿失禁合并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进行改良的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加聚丙烯网片阴道前壁加固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术前多沟通、多交流、多关心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方法、麻醉方式和预后;术后严密观察排尿情况,做好导尿管护理,做好网片侵蚀护理、便秘及会阴体疼痛护理;康复期以盆底肌功能训练为重点,认真详细地进行出院指导和随访.通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2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18个月,疗效满意.
作者:李小萍;徐肖文;邱笑飞;吴娇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课堂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8-9月拟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的208例患者为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课堂进行健康教育;2006年6-7月同类患者203例沿用病区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分别对干预组(在课后)、对照组(术前1 d)进行教育效果评价;在介入诊疗期间,管床护士对两组的配合性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组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介入诊疗期间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开展健康教育课堂,患者遵医行为程度、健康教育知识达标率明显提高,同时护理人员专科护理和健康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健康教育课堂是一种好的健康教育方式.
作者:裴大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报道1例体外循环下气管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体外循环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大,严密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注意呼吸深度、频率,针对患者在拔除气管插管后短期内不能进行有效咳嗽的问题,指导并督促患者做深呼吸,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保证患者进行有效排痰;做好体位护理,为避免气管过度牵拉,影响吻合口愈合,将其下颌与胸前皮肤缝吊,保持头低颈前屈30°,以防止颈部过度后仰致张力过高,造成吻合口断裂;同时做好饮食指导,胸腔引流管护理及出院指导,患者于术后12 d康复出院.随访症状消失,呼吸正常.纤维支气管镜复查吻合口愈合良好.
作者:高林春;闵家新;何月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总结了83例应用国产的动脉压迫止血器进行股动脉穿刺点止血患者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详细询问患者是否伴有皮肤病或高度皮肤过敏史、有无明显周围血管病变史;术后及时、正确地松解和解除止血器;观察局部并发症.本组5例出现穿刺点少量出血,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认为使用本器械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是患者成功止血和顺利康复的保证.
作者:马玲玲;侯春霞;谢欣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个人数字助理(PDA)应用于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2005年5月开始在临床6个病区试用.2006年9月在全院71个病区全面应用PDA于临床护理工作,包括床旁采集患者体征数据,及时准确完成护理记录,简化医嘱执行流程,同步记录护理操作耗材,共享信息生成交班报告.结果 护士从大量繁琐、低效的工作环节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1名护士中午采集体温、脉搏、呼吸等各项体征数据并绘制体温单由原来平均需1 h缩短为0.5 h;原来需要2 h左右才能书写完成的交班报告,通过护理记录的信息共享0.5 h即可生成;护理工作向无纸化和信息化发展,使病区纸质护理表格使用量较前减少了13%;为患者直接护理时间增加.提高了患者满意率(2005年为97.96%,2006年为99,50%,2007年为99.66%);护理文书合格率由2005年的97.82%上升到2007年的99.78%.结论 PDA可优化临床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工作效率、护理安全性和服务质量,降低护理成本.
作者:皮红英;魏畅;王建荣;张黎明;程艳爽;陈运奇;施征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是否定期复查、什么情况下就诊、就诊是否需人陪同及影响定期复查的因素等.结果 定期复查的患者仅占16%,出现症状即来就诊者占41%,症状严重或自服药物无效后才就诊者占43%.不能定期复查的主要原因有:认为定期复查没有必要、就诊需人陪同、就医不便、经济负担重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患病年限、经济状况影响患者是否能够定期复查.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诊延迟现象突出,需要加强护理干预:加强对文化程度低、患病年限短、经济状况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其照顾者的教育,使其认识到定期复查、及时就医的必要性;采取措施.方便患者就医,降低治疗费用;开展社区护理,建立随访制度,通过电话咨询、家庭访视及时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针对性的指导.
作者:陈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97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和健康教育方式需求调查.结果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饮食的合理安排、运动的作用及方式、日照作用、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并发症和对健康的危害性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健康教育需求呈多样化,对个别交谈的需求居首位,其次是老年心理调适方法指导.结论 根据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方法,改善教育资源,加大宣教力度,改进教育技巧,多种方式相结合,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以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有效控制疾病.
