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惠尔透明贴治疗老年患者输液所致皮下淤斑的效果观察

殷学梅

关键词:老年患者, 皮下淤斑, 康惠尔水胶体敷料, 护理
摘要:皮下淤斑形成是由于血管破损,血液进入皮下组织间隙形成血凝块所致.直径在1 cm以上的较大斑片状出血称为淤斑[1].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洁净手术室术中器械和空气的细菌学动态监测

    目的 了解洁净手术室无菌手术中不同时间段器械及空气污染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样手术持续时间7 h或以上的无菌手术,动态采集Ⅰ~Ⅳ级洁净手术问术前和术中5 h、6 h、7 h器械表面及手术间空气标本进行细菌学监测.结果 Ⅰ~Ⅳ级洁净手术间于术中5 h、6 h、7 h采集的200个空气样本中除有6个超标外其余的空气样本都能达到国家标准;术中5 h、6 h、7 h采集的共600件器械样本中共45例阳性,术中使用过且暴露于空气中的器械阳性率高,用无菌治疗中覆盖使用过的器械阳性率低.结论 同一台无菌于术的无菌器械使用的安全时段可延至7 h,影响无菌器械使用的不安全因素与器械表面残留的血迹和是否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有关,器械护士术中应及时清洁附着在器械表面的血迹或用无菌治疗中覆盖使用过的器械.加强洁净手术室日常管理,切实做好参观人员的控制及人员的流动管理,是确保手术安全、预防感染的关键因素.

    作者:刘莉;陈卫珍;杨建烨;黄素珍;郭翠娇;冯银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不同赋形剂调制七厘散外敷疗效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赋形剂调制的七厘散药膏局部外敷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筛选较优赋形剂.方法 将90只大鼠打击造成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蜂蜜药膏组、白酒药膏组、米醋药膏组、香油药膏组和凡士林药膏组各15只.按不同组别分别予损伤部位皮肤涂抹给药,确定用药第2天、第5天、第8天为观察时相点.先大体观察,然后颈动脉采血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后切取损伤部位软组织病理切片,镜下观察并分析比较.结果 (1)用药后第1时相、第2时相大体观察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时相白酒组、米醋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时相白酒组与模型组、凡七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醋组与模型组、凡士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用药后第2时相、第3时相血药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酒组在第2、第3时相各组点血药浓度明显高于米醋组、蜂蜜组、香油组、凡士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醋组血药浓度第2、第3时相高于蜂蜜组、香油组、凡士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用药后第2时相、第3时相镜下观察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时相白酒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第3时相白酒组与模型组、蜂蜜组、凡士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18、0.018).结论 白酒作赋形剂调制七厘散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能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作用明显优于其他赋形剂,外敷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效果好;米醋赋形剂次之.

    作者:彭细果;徐生红;彭力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气管插管全麻患者采用抬起下颌关节的方法置胃管

    气管插管患者应用传统方法置胃管,往往很困难,需反复插入,有时需喉镜辅助才能完成.为了提高气管插管后患者置胃管的成功率,我科于2005年11月-2007年10月对33例需置胃管的患者全麻气管插管术后应用抬起下颌关节的方法,置管成功率达100%.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罗少慈;郭路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全麻前在舒泰表面麻醉及咪唑安定镇静下留置胃管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全麻前在舒泰表面麻醉及咪唑安定镇静下留置胃管的效果.方法 选取需留置胃管的择期手术患者180例,按手术日期的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全麻成功后常规留置胃管;试验组取舒泰2 ml润滑胃管至所需插人的长度,再滴2滴于置管侧鼻孔内,然后将剩余部分挤入患者舌根部,令其吞咽.同时由麻醉师静脉缓慢注射咪唑安定2 mg,2 min后按常规方法将胃管置入.观察两组1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所需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所需时间及插管次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胃管插入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1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全麻前在舒泰表面麻醉及咪唑安定镇静下留置胃管,可提高1次插管成功率,缩短插管所需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余小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与多道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总结对45例多道人工耳蜗植入耳聋患者进行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包括表情、举止等技巧的运用,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沟通;通过正确理解患者体语,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恰当使用沉默,稳定患者情绪等.通过有效使用非语言沟通,本组患者均能很好配合治疗,在人工耳蜗的使用方面取得预期的效果.

