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丽;张海燕;张海霞;王维维
目的 探讨人胎膜敷贴联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溃疡期压疮的效果.方法 68例128处院外带入溃疡期压疮的患者,按患者入院单双日分为人胎膜组34例(62处压疮),安酱贴组34例(66处压疮).人胎膜组采用健康产妇正常分娩的新鲜胎膜,清创处理后将胎膜紧贴于创面上,再以3~4层无菌纱布覆盖、包扎,然后用红外线灯照射20~30 min,每日2次.对照组清创后根据创面的大小选择不同规格的安普贴敷料直接贴在创面上,压平,中间不留气泡.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人胎膜组总有效率97%,安普贴组总有效率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3,P<0.01),人胎膜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人胎膜敷贴联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溃疡期压疮效果优于安普贴,操作方便,经济实用,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宋晓红;李玉华;唐金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对25例未婚引产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发现存在焦虑20例.抑郁18例,焦虑抑郁共存的13例.心理护理要点包括心理疏导、认知干预、舒适疗法等.对焦虑型患者主要通过沟通、交流,打消其思想顾虑;引导患者畅所欲言,为她们提供一个宣泄的机会和场所.对抑郁型患者以科学的态度给予开导,稳定她们羞愧不安的情绪,解除她们的罪恶感,克服自卑的心理,以平静的心态接受手术;尽量安排单人病房,为其保密,在其分娩的过程中全程陪护.干预后本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均显著减轻(P<0.05).认为对未婚引产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之后,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有效促进其心身康复.
作者:罗琴;吴彤彤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当今,脑卒中发病率高,病程长,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征.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其中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为常见的心理障碍,约占20%~60%[1-3].卒中后抑郁患者大多心情沮丧,缺乏康复欲望及主动性,对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正确认识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所引起的负面影响,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与护理,对患者来说极为重要.笔者针对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综述如下.
作者:张其霞;杨娇弟;高岭燕;何金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扩张器埋置腔隙的剥离过程多数不能完全在直视下操作,对于剪断的血管很难做到一一仔细结扎和凝血,术后局部血肿是常见的并发症.预防血肿形成有效的措施就是术中彻底止血[1].因此,术中灯光照明保证操作视野清晰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该手术中各种灯光的应用技巧,报道如下.
作者:边冬梅;戚锐;贾维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盐酸阿扎司琼注射液为止吐药,无色澄明,常用于细胞毒性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后引起的恶心、呕吐;洛赛克化学名为注射用奥美拉唑,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呈弱碱性,适用于急性胃黏膜病变等,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肿瘤患者化疗时常常将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以减少胃酸的分泌,减轻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作者:白志芳;张爱萍;褚静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总结8例重度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再同步化三腔起搏器(CRT)植入的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局部并发症观察、电极脱落及CRT起搏器功能的判定、出院指导等.本组8例患者均顺利植入CRT,术后心功能状态、射血分数较术前改善,QRS波变窄;1例出现局部血肿,及时处理后明显改善.认为CRT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重视和加强术前护理评估、起搏器功能的判定及术后的随访指导有利于治疗的成功,为减少并发症、术后康复和提高生命质量提供了重要保证.
作者:陶静;裴大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分析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展为哮喘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18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64例发展为哮喘,发生率为34.40石.哮喘发生与反复病毒感染、过敏体质、接触过敏原、家族遗传性疾病史、父母吸烟、喂养方式等因素有关.应尽量避免高危因素,加强健康教育,提倡母乳喂养.避免接触过敏原,改善生活环境,加强患儿锻炼,预防呼吸道感染,遵医嘱按时使用激素治疗.
作者:张淑丽;张海燕;张海霞;王维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吴淑君报道[1]盐酸氨溴索与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存在配伍禁忌,鲜有报道盐酸氨溴索与磷霉素存在配伍禁忌.我科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发现磷霉素与盐酸氨溴索存在配伍禁忌,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总结对45例多道人工耳蜗植入耳聋患者进行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包括表情、举止等技巧的运用,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护患沟通;通过正确理解患者体语,以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恰当使用沉默,稳定患者情绪等.通过有效使用非语言沟通,本组患者均能很好配合治疗,在人工耳蜗的使用方面取得预期的效果.
