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时手臂毛细血管血糖值的可靠性研究

杨少娜;陈林华;高晓丽

关键词:糖尿病, 低血糖反应, 毛细血管血糖, 静脉血浆血糖, 指尖毛细血管血糖
摘要:目的 研究低血糖反应时手臂毛细血管血糖(CGA)、指尖毛细血管血糖(CGF)及自动生化血糖仪测定静脉血浆血糖(VG)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6年7-11月住院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出现低血糖反应者34例,发生低血糖反应即刻和口服50%葡萄糖后20 min,由操作熟练的2名护士,1名护士抽取静脉血由实验室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VG,另1名护士即刻用Free Style利舒坦快速血糖仪同时测定CGA与CGF.结果 低血糖反应时CGA(4.04±0.68)mmol/L,明显高于CGF(2.85±0.22)mmol/L与VG(2.64±0.21)mmol/L(P<0.001);口服50%葡萄糖后20 min CGA(7.03±1.20)mmol/L,明显低于CGF(9.15±1.69)mmol/L与VG(9.27±1.70)mmol/L(P<0.001);CGF与VG在低血糖反应时及口服50%葡萄糖后20 min相关分析r值分别为0.616、0.983,P<0.001.结论 低血糖反应时测量手臂毛细血管血糖要慎重,应该测量指尖血糖或静脉血糖为宜.
护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建立完善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护理路径.选取需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50例(眼),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重点护理内容为心理疏导、术中配合指导、术后眼部按摩及定期复诊指导.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梁切除术患者,与应用前相比,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唐森荣;陈妙霞;李素霞;邹丽萍;梁娟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急救药品变更登记本与失效期封口胶的设计与应用

    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品种和数量多,护士每班清点交接,工作量大,难以保证及时发现失效的药品且不能动态反映药品的使用情况.为确保急救药品安全、有效,随时处于功能备用状态;及时准确掌握药品信息,合理用药;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我院护理部自2005年6月设计了急救药品变更登记本和失效期封口胶,将其运用于急救药品管理,效果显著.

    作者:蒋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气囊扩张治疗的护理

    报道2003年6月-2007年6月应用贲门失弛缓扩张器在内镜直视下对4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强力扩张术的护理体会.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和扩张方法及注意事项;术中与医生配合默契,动作轻柔、准确,对治疗过程中各步骤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严密的观察和监护,嘱患者取左侧卧位,全身放松,双下肢屈曲,咬住牙垫,下颌部放置弯盘,指导鼻吸气和吹气,并告知患者表达胸骨疼痛的手语方式,随时示意;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出血、发热、大便颜色等症状,以及规范的饮食指导与出院指导:是做好此类患者护理的关键所在.

    作者:李谆;尹红;王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巨块型肝癌患者双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结48例巨块型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和经皮乙酸消融(PAI)双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和支持,介绍双介入治疗的重要性、安全性和优越性,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以更好地配合手术;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过敏反应发生情况;术后严密观察肝肾功能及腹部疼痛等症状,并进行系统有效的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本组患者治疗后,肿块全部缩小,其中45例缩小1/3,3例缩小1/4,未发生化学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取得了良好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廖新彬;张杏蓉;邱菊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鼻咽癌放疗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对104例住院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设为观察组,100例在门诊进行放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用自设依从性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依从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功能锻炼、皮肤保护、口腔护理、生活方式改善方面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能使鼻咽癌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侯再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损伤控制剖腹术治疗严重肝脏创伤患者的护理

