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侣良
抗肿瘤药物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操作者及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在配制化疗药物的过程中,当打开粉剂安瓿及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时,均可有肉眼看不见的药液逸出,通过裸露的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国外研究证实,管理及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人员可能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或在病房吃饭无形中吞食,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可导致细胞变性、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及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目前我国特别是基层医院对抗肿瘤药物缺乏规范的管理,配制化疗药物的防护设备较少,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防护用具,正对护士的健康构成威胁.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对护士本身的损伤,减少医院环境的污染,现就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陆建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 笔者将116例经胃镜诊断为消化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洛赛克20mg,每早空服1次,口服果胶铋胶囊100mg,每天4次,连服6周,口服庆大霉素缓释片40mg,每天2次,阿莫西林胶囊0.5,每日4次,连用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方剂治疗.6周结束后作胃镜复查并作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合并症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疗效高、无明显副作用、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谢胜平;凌向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4岁,工人,因乙醇性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于2006年4月8日12:30分入院.查生命体征正常,皮肤巩膜中度黄疸、心肺正常、肝大压痛、少量腹水;B超:肝功能均提示乙醇性肝硬化.给水溶性维生素针、丹参针及促肝细胞生长素针分组输液治疗,14~20分给缓慢静滴促肝细胞生长素80mg+10%GS 250ml时,1分钟患者诉胸闷弊气、咳嗽、咽痒,查颜面微红,予调慢滴速,2分钟后患者出现口唇发绀、颜面苍白,胸闷、气促加重,查T:36.8℃、P:110次/分、R:25次/分、BP:60/40mmHg.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停用本品,给吸氧、皮下注射肾上腺素针1mg、非那根25mg肌注、静推50%GS 10ml+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滴氢化可的松针200mg+10%GS、多巴胺20mg+5%GNS 250ml.经以上处理,患者2小时后症状缓解.
作者:李正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切割术)、等离子刀装置髓核消融(消融术)、臭氧注射溶核术和胶原酶盘外溶核术对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对常规保守治疗无效的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组进行205例次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割、110例次等离子射频髓核消融、285例次臭氧注射和50例次胶原酶盘外溶核治疗,术后卧床休息1~3天并对症处理,术后1周和3月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各种介入治疗的时间均不超过45分钟,臭氧注射短,切割术费时长.三个月时的有效率切割术为84.8%,射频消融术为88.8%,臭氧溶核术为90.8%,胶原酶溶核为88%.并发症发生率切割术为2%,射频消融术为1%,臭氧溶核术为1%,胶原酶溶核术为2%.结论 经皮穿刺椎间盘介入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损伤轻微、手术时间短和疗效显著的优点,严格选择适应证、手术前后积极的综合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徐霖;李小力;周选民;杨守俊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我院自1995年2月至2005年8月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6例,其中合并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29例,患病率为30.21%,现就发病有关因素探讨如下:
作者:刘伟;迟景涛;张乐华;韩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我院采用2%利多卡因、维生素B1、B12穴位封闭治疗由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月经不调等原因引起耳鸣的患者160例,其中男88例,女72例,61~71岁1例,病程6个月以内者89例,7个月至1年者57例,1~2年者13例,1例长达20年.封闭7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一至两个疗程痊愈136例(耳鸣消失),好转15例(症状减轻),无效者9例.
作者:李泽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血氧饱和度测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无创伤性连续的经皮监测血氧水平的手段,它能很直观而准确地反映缺氧情况,对指导临床氧疗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颅脑损伤病人,可根据监测的血氧饱和度值,及时有效的给氧,从而避免因缺氧而加重脑水肿和脑损伤,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现将血氧饱和度监测在神经外科病人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任俊翠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秋季是婴幼儿腹泻的高发季节,婴幼儿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临床多采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笔者参考国内近年来文献报道,就一些药物在秋季婴幼儿腹泻中应用并取得良好疗效的作一综述.