    作者:蔡彩琴;李育梅;吕伟枝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例全麻术中发生恶性高热患者的救护

    回顾分析1例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患者全麻中因出现恶性高热,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过程.体会到:护士术前应常规询问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了解是否属于恶性高热的易发人群;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恶性高热的警惕性,充分认知其发病机制和典型的临床表现,在患者发病后能尽快判断正确,以免殆误抢救时机;诊断后予100%氧气高流量过度通气,立即更换钠石灰缸,以排出过多的CO<,2>和残留吸人的麻醉药物;予患者冰敷降温和用35%~40%酒精擦浴,予0~1℃生理盐水静滴及冲洗腹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PETCO<,2>和尿液的量、颜色、性质,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由于该例患者术前一般状况欠佳,合并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影响到对药物的代谢和吸收,在抢救过程中所用药物对患者作用不明显,可能是本病例发病后迅速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秋莲;龚腊梅;杨清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梅毒患者的家庭支持及心理状况分析与对策

    目的 了解梅毒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与心理卫生状况,探讨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家庭支持量表及SCL-90,对56例梅毒患者进行测评,并将家庭支持总得分与阳性心理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本组患者的家庭支持总分为5-15(8.61±2.46)分;(2)本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分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家庭支持总得分与躯体化、焦虑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梅毒患者存在异常心理,表现为躯体化、焦虑等,与家庭支持呈负相关.提示护理中受注重梅毒患者的家庭支持与心理卫生状况,通过发挥家庭支持作用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作者:龚小琦;罗萍娟;韩思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不良行为的护理干预

    目的 了解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方面存在的不良行为,探讨护理干预方法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方法 对67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服药方面存在的不良行为,包括服药随意性大,随意加减药物,有症状时服药无症状时停药,漏服药,自行买药,很少向医生咨询等.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社区为高血压患者建立档案,开展用药知识教育、用药行为干预和家庭协助干预等,发挥社区、家庭对患者用药的监督和指导作用.结果 52例患者经社区护理干预后,服药不良行为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高血压.结论 社区和家庭进行联合干预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用药治疗的认知程度,改善了服药依从性.

    作者:杨桂芝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两种方法处理深静脉穿刺处皮肤红肿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深静脉穿刺处皮肤红肿的处理方法,以延长深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方法 将101例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穿刺处皮肤红肿的患者,按红肿出现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5l例与试验组50例.对照组用碘伏常规消毒红肿处皮肤,待干后用敷贴覆盖,每天按时更换;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消毒后在红肿处覆盖一小块拧f的无菌碘伏棉球,然后再覆盖敷贴.对比观察两组红肿的转归情况及治愈时间.结果 两组红肿治愈率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消毒后在红肿处覆盖一小块拧十的无菌碘伏棉球,然后再覆盖一次性保护膜处理深静脉置管穿刺处皮肤红肿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蒋凯;林碎钗;方振红;蔡晓丹;严晓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应用人胎膜敷贴联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溃疡期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人胎膜敷贴联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溃疡期压疮的效果.方法 68例128处院外带入溃疡期压疮的患者,按患者入院单双日分为人胎膜组34例(62处压疮),安酱贴组34例(66处压疮).人胎膜组采用健康产妇正常分娩的新鲜胎膜,清创处理后将胎膜紧贴于创面上,再以3~4层无菌纱布覆盖、包扎,然后用红外线灯照射20~30 min,每日2次.对照组清创后根据创面的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安普贴敷料直接贴在创面上,压平,中间不留气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人胎膜组总有效率97%,安普贴组总有效率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3,P<0.01),人胎膜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人胎膜敷贴联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溃疡期压疮效果优于安普贴,操作方便,经济实用,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宋晓红;李玉华;唐金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静脉注射毒品患者抢救时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优势分析

    目的 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应用于静脉注射毒品患者抢救时的效果.方法 将108例静脉注射毒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抢救时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照组选择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术,比较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率、穿刺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能有效提高静脉注射毒品患者抢救时的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率,缩短穿刺时间.认为颈外静脉可作为静脉注射毒品患者抢救的首选外周静脉.

