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母亲婴儿的临床特点及处理(附17例分析)

刘芳

关键词:糖尿病, 妊娠, 婴儿, 特点, 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如何有效防治糖尿病母亲婴儿(Infa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other,IDM)的围生期并发症.方法 对17例IDM围生期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IDM围生期并发症主要有巨大儿、低Apgar评分、低血糖、低血钙及高胆红素血症等,经相应临床处理,除1例死于肺透明膜病外,其余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做好IDM围生期的医疗保健工作,可有效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和病残率.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开展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的体会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以及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 MPCNL 治疗的26例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单侧肾结石17例,双侧肾结石3例,双肾结石及一侧输尿管上段结石2例,一侧输尿管上段结石4例.结果 24例行一期穿刺取石,结石清除率85%,手术时间平均2.5h;术后有明显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因术中出血多,肾盂穿孔,通道迷失而中转改开放手术.平均住院时间11d.结论 MPCNL是一种创伤小,恢复时间短,有效的治疗肾结石的方法,适应于具备一定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应东;侬锦富;王宏;乐立虎;王代选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钬激光机通过输尿管镜治疗11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的资料.结果 109例输尿管结石原位1次碎石成功,有8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结石滑落入肾盂,术中改为侧卧位,输尿管镜进到肾盂内,直视下在肾盂内用钬激光碎石成功.术中有3例输尿管穿孔.有6例输尿管下段狭窄,进镜困难,行输尿管扩张后方可进镜.钬激光碎石成功率100%.术后4周结石排净115例,有2例患者在输尿管下段有石街形成.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高效、安全,可作为输尿管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处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结石易滑落入肾盂,手术可采用特殊体位.

    作者:杨增士;洪景范;叶宁;李刚;刘毅豪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浅谈护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新的护理学也将随之产生,新的护理技术的开展、各种自动化仪器设备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护理工作将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护理队伍的现状与前景是不容乐观的.

    作者:冯胜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高考学生体检HBsAg携带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吉安市吉洲区高考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乙肝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2002~2006年13965例高考体检者检验HBsAg.结果 2002~2005年HBsAg阳性率变化不大,只在0.1%~0.17%之间,而2006年明显下降,比2005年下降了2.44%.结论 乙肝对人类危害极大,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考学生中传播,应加强监测和预防知识宣传以及疫苗接种.

    作者:王淑华;王建华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毛细支气管炎吸入万托林后血氧饱和度变化的观察

    目的 观察并掌握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吸入万托林后不同时间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观察并记录4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吸入万托林前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120分钟的血氧饱和度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吸入后60分钟、90分钟血氧饱和度与吸入前相比明显升高.结论 吸入后60分钟、90分钟能明显改善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

    作者:罗敏;黄敏秀;钟赛如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石嘴山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为了解石嘴山市医疗机构消毒灭菌卫生质量,提高消毒卫生技术水平,采用平板沉降法和棉拭涂抹法,对室内空气和物品等情况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 ,2003年采样296份,超标率为25.6%,2004年采样336份,超标率为13.4%,2005年采样398份,超标率4.3%,结果显示,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逐年上升,整体较好.

    作者:孙东芳;张培凤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糖尿病中的重要性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全世界发病人数已达1.6亿之多,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在寻求有效的方法上,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中,中医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已显示出一定优势.我们通过对糖尿病血瘀的机理分析,进一步认识活血化瘀法在治疗糖尿病中的重要位置,同时也试图对此法的科学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卜丽霞;张羽邻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72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婴幼儿的室间隔缺损(VSD)为常见先心病,患儿生育较小,有反复的易感史、肺炎、心衰,尤其大分流VSD患儿,大量左向右分流,导致肺循环充血,肺血管压力增高,肺间质和肺泡水肿,容易呼吸衰竭,并发肺动脉高压,在内科治疗患儿家长经济费用明显增加.随着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的加强,对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我们主张早期手术治疗.我科自2003年9月~2006年3月共有72例婴幼儿VSD进行了手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生;李刚;张艳玲;李怀宁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治疗39例临床分析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临床并不少见,我院自1998~2005年共收治CSDH病人39例,本组病人大多为老人、男性病人,经钻孔引流治疗,病人全部治愈.现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李大成;丁建东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一双康复保健鞋的医学设计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脑血管意外致足部功能障碍者,他们在生活、功能锻炼中由于没有一双适合的鞋,导致诸多不便.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病人的特点,设计出适合此类病人穿的鞋,此鞋的应用将解决患者的困难,也解决患者家属的困难,同时还起到保健、养脚的作用;它还适合风湿病、足部循环不良的病人应用,也适合健康人的保健需要.

