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教育理论在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李惠萍;王维利;房彤

关键词:成人教育理论, 专科护士, 培训
摘要:目的 探讨成人教育理论在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先评估学员学习需求,根据评估调整教学内容;课堂学习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课后学习以完成任务为中心的小组合作性自主研究性学习;教师为学员提供更多帮助及学习资源.结果 93%学员对开展成人教育理论的课程满意,95%学员认为培训中应用成人教育理论能满足学习需求,教学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结论 应用成人教育理论使专科护士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红花酒精湿敷结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会阴淤肿的疗效观察

    我科2006年9月-2007年10月在治疗产妇会阴淤肿时采用红花酒精湿敷结合红外线灯照射的护理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规范病区收费的护理管理对策

    为了规范病区收费管理,病区选派相对固定办公班护士,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医务服务价格标准、医保政策教育;明确规定办公班护士的职责,改进工作流程;采用条形码处理检验医嘱;加强治疗室药品管理;完善护理记录与医嘱、收费三统一工作,加强监督检查科室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情况;护理部对全院患者费用管理纳入护理质量管理内容.经过2年的工作实践,住院患者对科室多收费、乱收费不满的投诉由规范管理前平均5~6起/月下降到现在的平均1~2起/月,并且都通过电脑对账后圆满解决,无1例因收费问题到上级主管部门投诉.提高了护士长卫生经济管理水平和严格执行国家卫生物价政策的意识,减轻患者看病难的负担,维护患者和医院双方的利益,达到双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杨蓉;余海珠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97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和健康教育方式需求调查.结果 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对饮食的合理安排、运动的作用及方式、日照作用、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并发症和对健康的危害性等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健康教育需求呈多样化,对个别交谈的需求居首位,其次是老年心理调适方法指导.结论 根据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方法,改善教育资源,加大宣教力度,改进教育技巧,多种方式相结合,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以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有效控制疾病.

    作者:陆美华;文燕玲;李少珠;区敏玲;李蓝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锁骨下静脉穿刺致持续性呃逆1例

    锁骨下静脉穿刺可保护外周静脉,减少反复浅静脉穿刺的痛苦,适用于需长期输液而外周血管不好、需输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危重患者抢救等.但锁骨下静脉穿刺因其静脉解剖位置复杂、静脉深、操作难度大,置管过程中可损伤邻近器官,临床上曾有气胸、血肿、血胸、淋巴管损伤、气体栓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而我科于2007年12月发生1例因锁骨下静脉穿刺致持续性呃逆的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童奥;唐红;朱慧娟;乔爱珍;窦紫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病房基础护理班次改革的做法与效果

    目的 改革基础护理班次和工作流程,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方法 某老年病房自2007年6月将传统的基础护理展晚班(6:00-10:00,18:00-22:00)和中午班(8:00-15:00)改革为基础护理早班(6:00-14:00)和晚班(14:00-22:00),并调整工作流程.使用基础护理质量效果评价表对护士完成的基础护理工作进行评价.结果 基础护理质量得分由改革前的(94.68±1.38)分提高至(97.70±1.43)分(t=10.75,P<0.01).结论 基础护理早班和晚班的设立,满足了老年患者对基础护理的需求.

    作者:张俊红;王阳;付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在临床实施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的做法与体会

    为了使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更贴近临床护理工作实际,2006年1月以来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改在临床患者身上进行.具体方法是各科室根据专科特点申报考核项目,拟定操作程序及考核标准,结合健康教育实施月考核,年统考,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评优考核.结果 :改革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后2007年各项护理指标同实施考核前的2005年相比有明显提高,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由97%上升为99%,健康教育知晓率由98%上升为99%,2007年3月玉溪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玉溪市调查队对我院的调查显示,公众对护理技术好的评价占99%,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结合临床考核相应的专科操作,对培养专科护士大有好处,有利于加强护士的整体护理意识.对培养护士的科学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实战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有很大的促进.

    作者:李长琼;蔡德芳;张树萍;段玉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某三级乙等医院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操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探讨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操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 2007年10月对某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的40名低年资护士进行单个随机考核.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结果 合格率在80%以下的项目是加药液时不浪费、解释沟通、固定牢固、穿刺后交代事项及安置病人、静脉推注时(或更换时)杜绝空气进入、凝血机制差的病人按压.三查七对、无菌观念、穿刺成功率、调节滴速等项目合格率为80%~85%.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工作责任心未能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意识淡薄,心理素质不稳定,操作技巧有待摸索提高.结论 要从职业道德、安全、人文关怀意识和沟通能力、心理素质、操作技能等多方面着手加强教育,规范操作程序,细化操作流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高年资护士的传、帮、带工作,不断探索输液操作技巧,提高技能.

