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蜂刺中毒2例报告

陈皆兵

关键词:蜂刺中毒, 碳酸氢钠, 神经系统, 皮质激素, 临床资料, 护脑治疗, 蜂螫, 心电图, 小鱼际, 肾功能, 尿常规, 脑电图, 住院, 治愈, 诊断, 心率, 头痛, 体温, 伤口, 瘙痒
摘要:1临床资料病例1,男,6岁,因蜂螫伴皮疹、头痛、呕吐1小时,惊厥1次入院.查体:体温:36.2℃,呼吸:32次/分,心率:96次/分,BP:90/60mmHg.神清,精神差,表情淡漠,全身皮肤可见大小不等风团,瘙痒,左手小鱼际可见一蜂螫斑,未见蜂刺,巩膜无黄染,心、肺、腹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血、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脑电图正常.诊断:蜂刺中毒.给予局部伤口碳酸氢钠清洗,并予皮质激素、钙剂、护肝、护脑治疗.住院3天,治愈出院.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某部队干部B超普查结果分析

    分析某部队2006年干部B超普查结果,显示肥胖、年龄、饮酒、高血脂与脂肪肝成明显正相关.

    作者:荆培强;罗锦花;李宁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48例临床效果

    笔者探讨了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48例的临床效果.共进行了48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年龄6天至5月,平均年龄1个月,手术历时30分钟,术后禁食6小时始流质由少渐多,观察72小时无不适症状,平均术后5天出院.术后并发症少.由此可见,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具有术中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粘连轻、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周平;熊华丽;罗红艳;黄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补充营养、扩容治疗胎儿生长受限73例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补充营养物质、扩容治疗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3例胎儿生长受限者补充营养物质、扩容治疗,测定治疗前后的宫高、腹围、孕妇体重、胎儿双顶径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 治疗组上述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低体重儿及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补充营养、扩容能有效治疗FGR,改善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美秀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略谈新时期护士长管理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护士长,营造一支服务优良、技术精湛、新型、和谐的医护患关系的护理团队,是护理管理者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护士长工作在第一线,是基层领导者,其自身素质、管理水平及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病区的内涵和质量,就护士长的管理,笔者略谈如下:

    作者:温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例电击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急救护理

    电击是指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机体的损伤及功能障碍,电流通过人体可引起全身性损伤和局限性损伤,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心跳停止.

    作者:曾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1概念人文关怀是对平等的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命与质量的关注,是对人的人格、尊严和需求的肯定,以及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它表现为对人文精神价值的弘扬和对人性的根本关怀.护理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把对病人的关怀作为一切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作者:严国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梗死性缺血性肠病26例临床分析

    缺血性肠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供血不足而发生的综合征,根据缺血的程度分为梗死性和非梗死性缺血性肠病.多发生于老年人,早期诊断困难,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逐渐增高,为减少误诊误治,现将我院手术确诊的26例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胡琳琳;王永革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心肌酶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肌酶谱改变与病情轻重及愈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测定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5例)的血清心肌酶谱,测定酶学的消长与病情的关系.结果 45例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CK、AST、LDH、HBDH均明显升高,CKMB升高不明显.结论 出血性脑血管病症患者血清心肌酶升高,且心肌酶谱变化与病情轻重及愈后均有关.

    作者:张瑞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对病人是一种严重的生理创伤,必然产生强烈的心理刺激.不良的心理反应又会影响病人的生理变化,导致不良后果.故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对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术前的心理问题进行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徐丽;徐秀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重复连续应力作用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模拟临床治疗中机械应力对细胞的作用方式,研究重复连续应力作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效应.方法 实验采用细胞机械牵拉培养模型和体外培养的3~5代的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未牵拉组)、连续牵拉组和重复连续牵拉组,于重复连续牵拉完成后各组和各个模型同时分别进行细胞计数,并且用MTT比色法检测牵拉后细胞的生长增殖情况.结果 连续牵拉组的细胞数量和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重复连续牵拉组的细胞数量和活性较连续牵拉组明显增加.结论 更好地模拟了临床治疗中机械应力对细胞的作用方式,并证实重复连续应力可以促进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和活性增加.