    作者:李红英;赵英;张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防范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实践研究

    目的 探讨循征护理的工作方法对防范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06年1月~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具有明显暴力行为的分裂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循征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精神病护理;循征护理组除此以外,针对患者暴力行为的特点上网检索查询护理方法后,严格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结果 循征护理组NORS量表暴力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为6%,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循征护理的工作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房内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其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方法,可提高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何玉兰;李瑛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乳腺癌的超声诊断

    乳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正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笔者总结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声像图,探讨其超声表现.

    作者:翟学君;杨建秀;程松玲;马园峰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针柄翻转在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新生儿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却经常遇到输液外渗和溶液不滴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现象发生,特别是现在一次性输液器广泛使用的今天,我院儿科自2002年2月以来,采用针柄翻转的方法为输液患儿实施静脉输液,特别是新生儿静脉输液中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雁平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经阴道超声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笔者总结分析了60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有宫颈病变病人的超声资料,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本组60例中年龄25~70岁,平均45岁,60例病人检查结果均经临床、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仪器主要使用Sequoia512、Philips HD11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 MHz.操作方法:受检者排尿后取膀胱截石位,将套有避孕套的阴道探头涂上消毒后的耦合剂,缓慢将探头送入阴道穹隆部,进行纵向、横向及多方位检查,除仔细观察宫颈外,还包括子宫体、卵巢等.检查时应注意宫颈的大小、形态、回声,亦包括宫颈内、外口、宫颈管回声情况.

    作者:杨建秀;王从光;所丽华;程松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反应性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与随访

    目的 调查首次住院被确诊为反应性精神障碍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等情况.方法 对1997~2002年期间首次住院被确诊为反应性精神障碍者共92例,依病历资料逐项进行临床调查分析,于2005年底完成随访.结果 男:女=1:2.2,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5.2%,城乡分布近似;每年平均占住院各类精神障碍者的0.98%;以急性起病多见(83.7%);临床症状复杂,治疗上以氯丙嗪为主(69.6%),合并电休克治疗者占14.1%;门诊诊断、初步诊断、再次确定诊断的一致率为60.9%;三年随访后有26例(28.3%)被修改诊断.结论 反应性精神障碍症状复杂,无特异性,诊断上应慎重;急需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以促进全民心身健康.

    作者:史丽芝;侯召香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曲马多、利多卡因气管内用药预防全麻拔管心血管反应

    目的 探讨曲马多和利多卡因经气管内联合给药预防吸入全麻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疗效.方法 60例吸入全麻患者随机分入Ⅰ组(对照组)、Ⅱ组(利多卡因组)、Ⅲ组(曲马多组)和Ⅳ组(曲马多+利多卡因组),每组15例.自主呼吸频率>12次/min、潮气量>4 ml/kg时给予气管内用药.记录术前、拔管时、拔管后2、5分钟的SBP、DBP、MAP、HR,记录术后发生躁动例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的HR、曲马多组的MAP和曲马多+利多卡因组的HR、MAP在拔管即刻和拔管后2 min差别显著,P<0.05;与术前比较,曲马多组的HR和对照组的HR、MAP在拔管即刻和拔管后2 min差别显著,P<0.05,利多卡因组的MAP在拔管即刻差别显著,P<0.05.四组躁动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曲马多1 mg/kg和利多卡因1 mg/kg气管内联合给药能较好地控制吸入全麻气管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刘安林;黄波;李春华;姚虹;林小玲;苏和平;王艳萍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肝素钠分解应用法给药在血液灌流中的效果观察

    血液灌流术是利用活性碳的吸附作用,通过体外循环将血液中的毒物吸附并排出体外,主要用于各种急性药物中毒和一些免疫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易发生凝血堵塞现象,所以在治疗中应用一定量的肝素钠抗凝.为了更好地避免发生凝血堵塞现象,我院血净化中心在进行透析加灌流时,采用肝素钠分解应用法给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齐淑琴;王文峦;张红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健婴宝胎毒清1型处理新生儿脐带186例分析

    新生儿脐带脱落,黄疸消失,是每个产妇及家人关心的问题.我科对246例新生儿实行不同方法处理脐带,进行观察.观察组186例,用健婴宝胎毒清1型包扎脐带.对照组60例,用无菌纱布包扎脐带,进行对照,经t检验,P<0.01.胎毒清包扎脐带缩短了脐带脱落及黄疸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并且经济方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霍俊霞;刘素珍;陈春玲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台州市城镇居民健康体检调查分析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在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同时往往还伴随着不合理饮食导致的营养过乘;加上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身体锻炼,和各种工作压力、社会压力日趋加大,导致城填居民的亚健康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各类慢性疾病往往被忽视,值得我们去重点关注.

    作者:叶民;谢宗林;孙春苗 刊期: 2006年第11期

  • 应用注射用地尔硫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21例疗效观察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心绞痛,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故在治疗上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目前药物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多采用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抗凝、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单一用药疗效不显著.自2005年1月~2006年6月,我科在常规治疗心绞痛的同时,给予地尔硫革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慧春 刊期: 2006年第11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