    1999年3月-2006年1月对32例严重肝脏创伤实施损伤控制剖腹术的患者采用VIPCDO(换气、输液、搏动、控制出血、减少污染、手术)程序实施护理措施,术后积极复温,严密监测生理参数及保护肝脏功能,观察腹部体征、预防腹腔间隙综合征,保护胃黏膜,加强腹腔引流管的护理等,本组3例因合并伤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及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1例患者因创伤前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于再次手术后2 d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均抢救成功.认为保证手术成功的护理措施重点在于术前安全迅速地转运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按照VIPCDO护理程序对实施损伤控制剖腹术治疗严重肝脏创伤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永华;屈琳林;杜钟音;刘方;王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8 164份归档病案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单缺陷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归档病案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单存在缺陷,探讨提高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单质量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科(包括血液、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肿瘤科)和外科(包括肝胆、胃肠、乳腺、妇产科)2006年7-12月归档病案8 164份成人患者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质量,对存在的缺陷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结果 检查的8 164份护理病历中,共有247份住院首次护理记录单存在缺陷,占病案数的3.03%,共出现缺陷次数358次.结论 应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化书写病历的标准化意识,以保证医疗护理活动中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作者:赵正慧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护士参与伦理委员会的条件和作用

    伦理学作为研究价值判断的学科,日益受到临床医学和护理实践的重视.为应对因生物医学进步带给我们的困惑和迷茫,各种伦理学委员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akin to the budding of yeast)[1].

    作者:马慧;姜安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癌症患者胸部手术后肺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结了1 355例开胸手术患者中,5例癌症患者胸部手术后肺栓塞的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认为癌症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易患血栓性静脉炎或深静脉血栓形成;胸部手术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也容易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护理对策包括:术前告诉患者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胸部手术后6 h开始功能锻炼,减少疼痛,促进早期活动,合理给予膳食等措施.

    作者:陈萍;王磊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建构主义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对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方法 将102名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授课和传统教学方式授课,通过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91%学生认为新型教学方式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85%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9%的学生认为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结论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新模式能满足教学要求,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作者:陈荣芝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静脉留置针使用中常见的几个问题与处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使用方便,减轻了因频繁穿刺引起的痛苦而日益受到患者青睐,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使用中也常遇到套管堵塞、折叠、移位、固定不当及静脉炎等问题.现将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刘迎春;熊国英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护士职业倦怠状况与压力源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压力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BI)、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角色认知量表对753名在职护士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夜班护士职业倦怠程度高于白班护士,其情绪耗竭、去人格化2个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全体护士的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角色模糊存在正相关,与角色冲突呈负相关(P<0.05或P<0.01);低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4个方面(除外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和角色模糊呈负相关(P<0.01),与角色冲突呈正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病人护理方面问题对情绪耗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具有预测作用,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对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不同的工作压力源和角色认知对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提示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等因素,提高护士对角色的认知,有助于减轻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作者:吴惠娟;沈鉴清;章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普贝生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孕妇的护理

    某院产科自2005年6月起应用普贝生栓促足月妊娠孕妇宫颈成熟,采取以下主要护理措施:(1)用药知识教育;(2)认真保存好药物,药物存放于-10~-20 ℃的冰冻室内,取出后必须立即使用;(3)孕妇阴道用药后,予充分的卧床时间,从原来的30 min延长至2 h;(4)经产妇用药后,送产房专人陪护,加强产程观察,适时进行指检,了解宫颈成熟和宫口开大情况;(5)严格交接班,按时取出药物,交清胎心、胎动情况,交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6)经产妇注意发生急产.108例孕妇使用后,72例顺产(其中3例经产妇急产),36例剖宫产,均母婴平安.

    作者:周宇凤;潘石蕾;黄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难治性癫(癎)患儿生酮饮食治疗的护理

    总结生酮饮食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癎)的护理经验.回顾性分析27例行生酮饮食治疗的难治性癫(癎)患儿的资料.治疗前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坚持治疗的决心.在行生酮饮食治疗过程中,27例患儿中11例出现低血糖,4例出现呕吐,2例出现腹泻,18例出现电解质紊乱、酸中毒.低血糖、电解质紊乱是生酮饮食治疗的主要并发症,须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定时监测血糖、尿酮、血生化,尽早发现不良反应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并教会家长正确配餐及不良反应观察,对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治疗的依从性有重要意义.经对症治疗与护理干预后,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均缓解.