    作者:吕庆海;王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生理盐水骶管填充治疗腰麻后头痛66例

    自1998年以来我院采用生理盐水骶管填充治疗腰麻术后头痛6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6例,男21例,女45例.年龄大56岁,小21岁,平均32岁.头痛时间短3天,长9天,全部是经补液、药物、针刺等治疗无效的腰麻术后严重头痛患者.1.2治疗方法病人患侧卧位,经骶裂孔穿刺进入骶管腔后,回抽无血和脑脊液,缓慢注入生理盐水30ml.术毕嘱病人缓慢坐起,观察疗效,如仍头痛恢复卧位.

    作者:商海明;曹长斌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护生岗前培训与无菌观念意识的树立

    随着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临床护理模式的不断改革与更新,临床带教模式也必然要进行相应的调整[1].为了更好地适应临床需要,在不影响临床工作的情况下,安排高年资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做为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岗前培训,笔者重点对护生参加岗前培训前后无菌观念意识的树立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维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发热病人的心理护理

    护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病人,不同疾病促使病人产生不同的心理,病人心理形成之后,对疾病转归与身心康复有着显著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护士在临床上应自觉、细致、准确地发现和护理病人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作者:储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应用临床路径对焦虑症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是焦虑症综合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如何使健康教育达到佳的教育效果,以满足焦虑症病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迄今仍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鉴此,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我院开放管理病房(有家属陪护)应用临床路径[1]对焦虑症病人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定萍;黎文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于2004年6月~2005年12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3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晨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缺陷分析与零缺陷管理

    对107例护理缺陷的分类、性质、原因以及相关护士人群、发生时段进行图表分析,运用零缺陷管理理论,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作者:刘爱清;王勤;刘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肾病综合征的饮食护理体会

    肾病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临床特点的一组症候群.患者体质虚弱,病程长、易反复发作,饮食护理在本病治疗和恢复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临床实践谈谈饮食护理中的点滴体会.

    作者:昝琼;夏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骨膜下浸润麻醉牙髓切除(断)术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上下颌牙牙髓切除(断)术麻醉效果更好、更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3736例上下颌牙骨膜下浸润麻醉作牙髓切除(断)术.其中乳牙、上颌牙、下切牙,与相同数量同名牙在骨骼上浸润麻醉切髓作比较;下尖牙及双尖牙与相同数量同名牙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切髓作比较;下磨牙与相同数量同名牙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切髓作比较.结果 乳牙、上颌牙、下颌前牙及双尖牙骨膜下浸润麻醉切髓时基本无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下磨牙骨膜下浸润麻醉总有效率低于神经阻滞麻醉.结论 乳牙、上颌牙、下前尖牙及双尖牙采用骨膜下浸润麻醉、下磨牙采用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作切髓术麻醉效果较理想.

    作者:宁鸿雁;伍民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输卵管绝育术后异位妊娠61例分析

    输卵管绝育术以其安全、简便、经济、永久等优点,成为生育二孩及二孩以上育龄夫妇的主要绝育措施.绝育术后异位妊娠是绝育失败的一种表现[1],严重危害育龄妇女的健康,应予重视.为此,笔者对绝育术后并发异位妊娠61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其病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林素榕;石天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异位妊娠破裂导致休克的教训

    1病例资料例1:患者,26岁,因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停经49天,到附近个体诊所求医,医生早孕测试纸测试排除是否受孕,结果测试阳性.个体诊所医生马上行人工流产手术,一周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家属发现后,考虑急性胃肠炎,给患者买了一板氟派酸,服用后症状未见好转,反而加重,在上卫生间时,突然昏倒在地上,头面部撞在墙上,当时头部和面部出现大小不等的血肿,急来我院.查体:神志不清,面色苍白,血压几乎测不到,在抗休克的同时,急诊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左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追询病史,诉一周前曾因查HCG(+),在附近个体诊所行人工流产术.

    作者:付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杂志

主管:卫生部

主办:中国保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