作者:蔡彩琴;李育梅;吕伟枝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回顾分析1例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患者全麻中因出现恶性高热,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过程.体会到:护士术前应常规询问患者的病史和家族史,了解是否属于恶性高热的易发人群;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恶性高热的警惕性,充分认知其发病机制和典型的临床表现,在患者发病后能尽快判断正确,以免殆误抢救时机;诊断后予100%氧气高流量过度通气,立即更换钠石灰缸,以排出过多的CO<,2>和残留吸人的麻醉药物;予患者冰敷降温和用35%~40%酒精擦浴,予0~1℃生理盐水静滴及冲洗腹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PETCO<,2>和尿液的量、颜色、性质,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由于该例患者术前一般状况欠佳,合并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影响到对药物的代谢和吸收,在抢救过程中所用药物对患者作用不明显,可能是本病例发病后迅速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秋莲;龚腊梅;杨清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胸腔闭式引流是临床胸心外科极为重要的治疗措施.通过胸腔闭式引流可以引流胸腔内积气、积血、积液;重建负压,保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膨胀[1].临床上为了固定导管,采用了很多方法,如胸内缝合、胸外敷贴固定等[2].但是,在术后搬动患者过程中,或患者术后躁动及睡眠时,非计划性拔管仍时有发生.2007年5月-2008年4月,本科室采用缠绕固定法加强固定胸腔引流管,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学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深静脉穿刺处皮肤红肿的处理方法,以延长深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方法 将101例右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穿刺处皮肤红肿的患者,按红肿出现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5l例与试验组50例.对照组用碘伏常规消毒红肿处皮肤,待干后用敷贴覆盖,每天按时更换;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消毒后在红肿处覆盖一小块拧f的无菌碘伏棉球,然后再覆盖敷贴.对比观察两组红肿的转归情况及治愈时间.结果 两组红肿治愈率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消毒后在红肿处覆盖一小块拧十的无菌碘伏棉球,然后再覆盖一次性保护膜处理深静脉置管穿刺处皮肤红肿的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蒋凯;林碎钗;方振红;蔡晓丹;严晓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气管插管患者应用传统方法置胃管,往往很困难,需反复插入,有时需喉镜辅助才能完成.为了提高气管插管后患者置胃管的成功率,我科于2005年11月-2007年10月对33例需置胃管的患者全麻气管插管术后应用抬起下颌关节的方法,置管成功率达100%.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罗少慈;郭路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健康教育流程表对断肢,断指再植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依据自行设计的健康教育流程表,对48例断肢/断指再植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采用护理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进行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评价,并与去年同期比较.结果 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从去年同期82%上升到100%;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从85%上升到98%.结论应用健康教育流程表对断肢/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增强健康教育的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江哲珍;黄桂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压疮高危病人的护理质量控制方法.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压疮发生率.方法 2006年1月成立压疮管理指导小组,对预报高危的病人进行床边核查,每月随机检查在院的高危病人护理质量,运用质量持续改进流程纠正护理中的不足.对发生压疮的病人进行跟踪观察、指导、会诊等.结果 537例预报高危的病人中37例发生压疮,发生率为6.9%,低于同类报道;高危病人护理质量均合格.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评估工具的使用.结论 对压疮高危病人护理质量进行全程控制,能提高卧床病人的基础护理质量,促进护士对雎疮的预防知识和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保证预防措施落实到位,降低高危病人压疮发生率.
作者:汤莉;于桂云;周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皮下淤斑形成是由于血管破损,血液进入皮下组织间隙形成血凝块所致.直径在1 cm以上的较大斑片状出血称为淤斑[1].
作者:殷学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海洛因依赖者HBV、HCV感染现状及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便制定对策,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健康宣教.方法 对2007年12月-2008年2月在药物维持治疗门诊服药的98例海洛因依赖者进行HBV、HCV检测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对吸毒危害、传染病及其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 98例海洛因依赖者中,感染HBV者21例,感染率21%;感染HCV者79例.感染率81%;感染者占注射吸毒人数的96%(77/80).海洛因依赖者对吸毒危害的知晓率较高,但对传染病及其防护的认识不足.结论 海洛因依赖者HBV、HCV感染率高,传染病知识缺乏,防护意识薄弱,需加强毒品和传染病防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作者:邓秋雁;何悦玲;罗小玲;甘丽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足底动静脉脉冲系统(足底A-V泵)减轻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THA/TKR)后患者患肢肿胀的效果.方法 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22例(A组),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6例(B组).经过患者知情同意,将A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 12例,对照组A 10例,B组患者分为治疗组B 18例,对照组B 18例.治疗组术后立即应用足底A-V泵,持续24 h应用,连续7 d;对照组除了不使用足底A-V泵以外,其他治疗、护理和功能锻炼方法与治疗组一样.术前1 d晨、术后1-3 d晨、术后7 d晨分别测量下肢周径,了解其肿胀程度.结果 两种术式下,治疗组在下肢胀肿减轻程度方面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均无出血并发症;对照组B中有2例患者发生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应用足底A-V泵加功能锻炼在减轻全髋,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并町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此项操作简单方便,安全高效.
作者:孙玉勤;杨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主动脉夹层为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由于血液流体力学的压力沿内膜与中外层之间层面纵行剥离而形成的壁内血肿,又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或主动脉剥离症.Ⅲ型主动脉夹层瘤行传统手术较为困难,需在部分体外循环保护下行开胸手术,不仅术中操作困难,而且易发生吻合口出血、截瘫、左肺出血及心脏意外等,病死率高达6%~67%,而术后截瘫(或轻瘫)达7%~46%.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腹主动脉瘤使病死率大大降低[1].
作者:罗思妮;冯艮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在ICU中,为防止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一次性医疗用具被广泛使用.其中使用多的就是一次性乳胶手套,它具有成本低、无需清洗消毒、省时省力、一次性使用等特点.在ICU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发现一次性乳胶手套除了固有的作用外,在其他方面亦有其重要作用,总结如下.
作者:陆碧燕;王金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