作者:张红波;梁桂兰;张娟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子痫大部分发生于产前,为妊高症的严重阶段,其特征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胸闷、头痛、视力障碍,甚至抽搐昏迷,是产科的急症、重症,如不及时救治,可因此而危及母婴的生命.故提高护士对产前子痫的临床护理水平,加强产前检查及健康宣教对保证母婴安全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利育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护理管理不仅有科学性还有艺术性.作为病区的护士长,既是病区护理技术的领头人,又是病区管理的责任者,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病区的护理质量.笔者就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向各位同仁交流探讨.
作者:刘素芬;尹桂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及早了解糖尿病低血糖对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2月~2006.2月江苏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106例糖尿病病人血糖变化的临床资料.结果 药物性低血糖占糖尿病病人总数30.31%,究其原因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降糖药物排泄慢有关,老年人并发症、合并症多,作用强而大的降糖药物未必适宜老年人,确诊低血糖要靠快速血糖仪检测.结论 糖尿病病人血糖低至0.4~2.8mmol/L时可引起低血糖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如意识障碍、肢体偏瘫、面瘫、舌瘫,只要及时治疗,病人症状恢复较快.
作者:陆中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术中管理,增强此类患者的麻醉和手术安全性.方法 总结283例合并糖尿病行择期手术的病例,体会对其麻醉期的管理、血糖监控和处理.结果 所有手术过程顺利,麻醉平稳,患者均安全返回病房.结论 为提高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应完善术前准备、严密监测和处理术中血糖变化,大限度地减轻手术应激引起的代谢紊乱.
作者:马存苟;王义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的发生与脑动脉造影的表现及血管变异的关系,从病因上找出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机理,从而有效地预防与治疗.方法 21例脑血管造影病例,其中20例均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及全脑血管造影,1例经左侧颈内动脉穿刺造影,采用日本岛津MH-200S大型C臂DSA经多体位造影,发现脑动脉瘤11例,观察与分析脑动脉瘤的发生、表现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关系.结果 21例脑血管造影病例,其中13例CT检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造影证实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共11例.其他病例:动静脉畸形2例,脑梗塞1例,烟雾病1例,未发现病变者4例,且11例脑动脉瘤患者中有9例为右侧大脑前动脉由左侧大脑前动脉供血,且与CT表现部位相符合,2例未找到动脉瘤.结论 利用大型C臂DSA进行全脑血管造影,不但能有效的发现脑动脉瘤,而且对血管变异造成的后果及其他与动脉瘤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从而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解释了脑动脉瘤的发病机理,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国威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氟康唑胶囊治疗顽固性皮肤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用氟康唑胶囊口服治疗皮肤真菌感染56例.结果 氟康唑胶囊治疗皮肤真菌感染治愈率为73.22%,总有效率96.43%.结论 氟康唑胶囊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具有疗效高、服用方便的优点.
作者:吴莉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耳廓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 对82例耳廓假性囊肿采用微波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82例总有效率100%,其中痊愈78例,显效4例,随访3~6个月无复发.结论 微波治疗简单易行,术中不易出血,术后反应轻,费用低廉,治疗效果确切,易被患者接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田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笔者比较了丙泊酚芬太尼合剂和氟哌利多芬太尼合剂用于硬膜外麻醉中的辅助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薇薇;王东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从2002年11月至2006年5月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共计427例.结果 胆管损伤3例,胆管残端瘘1例,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时中转开腹,规范手术操作是预防LC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孙弢;张长洲 刊期: 2006年第10期
在我院门诊妇产科就诊5例剖宫产后来上环的患者,5例按上环常规操作,均未能将环上入,操作十分困难.后改变体位及手法,才完成上环.B超检查,环位正常,现将上环操作方法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徐玉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疼痛是存在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或情感经历,可导致人的整体生活质量下降和不可预料的身体或精神上的不良后果[1].疼痛常常是使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特征及评定疗效的一个标准.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常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也十分重视对疼痛的观察与研究,对疼痛的心理护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谈一下疼痛的心理因素和对疼痛的心理护理.
作者:梁素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鼻咽癌与腺样体增生虽是两个不同的病种,但都好侵犯鼻咽腔的顶后壁,CT都表现为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对于初接触影像的同志来讲,一时疏忽会引起误诊.
作者:阮锦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