    作者:张园芳;马建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两种雾化法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应用BIPAP呼吸机的的患者,应用喷射式雾化机和压力定量式雾化吸入器(pMDI)吸入万托林在疗效和操作依从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分别采用喷射式雾化机和pMDI吸入万托林,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血气分析和肺功能(FEV1);观察患者掌握雾化方式的正确程度、接受程度.结果 喷射雾化机组在改善PaCO2及PaO2方面,以及对雾化操作正确性和接受性上,均优于使用pMDI的手揿气雾剂组(P<0.05);在改善FEV1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喷射式雾化机具有疗效好、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高的特点,适用于使用BIPAP呼吸机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

    作者:廖蕾;李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症状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而发生胰腺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临床上通常具有急性上腹痛和血清胰酶升高.大多数患者为轻型,以胰腺水肿为主,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严重,胰腺出血坏死而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作者:李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透视下经皮注射博莱霉素碘油乳剂治疗眶内静脉畸形患者的护理

    总结了眶内静脉畸形患者在透视下经皮穿刺局部注射博莱霉素碘油乳剂的护理经验.患者术前多存在自卑心理,予加强心理疏导.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尤其是影像学检查.患者术后局部肿胀明显,术后协助取高枕位,以利头部静脉回流;做好患者术后局部胀痛及患侧头痛的护理;患者术后眼球突出明显.眼睑闭合不全,存在发生暴露性角膜炎和角膜溃疡的危险,指导患者外出时戴上深色眼镜或加盖眼罩保护,加强角膜保护,鼓励患者多食含丰富维生素A的食物加强角膜上皮营养,眼部水肿较重者,予50%硫酸镁湿敷,必要时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结果 所有患者未发现眼眶内出血、皮肤坏死、异位栓塞和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

    作者:冯建宇;周春兰;陈勇;许小立;杨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正压通气拔管法对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指标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两种拔管方法对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心血管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4例心内直视术后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7例,在两组患者均达到撤机拔气管插管(简称拔管)指征,采取同样的拔管前后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边吸引边拔管方法,观察组在患者吸气期给予0.5~1.5 kPa(5~15 cmH2O)正压通气,于呼气时拔管.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基础值,监测拔管后1 min、5 min、10 minMAP、HR、SpO2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拔管后MAP、HR上升明显,持续到拔管后10 min仍高于基础值水平(P<0.05),SpO2下降,拔管后10min仍低于基础值水平(P<0.05);观察组拔管后1 minMAP、HR均有所增加(P<0.05),至拔管后5 min基本恢复到基础值水平,且到拔管后10 min始终保持在基础值水平(P>0.05),SpO2在各时点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 正压通气拔管法拔管后MAP、HR、SpO2等心血管指标更为平稳,提示该法是一种比较安全的拔管方法.

    作者:蔡柔妹;宋义英;周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后病人性生活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后病人性生活的影响.方法 将2005年3月-2006年2月行子宫全切术者62例作为对照组,将2006年3月-2007年3月59例同类病人作为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妇科常规护理及宣教,如入院宣教,手术后护理配合,指导恢复性生活时间和随访时间等;干预组由经培训的专科主管护师在病人人院后第1-第2天、术前一天、出院前I~2 d、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4个月、第5个月、第6个月对病人夫妻双方进行护理干预,包括疾病和手术知识教育、性生理知识教育、术后性生活技巧、性生活频率指导、饮食指导.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两组病人在术后第4、第5、第6个月性生活满意情况,性交疼痛、阴道干涩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术后第4个月、第5个月病人的性生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阴道干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4个月性交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指标第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子宫全切术病人术后性生活满意率,降低性交疼痛、阴道干涩发生率.