    作者:唐群英;李冬妹;蔡佩红;张秀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盐酸氨溴索与磷霉素存在配伍禁忌

    吴淑君报道[1]盐酸氨溴索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存在配伍禁忌,鲜有报道盐酸氨溴索与磷霉素存在配伍禁忌.我科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发现磷霉素与盐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装置的护理

    总结8例重度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化三腔起搏器(CRT)植入的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局部并发症观察、电极脱落及CRT起搏器功能的判定、出院指导等.本组8例患者均顺利植入CRT,术后心功能状态、射血分数较术前改善,QRS波变窄;1例出现局部血肿,及时处理后明显改善.认为CRT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重视和加强术前护理评估、起搏器功能的判定及术后的随访指导有利于治疗的成功,为减少并发症、术后康复和提高生命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作者:陶静;裴大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应用足底动静脉脉冲系统减轻患肢肿胀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足底动静脉脉冲系统(足底A-V泵)减轻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THA/TKR)后患者患肢肿胀的效果.方法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22例(A组),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6例(B组).经过患者知情同意,将A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 12例,对照组A 10例,B组患者分为治疗组B 18例,对照组B 18例.治疗组术后立即应用足底A-V泵,持续24 h应用,连续7 d;对照组除了不使用足底A-V泵以外,其他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方法与治疗组一样.术前1 d晨、术后1-3 d晨、术后7 d晨分别测量下肢周径,了解其肿胀程度.结果 两种术式下,治疗组在下肢胀肿减轻程度方面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均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B中有2例患者发生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应用足底A-V泵加功能锻炼在减轻全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并町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此项操作简单方便,安全高效.

    作者:孙玉勤;杨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例婴儿肌性斜颈的综合康复护理

    总结1例婴儿肌性斜颈的康复护理体会,提出对患儿采用按摩牵拉、功能训练、家庭护理指导等综合康复护理.患儿的康复及护理全部由经过正规进修培训的康复护师执行.先对胸锁乳突肌行充分按摩后,牵拉头部使颈椎呈充分伸展位;操作者以双手拇指、食指、中指拿揉患儿双肩,按揉大椎、双侧风池穴,用小鱼肌依次按揉患侧斜角肌、斜方肌、肩胛提肌、阔背肌;加强患儿头部控制训练;调整患儿枕头高度;注意室内光线的方向,尽量将患侧朝向有亮的一面;患儿出院前.由康复护师对家长进行培训,在患儿出院后每天对相关肌肉进行按摩.予连续综合康复治疗、护理5个月后,患儿颈部畸形纠正,头部控制良好,运动发育无落后迟缓现象.

    作者:李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1例过度消瘦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并发气胸的启示

    通常情况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极少并发气胸.过度消瘦患者出现气胸的几率相对较高,过度消瘦是起搏器植入术的相对禁忌证.因此,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气胸少见,极易被漏诊.我科为1例情况危急的过度消瘦患者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后并发气胸,现报道如下.

    作者:艾红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在眼科门诊手术室行全麻手术患儿的护理

    我院对手术时间短、麻醉药用量小的眼科全麻手术安排在门诊进行,既可以避免患儿住院期间的交叉感染,缩短患儿与家长的分离时间,还可避免等待手术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还能减少医院对设备及人员的投入.但由于眼科门诊手术室设备相对简单,患儿术前、术后没有住院,因此,为手术意外抢救和病情观察增加一定的困难.

    作者:张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当今,脑卒中发病率高,病程长,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征.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其中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为常见的心理障碍,约占20%~60%[1-3].卒中后抑郁患者大多心情沮丧,缺乏康复欲望及主动性,对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正确认识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所引起的负面影响,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与护理,对患者来说极为重要.笔者针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作者:张其霞;杨娇弟;高岭燕;何金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巧用3M透明敷贴联合丝线固定经口胃管

    鼻胃管较口胃管容易固定,但经鼻置胃管可增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1],因新生儿鼻道狭窄,临床主张选择经口胃管喂养[2].

    作者:蔡丽娅;陆宁洁;卢赛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埋置术中手术灯光的应用技巧

    扩张器埋置腔隙的剥离过程多数不能完全在直视下操作,对于剪断的血管很难做到一一仔细结扎和凝血,术后局部血肿是常见的并发症.预防血肿形成有效的措施就是术中彻底止血[1].因此,术中灯光照明保证操作视野清晰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该手术中各种灯光的应用技巧,报道如下.

    作者:边冬梅;戚锐;贾维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