    作者:肖志田;李永利;廖建湘;胡雁;吴敏;陈黎;陈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应用75%酒精减轻小儿头皮静脉拔针时疼痛

    儿科患者经常需要行补液治疗,较小年龄的患儿多数会选择头部的静脉进行输液,胶布贴住头发的部分在长时间粘贴后,在拔针时较难分离,强行分离容易导致头发拔除甚至局部皮肤撕破,引起患儿因疼痛而哭闹,惹来家长的不满,影响护患关系.近年来我科使用75%酒精应用于小儿头皮静脉拔针时分离头发与胶布,效果明显,极大地减轻了患儿痛感,值得向同行推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红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特点与护理对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严重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类型与梗死相关动脉有密切关系.而导管室护士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和正确判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正确使用除颤仪等抢救仪器,是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

    作者:周玉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某校护理兼职教师现状与思考

    某校从2002年9月起在本校附属医院及校外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聘请了护理兼职教师28名,均为女性.本文分析护理兼职教师存在的问题:护理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效果不满意、教学管理难度大等;拥有的优势:临床经验丰富、明确护理人才需求等.提出了建立护理兼职教师人才库、激励机制等措施稳定护理兼职教师队伍,上岗前进行规范化培训、建立专兼职教师一对一制度、建立带教老师-教研室-系逐级考评制度、发挥兼职教师优势以提高护理兼职教师教学水平,重视兼职教师专业成长等建议与思考,以期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护理兼职教师队伍弥补护理师资的不足.

    作者:左凤林;刘奉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季德胜蛇药加呋喃西林湿敷治疗阿霉素外渗致兔局部组织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阿霉素外渗致组织损伤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体质量2.5~3.0 kg的健康雌性新西兰成年兔6只,用阿霉素注入兔两后腿血管周围,建立阿霉素外渗的兔损伤模型.6只兔分为3组,每组2只,3组分别采用1:5 000呋喃西林加季德胜蛇药外敷,复方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和50%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的肿胀消退指数和光学显微镜下组织学改变.结果 1:5 000呋喃西林加季德胜蛇药外敷治疗组,肿胀消退指数(0.226±0.030)cm2/h,治疗第7天显微镜下见大量肉芽组织,痊愈;复方利多卡因治疗组肿胀消退指数(0.087±0.034)cm2/h,治疗第7天显微镜下见少量肉芽组织生长;50%硫酸镁湿敷治疗组肿胀消退指数(0.051±0.013)cm2/h,治疗第7天显微镜下见大量坏死组织和菌落.结论 1:5 000呋喃西林加季德胜蛇药外敷治疗阿霉素外渗所致局部组织损伤疗效佳,复方利多卡因治疗组和50%硫酸镁湿敷组疗效甚微,1:5 000呋喃西林加季德胜蛇药外敷治疗阿霉素外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作者:贾建芬;陈一芬;李承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高级责任护士综合考评方法与体会

    目的 通过对高级责任护士的综合考评,以提高高级责任护士的综合素质和专科水平.方法 考评分首次和再次考评,首次考评包括理论、技能、教学、业务查房、计算机考评及民意测评;再次考评是在首次考评的基础上对核心能力训练落实检查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每次综合考评后都发放鉴定表.结果 经过首次和再次综合考核,共有25名责任护士入选护理部高级责任护士人才库,成为各相应专业科室的高级责任护士,其中5~10年护龄的8人,占32%.患者满意度逐渐上升,2006年第3季度96.3%、2006年第4季度97.1%,2007年第1季度98.6%;全院护理质量总平均分逐渐提高,2006年第3季度93.1分、2006年第4季度94.3分,2007年第1季度96.1分.结论 选拔了一批实用型和能力型的高级责任护士,建立了一套科学可行的高级责任护士考评管理体系,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高级责任护士综合考评对提高责任护士工作的有效性和工作潜能的发挥及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毅华;管玉梅;陶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护理学报》第8期继续教育思考题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护理学报杂志

护理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