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英;艾华婷;张凤霞
目的 探讨早产儿鼻胃管喂养的方法.方法 对两组40例早产儿分别于生后24小时内及生后3天内给予鼻胃管喂养,监测早产儿自行吸吮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黄疸消退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喂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生后24小时内比生后3天内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自行吸吮时间早、体重开始增长时间早、黄疸消退时间短、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等.结论 不能吸吮的早产儿应尽早进行鼻胃管喂养.
作者:周利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正确认识并恰当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是建立符合现代化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制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这对深刻、全面地认识内部审计的本质,正确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钱有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现代化城市市民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不仅代表了国民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同时也标志着城市的现代医疗健康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目前急救中心与红十字会都承担着对公众进行培训的职责,两者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资证等存在差异.我们需要共同建立一套规范统一的急救培训流程和模式.
作者:李元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切割术)、等离子刀装置髓核消融(消融术)、臭氧注射溶核术和胶原酶盘外溶核术对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常规保守治疗无效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进行205例次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110例次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285例次臭氧注射和50例次胶原酶盘外溶核治疗,术后卧床休息1~3天并对症处理,术后1周和3月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各种介入治疗的时间均不超过45分钟,臭氧注射短,切割术费时长.三个月时的有效率切割术为84.8%,射频消融术为88.8%,臭氧溶核术为90.8%,胶原酶溶核为88%.并发症发生率切割术为2%,射频消融术为1%,臭氧溶核术为1%,胶原酶溶核术为2%.结论 经皮穿刺椎间盘介入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损伤轻微、手术时间短和疗效显著的优点,严格选择适应证、手术前后积极的综合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徐霖;李小力;周选民;杨守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加强护理管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方法 对我院骨科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住的骨科手术住院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骨科手术后伤口感染是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引起的,针对各个环节上的各种因素,术前做好预防,术后做好护理工作,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使手术后伤口感染率明显下降,促进手术切口的早日愈合.
作者:王卫兵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从2002年11月至2006年5月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共计427例.结果 胆管损伤3例,胆管残端瘘1例,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中转开腹,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LC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孙弢;张长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工人,因乙醇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于2006年4月8日12:30分入院.查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中度黄疸、心肺正常、肝大压痛、少量腹水;B超:肝功能均提示乙醇性肝硬化.给水溶性维生素针、丹参针及促肝细胞生长素针分组输液治疗,14~20分给缓慢静滴促肝细胞生长素80mg+10%GS 250ml时,1分钟患者诉胸闷弊气、咳嗽、咽痒,查颜面微红,予调慢滴速,2分钟后患者出现口唇发绀、颜面苍白,胸闷、气促加重,查T:36.8℃、P:110次/分、R:25次/分、BP:60/40mmHg.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本品,给吸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针1mg、非那根25mg肌注、静推50%GS 10ml+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滴氢化可的松针200mg+10%GS、多巴胺20mg+5%GNS 250ml.经以上处理,患者2小时后症状缓解.
作者:李正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形成溃烂和坏死.
作者:张继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肝内胆汁淤积致使皮肤瘙痒、肝功能异常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对孕妇预后良好,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可致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合并症,使围产儿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均增加.产科医师近年对本病日趋重视.笔者总结我院近两年资料完整的86例ICP加以分析.
作者:王慧;唐军琴;王军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院于2004~2006年应用输尿管镜直视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小儿下尿路结石患者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应东;唐贵忠;王宏;乐立虎;李友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郑州市2000~2004年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 利用郑州市健全的儿童保健网,按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的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分析.结果 郑州市2000~2004年新生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五年中出生窒息均为新生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结论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重点是减少新生儿出生窒息的发生,提高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预防、监护和治疗水平,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周秀萍;崔玲;崔予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 引言人们对青霉素易引起过敏性休克非常重视,但青霉素对心、脑、肾的损害,并未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注意.为此,笔者收集近几年国内部分医药期刊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供参考.
作者:杨凤珍;谌杨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低血钾可影响心肌的除极、复极,显著降低心肌的稳定性,易致严重心律失常,如恶性室早、严重Q-T延长、室速、室颤等,缺血缺氧或各种中毒受损的心肌尤易发生,这些,现已逐渐引起临床医师注意,但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在目前这种严峻的医疗环境下,无论从关爱病人生命还是从保护医务人员自己出发,采取尽可能多的方法预防病人猝死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黄刚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热患儿物理降温的方法及原理.方法 对我院儿科自2003年3月~2005年4月住院高热患儿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进行总结,比较分析.结果 多种物理降温方法均可以达到目标体温.结论 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比更经济,降温快,简便易行,安全易控制.
作者:杨贺美;梁雪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近年,各类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时有发生,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身心健康,更给社会、家庭带来了较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做好学校传染病的管理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学校暴发和流行是保障社会健康及控制疫情的关键.学校是一个特殊场所,集体宿舍住宿的人数多,集体食堂就餐容易造成传染病疫情的传播和暴发流行,因此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王勇;文琴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为我院2001年9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101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诊断依据及临床分度根据199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标准.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50例,两组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生后24小时内入院的新生儿;②有宫内窘迫或窒息史;③有意识障碍(过度兴奋,嗜睡,昏迷)原始反射减弱,消失或发生惊厥,肌张力减低松弛,前囟张力增高,伴发尖叫等;④生后4~7天头颅CT检查异常.治疗组中度32例,重度19例,对照组中度31例,重度19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出生体重、病情程度、母亲年龄、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分布,家庭经济和结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荣久莉;王艳焕;陈淑红;刘文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抗肿瘤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操作者及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在配制化疗药物的过程中,当打开粉剂安瓿及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时,均可有肉眼看不见的药液逸出,通过裸露的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国外研究证实,管理及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人员可能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或在病房吃饭无形中吞食,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可导致细胞变性、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目前我国特别是基层医院对抗肿瘤药物缺乏规范的管理,配制化疗药物的防护设备较少,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正对护士的健康构成威胁.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对护士本身的损伤,减少医院环境的污染,现就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陆建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8岁,因发现左上臂内侧肿块1年,于2005年11月5日到我院门诊进行肿块切除术.术前常规体查,胸片、ECG、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均未发现异常,术后常规予患者10%G·S 250ml及止血芳酸0.3g、止血敏1.5mg、Vitk130mg三联止血药首剂静脉滴注,患者刚静注该组液体时,即出现心慌、胸闷、恶心、面色苍白、意识模糊、脉搏心跳均微弱,HR 45次/分,BP 60/40mmHg.立即停用该组液体,予患者平卧、吸氧、静注30mg地塞米松,肌注25mg非那根,静推1mg盐酸肾上脉素,换10%G·S 250ml静滴,患者约10分钟后意识清楚,面色红润,HR 68次/分,BP 110/65mmHg.
作者:唐维骏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切除精索神经对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及FA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精索上神经切除组(n=6)、精索下神经切除组(n=6).解剖显微镜下建立睾丸去神经支配大鼠模型,于术后1个月分别采用脱氧核搪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和SP免疫组化法观察睾丸生殖细胞凋亡与睾丸组织中FAS蛋白的表达.结果 术后1个月各手术组大鼠睾丸组织中大量Leydig细胞和精原细胞发生凋亡,Leydig细胞Fas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精索神经对Leydig细胞和精原细胞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Fas基因参与对睾丸去神经支配诱发Leydig细胞凋亡过程的调控.
作者:龚永光;张炜;顾民;殷长军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笔者收集分析了28例经临床手术病理确诊的结肠癌患者的CT检查资料,探讨其CT检查价值和表现特点.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邓善波;冯希栋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