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比较

刘华;周骞;钟慧红;符积治

关键词:曲马多, 复合全麻中, 血流动力学变化
摘要:目的 观察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中从气管插管后5 min始到停止给静脉维持药时的这段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00例.A组施实曲马多、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B组施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结果 A组SBP高值与低值间的差值(18.54±8.62)比B组(30.71±10.69)小,A组HR高值与低值间的差值(18.48±9.28)比B组(23.35±9.40)小,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压稳定指数A组为1861.05±474.35,B组为3804.17±1653.1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率稳定指数A组为1382.06±173.84,B组为2014.57±918.3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组(A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组(B组)更小,麻醉更平稳.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46例疗效探讨

    目的 总结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经验.方法 1996年8月~2003年12月,全麻、支气管双腔插管下完成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46例,术中采用电凝毁损双侧第二交感神经节.结果 39例术后手汗立即消失,5例手汗减少,2例一侧失败,3例一侧复发.结论 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的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其手术技巧和解剖定位是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杨莉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儿重症脑炎降温方法的对比及护理

    小儿重症脑炎往往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枢性高热,而高热又可加重脑组织损伤而影响预后.如能及时采用良好的降温方法,不仅能达到降温效果,而且能减少并发症,对改善患儿预后起重要作用.作者于2004年9月~2006年9月对60例重症脑炎患儿分别采用乙醇擦浴、药物、冰袋等3种降温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膈下逐瘀汤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23例

    目的 探讨膈下逐瘀汤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 对23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用膈下逐瘀汤辨证治疗.结果 随访痊愈19例,好转4例.结论 膈下逐瘀汤辨证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

    作者:毛开奇;张方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胆囊大部切除术在困难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我科自1998年1月~2005年12月对68例困难胆囊切除的病人施行胆囊大部切除术,占同期胆囊切除术的5.2%(68/1286),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亮;张奇勇飞;王兴明;张衡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妊娠期特发血小板减少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特发血小板减少(ITP)的产科处理,降低对母婴的危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ITP患者的诊断、治疗、新生儿情况.结果 血小板计数<70×109/L需短期内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血小板计数<50×109/L需补充血小板,以剖宫产为宜.结论 妊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与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与出血倾向呈负相关,ITP患者血小板计数多在3周内恢复正常.

    作者:周汉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35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放腹水静脉补充白蛋白联合腹腔注射多巴胺、速尿在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放腹水静脉补充白蛋白联合腹腔注射多巴胺、速尿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有效33例,总有效率94.29%,对比单纯放腹水静脉补充白蛋白治疗26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61.5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治疗后血肌酐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放腹水静脉补充白蛋白联合腹腔注射多巴胺、速尿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见效快,简便,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双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颈椎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的护理

    前路颈椎间盘摘除加植骨融合术是目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我院自2000年10月~2006年09月施行该项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20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鲍颖虹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综合康复护理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探讨

    脑卒中后由于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肩部活动受限及腕关节掌屈等,上肢血液回流手阻,很容易发生肩-手综合征.一旦发生肩-手综合征对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影响很大.2002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对90例脑卒中患者早期采用综合康复措施预防肩-手综合征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耿建英;石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针刀加腱鞘扩充法治疗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

    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或弹响指,此病常见且易复发.笔者采用小针刀加腱鞘扩充法治疗屈指肌狭窄性腱鞘炎5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薇薇;胡元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宫内节育器对内分泌激素影响的调查

    目的 调查宫内节育器(简称IUD)对内分泌激素影响.方法 对健康育龄妇女自愿者进行内分泌检测,按放置IUD与否分IUD组和无IUD组.结果 ①IUD对生理周期内分泌无影响,因此月经周期无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IUD组经期稍长于无IUD组,P<0.05.结论 IUD对内分泌激素无影响;但因IUD对子宫内膜局部的影响,如循环障碍、损伤和炎症使子宫内膜修复延缓,经期稍长.