    作者:常俊丽;王爱云;梁金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机械通气老年患者咪唑安定镇静治疗的护理

    观察咪唑安定在ICU机械通气老年患者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措施.27例60岁以上的患者.用药后血压、心率逐渐稳定,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亦有明显改善(P<0.05),护理要点包括: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预防一过性低血压;动态监测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及时进行镇静深度评估,合理调整药物的输注速度和浓度,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玲;储有艾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诊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诊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是否定期复查、什么情况下就诊、就诊是否需人陪同及影响定期复查的因素等.结果 定期复查的患者仅占16%,出现症状即来就诊者占41%,症状严重或自服药物无效后才就诊者占43%.不能定期复查的主要原因有:认为定期复查没有必要、就诊需人陪同、就医不便、经济负担重等.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文化程度、患病年限、经济状况影响患者是否能够定期复查.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就诊延迟现象突出,需要加强护理干预:加强对文化程度低、患病年限短、经济状况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其照顾者的教育,使其认识到定期复查、及时就医的必要性;采取措施.方便患者就医,降低治疗费用;开展社区护理,建立随访制度,通过电话咨询、家庭访视及时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针对性的指导.

    作者:陈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巧防留置针和输血器脱离

    留置针套管柔韧,可以避免手术中病人体位改变和躁动时引起针头脱出、渗漏、堵塞等故障.同时.留置针流量大,可保证病人大量失血时能迅速补充血容量.因此,在手术室,留置针已完全取代了头皮针穿刺.

    作者:陶在平;矫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心理学知识认知应用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护理心理学知识的认知现状和应用情况,为进一步推动临床心理护理的应用和发展、加强护理人员心理学知识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对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116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对护理心理学知识的认知和应用情况,护理人员对临床开展心理护理的意见和需求.结果 认同心理护理在护理工作中很重要的占95.7%,认同做好心理护理需要具备系统的护理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占84.5%;认为自己缺乏护理心理学知识,不会运用心理护理技术的占45.7%,从未使用过心理评估量表的占83.6%,只有21.6%护理人员曾经系统学习过护理心理学知识;52.6%护理人员因为工作忙没时间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论 护理人员心理学知识缺乏,临床心理护理应用情况不甚乐观.应加强护理人员护理心理学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教育力度,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心理护理工作模式,以进一步推动心理护理落实.

    作者:姚小群;叶丽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人员掌握5项护理核心制度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核心制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在某三级甲等医院87个护理单元中抽取215名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核心制度相关知识的现场考核,包括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输血制度、患者告知制度和护理缺陷、纠纷登记报告制度.结果 护理人员对各项护理核心制度基本掌握和全面掌握的占53.0%~93.5%,掌握情况好的是护理缺陷、纠纷登记报告制度,差的是输血制度;不同职称护理人员中,护师的掌握情况好,护士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对护理核心制度的掌握情况不佳,应针对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加强护理核心制度学习,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肖柳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婴幼儿采血针具的选择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采血针具的选择.方法 2007年1-3月来院体检,在门诊抽血室接受静脉采血的0~3岁婴幼儿共6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操作人员均为本体检中心工作5年以上的操作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试验组采用静脉头皮针采血;对照组采用真空采血针采血,两组均取肘正中静脉,采血量在4 ml以上,观察并记录1次采血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1次采血成功280例,成功率为93.3%,对照组1次采血成功125例,成功率为41.6%.两种方法1次采血成功率经检验,X2=180.1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静脉头皮针采血1次穿刺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真空采血针采血.建议婴幼儿静脉采血选择静脉头皮针.

    作者:张丽英;李延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气管切开患者不同沐舒坦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应用不同沐舒坦气道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5例气管切开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应用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沐舒坦间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和气管套管拔管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发生率和气管套管拔管时间分别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能有效降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率,减少患者刺激性咳嗽.缩短拔管时间,效果明显优于沐舒坦间断气道湿化.

    作者:黄少娅;罗秀娟;詹若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个人数字助理在优化临床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个人数字助理(PDA)应用于临床护理的效果.方法 2005年5月开始在临床6个病区试用.2006年9月在全院71个病区全面应用PDA于临床护理工作,包括床旁采集患者体征数据,及时准确完成护理记录,简化医嘱执行流程,同步记录护理操作耗材,共享信息生成交班报告.结果 护士从大量繁琐、低效的工作环节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1名护士中午采集体温、脉搏、呼吸等各项体征数据并绘制体温单由原来平均需1 h缩短为0.5 h;原来需要2 h左右才能书写完成的交班报告,通过护理记录的信息共享0.5 h即可生成;护理工作向无纸化和信息化发展,使病区纸质护理表格使用量较前减少了13%;为患者直接护理时间增加.提高了患者满意率(2005年为97.96%,2006年为99,50%,2007年为99.66%);护理文书合格率由2005年的97.82%上升到2007年的99.78%.结论 PDA可优化临床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工作效率、护理安全性和服务质量,降低护理成本.

    作者:皮红英;魏畅;王建荣;张黎明;程艳爽;陈运奇;施征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