作者:陆美华;文燕玲;李少珠;区敏玲;李蓝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锁骨下静脉穿刺可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反复浅静脉穿刺的痛苦,适用于需长期输液而外周血管不好、需输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危重患者抢救等.但锁骨下静脉穿刺因其静脉解剖位置复杂、静脉深、操作难度大,置管过程中可损伤邻近器官,临床上曾有气胸、血肿、血胸、淋巴管损伤、气体栓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而我科于2007年12月发生1例因锁骨下静脉穿刺致持续性呃逆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奥;唐红;朱慧娟;乔爱珍;窦紫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与实施.方法 160例妇科患者住院期间,在进行每一阶段的健康教育时,让其家属全程参与,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采用自设问卷评价教育前、后的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并与往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 160例患者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教育前对各知识面的知晓率为20.6%以下,教育后均达到85.6%以上;工作满意率与往年相比,提高了25.1%.结论 家属全程参与健康教育后,提高了宣教效果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赵礼香;吕巧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核心制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在某三级甲等医院87个护理单元中抽取215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核心制度相关知识的现场考核,包括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输血制度、患者告知制度和护理缺陷、纠纷登记报告制度.结果 护理人员对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基本掌握和全面掌握的占53.0%~93.5%,掌握情况好的是护理缺陷、纠纷登记报告制度,差的是输血制度;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中,护师的掌握情况好,护士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对护理核心制度的掌握情况不佳,应针对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加强护理核心制度学习,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肖柳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成人教育理论在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先评估学员学习需求,根据评估调整教学内容;课堂学习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课后学习以完成任务为中心的小组合作性自主研究性学习;教师为学员提供更多帮助及学习资源.结果 93%学员对开展成人教育理论的课程满意,95%学员认为培训中应用成人教育理论能满足学习需求,教学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结论 应用成人教育理论使专科护士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作者:李惠萍;王维利;房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两种拔管方法对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4例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7例,在两组患者均达到撤机拔气管插管(简称拔管)指征,采取同样的拔管前后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边吸引边拔管方法,观察组在患者吸气期给予0.5~1.5 kPa(5~15 cmH2O)正压通气,于呼气时拔管.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基础值,监测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MAP、HR、SpO2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拔管后MAP、HR上升明显,持续到拔管后10 min仍高于基础值水平(P<0.05),SpO2下降,拔管后10min仍低于基础值水平(P<0.05);观察组拔管后1 minMAP、HR均有所增加(P<0.05),至拔管后5 min基本恢复到基础值水平,且到拔管后10 min始终保持在基础值水平(P>0.05),SpO2在各时点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正压通气拔管法拔管后MAP、HR、SpO2等心血管指标更为平稳,提示该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拔管方法.
作者:蔡柔妹;宋义英;周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危重症患儿的疼痛水平及疼痛控制情况,为常规开展疼痛评估及护理工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通过运用FLACC量表对不同疾病类型的危重症患儿进行疼痛评估,了解危重症患儿的疼痛状况及疼痛治疗效果.结果 27例危重症患儿中共进行疼痛评估286次,其中评分>3分的66次,占23.1%;持续芬太尼镇静镇痛患儿的疼痛率为9.6%.16例机械通气患儿疼痛率为30.6%.结论 疼痛是儿童危重症护理中的常见问题,需要常规进行疼痛评估,合适的评估工具及准确的评估,是进行疼痛治疗的前提条件,非药物的疼痛护理方法应成为疼痛护理的常规.
作者:林艳;马敬香;刘润梅;李红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在术后2~3周出院,术后的功能康复主要在家庭中进行.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学知识了解不多,各种疑问又常常难以及时解决,所以在家庭康复训练时,容易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各种并发症.
作者:韦颖屏;唐宝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在儿科静脉输液过程中,常会遇到以下情况:穿刺时回血通畅,而松解止血带准备固定胶布时却发现输液滴注不畅且予调整针头斜面及转变肢体位置后,效果不佳,返折挤压输液管末端不见回血或回血少许且阻力不大,也无渗漏表现.
作者:张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龙血竭对鼻咽癌患者放疗所致放射性湿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3例鼻咽癌患者按湿性皮炎发生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从出现放射性湿性皮炎开始用龙血竭粉末外涂皮损区.用药后暴露创面,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上敷料,每天涂1~2次,7 d为1个疗程,直到创面愈合;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将纱布浸湿后湿敷创面30 min,每天2~3次,7 d为1个疗程,直到创面愈合.第1疗程结束比较两组放射性湿性皮炎的治疗效果及放疗平均中断时间.结果 龙血竭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所致放射性湿性皮炎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放疗平均中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颈部放射性湿性皮炎患者使用龙血竭涂抹局部刨面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放疗中断时间.
作者:侯再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为了使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更贴近临床护理工作实际,2006年1月以来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改在临床患者身上进行.具体方法是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申报考核项目,拟定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结合健康教育实施月考核,年统考,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评优考核.结果 :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后2007年各项护理指标同实施考核前的2005年相比有明显提高,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由97%上升为99%,健康教育知晓率由98%上升为99%,2007年3月玉溪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玉溪市调查队对我院的调查显示,公众对护理技术好的评价占99%,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结合临床考核相应的专科操作,对培养专科护士大有好处,有利于加强护士的整体护理意识.对培养护士的科学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实战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有很大的促进.
作者:李长琼;蔡德芳;张树萍;段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而发生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通常具有急性上腹痛和血清胰酶升高.大多数患者为轻型,以胰腺水肿为主,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严重,胰腺出血坏死而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作者:李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