    作者:吴爱芳;顾立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夹层动脉瘤的术前护理

    目的 夹层动脉瘤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很多病人术前病情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失去手术机会.通过术前严密的病情观察,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为病人赢得了手术机会,提高了病人生存率.方法 经过控制高血压、镇痛、镇静、心理护理等措施,病情趋于稳定,安全渡过术前阶段.结果 本组24例病人安全接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结论 术前病情的控制和稳定,赢得手术机会和获得手术成功的关键,有待于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

    作者:王晓敏;朱丽美;马会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新型脑保护剂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82例入选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治疗均给予复方丹参、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分别进行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脑保护剂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曲海英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护理安全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是评价护理质量敏感、有效的指标,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今年我院开展护理安全月活动,护理部以护理安全为主题,针对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分析全院护理安全形式,全面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组织各级各类人员进行护理安全分析大讨论,现对讨论内容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作者:祖秋凤;康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1型糖尿病与胰源性糖尿病酮症临床发生率的比较

    目的 比较慢性胰腺炎所致胰源性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机率.结果 胰源性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机率明显低于1型糖尿病病人.结论 胰源性糖尿病患者较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缺乏胰高血糖素是导致其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

    作者:霍桂芝;曲世家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踏车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的临床分析

    目的 进一步探讨踏车运动试验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分析8例非心肌梗死而运动中诱发ST段抬高病人的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7220例踏车运动试验病人中,有8例病人运动中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结论 非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痉挛所致心肌局部严重缺血的表现.

    作者:李美云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肝素钠分解应用法给药在血液灌流中的效果观察

    血液灌流术是利用活性碳的吸附作用,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液中的毒物吸附并排出体外,主要用于各种急性药物中毒和一些免疫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易发生凝血堵塞现象,所以在治疗中应用一定量的肝素钠抗凝.为了更好地避免发生凝血堵塞现象,我院血净化中心在进行透析加灌流时,采用肝素钠分解应用法给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齐淑琴;王文峦;张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红霉素与阿齐霉素序贯治疗存在支原体血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红霉素与阿齐霉素序贯治疗与单独阿齐霉素治疗存在支原体血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6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红霉素25~30mg(kg*d),静滴1次/d,3~5d,体温正常即改为阿齐霉素10mg/(kg*d),1次/d,静滴3d停4d,进入序贯治疗,对照组静滴阿齐霉素10mg/(kg*d),1次/d,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1%,总有效率97%;对照组显效率30%,总有效率7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临床上存在支原体血症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用红霉素联合阿齐霉素序贯治疗较单用阿齐霉素治疗退热时间短,疗效高,且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不良反应降到低.

    作者:徐康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小儿包皮环切术的改进

    小儿包茎和包皮过长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疾病,无论是包茎或是包皮过长均影响小儿的阴茎发育和排尿功能,治疗都是以包皮环切为主,但传统的包皮环切术费时,拆线时痛苦,我们对传统的包皮环切术进行改进,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泽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CT多种扫描检查方法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多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和及时正确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笔者收集了19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膀胱癌患者的CT资料,探讨多种扫描方法对其的诊断价值.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周相臣;李国岩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处理及分析

    笔者自2005年1月至2005年7月间,共收治胎儿宫内窘迫72例,均采用给孕妇吸氧、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100~150ml,静脉推注25%葡萄糖液40ml+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C 1g,结果10分钟内胎心好转者14例,占观察总数的19.44%,10~20分钟胎心好转38例,占观察总数的27.78%,胎心好转后,根据孕妇及胎儿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结束分娩或保胎治疗,产时产后给新生儿进一步促肺泡成熟和纠正酸中毒治疗,抗感染和防止颅内出血治疗,结果72例患者无一例围产儿死亡.据此,笔者根据胎儿宫内窘迫的病理生理特点,对72例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处理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说明本文中处理方法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起到了积极防治作用.

    作者:成兰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